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O8期(总第436期) 黔东南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探析 以西江苗寨为研究个案 ’杨艳霞,吕永健 (凯里学院[摘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凯里556011) 要]黔东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一些民族文化的原生态内涵逐渐丧失,乡村旅 游的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必须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民族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苗岭山区,总人口444万人,聚 时间较长。据向当地老百姓了解,一套少数民族服饰至少需要一年 居着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瑶族等33个少数民族,少数 多的制作时间才能够全部完成,所以,价值昂贵。而且,随着乡村 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7%,是一个民族之州,百节之州,歌舞 旅游的开发,当地村民现在都习惯穿着现代服装,一般都只在盛大 之州,民族文化独具特色,比如有镇远古城,雷山岜沙,西江苗寨 节日、盛大民族活动时才着这种民族盛装,这是民族服饰的局限性。2 民族传统村寨的一些民族特色正在被现代建筑文化所取代 等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有吃新节、鼓藏节、姊妹节等原生态 2.民族节日,有蜚声海内外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这些宝 西江苗寨、肇兴侗寨等民族村寨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浓郁, 贵的民族文化为黔东南民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 这些民族村寨承载着厚重的苗侗历史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的同 础和优势。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这 内外游客,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些宝贵的民族文化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损失,因此,在 以及乡村旅游的加快发展,原生态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 度上遭到了破坏。比如黔东南州三穗县寨头苗寨,现在,整个寨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进程中,必须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1 黔东南民族村寨民族文化现状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黔东南州,民族服饰、·民族村寨、民族歌 头苗寨的古建筑已经全部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寨头苗寨的老 百姓已经不再居住在木结构的吊脚楼里,而是住进了钢筋混凝土 的洋房。如今的三穗县寨头苗寨已经看不到苗族文化的色彩,真 舞等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独具特色。一是民族服饰内涵丰富。黔东 是让人十分遗憾。还有西江千户苗寨沿巴拉河一带,民族建筑也 南苗侗民族服饰都是手工制作而成,服饰上的图案纹理表现着本民 已经被现代化的酒吧、KTV所取代。 族的动植物、风俗习惯、民族历史故事等,加之有手工打造的银帽、 2.3民族歌舞表演化、形式化。逐渐丧失民族文化内涵 银项圈等银饰品的陪衬,这些民族服饰精美、典雅、大方,承载着 自古以来,苗族人民就有“芦笙一响脚就痒,=三天二三夜跳不 苗侗人民的民族文化与历史。二是民族村寨独具特色。苗侗人民在 完”的说法,侗族人民则有“饭养身,歌养心”的祖训,苗族飞 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布局。这里随处 歌、侗族大歌、反排木鼓舞、锦鸡舞等都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 可见极具民族特色的苗寨、侗寨,以及风雨桥、侗家鼓楼等独具民 独具民族特色,过去的苗寨、侗寨,苗歌、侗歌随处可听,年老的、 族特色的民族建筑,这些民族村寨的人文景观、乡风民俗等都保存 年轻的、年幼的都会喝苗歌侗歌,苗侗歌舞是苗侗人民庆祝民族 得十分完整,是黔东南民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但是一 节日、民族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 些地方,由于城镇化建没步伐的加快,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 着乡村旅游开发的加快,外来文化给民族歌舞文化带来了强烈冲 原有的古建筑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建筑,比如:酒吧、电 击,一些曾经被当地老百姓喜爱的民族歌舞正遭受着破坏和失传 影院等。三是民族歌舞多姿多彩。在黔东南民族村寨,主要有苗族 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一是民族村寨大部分农村青年选择外 打 飞歌,侗族大歌,芦笙舞,锦鸡舞等,这些民族瑰宝都是苗侗人民 工,不愿意学习传统民族歌舞,这样一来,会唱本民族歌曲,会 世代相传得以承继的,但是,随着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发展,以及 跳本民族舞蹈的人就越来越少,不利于民族歌舞的传承。二是在 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原生态的民族歌舞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些民族村寨的旅游景区,民族歌舞成为了固定模式的表演,处 一2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黔东南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侗族大歌…‘苗族飞歌”蜚声海 处收费,这些民族歌舞不再承载传统、历史和文化的信息,直接 导致了民族村寨民族文化的变化。 内外,古朴、神秘的苗族、侗族风情,如吃新节、鼓藏节、苗年 3黔东南民族文化保护的对策 节等对海内游客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形成了黔东南民族村寨原生 3.1 政府重视,成立专门的民族文化保护机构,设立民族文化 态民俗民风旅游品牌。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城镇化的发展, 专项保护资金 传统的民俗民风、民族文化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在民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推 2.1 民族服饰虽然内涵丰富。但是制作时间长,成本较高 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民族 黔东南苗侗人民的民族服饰大都是当地少数民族用针线手工 文化价值,将民族文化保护纳入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整体规划。 制作而成,有些民族服饰的布料都是农户自家生产的。此外,民族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创造保护民族村寨民族文化的良好舆论氛 服饰的银饰陪衬也是当地手工匠人手工打造的,制作难度非常大, 围,不断增强当地村民对民族文化的自我保护意识。(下转70页) [收稿日期]2Ol 8-03—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凯里学院校级课题“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一黔东南民族村寨个案研究”(编号:s1517)。 [作者简介]杨艳霞(1978一),女,贵州天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经济管理;吕永健(1986一),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国企业文化研究。 -68— 乡村旅游 进东极旅游全域化、休闲化、高端化发展,全面提升本地居民生活 基建设施。 离不开休闲品质和游客游览休闲体验。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O8期(总第436期) 3.3.2加大智慧旅游科技创新力度。首先,坚持发挥优势,立 同时加强政府的宣传力度,重视独立微信号、微博等微媒体 足东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特色文化、优势产品,将这些资 的运营,增加旅游网站、APP关于东极旅游的广告投放,实时更新。 