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的美感》教案例
大坞镇袁村小学
执教人:
2014年9月
《节奏的美感》
一、课题:《节奏的美感》 二、教学领域: 设计·应用 三、教材、学情分析
1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美术第七册中第5课,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本课是一节设计课,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是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更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还在学习中体会创造美的乐趣。
四 、教学目标
1、学生听音乐,谈谈音乐中的节奏感,并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感受、理解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并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设计和造型能力,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
3、体会图案设计的乐趣, 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并在学生制作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
难点: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六、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水彩笔等材料工具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 教师活动 节 感受 节奏 导 入 课 堂 (3钟) 分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不仅特别聪明,而且个个都是“火眼金睛”生:认真听,那么在这节课老师要来验证一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图片,认生:讨论 生:第三幅。真听,思考,哪幅图片和音乐的节奏相似呢? 。 生:好 (音乐导入) 1、听——音乐“儿童放轻松”前奏。 2、看——三幅绘画作品 2
学生活
掌声。。。 师:节奏原是音乐术语,指音响的轻重缓急和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节奏同样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节奏的美感。 师:适时板书“节奏的美感”。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交流,师生互动,教师走近学生,有利于学生的轻松学习。 看看 说说 探究 学习(5分钟) 生:姚明、飞人生:像。 小组讨论,选出答。 生:进行了夸张变大了,嘴巴扩眼睛变小了,身了。 生:观察图片。 小组讨论,选出3
技 法 表 现 答。 生:眼睛、嘴巴夸张。 小组讨论,选出答。 生:眼睛、鼻子夸张。 生:脸型也进行张。 生:想。 生:压、团捏、切的方法。 4
作 品 欣 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探究尝试,小组讨论、交流并制定出制作方案。 师: 作业要求: 师:制作过程中注意巡回自导,示范引领 生:学生认真欣 生:学生发表见。 生:学生讨论,创作思路。 生:学生动手做张的脸.(18分评价 交流 (4分钟) 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阐述自己的想法、创作动机。学生他评既是对自评的补充,同时也是对作品的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另一种看法。自评与他评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能更深一层的了解学生的想法、观点,从而促进师生的双边活动,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生:站起来观看互评。 生:学生自评,创作思路。 生:学生做的脸。 5
评价 归纳 生:看黑板。 拓 展 延 伸 师: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其他形式其他材料工具的制作,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生活中处处有美术,要学会运用美术来装饰自己的生活。 生:学生认真欣板书设计: 夸张的脸 形象、 特征、 程度 扩大: 嘴巴、 下巴、眉毛 缩小: 眼睛、 身体 6
教后反思: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