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运动训练
J1D1101爬上台阶
目的:训练婴儿上下肢活动功能和在不同姿势下的平衡能力,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 方法:
(1)在床上或地上放一个被子卷成的被笼,逗引婴儿爬过去。
(2)训练者仰卧或俯卧在地上,鼓励婴儿从自己身上爬过去,一边说儿歌:“爬爬爬,爬高山!”当婴儿爬过去后,将婴儿抱起来,说:“过高山,宝宝真勇敢!”给以称赞和鼓励。
(3)在训练用的台阶的第3级上放一个婴儿喜欢的玩具,鼓励婴儿爬上台阶去取玩具。开始时训练者可以轻轻扶一把,帮助他爬上去。 注意点:
(1)爬行姿势要正确,爬行时头要抬起看着前方。
(2)婴儿爬行的地方应该把一切尖硬的物体拿走,以免婴儿跌倒时碰伤。
J1D1102不许辅助站立
目的:站立训练。婴儿由扶住物体站立到能够不需大人辅助站立,又是一个大进步,表明下肢已经能够支撑住身体,为行走打下了基础。 方法:
(1)让婴儿扶着桌面站立,在桌上放有婴儿喜欢的玩具或食物,鼓励他提起一只手拿取玩具或食物,在此基础上再提起双手拿取玩具或食物。
(2)训练者双手扶着婴儿的手站立,训练者慢慢放开其中一手,当稳定后再放开另一只手,拍手称赞他成功。训练可以在硬的地板上、软垫上和三角形斜面上进行,逐步增加训练的难度。 注意点:
(1)站立的姿势要正确,两脚分开相当肩宽的距离。
(2)开始训练时婴儿会有胆怯表现,不肯独站,这时可以利用游戏,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独站了。
J1D1103手足爬性能转弯
目的:快速爬行的训练,扩大婴儿活动范围,通过追逐玩具增强自我意识,认识自己的力量。 方法:
(1)让婴儿在地上爬行,训练者把电动汽车放在离婴儿远一点的地方开动,逗引婴儿手足爬行去追玩具汽车。由于玩具会转弯活动,婴儿需跟着转弯爬行。
(2)训练者与婴儿做爬行比赛。在5m远处放一个玩具,训练者与婴儿同时向玩具爬过去抢拿玩具,逗引他快速地用手足爬行。然后在不同方向放2个玩具,引导婴儿转弯爬行。
注意点:手足爬行只有在需要快速爬行时才用得着,一般情况下婴儿总是用四位爬的姿势来爬行。在训练时只要婴儿能够做出高爬(手足爬)的姿势爬行就达到目的了,不要求婴儿在所有场合都用手足爬行。
J1D1104从跪到站
目的:是一种转变姿势的训练,促进婴儿运动功能发育,是站立和行走的基础训练。 方法:
(1)先训练婴儿扶着栏杆从坐位转成跪位,待婴儿能够双手扶住横栏架双足跪稳后,鼓励婴儿一只脚踏向前成半跪位,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逗引,使婴儿逐步放开手,能独立地单足跪,保持身体的平衡。 (2)婴儿一手或双手扶住横栏架,单足跪位,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逗引婴儿由单足跪位站起来。 (3)训练者用玩具或食物鼓励婴儿从跪位自行站起来。
注意点:婴儿由坐到双足跪,到单足跪,再到站立位,是运动发育的几个过程,在训练时可以分阶段进行,达到一个阶段再训练下一个阶段的内容,逐步地由坐位进步到站立位。
J1D1105站立不扶物能坐下
目的:姿势转变训练,锻炼下肢功能和平衡能力。 方法:
(1)婴儿由站立位可扶住横栏慢慢坐下,逐步地可以不扶横栏自己坐下来。训练者可以在一旁保护并用玩具逗引。
(2)婴儿独站,训练者把玩具放在他面前的地上,鼓励婴儿坐下拿取玩具。
注意点:从站立位转变到坐位,可以先弯腰用手撑地再转成侧坐位,然后变成坐位;也可以直接转变为坐位。在训练时可以分阶段进行。
2、精细动作训练
J1J1101开盒盖
目的:手的精细动作训练,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拿一只有盖的塑料茶杯放在婴儿面前,训练者示范用拇指和食指将杯盖打开,鼓励婴儿模仿开盖。以后不再示范,只说:“把盖打开!”婴儿能开盖子。也可以用容易打开的其他有益的日常用品,如小奶锅、小盒子进行训练。
注意点:要用容易打开、盖得不紧、轻轻地拿就能打开的有盖容器进行训练。在容器中放一个玩具可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J1J1102盖上盒盖或瓶盖
目的:手指功能训练和对事物理解能力以及眼手协调能力的训练。