源优势充分利用,争取向旅游优势的转换进而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改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是东极岛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普 其次,坚持加强创新,着力提高原始创新,原有的资源依托上创新 及环境教育,推行可持续发展。游客的文明素质也需要提高,海岛 开发,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新技术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地域因素,许多游客不了解海,因而导致令人惋惜的安全事故 安全服务工程,不论是发电站,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还是资源利用 的发生,游客在前来旅游前必须对东极的海情有所了解,以免发生 上都要依靠科技的发展。开发一些关键技术,契合海岛旅游,重点 不可挽回的错误。 打造海洋新能源研究开发中心等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 3_2产业融合发展 务。推广海洋产品时,推动海洋水产品加工、贮藏、运输等关键技 围绕“挖文化、抓休闲、带观光、构度假、主打核心旅游产品” 术应用,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来带起整个东极的经济发展,将本身 这一思路进行,坚持优势型旅游资源原则、差异化产品构建原则、 层级开发原则,突出东极镇海洋海岛、石屋民宿等核心资源,打造 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通过这种跨越发展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去同质化的特色旅游产品,着重提出海、山、文、村四大主题协调 4结语 发展,将东极岛的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运动产业、农业、影视业、 在休闲时代、全域旅游的大环境下,不难发现,即使舟山海 摄影业等行业进行有机融合。其中在产品打造时,需要特别注重贯 岛旅游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假若不 彻环境保护意识,推行绿色计划,合理规划绿地空间,打造生态人 及时整顿,补齐短板,旅游事业将会遭遇发展瓶颈,因此亟待解决 居环境,倡导居民与游客共建生态旅游区。 这些问题。应坚持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用全域旅游的理念作为 3.3多方发力,满足游客需求 依据从思想上引导,在行动中实践,遵从“保护为主,适度开发” 3.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调动地方 的原则,以满足休闲时代游客需要为宗旨,做好供给侧改革,为建 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效益,完善海岛基础设施。在保证 设更具人性化的东极岛打下基础,也为拓展舟山海岛旅游出一份力。 安全的前提下重点加强海岛旅游码头、道路交通等旅游公共服务设 [参考文献】 施建设,在可行性分析下考虑增设船只。由于海岛自身道路狭窄, 公路少,行路困难,给日常生活、安全巡检、减灾防灾等带来了严 …左文君,明庆忠,李圆圆.全域旅游特征、发展动力和实现路 径研究叭.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重的不便,对引进的海岛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游览车等需加强修 21张敏.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研究U1.农村经济与科 理工作,确保安全。而且海岛旅游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加强游客 『服务中心和应急救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此外,餐饮住宿、旅游厕 技.2012(03). 所、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需进一步跟进提升,为游客提供全方面的 [3]保继刚,等.旅游规划案例l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 (上接68页)此外,选择了解民族文化、喜爱民族文化的专业人 求专业文化工作者积极向这些民间传承人进行学习,要着力保护 才成立民族文化保护机构,认真组织对民族文化的调查、保护和 这些珍惜的民间艺人,鼓励他们收徒传艺,开办传承人班,积极 利用等,以及从民族村寨乡村旅游收人中适当返还作为民族文化 培养民族歌舞的接班人。同时,在民族村寨中可积极组办一些民 族歌舞比赛,激发民族村寨老百姓学习民族歌舞的热情,让更多 专项保护资金,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3.2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对民族服饰进行艺术awm 的人了解民族歌舞文化,使民族歌舞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背景下得 针对民族服饰制作时间长、成本高的特点,我们可以结合当 到健康的发展。此外,可以与高校合作,对这些民族传承人进行 地民族特色,对民族服饰进行艺术加工,在保持原有民族服饰独 重点培训教育,既让这些传承人在理论上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 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服饰的一些特点,利 性、珍贵性,又让他们对民族技艺有所崇拜,增强学习民族技艺 用一些现代生产设备,生产出既能反映当地民族村寨苗侗人民民 的决心和信心,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作出积极的贡献。 族文化特点,又穿着方便的民族服饰,鼓励民族村寨里的村民更 3.5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智慧和价值 多地穿着本民族服饰,从而既能起到保护民族文化的作用,又能 在民族文化极其丰富的黔东南民族村寨,民族文化为黔东南 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 3.3加大力度保护民族村寨原生态人文环境 一民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为当地老百姓的和谐生活发挥着重要作 用。为此,我们必须结合黔东南民族村寨实际,立足生态发展, 是政府要加强对民族村寨建设的立法和规划。在乡村旅游 保护和弘扬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不断挖掘与现代 的开发过程中,通过立法形式,合理利用民族资源,注重保持原 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习惯、习俗、禁忌等,把黔东南民 生态民族村寨人文环境的稳定性。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弓I导游 族村寨老百姓原生态的生存方式和代代相传的民族习俗的智慧和 客积极参与到对民族村寨原生态人文环境的保护中来,在享受原 价值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价值选择,走出一条“社会和谐,生态 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自觉地去维护和爱护这些原生态 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不断推进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 的民族文化。二是整体保护民族村寨传统的村落文化。在乡村旅 和民族文化保护的融合发展。 游开发中,建设和谐家园,必须从整体上保护民族的根性文化, 从而不断提升民族村寨旅游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 3.4重视民族歌舞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f1]王雄瑾,陈守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模式 探析卟农业经济,2011(08). 口I:I相传的民族歌舞在外来文化、现代文化、市场经济的冲 击下,一些正在变迁,一些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因此, 【2】陆桂林.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卟 我们应组织专人对这些极其珍贵的民族歌舞进行整理收集,并要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02).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