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_doc

2020-02-1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审计风险及防范

摘要

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越来越多地利用审计服务,而经济业务日趋复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审计工作实务中又总会分别轻重,有所取舍,我国独立审计发展的历史较短,加之我国的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审计风险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本文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含义、构成要素、特点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若干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风险;特点;含义;防范与控制

1

Abstract

Audit ris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audit, strengthening of audit risk, the guarantee and improve audit qua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s investors, creditor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e public more and more use of audit services, and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business operations, the uncertainty of economic environment, many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st-effectiveness, the audit practice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Federation, respectively, choice, independent audit of short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coupled with China's market economy is not perfect, the existence of audit risk has its objective necessity.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audit risk, elem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udit raised a number of risk measures to make the audit in order to maintain market play its due role.

Keywords: audit risk; Characteristics; Mean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

目录

目录 .................................................................................................................................................. 3 1、绪论............................................................................................................................................. 4 2、审计风险基础 ............................................................................................................................. 5

2、1审计风险的概念 .............................................................................................................. 5 2、2审计风险的要素及关系 .................................................................................................. 5

2、1、1 固有风险 ........................................................................................................... 5 2、1、2控制风险 ............................................................................................................ 6 2.、1、3 检查风险 .......................................................................................................... 6

3、审计风险的特点 ......................................................................................................................... 8 4、审计风险的本质 ......................................................................................................................... 9

4、1检查风险不是审计风险的源头 ...................................................................................... 9 4、2控制风险也不是审计风险的源头 .................................................................................. 9 4、3固有风险才是审计风险的源头 ...................................................................................... 9 5、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 10

5、1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 10 5、2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 11 6、审计风险的性质 ....................................................................................................................... 13

6、1审计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性 ............................................................................................ 13 6、2审计风险具有复杂性的性质 ........................................................................................ 13 6、3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的性质 ........................................................................................ 13 6、4审计风险具有相对性的性质 ........................................................................................ 13 6、5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的性质 ........................................................................................ 13 7、审计风险的危害 ....................................................................................................................... 14 8、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15

8、1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 15 8、3完善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有效避免审计风险 ................................................................ 15 8、4严格履行法定审计程序,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 15 8、5执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提高审计效率 .................................................... 16 8、6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16 9、案例分析 ................................................................................................................................... 17 10、结论......................................................................................................................................... 19 11、谢辞 ......................................................................................................................................... 20 12、参考文献 ................................................................................................................................. 21

3

1、绪论

1、1选题背景

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的 同时,必须承当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必须面对和接受种种戒律,如若越轨,便 会受到某种形式的惩罚,遭受经济和其他方面的损失。因此,我们可以说作为 职业工作者的注册会计师在其执业生涯中,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潜在的职业风 险之中,一有疏忽,这种潜在的风险便会转化为实际的风险。目前,我国市场 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强,能引发审计风险的因素较多。因此,为使我国的注册会 计师事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为突破,进一步推动审计理论的发展及审 计实务水平的提高,有必要使审计职业界和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有一个清楚的 认识。然而,我国目前对审计风险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仍有很多问题尚未明确 或需要进一步探讨,例如审计风险的概念尚未阐述清楚,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也 少有研究等。另外,对于我国民间审计风险存在的问题也有待于深入研究。这 些问题不解决,则将阻碍我国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审计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我 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1、2 研究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容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审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 执行审计程序、 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国家审计、 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的审计人员,均应把如何有效防范审计风险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课题加以研究。在此从审计风险概念、 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规避防范作以下论述,以供参考。

4

2、审计风险基础

2、1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报或漏报,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2审计风险的要素及关系

审计风险是指当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审计人员作出的审计判断与结论, 由于受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 可能与事实发生背离,从而使审计人员对所作出的判断与结论承担一定风险。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 构成审计风险的要素有: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2、1、1 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 某一

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其大小取决于会计报告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错弊的敏感程度, 受客户外部经济环境的间接影响。其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而与审计人员的工作无关。它是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之中的风险。固有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客户所处的客观条件: (1) 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某些帐户的固有风险受被审计单位的行业性质的影响。一般说来, 电子元件厂比机械加工厂的存货过时的可能性要大一些。(2) 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大小。客户规模的大小不同, 其执行财务会计法规、准则的程度及会计工作的水平也有高低之分。(3) 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环境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 会使某些产品过时, 带来存货计价不能真实地反存货价值的风险。技术进步也会引起固定资产贬值, 带来折旧计算方法采用不当的风险。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带来企业产品滞销积压的风险等。(4)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性质。如涉及现金、存货、设备等实物资产的经济业务比不涉及这些实物资产的经济业务发生错误和舞弊的概率更大。(5)政府部门的干预程度。政府行政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干预越多, 限制越大, 其固有风险就越大。(6)相关团体的业务。相关团体业务指业务双方的一方具有影响他方的能力, 以至一方或不能争取自身的个别利益时发生的业务。这类业务一般可称为关联交易。由于这类业务不是在彼此独立的双方之间进行的, 因而存在舞弊的可能性较大。

