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新课改在改革中提出,学生自身才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构建者,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巧用信息化教学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上述,本文中笔者就“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展开研究。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1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兴趣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重要动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都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数学学习中也是如此,教师要意识到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像“小数学家”一样主动地去探究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探索相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想说”“敢说”“敢于思考”,让学生在思想上放松和快乐,学生的潜能才会被激发,才能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从内心迸发出参与的热情,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我们的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与活力。
2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能力。有了充分思考的能力,小学生们才能进行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小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独立思
考是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以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要适当提出具有探究性意义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组合图形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学生们对组合图形的思考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是在学习图形的面积,大家还记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都怎么计算吗?我们都知道这些图形都是有一定的计算公式的,那么同学们来看一下这个图形(幻灯片展示组合图形的例子),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个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他有固定的公式吗?”。教师在课堂中针对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不是直接讲述,而是引导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们根据之前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为了避免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因为题的难度失去思考的兴趣,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示和思考。如“在这个组合图形里面我们都能看到哪些熟悉的图形呢?”通过这种引导方式,鼓励学生们通过图形拆分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关注生活实际,生活中领略数学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我们呈现出学生所熟悉的内容,那一定能够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并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借助生活化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实现小学数学顺利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方向。比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节数学内容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每天走什么样的路线来学校。话音刚落,学生就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然后我们可以顺势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改变一下路线那还能够到达学校吗?那如果能到达学校那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吗?你最喜欢哪个路线呢?有的学生说道:“我还有一个路线可以来到学校,但我还是喜欢平时来学校的路线,因为这个路线离学校最近,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到达学校。”还有的学生说道:“我也有其他到达学校的路线,但我也喜欢平时所走的路线,因为在这个路线来学校的时候我可以买早餐吃。”当学生叙述完之后我们就可以顺势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了,并组织学生将自己家所在的方向做好标记,然后绘制出相应的路线图。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地制作路线图,
以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到一起,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规划。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更是带动了学生课堂参与性。
4因材施教,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喜欢趣味化的学习活动,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完全可以设计有效地课堂活动。比如在实际的“假设思想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真实情境,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数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出“今天有小兔子和小鸡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看一共有28个头。从下面看一共有80只脚。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一共有几只兔子?几只鸡?”等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假设思想方法的使用窍门。学生在尝试分析鸡的数量和兔的数量求解方法时,会发现每只鸡的头、脚数量,进而逐渐提出假设。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假设“全部都是鸡,那么符合题目已知条件吗?”,并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另一组思考思路,让学生尝试分析“假设全部是兔子,那么这种情况符合已知的题目条件吗?”,“如何快速给出鸡和兔子的数量呢?”等问题,进而让学生掌握假设数学思想的用法。
5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核心学科,更要立足于学生发展需求,借“双减”之东风,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谢文周.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2021. [2]春兰胡.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国际教育论坛,2020,2(1).
[3]王国君.培养小学阶段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以双减下的提质增效为切入点[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2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