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案设计(此课获深圳市一等奖)
原创 2015-10-30 邓艳萍
此课由王从从执教,获深圳市一等奖。
序
有一双鞋,叫做赫耳墨斯之靴。因为赫耳墨斯身手敏捷,快到可以如思想般来去无痕,所以他负责替神传递消息。有一个徽章,是赫耳墨斯手杖,它掌管着商业和交通。有一种天使,坠入人间,便会春暖花开……神与人,总在上演着一场场引人深思的剧目。我们一起走进《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天上人间,去《伊索寓言》的世界里探访深意。
【第一篇章】三棱镜:三个角度说清一个故事
1、旁观者清:一读文章,从文本的角度讲故事。(讲出故事的条理性)
2、入戏者惑:再读文章,从赫耳墨斯的角度讲故事。(讲出故事的曲折性)
3、当事者迷:三读文章,从雕像者的角度讲故事。(讲出故事的讽刺性)
【教师总结】真相只有一个,但寻找真相的路径各不相同,不同的路上有不同的人,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设计意图:从三个角度讲故事,简单朴实的设计里蕴含着学习语文的玄机。语文学习需要读书、概括、讲解,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应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学生调动思维、驱遣语言,进行复述,从而把握寓言故事性的特点。】
【第二篇章】两相问:两次追问认清一个形象
一问:赫耳墨斯是神还是人?
学生活动:找出文章描写“神”的句子?
①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
(女生读,化字要读的轻灵、神奇)——神通
②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
(男生读,读出庇护的气势)——伟大
二问:赫耳墨斯真的只是神吗?
学生活动:分小组品味赫耳墨斯的“言、色、行、心。”
察其言(三问):语言描写表现妄自尊大
观其色(一笑):神态描写表现喜形于色
品其行(二见):动作描写表现自信虚荣
读其心(二想):心理描写表现自命不凡
【教师总结】观察的只是表象,洞察的才是真理。从树梢上看人,看到的是一幕幕人间闹剧;从树根底下看人,才看到人性本我。
【设计意图:本次设计两次追问,是解决寓言形象性的特点。寓言很少写人,大都用动物和神充当主要形象。从神到人层递性地分析赫耳墨斯,让平面之人逐渐立体化。为不着痕迹解决语文工具性的问题,教师巧妙设置从汉字的起源角度解读“庇护神”的“庇”,激发学生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从而体现语文课的第一要义是学习语言。】
【第三篇章】一言鼎:一次深掘明白一个道理
1、解读文本中“多大”一词?
2、学生观察图片,谁大谁小?(艾宾浩斯错觉图片告诉我们,人们对物体形状大小的判断有时会出现偏差;同样,人们对事物和自我的认知也容易陷入误区。)
3、图解主角性格。(赫尔墨斯虚荣心膨胀,藐视众神,心中的自我大于一切。)
4、深掘人性。(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人首先要认清的是自己)
【教师总结】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认清自己需要直面的勇气,认清别人更需要接纳的智慧。
【设计意图:从文本到图片,从课内跳到课外,从个体形象到群体众生相,从寓言的故事性、形象性到哲理性,在打开一扇门呈现一片风景的课程推进中,铺展寓言辩证之妙和人性求索之美。】
【尾声】三个角度讲故事,走在故事外,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次追问由平面到立体,走进人物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拨开迷雾认清自我,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还原生活和人性的本色,是寓言最大的魅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