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误。会计上的错误一般指帐务处理上的记录、计算、整理与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违背了会计工作应遵循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原则, 但其动机并无恶意或任何企图, 只是一种会计上的过失。可分为技术性错误( 如计算错误、书写错误、过帐错误)和原理性错误( 如借贷关系发生错误、会计基础不当、违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等) 。该类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或工作上不认真细致。注册会计师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

3、被审计单位的有意粉饰或舞弊。企业的管理当局为了掩盖其真实的财务

5

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伪造各种资产负债, 或虚增虚减收益, 或变相报销等, 以达到欺瞒政府机关、投资人、债权人的目的。这种企业报表粉饰有政治上的目的, 也有经济上的目的。从而出现对财政部门报的是穷帐, 对银行报的是富帐, 对税务部门报的是亏损, 对主管部门报的是盈余。

( 1) 经济目的。企业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 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恶化时, 必须要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其主要手段有:1高估资产; .2捏造收入; 3 少计或不计支出; 4

少提折旧;5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6虚拟资产、不良资产长期挂帐不予转销;7负债转到收益或资本;8隐瞒亏损交易; 9 不披露资产抵押情况; 10隐匿负债。给外界显示其很有实力的形象。另外, 企业为

了偷、漏或推迟交纳所得税, 也会粉饰财务会计报表。其主要手段有: 1 低估资产;2捏造支出;3少计、不计或推迟计列各种收入; 4多提折旧;5资本性支出故意列为收益性支出; 6虚拟资产、不良资产提前转销或多转销;7收益转为负债; 8采用各种形式隐瞒交易利润; 9 虚增销货成本; 10加大负债。给外界一种很穷很可怜的形象。

( 2) 政治目的。国家为了加快国企改革, 使其尽快扭亏增盈、走出困境, 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如利润完成情况、扭亏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 这些指标均涉及有关会计数据。这些指标不仅是对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依据, 更是决定企业领导升迁的手段。因此企业领导就更加采取各种方法来粉饰财务会计报表。其手段同前。

4、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企业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 如经济萧条、经营管理决策失误或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导致经营失败。产生经营失败的原因主要有:(1) 内部因素, 即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低、决策失误;( 2) 市场因素, 表现在由于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改变, 导致产品销路不畅, 市场占有率下降; ( 3) 技术因素,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企业又缺乏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而导致产生危机; ( 4) 环境因素, 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意外事件的出现, 从而导致生产限制或损失。

2、1、2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

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 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其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有关, 而与审计人员的工作无关, 它是审计过程中的一种独立的风险。其大小取决于:

1、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情况。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不科学, 即使经过符合性测试后展示出良好的符合率, 也不能保证实现良好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 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内部控制系统过分信赖或过分忽视, 都会产生劣质判断, 导致承担控制风险。

2、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即使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 也需要通过运行才能发挥作用。在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 必然存在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尤其是在管理人员故意使内部控制系统失效时, 出现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更高, 就会形成较大的控制风险。

2.、1、3 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

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未能实现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它与审计人员工作的有效性有直接关系。产生检查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6

1注册会计师的过失。由于注册会计师未能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业务, 在履行法定义务时未能恪尽职守, 未能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与谨慎等而给他人造成损失。过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低、专业胜任能力差、对客户了解不够充分、审计程序使用不当等。

2、注册会计师的欺诈。某些注册会计师为了谋取私利或达到个人某种目的, 明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误, 却加以虚伪的陈述, 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明知被审计单位有严重损害国家或其他单位经济利益的不法行为, 而违反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接受委托单位示意, 对事实加以掩饰或篡改, 使国家或他人遭受损失。又如, 明知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报表无重大不实, 但有意制造不符事实的审计事项, 致使被审计单位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

7

3、审计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 只要有审计活动, 就会有与此相应的审计风险。选择被审单位有接受客户的风险拟定审计计划有计划风险; 组建审计小组有委派人员的风险;收集证据有证据风险; 运用抽样技术有抽样风险; 编写审计报告有报告风险, 等等。审计风险既可能是多因素的集合, 也可能是单因素的作用。随着审计方法的进步和审计管理体制的改进, 以及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能力的提高, 有的审计风险可以部分地避免和控制, 但并不能彻底消除, 因为审计活动是在一定的审计环境中进行的, 审计人员对审计客体认识的局限性必然会造成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的差异。同时, 审计工作中采用的技术方法的局限性, 也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