方法:训练者把塑料茶杯盖打开后,当着婴儿的面把盖子盖上,说:“把盖子盖好!”让婴儿模仿盖茶杯盖子。也可以用有盖的其他盒子、瓶子做精细训练。 注意点:
(1)容器的盖子要容易盖上。
(2)盖盖子要求完全盖住,不能盖一半。
J1J1103把物体从容器中拿出来
目的:双手功能的训练,增进眼手协调和认识能力。
方法:当着婴儿的面把玩具或糖果放进透明的塑料瓶中,训练者先示范用手把玩具拿出来,并说:“拿出来!”然后把玩具放回容器中,指着容器说:“拿出来1”要求婴儿把玩具或糖果拿出来。开始时可以给适当的帮助,完成了要奖赏。 注意点:
(1)应选择便于婴儿抓握的物体,容器口的大小要使婴儿的手容易伸进去。 (2)婴儿和容器的位置要适当,便于婴儿用双手做精细操作。 J1J1104用手解开纸包取食物
目的: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和双手协调功能以及眼手协调能力,培养婴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训练者把用纸包好的小食品或糖果,慢慢地用手把纸剥开,使食物露出来放到嘴里吃。然后把纸包的食品放到婴儿面前,鼓励他剥开纸取出食物。 注意点:
(1)连纸一起吃不对,重新示范、训练。
(2)不能用硬而小的小食品,避免吞人、咳呛等意外。 J1J1105将4个圆全套在柱子上
目的:手眼协调功能训练,同时建立空间和距离的概念,理解一个物体能够穿过另一个物体的概念,扩大婴儿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方法:
(1)套呼啦圈游戏:训练者将呼啦圈缓缓地套在婴儿身上,让婴儿模仿,也将呼啦圈套在自己身上或训练者身上。
(2)训练者伸出手臂,用胶圈套在手臂上,同时说:“套上去”,让婴儿模仿,训练者把胶圈给婴儿拿着,对他说说:“请你把圈套上去”,鼓励婴儿把胶圈套在训练者的手臂上或自己的手臂上,逐步增加套圈的数目,能套上4个胶圈。
(3)把圆柱套环放在婴儿面前,训练者先把柱子上的圆圈一个一个地取下来,再把圆环一个一个地套上去,同时说:“我们把它套上去!”让婴儿学着套,训练者把圆环一个一个地递给他,婴儿能把4个圆环套到圆柱上。
注意点:婴儿可以用双手拿着圆环往圆柱上套,也可以单手套环,只要能把圆环套到圆柱上就可以。对有困难的婴儿,训练者可以轻扶婴儿的手给以帮助。 J1J1106玩沙堆
目的:训练婴儿用手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培养婴儿的创造性和空间概念。
方法:在沙盘中放上沙子(干净稍湿的沙子),准备一只小筒、小铲、小模子,与婴儿一起玩沙堆游戏。先用小铲子把沙子装进小筒里,再倒出来;用手把沙子堆成“大山”,再在山上开一条“路”;用小模子做“馒头”;用手指在沙子上画画。每样动作训练者先示范后让婴儿学着做。 注意点:
(1)沙子要先洗净、晒干备用。使用时稍稍洒一些水把沙子湿润,以免沙子撒泼到沙盘外面。 (2)避免沙子弄到婴儿的眼睛或口中。 (3)玩完后要洗手。
J1J1107水中玩玩具
目的:学习各种玩具的玩法和活动的目的性,了解不同玩具在水中的情况,增加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方法:准备一盆水,把轻重不同的玩具如塑料小碗、小瓶、小鸭子、海绵块、玻璃弹珠、鹅卵石等放在水盆里,训练者与婴儿一起玩水。把漂在水面上的玩具推来推去;用小碗盛着水倒来倒去;把沉在水底的玩具拿出来再放到水里,看着玩具又沉下去。 注意点:
(1)玩水时将婴儿的衣袖卷起,尽量少弄湿衣服,夏天可以尽情地玩水。
(2)训练者在游戏时要多用语言和夸张的动作,吸引婴儿充分地玩水,并在玩水中学习。
J1J1108用食指拨弄小丸
目的:是手的精细动作训练,婴儿能够伸出一个手指头活动,并且能够准确地接触到小物体,表明婴儿的眼手协调功能良好,手的精细活动功能有进步。
方法:母亲抱着宝宝坐在小桌旁,将一小丸(葡萄干、爆米花、小饼干等)放在桌面上,鼓励宝宝用食指拨弄小九,或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端捏起小丸。训练者可以先做示范,或给以帮助。 注意点:要当心婴儿把小食品故入口中,在玩耍时不慎呛入气管中。
3、语言能力训练
J1Y1101手势答话
