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复习 —— 16篇文言文(2)

2020-04-2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文言文阅读

一、 桃花源记 一、名句过关: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源美景句)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 , 之属。阡陌 ,鸡犬 。(自然风光句)其中往来种作, , 。 , 。 (社会风情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 , , 。(来桃源原因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 , 。(热情招待句)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陶渊明集》。作者: ,又名潜,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 2、 落英: 3、缤纷: 4、林尽水源: 5、仿佛: 6、才通人: 7、豁然开朗: 8、俨然: 9、属: 10、阡陌交通: 11、相闻: 12、外人: 13、黄发垂髫: 14、要: 15、绝境: 16、无论: 17、具言: 18、叹惋: 19、便扶向路: 20、及郡下: 21、诣: 22、寻向所志: 23、遂: 24、规: 25、未果: 26、寻: 27、问津: 津: 三、文后练习: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 1、 阡陌交通..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 不足..

为外人道也 四、附加练习

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

看待这样的理想?

2.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二、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 ;(洞庭湖总貌句) , 。(早晚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 ,

多会于此; , ?(过渡句)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 , 朝 家。 2、谪守巴陵郡: 谪, 守, 3、越明年: 越, 4政通人和: 5具: 6 属: 7胜状: 8 浩浩汤汤: 9、横无际涯: 涯, 10、朝晖夕阴: 晖, 11、大观: 12、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之述, 13、然则: 14、南极潇湘: 极, 15、迁客: 16、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8、若夫: 19、淫雨: 20、霏霏: 21、开: 22、排空: 23、日星隐耀: 24、山岳潜形: 25、樯倾楫摧: 26、薄暮冥冥: 薄,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8、景: 29、波澜不惊: 惊,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万顷,

31、翔集: 集,

32、锦鳞: 33、岸芷汀兰:

34、郁郁: 35、长烟一空: 一,

36、浮光跃金: 37、静影沉璧: 璧:

38、何极: 39、宠辱偕忘: 偕,

40、把酒临风: 把, 41、求:

42、古仁人: 43、或异二者之为: 为, 。 , 。谈笑 ,往来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45、居庙堂之高: 46、处江湖之远: “ ?” 47、其必曰„„乎: 先, 后,

48、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归,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文后练习: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 乃.重修岳阳楼 2、 属.

予作文以记之 3、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 去.国怀乡,忧谗.

畏讥 5、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6、 微斯人,吾谁与归. 附加练习

1. 阅读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胸怀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2)文中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迁客骚人览物

而“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喜”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一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第五段阐述古仁人之心

的句子遥相呼应;第二段描述了岳阳楼之大观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览物而悲和喜

的描述;接着议论抒情,在与古仁人之心的类比中卒章显志。

2. 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

什么内容?

3、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与谁归?”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的感慨,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三、 陋室铭 爱莲说 一、名句过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斯是 ,

爱 , , , , ,

, 。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牡丹之爱, 。

二、课文下面注释: 1、《陋室铭》选自《全唐文》。陋室,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

者 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

2、有仙则名: 3、有龙则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 惟, 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7、白丁:

8、调素琴: 9、金经:

10、丝竹: 11、案牍:

12、劳形: 13、何陋之有:

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5、《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 ,字茂叔, (朝代)哲学家。

16、蕃: 17、晋陶渊明独爱菊:

18、染: 19、不蔓不枝:

20、濯清涟而不妖: 濯: 清涟, 妖,

21、亭亭净植: 亭亭, 植,

22、亵玩: 亵, 23、焉: 24、隐逸:

2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6、君子: 27、噫:

28、菊之爱,同予者何人: 29、宜乎众矣: 宜:

三、文后练习:

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1、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成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 , 者,山间之朝暮也。(朝暮景) ,(春), (夏), (秋), (冬)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

也。

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 环滁( ):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4、峰回路转: 5、翼然临于泉上: 临, 6太守自谓: 7、意: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林霏开: 10、云归而岩穴暝: 11、晦明变化: 12、野芳发而幽香: 芳, 13、佳木秀而繁阴: 秀, 14、风霜高洁: 15、负者: 16、休于树: 17、伛偻提携: 18、山肴野蔌: 19、陈: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21、射: 22、弈: 23、觥筹交错: 24、苍颜: 25、颓然乎其间: 颓然, 26、阴翳: 27、鸣声上下: 28、乐其乐: 29、醒能述以文者: 30、谓: 附加练习 1. 阅读理解。 (1)第一段写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引出人和事。其中描写琅琊山的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酿泉的是_________________,描写醉翁亭的是_________________。点明主要人物、事件和“醉翁”由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全文核心命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醉”与“乐”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其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日暮醉归,从_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__,进而写到______________,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主旨。 2. “醉”字和“乐”字在文中多次出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请概括说出本文中的三种“乐”,并作简要分析。

3.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五、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自述其志)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 ,(临危受命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课文下面注释: 1、 表, 2、崩殂: 3、秋: 4、殊遇: 5、开张圣听: 6、光: 5、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的理解,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 7、恢弘: 8、引喻失义: 引喻, 么?