(2) 普遍性 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

(3)潜在性。审计风险具有损失性, 但这种损失是潜在的, 它还只是一种可能, 而不是事实。即使审计工作中存在着“ 错误” , 但究

竟这种错误是否会带来损失, 也只有在审计事故发生后才能确定, 在审计事故发生前是无法预知的, 而只具有潜在性。

(4) 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

(5) 可控性 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去抑制、降低或控制审计风险。

8

4、审计风险的本质

审计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 具有客观性。但到底什么是审计风险, 即审计风险的本质是什么。要弄清楚审计风险的本质, 就必须了解审计风险的最初来源, 即审计风险的源头。

4、1检查风险不是审计风险的源头

检查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业已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 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的作用在于检查会计报表业已存在的错报或漏报, 本身并不是错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 因此, 检查风险不是审计风险的起源。

4、2控制风险也不是审计风险的源头

作为内部控制, 其目的在于通过人执行内部控制来降低或减少企业可能发生的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即固有风险。内部控制本身可能没有发现或者没有纠正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重大错报或漏报, 其本身也不会制造错报或漏报。因此, 控制风险也不是审计风险的源头。

4、3固有风险才是审计风险的源头

前已论证了审计风险的客观性。在审计风险的三要素中, 既然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都不是审计风险的源头, 那么, 审计风险只能是源于固有风险了。这一点可以从审计风险的形成过程图得到证实, 即审计风险是砂子, 其来源于砂袋, 即固有风险.

9

5、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5、1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审计风险从根源讲来自审计客体方面,而固有风险则是审计客体根本的方面,它是审计主体进行审计活动直接考察的对象与依据,一切审计风险均与之有关。固有风险的形成直接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及会计资料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考察审计风险的起点,可以追溯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及其规范化管理等问题上来。 (1)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会计工作是否规范是固有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计划、协议、内部控制制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不十分清楚,往往是事后以这些资料为媒介进行间接审计。因此,审计主体在以会计资料作为主要审计对象时,其审计的质量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在于,一些所谓的会计资料极有可能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应付外界机构和人员而精心炮制的。审计中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长期亏损、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为了某种需要或达到经营过程的一定目的,虚报企业财务状况表,人为调节某些资产和费用账户,导致企业资产不实。如:由于企业管理混乱,内控制度难以正常发挥作用,一些潜亏隐藏的账户中:“白条子”顶库,有账无物,账账、账实不符;一些费用该摊不摊,应提不提;多转、少转产品成本等等。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审计人员产生错判,作出偏离事实的审计结论。

(2)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控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水平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真实性审计等审计项目要求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简直是不可想像。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执行较严格,就可以真正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控制风险。影响控制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企业经营方式越复杂,内部管理层次越复杂,意味着对其审计的难度也越大,其审计工作面临的失误与差错会相应增大,其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企业经营状况越稳定,管理越健全,内部机构设置越透明,其经济活动就越规范,从此引伸出来的控制风险就相对较低;反之控制风险应相对较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只能采用在财务收支审计中使用的原始审计方法,即依靠判断抽样法对查出的问题得出审计结论,同时,由于缺乏完整的权威的内控制度标准,使审计评价失去科学依据。 (3)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不健全及会计工作不规范 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计划、协议、内部控制制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不十分清楚,往往是事后以这些资料为媒介进行间接审计。因此,审计主体在以会计资料作为主要审计对象时,其审计的质量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在于,一些所谓的会计资料极有可

10

能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应付外界机构和人员而精心炮制的,使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审计人员产生错判,做出偏离事实的审计结论。 (4)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水平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真实性审计等审计项目,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简直是不可想象。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执行较严格,就可以真正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控制风险理机制。

5、2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虽然审计风险的根源来自于审计客体方面,但审计主体是否能准确地发现并把握被审计单位的虚假会计信息及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等,对审计风险同样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同审计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检查风险又是由审计主体的主观因素决定的。

(1)审计主体的个人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审计技能及工作经验等业务因素是制约检查风险的重要根据

在审计实践中,对审计事项的判断、认定、归纳与综合等,依赖于审计人员知识水平、技能及经验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的优劣,构成了审计风险的主观性因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包括审计人员进行判断的基础上运用恰当审计程序的能力。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越健全、专业水平越高、审计技能越娴熟、审计经验越丰富,那么对审计客观的把握能为就越强,所发现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贪料隐含的虚假信息及挖掘其内部存在的问题本领就越高,反映到审计主体方面的检查风险概

率就越低。如果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人员构成还无法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诸如专业水平欠佳、审计技能生疏、工作经验不足,那么对审计客观的把握能力就越低,揭示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虚假内容及深人提出相关问题的本领就越差,审计检查风险概率就越大。检查风险会随着个人知 识逐步丰富、技能不断提高、经验日益积累,做出的审计结论更趋符合事实,检查风险也会向低概率方向发展。

