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 透规 00000 _ 蒋天 摘 要:“反封建”是现代语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反封建”,不是反 对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亦非表现为“寡妇再嫁”和“不待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现在所说的“封建”,自是保守与落后的代名词。在这样的基础 上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反封建”,其实是对他们张扬个性的肯定与褒奖。 关键词: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反封建;保守与落后;张扬个性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许 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这是讲不通的。 多人认为,他们为爱情而做出的若干近乎疯狂的举 研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不是“反 动,体现的是“强烈反封建思想”。郭沫若先生为 封建”,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封建”,为什么要 四川邛崃的“文君井”的题词即这样说:“文君当垆 时,相如涤器处 .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会 “反封建”的问题。 “封建”一涮最初出自《涛经》三百零五篇的 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 最后一篇,即《商颂・殷武》: “天命降监,下民 比。卓文君与刮马相如的故事,实系千秋佳活,故 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斟,封建厥 井犹存,令人向往。”…蒋哓萌先生近期发表的《沦 福。” “封建”一浏的本义为封邦建国,指的是 两首古琴歌《风求凰》的千古魅力》也认为:“两首 古代存在过的一种政治经济制度。毛传解释“封 《风求凰》的琴歌传了两千年,在当世及后世部产 建”:“封,大也。”郑玄笺:“则命之于小【玉】, 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的千古魅力就在于,以‘风求 以为天子,大立其福。渭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 凰’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心声’。许多年轻人受《风 也。”《吕氏春秋通诠・慎势》载: “封建.即 求 》的影响,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地去追求 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 自由生活和美好爱情。这难道不是声乐的力 吗!后 臣,使之在各自区域内建立邦国,即封建亲戚以藩 人之所以对《风求凰》很喜爱,很重视,最重要的地 屏周。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 .”- 方就在于‘风求凰’所表现的强烈反封建思想。”121 《现代汉语渊典》对此有正确的解释: “一种政治 那么,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真的就是“反 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止他们在这土 封建”吗? 地上建国。我国蒯代开始有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 代也曾仿行。” 从历史实际来看,中国在秦以后的社会已经不 是分封建制了,实行的是郡县制即中央集权制或叫 君主专权制;不过,【大J为在上世纪的历 学界长期 按《现代汉语浏典》的解释,“封建”是“一种 争论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所以封建制度、封建社 政治制度”和“封建主义社会形态”,。 。那么“反封 会被认为延续到了近现代,与此相关的封建主义、 建”就应当是反对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 封建思想等渊汇也一直存在和使用。这其实是将秦 形态”。说一J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反对当 汉以后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与秦汉以前的分封建制混 82 文f 透规 同了 由于理论界、学术 认 这种“混 ”,所以 《现代汉语渊典》对“封建社会”的解释是:“一种 社会形态,特征是地主t 有t地,农民只有很少土 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有“夫为妻 ”之说,作为中 地或全无土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 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大致也是反对寡妇改嫁 品被地主剥夺。” 