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软弱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施工技术与应用 基于软弱地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某工程案例,分析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探讨深基坑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要求,最后分析基坑开挖稳 定性计算。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技术;稳定性 1工程背景 本工程基坑位于某软土地区,东西宽为500m,南北长度约为160m。基坑 3.2支撑体系施工技术要求 1)施工放线应按照平面图及相关尺寸进行测量定位; 2)放坡开挖段应进行试验段开挖,验证设计参数,以指导后续施工,并在 周边环境较为简单,工程建设范围地形开阔,地势平缓,基坑周边无重要建、 构筑物。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7.3 m,基础为混凝土桩基础,上部结构为钢 结构,高度约40m。基坑支护示意图见图1。 图1基坑支护示意图 2基坑设计方案 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周边建筑物情况、基坑整体安全性、经济性、施工便 捷等因素,基坑采用钢板桩支护+水泥帷幕墙。钢板桩选用40b型工字钢(钢 材为Q235B)支护,桩长18m,基坑内竖向设置2道钢支撑(距坑顶1,0 m,3.0 m),采用4,600x10钢管间距4500 mm,钢材为Q235B;钢围檩采用双拼500x 300x10 ̄16H型钢,钢材为Q235B。围檩在支撑位置和转角位置设肋板加强。 水泥帷幕墙采用th700@450双轴水泥搅拌桩,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掺入比不小于18%。水灰比0.55,桩身28 d抗压强度不低 ̄::1Mpa。 3施工工艺研究 3.1基坑开挖施工工序 1)先进行水泥搅拌帷幕墙施工,再进行钢板桩施工; 2)基坑开挖至第一道支撑下0.5 nl,架设第一道围檩及支撑; 3)基坑开挖至第二道支撑下0.5 rtl,架设第二道围檩及支撑; 4)基坑开挖至坑底,及时施工混凝土垫层: 5)施工结构底板及侧壁,待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二道支撑,施工 至第一道支撑下方; 6)待结构侧壁达到强度后基坑内分层回填并压实,压实系数 不小于0.94。拆除第一道支撑并施工其余结构。基坑开挖过程钢板桩支 护示意图见图2。 4-0 m ;—一 图2钢板桩支护示意图 施工过程中及时做好坡面防护,放坡段周边超载小于15 kPa; 3)应做好搅拌桩施工控制,桩位偏差不大于5cm,桩身倾斜不大于1%: 4)基坑开挖前应检验水泥搅拌桩的桩身强度,强度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5)型钢围檩必须加钢肋,在支撑部位增设钢肋。 3,3基坑降水施工技术 1)基坑降水应遵循“分层降水,按需降水”的原则; 2)应进行降水试验,以确定或修正降水设计参数; 3)基坑内水位于每步开挖面以下1m,如果坑内水位未达到设计要求,不 得进行土方开挖。降水的同时应进行坑外水位观测,坑外观测水位比原地下 水下降值不宜大于0.5 m; 4)加强坑内的排水措施,防止基坑内积水; 5)如果降水时或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发生渗漏水现象,必须立即停止开 挖及降水,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水堵漏。 3.4挖土施工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基坑深度、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周 围环境、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和地面超载等资料确定基坑开挖方案,并按相关 规定组织专家论证。 2)土方开挖应充分应用“时空效应”,分层、分段、对称、平衡、限时开挖, 并要求随挖随撑;做好基坑的排水,减少坑壁土体的暴露时间。 3)在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纵坡进行计算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以 确保纵坡稳定。纵向放坡开挖时,应在坡顶设置截水沟或挡水堤,防止地表水 冲刷坡面和基坑外排水回流渗入坑内,开挖边坡应做好边坡保护措施。基坑 开挖后应及时设置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防止坑底积水。 4)机械开挖时挖土机械和车辆不得在支撑或纵坡坡顶行走操作,严禁挖 土机械碰撞支撑、井点管、围护墙。