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晋谷21在历山地区的推广应用及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晋谷21在历山地区的推广应用及栽培技术要点

时间:2010-11-17 11:30来源:运城推广 作者:admin 点击:

30次

摘要:晋谷21在我省种植面积较大,特别是晋西南的春播晚熟区和春播中熟区应用广泛。在运城主要分布在垣曲历山一带,依托独特气候条件,形成了“历山小米”品牌。现将该品种栽培技术要点归纳梳理,供农民朋友参考。 1特征特性

晋谷21,幼苗绿色,单杆,主茎高146厘米-157厘米,主茎节数23个,茎粗0.66厘米。单株穗重22克-24.5克。单株草重46克,谷草比值为1︰2.3。穗棍棒形,小穗密度适中,出米率70%-80%,千粒重3.0克-3.3克,粳性。加工小米的特点是:米色金黄发亮、适口性细柔光滑、口味醇香。据河北省谷子所适口性品质分析:直链淀粉含量14%,胶粘度150毫米,碱硝指数2.1级,均达优质标准。山西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分析:含粗蛋白10.67%,粗脂肪5.68%,赖氨酸0.28%,此三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名米沁州黄。属中熟谷种,生育期125天左右。秆高较抗倒伏,轻感白发病。据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鉴定:对谷瘟病属中感型。

2基础条件及推广现状

历山谷子是垣曲县名优特色产品,主要分布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境内及周边的历山、皋落、华峰、古城等乡(镇),该区域远离厂矿,森林覆盖率高,畜牧业发达,有机肥源丰富,以春谷生产为主,常年面积400公顷,年产量900吨,以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晋谷21为主,晋谷27、晋谷29为辅,以其为原料加工的“历山小米”米色金黄发亮,适口性细柔光滑,口味醇香,曾获山西省首届农展会铜奖。 3栽培要点 3.1播前准备

3.1.1选地倒茬:“谷重茬,肯定砸。”谷子不宜连作重茬,重茬谷病虫害严重,谷莠子增多,造成地力下降,品质降低。谷子轮作可以防止白发病的传播发生,减少病虫危害;能减轻或避免杂草和谷莠草的发生危害;可以更好地调节土壤养份,恢复地力。因此,谷地应轮作倒茬安排合理,前茬以豆类、油菜最好,玉米、高梁、棉花、小麦、马铃薯等作为前茬作物也可。谷子是喜光作物,因此要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地势高燥、排水方便、质地松软并富含有机质的水地、旱地、坡地、坝地等。

3.1.2整地施肥:历山地区春谷大多种在旱地,以蓄水保墒为重点科学整地。秋作物收获后,要立即灭茬,铺施底肥深耕,耕深20—25厘米,耕后耙平保墒;冬季土壤上冻后,再镇压1—2次,压碎坷垃,减少下层水分蒸发,翌春土壤解冻时,顶凌耙地并及时镇压,以利蓄水保墒。施肥上,一般每生产100千克籽粒,

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4.7千克,磷1.6千克,钾5.7千克。水浇地要以施肥总量的70%的肥料作底肥;旱地谷子推荐肥料一次施入。中等土壤肥力条件,每公顷产量在3000千克左右谷子,应施有机肥30000—45000千克,碳酸氢铵450—600千克,过磷酸钙600—750千克。

3.1.3种子和土壤处理:“谷打三壮”,即苗壮、秆壮、穗壮。三壮之中苗壮是关键,它是秆壮穗壮的基础。做好种子处理,是提高播种质量达到苗全、苗齐和壮苗的关键。播种前7天,对种子采用“三洗一闷一拌”处理。“三洗”即:“一洗”,用清水漂去秕籽、秕粒、草籽;“二洗”,用10%~20%盐水(或泥水)漂洗去大粒籽;“三洗”,用清水洗去种子上的盐分;“一闷”是将洗选好的种子用种子量0.1%的内吸磷类农药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同时用五氯硝基苯拌种或1%石灰水浸种防治白发病和黑穗病;拌种后堆闷6—12小时。选择晴天中午晾晒3—5天即可杀灭种皮附着的病菌。播种前也可采用微肥浸种,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2小时,捞出后晾干备播,可早出2—3天,并具有壮苗增产作用;用0.2%的硫酸镁或0.2%的磷酸二铵浸种12小时,对旱地保全苗,促壮苗,提高抗旱能力均有明显效果。 3.2播种要求

3.2.1适时播种:适期播种是谷子获得高产的关键。俗话说:“谷收三期”,是指播种期、抽穗期、成熟期。是对谷子全生育期与自然降水的辨证总结,是确定播期的重要依据,根据苗期耐旱,有利于蹲苗,孕穗和抽穗期需水较多,防止“卡脖旱”。花粒期和成熟期怕淋喜晒,躲开雨季,促籽粒饱满。为了使谷子在9月上旬(白露以前)及时收获,确保下茬小麦及时播种,历山地区一般掌握在谷雨前后播种。