义, 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臧否, 10、作奸犯科: 6、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1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刑, 12、理: 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13、内外异法:

六、小石潭记

1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15、简拔: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16、遗: 17、悉以恣之: 咨, 18、必能裨补阙漏: 19、性行淑均: 20、优劣得所:

2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2、卑鄙:

23、猥: 24、驱驰: 25、后值倾覆: 26、尔来: 27、临崩寄臣以大事: 28、夙夜忧叹: 29、不毛: 30、驽钝: 31、攘除:

32、斟酌损益: 损, 益, 33、慢: 34、彰其咎: 彰, 35、咨诹善道: 诹, 36、雅言: 37、先帝遗诏: 附加练习

1. 阅读理解。

①诸葛亮在第一段中分析当前形势时指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不利客观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利的主观条件。

②诸葛亮从形势出发,向后主刘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三条建议,其中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这些建议是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政治愿望。

③诸葛亮在文中插入对往事的追忆,是为了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

点,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感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2、文中作者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历程是什么?在全文的作用如何理解?

3、第七自然段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和目的各是什么?此处照应了前边的哪句

话?

4、《出师表》中,句句是肺腑之言,仔细体会,全文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总貌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侧面写水清句)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 ; , 。似与游者相乐。(鱼活泼可爱句)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 , 。(环境冷清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 篁竹: 3如鸣珮环: 4、水尤清冽:

尤,

5、全石以为底: 6、卷石底以出: 7、坻:

8、屿: 9、翠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可百许头: 可, 许, 12、空游无所依: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4、佁然: 15、俶尔远逝: 16、翕忽: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可见:

18、犬牙差互: 19、凄神寒骨: 20、悄怆幽邃: 悄怆: 21、清:

22、二小生: 附加练习

1、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什么?(划在原文上)

2、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3 、作者的心情由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 “ 心乐之 ” 到 “ 悄怆幽邃 ” 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则 ,出则 者,国恒亡。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然后知 , 也。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课文下面注释:

得我与?

1、 选自《孟子·告子下》。 2、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畎亩, (对比论证句)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4、任: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上》。 5、饿其体肤: 6、空乏:

2、苟得: 3、患: 4、辟: 5、如使: 7、行拂乱其所为: 拂, 乱, 8、动心忍性: 10、曾益: 曾, 11、恒过: 12、衡于虑: 衡, 13、作: 14、征于色: 15、发于声: 16、而后喻: 17、出: 18、入: 19、法家拂士: 拂, 20、敌国: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 子墨子九距.之 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附加练习 1. 阅读理解。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 3. 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 八、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心论点句)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6、何不用也: 7、勿丧: 8、箪: 9、 豆: 10、呼尔而与之: 尔,11、蹴:

12、不屑: 13、万钟: 14、辩: 钟,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5、何加: 16、奉: 得, 与,

18、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19、已: 20、本心: 文后练习:

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附加练习

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划在原文上。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九、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课文下面注释: 1、《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2、肉食者: 3、间: 4、鄙: 5、何以战: 以,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 弗, 专, 7、必以分人: 8、对: 9、徧: 10、牺牲玉帛: 牺牲, 帛, 11、加: 12、加: 13、信: 14、小信未孚: 孚: 15、福: 16、狱: 17、虽: 18、察: 19、情: 20、忠之属也: 忠, 21、可以一战: 22、战则请从: 23、公与之乘: 24、鼓: 25、败绩: 26、驰: 27、辙: 28、登轼: 轼, 29、逐: 30、既克: 既, 31、故: 32、夫战,勇气也: 夫, 33、一鼓作气: 作, 34、再: 35、盈: 36、测: 37、伏: 38、靡: 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 1、 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既加.

冠,益慕圣贤之道。 3、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

能辨我是雄雌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作了精辟的分析:“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疲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例,却同时说的是战略防御的原则。”其中“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疲我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辙乱旗糜”是曹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的。

十、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

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战国策》。讽, 纳, 2、 修: 3、昳丽: 4、朝服衣冠: 服, 5、窥镜: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7、旦日: 8、明日: 9、弗如远甚: 10、美我: 11、私: 12、皆以美于徐公: 13、四境之内: 14、蔽: 15、面刺: 16、谤讥于市朝: 谤, 讥, 谤讥, 市朝, 17、闻: 18、时时: 19、间进: 间, 20、期年: 21、朝于齐: 22、战胜于朝廷: 文后练习:

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 朝.服衣冠,窥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附加练习

1、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这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