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措施

2021-05-1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区域治理

DETECTION发 现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措施天津市宇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韩芳琳

摘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为了确保其开展的监测业务处于受控状态,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及作业指导书来进行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验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运行情况是否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能否使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本文先说明内部审核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重要性,再阐述内部审核的基础要素,论述内审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结合内审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内部审核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措施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08-0081-0003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的机构全部场所进行的监测活动,执可以按照以下五个阶段来执行内部有效运行依赖于互相依存、互相联行内部审核,能够帮助最高管理者审核。

系的三级自我监督控制体系,即日了解机构内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可(一)审核规划

常监督检查、内部审核和管理评以说,内部审核是保障生态环境监每一次的内审均应事先拟定审,帮助实验室发现问题、分析问测机构可持续运行的重要手段。对“内审计划”。内审计划应具有弹题、解决问题,实现管理体系的持于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而言,内部审性,可以根据机构内当时的监测业续改进。内部审核作为生态环境监核是规划、建立、实施及维持一套务进行调整。

测机构管理体系自我完善的手段之包含频率、方法、责任、规划要求如果被审查的部门对计划内容一,可以定期、系统地评价管理体及报告的审查方案,该方案应将有有疑问,或持反对意见,内审员应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帮助机构管关实验室活动的重要性、对实验室与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在内审活动执理人员识别改进的潜在机会。因此有影响的改变,以及过去的审核结行前协商解决,并将最终确定的内内部审核的工作质量是决定生态环果纳入考量。

审计划交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关二、内部审核的基本要素(二)审核准备

键因素,必须予以重视。只有执行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内审需检查的文件有质量手内部审核程序,才能够真实反映出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在8.8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运行,是否节说明了内审目的、规定与要求,量记录、技术记录、管理文件等。能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健康、持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如果机构在此之前已执行过内部审续发展。

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核,那么上一次的内审报告也应列一、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执行用要求》4.5.12条款规定了内部为此次检查的文件之一。当所有的内部审核的必要性

审核的要求和审核要素。落实到机文件资料收集完毕后,内审小组应管理体系应覆盖生态环境监测

构内生态环境监测活动,内审人员

编制“内审检查表”。

表1 内部审核执行程序

审核阶段工作内容审核规划1.编制审核计划。2.通知内审时间、接受内审的部门和人员。1.确定审查内容,取得并审查所有相关文件。审核准备2.编写内部审核检查表。3.与被审核部门的负责人协调审核时间。1.召开内审前会议。执行审核2.开展内部审查活动。3.填写内审不符合报告4.召开内审后会议。编写内审总结报告以书面报告说明内审的基本情况、审查发现和整改工作等相关信息。跟进整改情况确定整改工作已完成,不符合行为得到改善,并已采取防止不符合行为重复发生的措施。作者简介:韩芳琳,生于1991年,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

81

发 现DETECTION内部审核工作应与被审核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开展审核活动的时间最好是在受审核部门或人员开始工作半个小时后,如此安排可以让受审核部门或人员安排好当天的工作,或交接给不参与内审的其他人员。

此外,内审工作应避免持续太长时间,以防影响到机构监测业务的进行。

(三)执行审核

内审工作与执行重点分别说明如下:

1.内审前会议

内审小组应与接受审核的部门和人员举行一个简短的内审前会议,这个会议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让内审小组成员与接受审核的部门和人员相互认识,告知此次内审目的与范围,公布内审检查安排与时间表,确定内审后会议的召开时间。

2.内审

执行内审活动时,可按照事先编写的“内部审核检查表”作为指导,如果需要,可以扩展检查表的审核内容,使之符合机构实际的监测业务。内审员发现不符合行为时,应详细、客观地记录在内审检查表上,记录内容应至少包含检查资料的名称与编号、违反的规定或规范,以及任何相关的其他资料。同时内审员对于所检查的项目情况,要判断其属于“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或“不适用”。如果条件允许,内审员应对“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审核结果拍照,作为整改结果的客观证据。

在完成内审工作后、召开内审会议前,内审小组应评估内审检查发现的客观证据,分析所有不符合项违反的规定或规范。

3.填写内审不符合报告及整改措施

内审员应详细、客观地描述不符合行为,填写“内审不符合报告”,并给出整改方案和整改期限。内审

82

不符合报告中的信息至少要包括受审核部门及人员、发现不符合行为的内审员、不符合事实描述、违反的规定或规范、建议整改措施及期限、整改效果的验证。

4.内审后会议

内审小组召开内审后会议,在会议中,内审员应向受审核部门及人员简要说明审核结果及发现的不符合行为,并与他们讨论整改措施及整改期限是否可以执行。内审小组负责人确定内审总结报告的完成日期。

(四)编写内审总结报告

有关内部审核的所有记录均应按照机构内的管理体系要求归档保存,内审组长应将内审结果整理成“内审总结报告”。一份标准的内审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

1.审核目的与范围2.审核依据或准则3.内审组成员

4.受审核部门或岗位名称5.审核过程描述6.审核结果

7.内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8.根据内审情况做出的结论或建议

内审发现的问题应详细说明,以便管理层能正确了解到问题所在,同时方便制定整改措施。因内审总结报告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果某项整改措施无法在报告完成前验收,内审总结报告中应作出说明。

