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危险危害因素
辨识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非煤矿山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非煤矿山是指开采金属矿石、放射性矿石以及作为石油化工原料、建筑材料、辅助原料、耐火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煤炭除外)的矿山、尾矿库。非煤矿山虽无瓦斯爆炸的危险,但在其他方面与煤矿无根本区别。由于矿体条件多种多样,非煤矿山的采矿方法主要有空场、充填、崩落三大类。
1.危险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两者不做严格的区分,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统称为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的辨识是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危险因素辨识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险因素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1)危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及辨识方法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有:厂址的地理及交通条件,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结构、生产卫生设施,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危险识别过程是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 险因素的辨识。方法是分析危险因素的工具,选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
通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直观经验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遗忘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辨识过程,又可分为和类比方法。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 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辨识过程。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 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等。
(2)物质及作业环境危险辨识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废弃物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分别具有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GB13690-92 将145 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含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八类。这些危险特性可概括为化学反应危险、高能量储存的危险、物质毒性危害、腐蚀性危害、辐射危害等。可根据易燃、易爆物质化学特性、引燃或引爆条件,分析其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可根据存在的有害物质和物理危害因素,分析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
(3)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首次提出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并列出 142 种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 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 单元。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 号)中又规定重大危险源申报 的类别为: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重大事故是由于重大危险源在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导致的后果。重大事故隐患包含在重大危险源的范畴之中,从事大故预防的角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控制危险源,查找、治理事故隐患是非常必要 的。
2.危害因素辨识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对职工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并导致疾病的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按其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
(1)化学因素:如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硫化氢等;生产性粉尘,如矿尘、煤尘、金属粉尘、有机尘等。
(2)物理性因素:包括不良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温、低气压;生产性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如懂、x 射线;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
(3)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常见的职业病有:氮氧化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矽肺、石棉肺、滑石尘肺、噪声性耳聋及由放射性物质导致的肿瘤等。另外噪声与振动危害也较严重。随着井下机械 化水平的提高,柴油设备大量应用,柴油设备产生的废气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对井下空气污染严重。
为防止上述职业危害因素对生产劳动过程中的职工的安全健康造成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企业应当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有效地控制或尽量消除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的发生,即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源;②降低 生产过程中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③采用低毒或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④建立健全符合卫生标准的生产卫生设施;⑤做好卫生健康检查统计和作业环境监测工作;⑥开展经常性安全卫生教育,提高职工职业安全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职业卫生制度;⑧加强个体防护。
3.矿山危险源辨识
(1)非煤矿山的危险源辨识:矿山危险源是矿山企业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并在一定转化条件下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和财产损失及职业危害的不安全因素。它存在于受老窑水、断层水、含水层水威胁的作业场所;危险化学 品库、尾矿库、爆破器材库,采面(采场)顶板、露天矿边坡、大面积采空塌陷区等,是矿山企业安全生 产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
非煤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以矿井为单元,辨识依据是矿井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风险大小,主要包括透水危险性、大面积坍塌危险性、自然发火危险性、冲击地压危险性、爆炸危险性、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危险性等。评价指标选取开采深度、开采强度、水文地质复杂程度、有毒有害气体的涌出、自然发火危险、冲击 地压危险、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等。 满足下列 6 个条件之一者,即为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 井下炸药的最大储存量在 6 t 以上的矿井。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透水淹井危险的矿井。瓦斯矿井或存在有害有毒气体大量涌出可能的矿井。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开采有冲击地压倾向的深埋硬岩矿床的矿井。其他应认定为重大危险源的矿井。
井下炸药的最大储存量是指,井下炸药的最大储存量不应超过该矿3 d 的炸药使用量。该指标一方面体现了井下存放危险爆炸品数量的多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矿井的开采强度、开采规模、产量等,进而部分地 反映了矿井开采的固有危险性大小。
水文地质条件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是指,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每一个矿井必须调查水文地质条
件,划分水文地质类型。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可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 4 类。
瓦斯矿井是指,在各种矿井中,只要发现有瓦斯涌出,即定为瓦斯矿井。一些非煤矿井,如煤系硫铁矿或其他与煤共生的矿藏的开采,可能会有瓦斯涌出。
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如果矿井开采的是可以自燃的矿石,如高硫矿石(主要是硫铁矿石),则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开采有冲击地压倾向的深埋硬岩矿床的矿井。冲击地压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严重地质灾害之一。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岩爆频率一般较低。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原岩应力随之增大,导致岩爆发生频率逐步提高,岩爆的破坏性也急剧加大。
其他应认定为重大危险源的矿井。主要指由政府各监督管理部门或权威机构认定为重大危险源的矿井。
(2)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非煤矿山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以尾矿库为单元。辨识依据是尾矿库坝高、全库容和最大可能的事故后果。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不包括经安全验收、已封闭的尾矿库。对没有经过安全验收的已封闭的尾矿库,仍在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范围之内。 满足下列 3 个条件之一者,即为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重大危险源。
全库容1000 万m3 以上或坝高 60m 以上的尾矿库,即一、二、三等尾矿库。
一旦发生最大限度的溃坝事故,可能造成下游居民死亡50 人以上的尾矿库。
一旦发生失事,将会对下游的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及其他重要设施造成严重危害,或有毒有害物质 会大面积扩散的尾矿库。
尾矿库的全库容和坝高。尾矿库溃坝的事故后果,主要由尾矿库的全库容和坝高,以及周围地形地貌、下游居民密度、农田和工业设施等情况来决定。尾矿库溃坝事故的能量,主要是具有很大势能的尾矿、水等。
衡量尾矿库的能量两个指标即是全库容和坝高。
尾矿库的事故可能影响范围计算。根据尾矿库所处的地理位置、流域特征、地形地貌条件、设计防洪标准的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尾矿库现有库容、可能性溃坝的水力坡降,经分析计算,确定尾矿库一旦发生 最大可能的溃坝事故所殃及的范围。现场勘察确定殃及范围内可能危及人员伤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尾矿库事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员估算。根据可能殃及区内居民点的居民人数、居民点的位置及离坝距离、人口密集程度、房屋坚固程度及尾矿库的等别等因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