3.2.2播种方式:一般采用耧播的办法,行距50厘米,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若过浅,在墒情差的条件下,种子易落干不出苗;如播种过深,出土时间拖长,幼苗细弱,抗逆性差,降低出苗率。播种量应为留苗数的2—3倍为宜,春谷每公顷留苗45万株左右,因此每公顷播量应掌握在7.5千克左右为宜。 3.2.3施用种肥:谷子种子小,胚乳贮藏养分少,出苗后养分消耗殆尽。为了避免幼苗脱肥,播种时应施种肥。根据地力状况配施,一般每公顷施硫酸铵37.5—45千克或尿素15千克,加过磷酸钙75千克,混合施用。避免烧芽最好采取种子和种肥分开。 3.3田间管理

3.3.1苗期管理:谷子从出苗到拔节为苗期。这一时期的生长中心是生成次生根、叶片和分孽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此期管理的中心是保全苗、促根系,育壮苗。

(1)及时砘压,压实浮土以利保墒出苗。谷子子粒小,播种浅,而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播种层一般水分不足,加上土块空隙,一些种子难以吸水发芽。为了促进种子快吸水,早发芽深扎根,出苗整齐,除土壤保持一定墒情外,

通常要随耧砘压一次。

(2)及时查苗补苗:谷子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的要及时补种移栽,补种时要浸种催芽,种子冒白尖时,开沟点水补种,盖细土2—3厘米厚。移栽时选4—5片叶的壮苗进行补栽。

(3)搞好间苗定苗:采取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一般留苗株距5厘米,苗眼宽10厘米,交错留拐子苗2.5万—3万株为宜。定苗时应做到“五留五不留”,即留匀苗,切忌高低苗,留壮苗不留弱苗,留绿苗不留黄苗,留健壮苗不留病虫危害苗。

(4)进行中耕除草。结合间苗进行早中耕、除草要铲2遍,趟1遍,要作到“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不伤根”。头遍中耕结合间定苗进行,二遍在谷子拔节时清垄后进行,第三遍在谷子孕穗期进行,在进行中耕时注意苗间的杂草,同时培土,有利于谷子的生长发育。中耕能起到保墒蹲苗的作用,促进谷子增加根层数和多发新根。除中耕除草外,还可以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播种后采用50%的扑灭净,每公顷用药3000—6000克,对水225—300千克喷于地表,可消灭谷莠草和多种双子叶植物杂草。如果杂草大量发生,可在谷子4—5片叶时,每公顷用72%的2,4—D丁酯450—600毫升,对水450—600千克喷杂草洒叶面,灭草效果可达90%以上。

3.3.2中期管理:谷子从拔节到抽穗为生育中期。此期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壮秆、保穗,加强肥水,以促为主。 (1)追肥:谷子拔节后,进入需肥、水第一个高峰,需氮肥占全生育期的1/2—2/3,需磷肥占全生育期的1/2以上。追肥的原则是肥地晚施,旱薄地早施、深施,苗弱早施,苗壮晚施,一般每公顷追尿素225—300千克,方法以开沟埋施为好。

(2)浇水:谷子拔节后,叶面积增大,耗水量增加。此期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量的65%左右,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一般结合追肥进行浇水。每公顷浇水以450—750立方米为宜,以防止“胎里旱”和“卡脖旱”。

(3)中耕培土:采取深中耕6—10厘米,高培土,防倒伏,增加根层数。 3.3.3后期管理:谷子从抽穗到籽粒成熟期为生育后期。这一时期以籽粒形成为中心。主攻方向是粒多,粒饱、粒重。

(1)根外喷磷:谷子开花后,开始进入籽粒充实阶段,氮磷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1/2左右,形成全生育期的第二个需肥高峰。到灌浆中、后期,对氮素的吸收逐渐减少,对磷素的吸收量增多,这个时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补磷必须采取根外喷磷的方法,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千克,对水600—750千克,分别在抽穗后和开花后喷洒叶片,效果很好。也可视地力不同,每公顷用

硼肥200克对水750千克分别在抽穗、灌浆期喷施,增产显著。

(2)防旱防涝:谷子抽穗开花期,需水较多,遇旱会引起早衰,降低粒重、秕谷增加。因此,要因地制宜浇水防旱。以延长后期叶功能。后期谷田有积水,要及时排水,中耕松土晾墒。 3.4防治病虫及鸟害

3.4.1谷子苗期易受玉米螟和地下害虫的危害。玉米螟: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菊酯类农药,对水常规喷雾;地下害虫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每公顷3千克兑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均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也可用菜籽饼、棉籽饼或麦麸、谷子等炒熟后2.5千克拌入90%晶体敌百虫0.15千克,在害虫活动区于傍晚撒在地面上毒杀。

3.4.2拔节抽穗期,容易发生粟灰螟危害,每公顷用30%辛硫磷粉剂拌150公斤细土顺垄撒施防治。在灌浆至成熟期要防鸟害。 3.5适时收获

当谷穗变黄、子粒变硬、谷子叶片发黄或者上部仅有2—3片绿叶并且部分植株折倒伏时即可收获。谷子有后熟作用,收后不要立即脱粒,可先到场上垛好,待7—10天后进行脱粒。这样胚乳发育完全,籽粒重,发芽率高。

结束语晋谷21号在历山地区种植比例较大,优势凸显,效益较好,进一步挖掘增产因素,创高产,集中优势开发“历山小米”品牌,核心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