坑底应保留200 inln~300 mm厚土层用人 工挖出修整,防止扰动。 5)土方开挖时,弃土堆放应远离基坑坡顶线,严禁在坑边20m范围内堆 放弃土。基坑边缘堆置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工具和机械,距基坑上部 边缘不应少于2m,并且在施工期间地面超载不得大于设计值15 kN/n'?。 4基坑开挖稳定性计算 4.1整体稳定性计算 基坑整体稳定性计算借助FRWS7.2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整体稳定计算 方法采用瑞典条分法,考虑水平应力。基坑应力状态计算方法采用总应力法。 土钉法向力折减系数£ =0.5,土钉切向力折减系数∈ 1.O;锚杆法向力折减 系数 =0.0,锚杆切向力折减系数 =0.0,桩墙抗滑考虑方式为滑面绕桩, 滑弧搜索不考虑局部失稳,考虑开挖工况,搜索范围为坡顶全范围及坡底 10.0 m,搜索方法为遗传算法。 1)工况一:开挖至3.5 m(深1.0 m)。经计算圆弧滑动搜索,最危险的滑 弧圆心(O.97 m,-0.82 m),半径1.89 m,起点(一0.74 m,0.00 m】,终点(1.5 m, 1,0 133)。 基坑周围土体受到的下滑力F1=14.34 kN,m,土体在钢板桩支护作用下 的抗滑力Fz=40.90 kN/m,土钉及锚杆的抗滑力为0,安全系数‘p=F:/F : 2.85。 2)工况二:开挖至一2.8 In(深7.3 m)。 经计算圆弧滑动搜索,最危险的滑弧圆心(一8_39 In,一O.00 m),半径 21.65 In,起点(-30.04 m,0.00 m),终点(12.00 ITI,7.30 m1。 基坑周围土体受到的下滑力FI=969.64 kN/In,土体在(下转第374页) ‘365・ j舀髓母四 (5)地下水位监测 施工技术与应用 点监测区和非重点监测区,重点监测区按下表确定监测频率,非重点监测区 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坑内需进行降水处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地下水位 在下表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减少监测频率。根据相关设计图纸、有关规范和类 降低使土体固结从而提高基坑被动区土体强度,同时为土方开挖创造良好的 似工程经验确定基坑监测各项目的报警值。 施工环境。但由于坑内降水后引起基坑内、外水位差加大,坑外地下水土有可 表2基坑监测报警值 能向坑内流失,严重时会导致基坑围护体、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破坏;为 序号 监测内容 日报警值 累计报警值 备注 此地下水位监测是保证基坑施工安全的重要部分。 l 连续墙墙顶垂直位移 ±3mm/日 2‰H (6)坑周地表沉降监测 由于基坑的开挖,使得基坑外侧土体由于应力场的改变而产生沉降,影 响显著区域一般在2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 0 c 2 3 4 5 6 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 支撑立林垂直位移 支撑轴力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 坑外地表土体沉降 ±3mm/目 ±2m/日 ±30Ovaa'/曰 ±2m/日 2‰H 2‰H ≥设计值80% ±lO00m ̄ 2%oH H为基坑 开挖深度 ●cx地下连续墙墙体水平位移 4测点布置要求 表3基坑测点布置要求 序号 监测内容 测点布置要求 ▲QD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 0 cJ地表沉降 一i柱沉降 ( zL支撑轴力 SW地下水位监测 1 2 连续墙墙顶垂直位移 沿基坑周边布置,测点距离不大于20m,且每边 不少于3个测点。 围护结构项部水平位移 在围护墙内预埋测斜管,与围护墙深度相同,观 和沉降 测点间距20-30m,基坑每边都保证有监测测点。 支撑立柱垂直位移 支撑轴力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 坑外地表土体沉降 沿基坑纵向每2个开挖段一个。采用水准仪进行 测量,测点具体布置在主断面立柱上端,以减小 引点造成的误差。 采用轴力计,测试截面选择在不产生拉应力的截 面布置,一般沿慕坑纵向每2个开榨殷一妇。 图5测点布置图 3.3监测频率 3 表1基坑监测频率 编号 l 2 3 4 5 6 7 8 9 i0 l1 施工工况 施工前 桩基施工 围护结构施工 地基加固或降水 开挖O~5米 开挖5~l5米 开挖>l5米至浇垫层 浇好垫层~浇好底板 浇好底板后7d内 浇好底板后7d ̄30d 浇好底板后3Od~180d 监测次数 至少测2次初值 1次/7d 1次/2a 1次/7d 1次/2d 1次/ld 2次/ld 1次/2d 1次/2d 1次/7d 1次/15d 4 5 6 沿基坑长边至少布置2个,环境要求较高时可适 当加密。 