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父母不同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读课题,什么是精彩极了,什么是糟糕透了?
你能用其他的词语来说明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精彩绝伦,十全十美,无可挑剔,完美,糟糕透顶,一无是处)
2.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是一对反义词,用它们来评价事物,一个是好到了极点,一个是一无是处, 看来他们俩是一对矛和盾,水与火,绝对的反义词. 但是,假如这个两个水火不容的反义词评价的是同一件事物, 有人说精彩极了,有人说 糟糕透了, 你会觉得奇怪吗? 3、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全文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拼读几遍,读懂了的地方用笔做上批注。读不懂的地方,用笔做上记号,然后四人交流。
(2)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里有明显的表时间顺序的提示词语,找一找,有助于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几年后;现在;这些年来.) 二、读课文,把握课文主题。
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的是同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巴迪得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个决然不同的评价?
2 、妈妈是怎么评价我这首诗的?找出来,感悟一下妈妈的话。 出示: (1)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读,妈妈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写了一首诗,妈妈除了用“精彩极了,多美的诗啊”等这些语言来赞美我以外,还从哪里看出妈妈对我的欣赏?找出来,体会妈妈的鼓励。
黑板一侧板书: 语言, 神态,动作。
3、听了母亲热情的赞美,得到母亲热烈的拥抱的鼓励, 我当时心情怎样?有哪些反映和举动? 在课文里找,体会,朗读,抓重点词:腼腆,得意扬扬,迫不及待,自豪感,认认真真誊写,描上花边,满怀信心,等不及, 颇有自信。问:
我的心情为什么由开始的自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爸爸即将回家,我又开始紧张了呢?
(分角色读1____5自然段里我和妈妈语言和举动.)
4、父亲终于回到家了,看到餐桌上我放在显眼处的诗, 他也被我的诗吸引住了, 他是怎么评价我的诗的呢? 分角色读文: (6___13) 师扮演爸爸 生一:母亲的话 生二:读写我的句子
出示: (1)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2)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听到父亲这样的话,假如你是巴迪,你的心情会怎样?
师接读: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父母亲会吵些什么? 学生补充语言。
师:从同学们的语言里,我听出了妈妈对孩子的鼓励,也听出了父亲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对孩子的爱!看来同学们理解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巴迪虽然当时没有理解,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后来也理解了爸爸爱他的心,他最终取得了成功,出版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取得成功后的他“越来越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他为什么觉得自己幸运呢? (学生交流)
师小结: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鼓励,也离不开他人的批评和指导。所以作者感悟到:
出示: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假设:只有母亲的鼓励赞美,结果会怎么样?(被宠坏,骄傲自在,成为糟糕的诗人,写一堆糟糕的诗. 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的批评,会怎么样? (丧失兴趣,天才可能就此被扼杀)
导读:把巴迪明白的这个道理记到心里,我们对自己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个道理适合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把这个道理告诉我们身边的人。
5、联系生活实际
你们认真读书了。那么母亲说巴迪的诗精彩,父亲说巴迪的糟糕,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如果请你做个判断,你觉得巴迪的这首诗写得会怎么样呢?
生:我认为巴迪这首诗已经写得不错了,我现在还不会写呢。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不能因为他年龄小,就说他的诗好。你想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写好吗?再说,他父亲是写作的,已经说他的诗不好了,那就是不好。
生:我认为巴迪写得好,对他来讲应用他的年龄来评价他,不能
用大人的眼光看他。
生:我认为,他的诗也许好,也许不好,那得看怎么说了,从他的年龄看,已经不简单了,从诗来看可能不太好。
生:巴迪的诗一定写得不好,他母亲赞扬他只是鼓励他,他父亲才是正确的评价。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师:确实如此,生活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母亲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生:我喜欢母亲那种鼓励的方式,但我总认为我爸爸对我特别好,总鼓励我,妈妈总批评我,我不爱听,心烦。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妈妈说得我直哭,我都不想学了,后来爸爸说:“没事,这次不算什么,我姑娘下次能考好,走,跟爸爸去溜达,我的心情就好多了。 生:我比较喜欢巴迪妈妈鼓励的方法,我的作文不太好,我爸爸我妈妈总说写得不好,总贬我。我都没信心写了,但我的老师总说不错不错,这句子挺好,这也有进步,我才坚持写作文的。
生:老师,我认为这两种方式都得有。要是总鼓励吧,就该骄傲了,要是总批评也不行,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这两种都得有,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
生:老师,我觉得不管什么方式都是为我们好,我小时候特别挑食,不爱吃饭,我爸挺严厉,总是逼我吃这菜,吃那菜,当时我都烦
死了,但现在一想他也是为我好。 师:怪不得你长这么高!
六、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师:同学们说出了心里话,老师也看到你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作者成年以后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最后两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两段,从中选出你喜欢的一句,试着背诵下来,好不好? 生:(练习背诵) 拓展延伸
1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对文中父母不同的评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父母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为. 2 赠言: 诗歌 作业:
(必做题)小组准备实话实说辩论会,话题是:到底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