目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手势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方法:
(1)结合日常生活训练手势语言,如高兴时用“拍手”,客人走时用挥手表示“再见”,摇摇手表示“不要”,看到大人生气时会“哭”,看到大人高兴时会“笑”等。
(2)问婴儿“你几岁了?”让他能伸出一只手或一个手指头;给他一块饼干或一个玩具,问他“你有几块饼干?”“有几个玩具?”他也会伸出一只手或一个手指头表示。
注意点:手势语言全靠平时经常、反复的训练,练习得多,就学得快,练习得少,手势语言就少。
J1Y1102模仿发音
目的:模仿发音是婴儿口语前阶段训练的主要方法,通过模仿动物、玩具的声音和人物的称呼,逐步地把声音与事物联系起来,反复练习,为以后的口语打下基础。 方法:
(1)训练者与婴儿一起看有关动物的图书。模仿不同的动物叫声:小猫叫——咪咪咪,小狗叫——汪汪汪,小鸭叫——嘎嘎嘎等,然后出示动物图片,婴儿就能发出该动物的叫声来。
(2)训练者与婴儿一起玩玩具汽车或其他音乐玩具,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如汽车开动时发出“叭叭”、“嘟嘟”声;敲鼓时发出“冬冬”声。
(3)训练者利用讲故事,让婴儿模仿其中一些有趣的声音:如刮风声、敲门声、流水声等。 注意点:及时的表扬和称赞是鼓励婴儿模仿的最佳动力;反复强化训练是模仿成功的保证。
J1Y1103有意识的称呼个以上亲人
目的:口语训练的基本内容,也是口语的开始,通过训练逐步地增加内容。
方法:家长或训练者结合日常生活照顾,经常性地进行训练,在给婴儿生活护理和玩乐、喂食前都要先有语言训练,如给孩子喂食时说:“妈妈喂饭”,奶奶给婴儿把尿时说:“奶奶把尿尿”,父亲给婴儿玩具时要先说:“爸爸给”,让婴儿把经常听到的声音与碰到的人结合起来,逐步做到见到人能够随口喊出3种亲人的称呼来,这就是有意识地称呼亲人了。
注意点:有些婴儿能发出几个双拼音,但不会有意识地称呼亲人,不必着急,能发出双音也是很好的语言基础,一般地说,在9—14个月中能有意识地称呼亲人都是
J1T1104正常的。能对“给我”的指示做出反应
目的:训练婴儿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并且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这在婴儿的语言发育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加强这种训练,可以加快语言理解和手势语言表达的发育过程。 方法:
(1)训练者与家长两人先在婴儿面前做示范,家长拿着玩具,训练者对家长说:“给我!”于是家长把玩具交给训练者。然后把玩具给婴儿拿着,训练者对婴儿说:“给我”,家长帮助婴儿把玩具交给训练者,训练者对婴儿表示感谢。
(2)给婴儿几个玩具玩,当他在玩一个玩具时,训练者把手伸向婴儿,说:“请把玩具给我”,可用手势或扶着婴儿的手帮助他把玩具交到训练者手中。逐渐减少帮助和手势提示,只有语言指示,能对“给我”的指示做出反应。
注意点:婴儿口语理解训练应该结合日常生活情景进行,当婴儿有适当的反应时,训练者应做出即时的应答,用表情(笑容、点头)、手势(拍手、摸摸脸、抱抱)或语言来表示赞许和同意。
J1Y1105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
目的:语言的听觉训练和认知能力的训练。婴儿从听觉上能辨别出不同的事物,表明他对声音已能理解,并把声音和事物联系起来,为语言的发育打下了基础。 方法:
(1)在桌子上放上各种动物形状的帽子,教婴儿唱有关动物的歌曲或儿歌,当训练者发出一种动物的叫声时,请婴儿选择洽当的动物帽子戴上。训练者可以先做示范。
(2)将各种动物或会发出响声的事物的图片放在桌子上,训练者出示其中的一张,就发出该动物或事物的声音,例如: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嘎,小狗——汪汪汪,小猫——咪咪咪,小羊——咩咩咩,老牛——啤哗啤,汽车——嘀嘀嘀,飞机——嗡嗡嗡,等等,然后训练者发出一种声音,让婴儿从几张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来。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茶杯、小碗、小匙、奶瓶等,在婴儿面前弄出不同的声响。然后用一块毛巾挡住婴儿的视线,弄响其中的一件东西,请他从几种物件中找出发声的物件。