采用围护结构顶同一观测断面布置,量测卜2倍 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地表沉降。 5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基坑工程向着更大、更深和环境条件更复 杂的方向发展,苏州站深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自项目开工到结束,通过实际基 坑监测数据在整个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分析,并与支护结构理论计算值的对 比,验证基坑工程所采用支护方案的科学性。为建筑基坑支护方案的优选提 供了有效的手段,对提高施工安全性、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成本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注:(1)监测频率可根据数据变化情况作调整; (2)当测量数据报警或有突变时应加密测试频率。 3.4监测报警值 参考文献 f11柯亚恩.临近地铁深基坑开挖安全施工实例分析.国外建材科技 f21廖军、陈晖、周华林等.上海世博西综艺大厅网架结构改建中的施工安全监 测.建筑施工,2009(5) 实施时针对现场的施工步骤,尤其在基坑开挖期间,根据开挖段区分重 (上接第365页)钢板桩支护作用下的抗滑力F2=2 087.96 kN/m,土钉及锚杆 的抗滑力为0,安全系数 = F。=2.15。 经验算基坑的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 4.2坑底抗隆起计算 5结语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软件辅助工具计算,得出在土质情况比较好的软土地 区,采用钢板桩作为支护结构的小型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基坑整体稳定性、 当计算坑底抗隆起时,滑弧中心为坑底,采用自动搜索最危险滑弧面,应 坑底抗隆起、墙底抗隆起安全系数均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并且在基坑开挖 力计算状态采用总应力法,忽略垂直滑面阻力,考虑一定滑面水平应力及桩 过程中也得到证实,希望能给类似的工程一点借鉴作用。 墙弯曲抗力。经计算基坑坑底土体受到的下滑力Fl:753.9 kN/m,基坑坑底 参考文献: 所受到的抗滑力F 743.4 kN/m, …1喻自深深基坑降排水方案选择及施工探讨[J]_建筑与文化,2012(6):88. 每延米墙体抗滑力Q=69.8 kN/m,安全系数 =(F2+Q)/F1=1.08。经计算 『2同济启明星深基坑支挡结构FI2] ̄WS7.2 2013[z J 当开挖到基坑底部时坑底土体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出现隆起现象。 『31常士骠,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上接第371页)经验丰富的老机手进行碾压作业,保障碾压压实度的合格 路面施工技术规范BTG F40要求,本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180 ̄C,沥青混合料 出料温度170'':C,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压温度不低于150 ̄C,路面压 率,从而提高整个单位的施工工艺水平。 实成型的最终温度不低于120'12,开放交通温度低于50 ̄C。 4.4科学配比沥青 严格控制沥青质量,沥青质量抽检应随机抽取多桶混合后试验。改性沥 5结束语 青应加强对5 ̄C延度的抽检,施工过程中应每天抽检1次,乳化沥青用作透层 时其沥青含量应控制在35%~40%之问,用作粘层时其沥青含量应控制在50% 总而言之,通过提高提高沥青路面在斜坡弯道处压实度,能够有效提高 以上,分隔墙顶面必须高于料堆坡脚至少50em以上,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 项目工程的合格率,保障整个路段的施工质量,按期安全高效的完成所有工 比设计时,目标空隙率力争控制在4%。 作面施工。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多数施工人员还没完全熟练的掌 4.5控制沥青混合料温度 握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的稳定性还必须进一步验证,沥青行业竞争越来 根据本项目的环山公路坡度,施工环境温度,摊铺碾压的设备条件等,所 越激烈,因此,企业必须要靠自身的实力用优秀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来赢 采取实施的沥青材料配合比要求不同,所以温度控制也不同,按照《公路沥青 得口碑,逐步提高行业中的品牌效应。 ‘3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