的。《礼记・郊特牲》就说:“信, 德tE 青与之 将司马相如与卓丈君的爱情、婚娴视为“反封 齐,终生不改。故夫死不嫁。……妇人,从人者也。f“不过,儒家学说 建”,或者说就是反对“封建主义社会形态”。这显 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f兑与做往往不统一,想当然的【人J容较多,很多论 然是强其所难了。作为汉赋代表作家并被后人称为 的、“赋圣”“辞宗”的一J马相如,一生为汉朝官吏。他 的赋,“劝百而讽一”,更多地是歌颂大一统中央皇 朝无叮比拟的气魄和声威 他怎么可能去反对与之 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呢! i兑一J马相如与卓文材的爱情、婚姻是“反封 建”.很可能就是i兑他们没有按传统爿俗去“包办 婚娴”,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熊笃先生撰写 的《一J马相如<琴歌两首)赏析》就说: 看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爱情婚娴L}|的所滑 “反封建”,指的一是“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私奔;二是“寡妇再嫁”;三是不“门当户对”。 这些,在对一J马相如与卓文村爱情、婚娴过程记载 最完整,又基本相 的《l史i己》《汉书》中是有i己载 的 我们看《史记》卷一百一十七的《一J马相如列 传》的相关i己载,那里面确实有这样一些文字: “卓 王孙有女文君新寡”,“以琴心挑之”,“重赐文君 侍者通殷勤”,“文村夜亡奔相如”,“家居徒四壁 立”.等等 然而,仪凭这些,就认定一J乌相如与卓 文君是“反封建”,{J!IJ未免太草率了。 、兑很美好,却没有可操作性。儒家史化不赞成寡妇 改嫁;但是,死了丈夫的寡妇还要继续生活,怎么 办?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本人,在他的儿子 死后,也主动将自己守寡的儿媳妇改嫁到了魏国。 。 所以说,儒家文化虽不赞成寡妇改嫁,却并不完全 予以禁止。可以这样i兑,儒家只是在理沦上认为寡 妇改嫁是一种“非礼”行为,而而对再婚的社会『u】 题,却是变通的,并不拘于“礼” 到了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明清时代,为加强封 建社会的统治,理学伦理观才不仅提倡妇女“从一 而终”,而且对寡妇再嫁现象进行严厉的批判和谴 责。于是.这才有_r“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 马不吃回头草,好女 嫁二夫男”,“好马不备二 鞍,烈女不嫁两 ”等说法 而在司马相盘l】与卓文君所处的两汉时代,并不 存在不准“寡妇再嫁”的问题 在汉代,凡寡 部有改嫁的自卜h;甚至上至皇 亲吲戚.下至庶民百姓,都欢欣鼓舞地接受“寡妇再 嫁”的事实。据《议书・外戚传》f 载:汉景帝的于 皇后就是寡妇再嫁。王皇后的生父名于仲,生母名 臧儿。王仲死后,臧儿遂改嫁长陵 氏为妇。王皇后 在入官前曾经嫁金千孙并生下一个女儿,入宫后又 为景帝生下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帝。汉武帝 位后还到金家去见过他的异父 母姐姐,并赐给她 钱千万、奴婢三百人、田百顷、府第一座,号为“修 成材”。”” 据《汉书・陈平传》i己载:汉高祖的开国功臣陈 平足智多澡、勇敢善战,他在择偶过程中就选择了 一位失去丈夫的寡妇。这个女子是当时富贵人家张 负的孙女,曾经 次嫁人,五个丈夫先后都死了, 第六次改嫁给了陈平。而陈平不仪没有嫌弃这个女 = ,还很高兴地接受了她 、 据《汉书・卫青传》c己载:官拜大将军的卫青曾 为平阳公主家骑卫随从、平阳公主的驸马平阳侯曹 文f 透规 石刻:司马相如《琴歌 (部分,何应辉书。在成都琴台路诗碑墙) 雕塑:《相如古琴》(在成都琴台路诗碑墙下) 寿有恶疾,被公主退婚打发回曹家。公主要在列候 伦 天系,不沦男女,JL乎人人 需 止进这一神 中选一位地位高,又贤能的人再嫁,左右都i兑唯有 圣的殿堂。作为沟通男女双方的呕要c【!ll介的媒人, 大将军卫青。公主i兑: “卫青过去是我家骑从,选他 小仅存一 代,就是在现代, 啦要性仍然1 ur忽 配我,这不是降尊_r?”左右说:“差矣,今非昔比 视 住今天这样的社会,在男女都有广泛的 会交 了,卫青正当盛年.官拜武职最高的大将军,又是皇 际的情况下,还是有许多人 备办 的 if,7缺 后之弟。”于是山汉武帝做媒.卫青便娶了汉武帝的 乏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在相对封『卅的-{・ 代,人f『j.尤 姐姐 阳公主 ll… 其是 年人又特别是女 年,必然匹缺乏 性交 的 据《后议拈・列女传》记载:蔡邕是东汉末年著 往的机会,所以“媒妁之言” 仪有 学嚣,他的女儿蔡文姬最初嫁给卫仲道 卫仲道 性,而且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 女¨<礼i 昕 : 病死后.蔡文姬在战乱中被匈奴人掳走.成为南匈 奴左贤 的妾,在l2年中给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 曹操本是蔡邕的学生,知道蔡文姬的下落后,就派 “ 女舣方非媒不知 、” 一般而吉,作为青年男欠的首次婿洲, 请双 身体成熟了,但是I六J为年轻、测 较少,所以需要 “父母之命”。在古代,女 抛头露面的机会 少. 