——观看吴正宪老师讲座有感
今天聆听了吴正宪老师的“学情调研”讲座,受益匪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不仅要求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材,驾驭课堂。也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怎样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吴正宪老师的“学情调研”讲座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很大的启发。
一、课堂教学的困惑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有诸多的困惑:教师反反复复地钻研教材,但是教学实际却与预设的效果相差很远;学生应该会的却不会,对学生越来越把握不准;“课堂意外”会让教师束手无措;想读懂学生,可前测不知怎么设计题目……
上述这些,我也困惑过。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学生有所了解,但不能说了解极其透彻;曾经做过学情调研,但这样的做法极其少,没有坚持下来。我懂得,在工作中要读学生、读教材、读课堂。而读教材和读学生两者相比,读学生更难,因为学生是千变万化的。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源头活水,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观看讲座之后,决定将此项工作进行下去。我深知,课堂中学生是生命的。
二、学情调研的原因
学情调研的核心任务是把“教材问题”转化为“学生学习教材时的问题”。这就需要
我们教师做到:对教材要专业地读,对学生要用心地读,对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智慧地读。
首先上课前老师要对教学背景进行分析,若对教材背景和学情分析不过关,课堂自然不会高效。教师若不专业,不能把握教材的本质特征,教材是读不懂的,不是说题我会做,我会讲,就读懂了。因此,我们要从知识发展、整个系统、地理位置去读教材,要专业去读,不仅要把握题怎么做,怎么讲明白,而且对本质特征、本质属性,前后知识联系会思考。
其次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一定要读懂:知识点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在12本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不仅知道在小学中处于什么位置,还要知道在大的数学知识背景下处于什么位置;要能纵向整体把握教材前后联系,概念之间关系;能横向把握教材,多看其它版本教材;有条件的可以看看国外知识点的处理。这样的过程,是读出不同,比较和借鉴,获得新的收获和体会。
三、学情调研的策略
聆听吴老师的讲座,知道学情调研的策略有:1.课前调查(问卷法),它不常用,在大的知识系统之前用此调查;2.课中观察(观察法);3.随机访谈(访谈法);4.课堂作业(作品分析法),要从错误的作业中读懂学生;5.课后访谈 课后根据学生情况访谈,发现问题。
吴老师的学生观是:活生生,它是生命的个体,有个性,有独立的人格,唯有尊重、理解、挚爱、读懂;发展中,发展中的人是有潜力的,有潜力的学生,能做的老师不替代,不成熟老师要悦纳学生的错误,在智慧的启迪显得尤为重要。
四、学情调研的建议
吴老师建议:要充分认识学情调研的价值,把对学生的关注落实到平时教学中;学情调研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学情调研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问题,不能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负担;学情调研的分析,特别是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背后的问题,对于得出科学的结论非常重要;学情调研不只局限在知识、方法的层面,对于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情况也要进行调研。每项建议,都需要老师去改进,去实施。
现在的我们,唯有以一颗真诚的心,有效开展学情调研,关注学生的发展,善待每个孩子,才能唤醒孩子,提高教学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