内审总结报告应在审核结束后提交给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最高管理者,经最高管理者批阅后,内审总结报告应与内审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记录文件一同归档保存,并且要方便内审员在需要时借阅。

(五)跟进整改情况

审核结束后,内审小组与受审核部门对发现的不符合项和实验室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制定纠正、预防和

区域治理

改进措施,明确完成日期并组织实施。内审员按计划对受审核部门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跟进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确定不符合项确实得到了纠正,并已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不符合行为重复发生。

三、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所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人员不够重视

实践中,一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在开展内部审核工作时,只是把内部审核作为一项迎接外审而不得不做的工作,执行时流于表面,走形式主义,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来执行,这样做的后果导致管理层无法发现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运行。

对内审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的另一后果,是审核范围没有覆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全部场所进行的监测活动,内审行为可能仅是查阅文件记录,忽视人员的实际操作规程,或是内审员在审核时与受审核部门或受审核人员缺乏交流,使得内审结果无法起到纠正错误、预防再次发生的效果,最终导致内审工作无法得到应有的价值。

(二)内部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内部审核的基础和保障是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内审员,内审员的素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审工作的成果。一些机构内担任内审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不熟悉ISO/IEC 17052: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或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也不能全面了解机构内各项监测活动的运行情况,造成审核效率低、审查标准教条呆板,同时对所发现的问题不能准确判断成因,或是采取单一、孤立的审查方式,致使不能找出不符

区域治理

DETECTION发 现合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内审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管理体系也无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但是,内审员不能出自受审核部门。模式各不相同,那么内部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也就有所不同。法得到改进。

(三)未能覆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全部场所进行的监测活动

在内部审核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对一些关键岗位人员的审核。因为对于内部审核这项工作没有充分认识,一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就会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取消对一些问题的审查,导致内部审核没有全方面覆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全部活动。

(四)缺少有效跟踪

一些机构的内部审核虽然在开始前进行严格审查,并且在内审过程中发现不符合行为,但是在纠正过程中却没有认真进行,且缺少有效的追踪,导致其内部审核的结果完全没有得以体现,发现的问题也不会得到有效解决。

四、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质量的策略

(一)机构管理层加以重视

对于内部审核工作,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层必须要加以重视,缺少他们的支持,内审工作难以取得目标效果。内审工作仅靠内审员难以为继,它需要领导的支持与受审核部门及受审核人员的配合,内审工作与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员都有紧密的联系。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内审员可以要求被审核部门及人员在内审过程中主动配合内审工作,以此来确保内部审核取得理想的检查效果。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部门领导也可以参与进来,了解内部审核小组的工作内容和执行进度,为内审员提供相应的支持,进而获取更好的内审效果。

(二)成立专业的内审小组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内审小组成员需经过专门的培训、获得相应

内审小组成员数量取决于内审工作量的大小及监测业务的复杂性。

(三)分析不符合原因,严格执行整改措施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内部审核,是为了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机构在全部场所进行的监测活动是否出现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所以,内审员在内审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项并提出整改意见,是内部审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内审员需要仔细分析不符合行为发生的原因,客观地寻求产生问题的潜在原因,提出的整改建议或整改措施要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要防止不符合行为再次发生。内审员在给出整改建议或整改措施时,必须考虑好如何跟踪验证。如果内审员与受审核部门及人员对整改措施意见不统一,可由机构内质量负责人沟通解决。

(四)及时归档内审记录

内审工作的所有环节产生的所有记录,如内审计划、实施方案、会议记录、不符合报告、总结报告、整改验证材料等,都需要进行收集和整理,确保一次内审工作的完整性。内审小组可以指派组内成员按照机构内部编制的“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完成这项工作,确保资料收集全面、无遗漏。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应该认识到资料归档的重要性——内审总结报告是管理评审重要的输入内容,同时也是下一次内审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五)同类机构可以开展交叉审核

在内部审核过程中,交叉内部审核是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让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最高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发展情况的方法。

不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

如果让同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交叉审核,可以发现自身所不能够发现的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而来防止长时间审核却无法发现问题的情况,更好地消除监测业务存在的潜在问题,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向前发展。

五、结语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接受检验检测委托开始到发出检验检测报告为止,在推动与执行监测业务各个环节质量管理的同时,机构内部人员需要知道其是否真的依照规定执行各项工作,并保存了相关记录,保证生态环境监测量值溯源,进而保证检测报告的公正、客观、准确和有效。因此如何有效执行内部审核是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内部审核目的与功能、如何成立内审小组、如何规划内审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可以参考本文讨论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唐兴伟.环境监测实验室如何开展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N].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论文集,2017-10-20.

[2]张仁泉.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实施[J].中国环境监测,2005,21(6):49-51.

[3]朱金连.实验室内审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质量认证,1999(10):14-15.

[4]刘晶.如何确保实验室内审工作的有效性[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1):128-130.

[5]闫吉昌,胡卫军,杨文亮,等.开展实验室内部审核实例说明[J].中国计量,2013(8):43-46.

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