人用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 来。蔡文姬怀 念这一段生活干¨两个儿子,写出《胡笳十八拍》 叫 生在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仡 之前. 一般 是 到中原的蔡文姬又嫁给了董祀,夫妻非常恩爱 莆 的闺房内学习琴棋书 、以及 补刺绣之类 祀后来犯罪应被处死;蔡文姬蓬松着头发,光着脚 的针线活,所以小姐的闺房义=f尔作“绣恢”;,L住 到曹操那里求情 曹操蹙惜人才,便赦免了董祀 … 贫莆家庭的女孩子,虽然ur能随荷父母外…做 活 所以,在一J马相如与卓文君所处的时代,社会 汁,但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对她f『JIn .“月 对“寡妇再嫁”所采取的态度是非常宽容的.不仅 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类的浪漫人约1 会多而 不存在“寡妇再嫁”难的问题,而且三嫁五嫁六嫁 部是町以的,并没有人为此说东道两 有为人父母者, 为需要承担起生活的 .故 能更多地接触到社会,所以婚女p{以“父母之命”也 这样来看,虽然 文君是寡妇,但在当时去JJ许 是在情理之中 这犹如需要媒人作为沟通 叔方 不存在凶为再嫁了 人而不为社会所容的 题,邯 的重要媒介一样,父母作为儿女婚 火*的“代 么她与一J马卡H如的婚 就谈不上“反封建”了。 人”实是一种社会需要,当然也是无余之 儒家文化认为:“食色,性也1.’。。 。l六l 人 社 会必须延续,就必须 E男女有婚娴;m 肯年 ,至 少是卡H当部分的青年男女与异性的认 、交 确实 存在一定的 难,所以才产生r为 ̄Ulf.努的 人; 的 卜 众所周知.婚女p4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非常重婴的 除此之外,上古社会的管 行还努力为F文f 透规 交往创造许多机会,达颇类今人俗称的“情人节”. .的一道程序,这样的方式流传很久,也就变成古代 上占的情人 是农历i川初三.它是青年男女 的一干叶, 惯了。 十¨认以、交往的 ul这 it年前就是这样ll隋 为什‘么说“父母之命,媒妁之青”只是一种爿惯 从提出“ 待父母之命. 人 乃青年男女们提供的是f{}l{聚会、交流、追求 而不是必须遵守的规 It'CJ ̄JL会 《涛・郑 -溱洧》就是这样的内容: 《漆洧》说,春天 经来.I,,溱河、洧河的冰部 m化_r存风干¨煦,l;【】光 ,-7lI『水碧波荡漾 这样 £ 川 , , 的tt寸光,姑娘小伙要结伴 游II阿 看那,于执兰 五付 的小伙与姑娘.iE在结伴 衍姑娘 :我们去看 人是既 之以符 彳亍? 角军JXL情自,J小伙予竟然小 地回答:不是已经 穴不闽 过lr吗?姑娘当然 俄,撒起娇:我们再去看看 伦告命 也也矣 嘛!你看河堤那边,又宽 又热n埘.真的好好玩哟 ,炉 , 巾 , 卡“U剐笑着的小伙与 娘,枕这样・路走去 告,万实 之 小伙许不木 :他知道赠送意-l一人美丽的芍药花 章耍 疲 则目:舜 而 这样的场而 常q三动,I IJ.延续到了今人,例 人 不 女的埘u 1IJ敬,傣嫉 娘 隋人抛绣球,大之舜之 告 . 饥族男子 姑娘,rj族 女的蝴蝶泉边情歌,部是 伦,不何 芡f以的情人 活动 告也 以 而 《涛 》L{,由壹十占华的音fj 址ln《)首‘“ L”,【父 怼娶 ’,盂 厂 《i导 》:{{ls首的人郎分这 来自 的歌谣完全 怂 生态的,洋溢蓊热烈的 活气息 其中较多的 作t\M 述的是肯{ 女的幽会情景,表达少女的微 妙心川!,歌唱 殳的卡}{悦_卡uflI心,赞扬对方的风采 貌,嗟叹弃f』I的 幸遭遇这征叫,在“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之外,青年 女ffJ I要有机会去追求 爱情婿 .社会址认IJ丁的 当然,社会认町 年男女f『】自己去追求爱情婚 址 片 ; j‘片【fif是. 父母有丰富的生活 ,, 验,又是最仙僻 赖的人,所以《涛・齐JxI・南 1II 就说:“娶整『』ll之fuJ 必 父母;……娶妻女lI之 fIII, 得。” 也就是说, 会虽然允许菏年男 rJ 追求爱情, 过,要进入婚姻阶段了,还是 陔告之父母,浦个媒人这 实是古代婚女pj礼仪 媒妁之青,钻穴隙_卡f{窥,逾墙相从,则父母斟人皆 贱之”的孟子本人的见解就可以证叫 《孟子・万章 上》有如下f己载: ., r: : 1ll 0 : l l告父母 ’信斯言也,宜莫如舜。霹之不告而 娶,何也?”孟子日: “告则不得娶 男女居 : ・小 。 一0 孟子将舜娶妻不告诉父母的原 i兑得太清楚 了:男女结婚,是男女之『HJ的必然关系——人伦关 系。尧将两个女儿嫁于舜,舜知道父母不会 意,女IJ 果告诉父母,舜就无法娶妻,男女之 的人伦关系 就会被废弃,这会产生对父母的怨恨。为了避免产 生对父母的怨恨,所以舜娶妻时就没有告诉父母 尧与舜都是远 时期的贤明人物,被历代作为 君臣民学爿的楷模 、为村的要学尧舜,为臣的要学爿 尧舜,为民的也要学 尧舜。如果,}}1《涛经》中关于 娶妻“必告父母”一说来衡量尧嫁女、舜娶妻这件 事,那么尧、舜就都错了; 是楷模怎么会错呢?孟 子就解释:结婚是人伦大事 美好的婚娴,事先告诉 父母,这是完全应该的 、如果美好的婚娴与“父母之 命”发生冲突,告诉父母,美好的婚 反而要被打散 了,邪就遵循人伦之大道理,该娶则娶,该嫁则嫁, 不必等待“父母之命” 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儒家那里也不 是绝对真理,不是不可逾越的雷池 、美满的婚姻完 全可以自己做主. 尧干Ll舜这两位圣人的作为,对于 整个 族来说具有表率作用。 