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读写互促,综合学习,整体提高 一一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几点尝试 ◎马 瑞 目前,中学生整体阅读和写作水平低下,究其原因, 次,从而从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那么学生阅读文 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课文讲析与指导学生写作割裂开来 章就得心应手了。那么怎样做才能将一个领域所习得的能 密切相关。即使讲文章的开头结尾、谋篇布局、过渡照 力迁移到另一领域当中呢?笔者针对学生“怕作文”、 应、写作特点等知识,教师也是照搬教学参考书分析,从 怕周树人”的现状,在教授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做了一些 理论上讲解,不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作文进行思考,去揣摩 尝试。 写作的规律,去寻思自己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去模仿课文 一、通过写作知识来学习阅读技巧 的写作方法,去思考自己应怎样写好同类的作文。科学的 文章的阅读思路与写作思路具有同一性,从阅读理解 做法应是把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顺应阅读与写作两项 的标准之一一准确把握原文的本意的角度说,阅读的思 技能的内在本质关系的规律。正如widdowson(1978)所 路必须遵循写作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 “作者思有路, 指:语言学习者应通过写作来学习阅读技巧,又通过阅读 遵路识斯真。”(《语文教学二十韵》)要想全面理解原 来学习写作的技巧,阅读与写作可以贯通一起进行教学。 文的主旨,识破原文的真谛,就必须摸清作者的写作思 具体地说,写作实际上是模拟阅读的过程而阅读也是模 路。因为思路是章法的核心,从思想的路程可以看清文章 拟写作的行为。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写作者必须从读者的 的层次,从而从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角度考虑整篇文章的布局以及选材,身兼读者和作者两种 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有一篇鲁迅的 职能;而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预测、揣摩写作者的意 杂文《拿来主义》,此文形成于上世纪30年代,有极强的 图,身体力行地扮演写作者的角色。阅读和写作既是独立 针对性,这与今天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半个多世纪之久。 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是一个有机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众所 的整体。 周知,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要的是 叶圣陶先生说: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有利于培养阅读能 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 力这一原则决定对各种意见的取舍。联系到必修四的写作 能。”如果我们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手头中的教材,通 训练目的——在模块三的基础上,继续训练学生写作议论 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其 文的能力。笔者决定将阅读与写作贯通一起学习《拿来主 法进行写作,那么,学生作文时就如鱼得水了。如果我们 义》,利用写作知识看清文章的层次,从而从整体把握文 能有效地利用写作知识,遵循写作思路,看清文章的层 章的结构和内容。具体步骤如下: 2Ol2.O7 1.课前准备 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对论证作者的观点有何作用。在讨论 学习“确立自信,学会反驳”。在写作方法的教学 后,学生充分认识到“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 中,使学生认识到驳论文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 底,“立”得才牢。并自觉地以《拿来主义》作为驳论文 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 的典范,学习如何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 是:①列现象;②示弊端; ③探根源;④指出路。 2.课堂学习 “ -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此时要求学生针对社会不良现象 或思想趁热打铁的写驳论文,学生们对写作的畏惧情绪便 ①学生速读课文,寻找鲁迅先生要“拿来”什么(文 明显改变。 化遗产),进而介绍背景。 再如,笔者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曾在课前 ②与学生共同认定本文的文体——驳论文,让学生利 与学生一起讨论纪念性文章应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入文,这 用驳论文的一般写作思路(列现象、示弊端、探根源、找 些材料应如何安排,应用什么表达方式来写这些材料,在 出路)来理清本文思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思维的严 基本形成共识后,学生很快便利用讨论结果理清了文章的 密与行文的缜密。之后,给学生强调写作知识对阅读的指 思路。此时,笔者不失时机地提出假如今天是笔者学校创 导作用,并学会举一反三。 ③研读,理解思想。(略) 始人、被反动派杀害的革命者李子洲的诞辰日,要为他写 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该写哪些内容,哪些详写,哪些略 此次讲授鲁迅作品,并没有增加课时,笔者的讲授 写,记叙、抒情、议论该如何安排,并要求学生写一篇纪 容量并未加大,学生却清晰地了解了笔者要他们必须清 念李子洲的文章。以加深学生学的印象,提高学生写的水 晰地了解的东西,把握了鲁迅《拿来主义》的全部内 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涵,既事半功倍,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对鲁迅作 品畏读的现状。 二、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的技巧 教材中的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对于提高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载 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 我国著名学者覃建巧(2003)认为,拥有一定的结 把阅读教学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根据教材特点,精心 构、体裁等阅读知识的读者,会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写作 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 中。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 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运用从而使语言运用练 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 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只有从阅读入手,做到读写 技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篇文 的密切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最终 章,来进行充分的读写训练,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领悟 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会提高学 生的作文水平的。 教学实践证明:无论从阅读向写作迁移还是写作向阅 读迁移,共同的基础体系或基础知识使得阅读和写作可以 那么怎样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的技巧呢?笔者的做法 在一个领域习得然后迁移到另一领域, 通过同样的学习过 就是在讲解课文时,辅导学生写作;在辅导学生写作时, 程来相互提高。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 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课文,利用所学知识来帮助自 典范作用,读写互促,综合学习,整体提高语文能力,以 己写好作文。其中,选择好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是关键, 笔者曾尝试把预习课文与搜集作文材料相结合,介绍写作 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 背景与写作要反映时代相结合,课文解题与作文审题相结 合,理解课文内容同指导学生选材相结合,分析课文结构 与指导学生谋篇布局相结合,分析课文段落关系与过渡照 应相结合,理解中心句与作文点题相结合,重点段落精读 与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相结合。 例如:笔者在讲授《拿来主义》时,当利用驳论文 的写作规律引导学生快速而清晰的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 章的内涵后,便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开头为什么没有直 接切入正题,而是先讨论“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 (马瑞陕西省榆林第二实验中学718000) 2O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