注意点: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看图书、唱歌、念儿歌等婴儿喜欢的方式进行语言训练是最有效的,不仅有趣,而且语言(声音、手势动作、表情)都包括在里面,使婴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长知识。
J1Y1106遵从“起立”的指示
目的:口语理解能力的训练,能听懂并理解语言的内容,是语言发育过程的一个阶段,提前并经常进行训练,可以促进语言发育过程。 方法:
(1)训练者与婴儿对面坐着,一起做游戏或唱儿歌,配合其中的情景说:“起立!”并示范从坐位站起,然后帮助婴儿也站起来。反复训练,准备减少示范,使婴儿听到“起立”就会站起来。
(2)训练者与婴儿一起玩洋娃娃游戏,唱儿歌:“洋娃娃,坐下来,妈妈喜欢你!洋娃娃,站起来,妈妈抱抱你!”让婴儿帮助洋娃娃坐下和站立。
4、认知能力训练
J1R1101认识身体5部位
目的:认识自己的身体部分,从头面部到四肢和躯干的部位,逐步认识并能指出来增加婴儿的认知能力。 方法:
(1)利用讲故事、做游戏、念儿歌等方式,让婴儿认识身体的部位,包括头面部的五官、手脚、肚子等,并让婴儿触摸自己的身体或洋娃娃的身体部分。训练者用小刷子、海绵块或吹风机刺激婴儿的各个身体部位,加强其对身体部位的认识。
(2)看身体各部位的图片,唱“五官歌”:“好宝宝,跟着我,拍拍手,摸摸头,摸摸脸,模着眼睛看不见;模模耳,摸摸鼻,摸着嘴巴笑呵呵;挥挥手,hoWareyou!跺跺脚,快快走。”训练者与婴儿边唱,边看,边做动作。
注意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可以增加乐趣,提高训练效果,婴儿也能乐此不疲。
J1R1102三形板取形块
目的:婴儿已能认识不同的图形,并且通过观察和推断,认出形块与洞穴的相互关系,这时虽然不会说出其名称,但他已经能够认识了。同时也训练了手眼协调能力和手的精细动作。利用形板进行训练是一种好方法。 方法:
(1)三形板上有圆形、方形、三角形三种形状的孔和相应的三块形板。把三形板放在婴儿面前,训练者把三形板的形块当着婴儿的面取出来,让他抚摩、玩耍,从而认识不同形状的形板。
(2)把三形板放在婴儿面前,训练者示范将圆形的形板从洞穴中取出来,然后让婴儿用手把圆形块取出来。再继续取出其他的形块。当婴儿能取出形块时训练者要及时称赞、表扬。 注意点:
(1)三形板的形块要稍稍高出形板,形块与洞穴之间不能太紧,使婴儿便于取出。 (2)能够把形块抠出就行,不要求把形块放回洞穴中,这对10个月的婴儿要求过高。
J1R1103找小纸箱的出口
目的:利用有两个出口的纸箱,要求婴儿观察和寻找出口,培养婴儿的求知、探索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方法:
(1)用一个边长为30cm的方盒,在其上面和一个侧面的角落上各开一个圆洞。训练者把乒乓球从上方的洞中投入,用手摇动方盒,乒乓球从侧面的圆洞中滚出来,使婴儿看到乒乓球的放入和滚出的过程。然后引导婴儿自己将乒乓球投入上方的圆洞,把盒子摇动,使乒乓球从侧面的洞滚出。训练者再问他:“乒乓球从哪里出来的?”使他能找到箱子上的2个圆洞,并且对箱子上有2个洞感兴趣,会用手去摸圆洞。
(2)把乒乓球从纸箱上面的洞口放进去,摇动方盒后,训练者有意使纸箱有洞的侧面抬高,乒乓球不会滚出来,问婴儿:“乒乓球怎么不出来了?看!洞在上面呢!”让婴儿观察。然后再把侧面的洞口放低后,乒乓球就滚出来了,训练者说:“乒乓球从下面的洞里出来了!”让婴儿理解上下的概念。
(3)让婴儿用眼睛对着一个洞看,可以看到箱子里有光线,然后训练者用手把另一出口遮住,箱子里就黑暗了,训练者对婴儿说:“没有光了!”训练者把手拿开,箱子里又有光线了,说:“光线来了!”引导婴儿理解光线的来源。
(4)把乒乓球从上面的洞放入,也可以把乒乓球从侧面的洞放进箱子里,2个洞乒乓球都可以进去,都可以出来。
J1R1104分辨“上面”和“下面”
目的:是空间概念的训练,在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间概念中,上和下的概念比较容易学会,婴儿往往先会分辨上和下,然后才能理解其他的方位。 方法:
(1)训练者把积木放在桌子上,对婴儿说:“放在桌子的上面”,然后当着婴儿面把积木放到桌子下面,说:“放到下面。”让婴儿理解上面和下面的意义。
(2)拿一个响铃给婴儿,指示他:“把它放到桌子上面”,训练者可以给以帮助:用手指着桌子的上面或扶着婴儿的手,让他把响铃放到桌子上。多次训练后,可以减少帮助,由婴儿自己做。然后再训练“把响铃放到桌子下面”。
(3)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如把花放在桌子上面,把奶瓶在椅子上,把鞋子在桌子下面等。 注意点:不要求婴儿能讲出上、下的名称,但要求能分清楚上和下。
J1R1105寻找涂板箱上的图
目的:对婴儿认识、记忆和分析能力的训练。
方法:用一个边长30—40cm的方形纸盒,在方盒的6个面贴上不同的图画,每张画上只有一个内容,如动物、水果、交通工具,成为一个图版箱。先让婴儿看图版箱的一面,例如是一只小狗的图,训练者向他讲小狗的名称,学小狗的叫声,让他用手去摸图上的小狗,熟悉了一会后,训练者把图版箱转动一个方向,问他:“小狗到哪里去了?”或“汪汪到哪里去了?”请他在图版箱四周爬来爬去地寻找,把小狗的画面找出来。同样,图版箱的6个面都可以让他进行学习并记住图的名称,并能按照指示找到相应的图。
注意点:图版箱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使婴儿看不清图画。
J1R1106寻找呼唤她名字的人
目的:婴儿已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并且知道呼唤他名字的人是他的亲人或熟悉的人,会四处寻找,这是婴儿时期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 方法:
(1)经常叫婴儿的名字,在日常生活中在照顾婴儿或护理前,要先叫他的名字,让婴儿熟悉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将婴儿抱到镜子前,指着镜子中的他,叫婴儿的名字。
(2)让婴儿自己玩玩具,训练者在婴儿视线外呼唤他的名字,观察他的反应。婴儿听见自己的名字时,会四处寻找呼唤他名字的人。开始时可以近一些,逐步加大距离。
注意点:呼唤婴儿的名字在各种场合要统一,一般是叫婴儿的小名,所以在家里或训练室呼唤婴儿时都用小名。
5.行为能力训练
J1X1101自脱鞋袜
目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方法:
(1)在给婴儿脱鞋或脱袜时,先让婴儿自己练习脱,这是他很喜欢的一件事。开始时只会用两脚互相蹬踢,把鞋袜踢下来。要让他练习用手去脱掉鞋子和袜子,训练者可以给以辅导和帮助,逐步让他自己能完成脱鞋袜的事情。
(2)训练者和婴儿都坐在地上,训练者先把鞋子脱掉,站起来光着脚走路,说:“脱掉鞋走路真舒服啊I”鼓励婴儿也用手脱掉鞋子站起来。 注意点:
(1)婴儿的鞋袜最好穿松紧口的,不要有带子捆扎的,便于婴儿自己穿脱。
(2)婴儿脱鞋袜的方式多数是用脚蹬踢下鞋子,用手拉下袜子。只要做得顺利,在婴儿期不强求用手脱鞋。
J1X1102亲吻、拥抱熟悉的人
目的:是对婴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从小培养儿童对待亲人的感情和礼仪。 方法:
(1)当婴儿有良好行为表现时,家长或训练者要用亲吻、拥抱的方式作为鼓励。 (2)在婴儿要离开时,要他模仿做出吻别、拥抱的动作,表示亲情。
(3)婴儿与他喜欢的动物玩具或洋娃娃玩时,训练者可以示范亲吻、拥抱洋娃娃的动作,要求婴儿模仿。
J1X1103能遵从“取”的指示
目的:训练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婴儿生活自理能力。 方法:
(1)在桌子上放一碟饼干,训练者示范拿一块饼干吃,并说:“我拿一块吃,你也拿一块吃”,帮助婴儿伸手拿取饼干。逐步减少示范和帮助,能听到“拿来吃”的指示而做动作。
(2)在桌子上放一堆积木,训练者手里拿着一个容器,示范拿起一个积木,说:“我拿起一个积木”,把积木放到容器中。然后对婴儿说:“你也拿一个积木”,鼓励他拿起一个积木,并能投入容器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