J】马相如与卓文村对爱情的追求确实是“不待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犹如孟子之沦:卓文君 的父亲 于孙能同意他f『J的婚事吗?明明知道不 —J‘ 能,当然就不能告之.也就不需要请个媒人。他f『】违 背的也只是一种社会爿惯,并没有违背作为当时社 会主流思想的儒家文化的道德规范,所以谈不上是 “反封建”。 85 文f 透规 一叠 耋 置0 心的率真和坦城,是摈弃世俗浅薄价值观而对理想 对自我的坚定的追求。个性,来源于不屈从于时俗的 傲气和敢于坚持真理的内在勇气。中国历史上的屈 “反封建”是现代语言,古人是不会这样说的。 原、嵇康、李白、杨慎、曹雪芹等等,因为不屈从于 所谓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反封建”,既不是反对当 统治者淫威和强权政治压迫,既愤世嫉俗而又至情 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也不表现为“寡 至性,给一代代知识分子树立起具有崇高理想与磊 妇再嫁”和“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究竟是 落人格的光辉典范。 什么呢?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主 题。新中国的建立,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 务,人民掌握了国家主权,这便使得国家的现代化 事业能够比较顺利地推进。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推翻后的今天,所渭 “封建”,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就是“带有 封建社会的色彩””“‘,是保守与落后的代 词,如封 建思想、封建迷信等,如包办婚姻、裹小脚、烧香拜 佛、迷信等等。 我认为,既然现在所说的“封建”是指保守与落 后,那么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为“反封建”,其实就 是对他们张扬个性的一种肯定与褒奖。 应该看到,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时代,“父母 之命,媒妁之言”毕竟是一种社会习惯.大多数的 人都是这样做的,而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却没有这样 做,这就凸显出一种不合时俗的个性张扬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个人所特有的直入人 .、 明 人 绘 刻 、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这样的傲骨文人。他们 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自己的爱人,勇敢地去自由恋 爱、自主婚姻,在那个时代确实属于惊世骇俗的叛 逆行为,自当值得肯定与褒奖。 注释: [1]唐文栋:《郭沫若题文君井》,《郭沫若学 刊》2014年第4期。 [2]蒋晓萌:《论两首古琴歌<风求凰)的千古 魅力》,《音乐探索》201 7年第2期。 [3][16]《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 版。 [4]王晓明:《吕氏春秋通诠・慎势》,江西人民 出版社2010年版。 [5]熊笃: 《司马相如(琴歌两首>赏析》, http://www. If.cn/APPr/1 4076.htm]. [6]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之《郊特牲》,新 世界出版社2010年版。 [7]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之《檀弓》,新世 界出版社2010年版。 [8](汉)班固:《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 中华书局1999年版。 [9](汉)班固: 《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 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 [1 0](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五《卫青霍去 病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 [1 1](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卷八十四《列 女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 [1 2]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之《曲礼上》, 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版。 [13]杨伯峻:《孟子译注》之《告子上》,中华 书局1981年版。 [14]周振甫:《诗经译注》之《郑风・溱洧》, 中华书局2002年版。 [1 5]周振甫:《诗经译注》之《齐风・南山》, 中华书局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