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师范读、配乐读,读出对鲜花的喜爱,背诵喜欢的部分; 2. 通过对比教学,学习作者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方法,完成课后第三题,并进行仿写;
3. 能够总结出“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 通过对比教学,学习作者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方法,完成课后第三题,并进行仿写;
3. 能够总结出“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配乐幻灯片。
导语: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迎春花迎着春风开放,向日葵向着太阳绽开笑脸,蝴蝶兰张开翅膀翩翩起舞,而梅花却在寒冷的冬天送来缕缕清香。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花的世界,去欣赏、去感受花的迷人与芬芳。
2.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巩固旧知
1.出示词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词语,今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开火车领读,齐读。
2.过渡语:同学们,我们要想学习更多的知识,还得仔细地读课文,品味文中的句子。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些花,把它们的名字用横线标出。
2.交流汇报,出示鲜花的名字课件。再来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3.它们不但长得漂亮,名字还很好听。这些花朵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呢?请大家默读句子,找出它们开花的时间。出示花朵开放的句
子。
4.交流汇报。再来读读这些表现时间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花开的时间;“左右”一词体现出作者的用词准确)
5.默读句子,思考:除了花开的时间不同,你还发现了什么不同的地方?(花朵开放的样子不同)
6.出示小诗。自由读,思考: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重点指导:牵牛花---吹,拟人修辞;小喇叭---比喻修辞(配图片) 万寿菊---怒,气势盛,猛烈 (配图) 昙花 ---积累成语;昙花一现(配图)
7.这些花真是太美了,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读一读?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
过渡语:这些花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点,难怪课文第一句这样说......出示“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课件。可同样是写花的开放,老师这里还有这样的句子,你们读一读,比较一下,看看哪种写法更好?
8.比较学习,感受修辞手法使用的巧妙效果。出示无修饰的花开句子,比较朗读,交流:哪一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9.小练笔训练:出示午时花、夜来香的图片,帮助作者进行修饰,使它们的开放也可以生动形象。
10.指名读自己的仿写。(三四人)
11.小结:这样看来,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显然生动了、形象了,语言优美了,希望我们以后的习作中也可以尝试运用这些方法。 四、学习第二段
1.过渡语: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板书:开花时间不同)植物学家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研究,他们发现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段,用波浪线画出他们发现的两个原因。
2.交流汇报。相机出示课件。
3.师生和合作读,老师问,男生答一,女生答二。
4.什么植物的开花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呢?(板
书:温度、湿度、光照)课文举了谁的例子?谁来读一读?
5.还有的植物花开往往跟......(手势指引,学生接)昆虫活动有关。(板书:昆虫活动)
五、学习第三段
1.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花钟。想看看花钟吗?出示花钟图片。
2.欣赏了这些花钟,你有什么感受吗?是呀,植物学家的做法真妙,这些花钟真有趣!
3.那这些花钟可以准确报时吗?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大致)是呀,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了。作者用词真准确。
4.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设计花钟的人是谁吗?(出示课件:林奈)林奈之所以可以设计出花钟,正是他善于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
六、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就是一本奇妙的书,里面藏着许多奥秘。如果我们也有一双林奈那样善于观察的眼睛,留心周围的事物,一定也会有所发现。
七、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
13.花钟
温度、湿度、光照
开花时间不同 有趣 昆虫活动
《花钟》 教学反思
《花钟》是本册书中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及其原因。并列举了像牵牛花等9种不同时间开放的花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奇妙做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将重点放在第一段的关于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描写花朵开放的样子部分。创设情境,引出美丽的鲜花,并配月朗读。接着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进而体会作者在描写花朵开放时候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给句子带来的美的体验。并且开展对比教学,再次体会运用修辞手法与无修辞的差异。
整体说来,课程还算是紧凑、完整,但是依旧存在许多细节问题。比如教师语言太琐碎,衔接语不够精炼、流畅,这也反映出备课不充分的问题;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以便及时应对生成问题。
鉴于本次教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想今后还是要不断地学习,充分备课,尽可能多地预设学生的生成性问题。
《花钟》 教学反思
赛罕区东风路小学
彭 娜
《花钟》教学设计
赛罕区东风路小学
彭 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