(2)审计主体的个人政治素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及心理情绪等非业务因素也是制约检查风险的内在根源

对每一个审计人员来说,只有时刻牢记国家利益,忠实履行审计责任,不询私情,才能保障审计活动不受外界干扰,才能抵御各种利益的诱惑,不辱使命,完成好审计任务。如果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心理情绪不稳定,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对审计事项的准确评判与把握,影响到审计的质量,使审计结论偏离事实,如:与被审计单位搞钱权交易,对查出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审计风险的加大。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主体的非业务因素与业务因素共同发生作用,二者内在相关。一个人的政治素质越高、使命感责任心越强,越会全身心地投人工作,将审计业务知识与技能发挥到最佳水平,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与结论等,确保审计质量与效率。

(3)审计主体选择审计方法本身也是形成检查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被

11

审计单位的会计工作逐步电算化,而审计工作大量地采用抽样方法。抽样方法的运用使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随着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复杂和庞大,其审计取证的难点越来越大,审计成本越来越高。由于抽样水平受到审计人员自身的能力、水平以及审计经验的限制,很容易判断失误,基于这种方法本身存在遗漏问题,不可避免地潜存和增大检查风险。这也为审计主体如何避免因技术进步及审计方法的革新而导致增大检查风险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审计主体来说,如何鉴别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为财务造假等现象,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审计人员即使具备了传统意义上较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如果计算机运用水平不高,同样面临着较高的检查风险, (4)审计取证可靠性不强和审计方法选用不当

审计取证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和发表审计结论的重要依据。证据的可靠性及证明力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由于企业的无形资产涉及知识资产、人力资源、品牌等,很难对其做出合理估价,再加上实行会计电算化,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发生了变化,“无纸化”操作增加了取证难度。当审计对象广泛,审计内容复杂时,采用哪些审计程序和选用哪些审计方法才算恰当并不容易确定。所以,审计人员往往受审计成本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事项全部查清。传统风险模型往往忽略固有风险的评估,审计人员一般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去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而直接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而且在审计时常常采用抽样审计,这就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目前,审计一般都是判断抽样,在抽样时可能出现对被审计单位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或只求样本数量,不求质量的情况,造成抽取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特征。而由于审计要素不全,过程不清,引用法规不当,重视基本证据而忽视辅助证据,未加以判断分析及复核便直接运用企业的自我陈诉,导致审计资源利用不当等均将使审计的可靠性大大下降。致使审计人员对其真实性、完整性作出错误判断,带来相应的风险。

(5)审计人员的能力局限和职业道德变迁

由于审计是一门集会计、财务、法律、财政、金融等于一身的学科,因此有很强的综合性。审计人员是执行审计工作的主体,其专业胜任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审计机关组建时间不长,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总体上尚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也在初创阶段。会计法律制度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当自我定位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即职业会计师转变为商人后,这种视角的转变就极其危险。对职业会计师来说,职业道德是他们的基本准则,而对商人来说,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只是次要问题,是否需要遵循将取决于他们所接受的指令和面临的处境。当注册会计师对商人的身份认同逐渐超过对职业身份的认同,对他们所承担的“财务报告监督人”这项职责来说,这种转变的影响是巨大的。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经验和知识的不足以及道德观念的转变将会使审计工作在计划、取证、分析、结论等方面造成失误,所带来的审计风险的后果是严重的。

12

6、审计风险的性质

6、1审计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性。由于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客观存

在,那么审计风险也必然存在于审计过程中,这是不可避免的。旧的审计风险源被消除了,就会产生新的审计风险源,并在一定条件下,审计风险的发生还带有一定的规律性。现在审计过程的本质就是在于审计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取得审计证据以控制并减少审计风险,完全消除审计风险是不可能的,只能努力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客观的水平上。

6、2审计风险具有复杂性的性质。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众多而

多变,包括审计对象、审计环境、审计人员和审计方法本身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同时对审计活动形成不同方面的影响,以至风险因素复杂化,加之审计风险形成的过程是复杂的,这使审计人员克服风险的行为也相应的复杂化。另外,这种复杂性还表现为对审计风险承受的复杂性,尤其是审计风险导致的后果的显化过程是复杂的。

6、3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的性质。审计风险形成于审计人员的

无疑是行为之中,包括审计人员无意中对被审事项做出错误判断,无意中采用了不当的审计方法,无意中造成了取证的不当和无意中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当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都是审计风险无意性的表现。

6、4审计风险具有相对性的性质。相对性是指同样的审计风险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审计组织、不同审计人员身上发生,给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的危害或损失是不一样的。

6、5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的性质。审计风险虽然在内涵上是必

然的,但对于一个具体的审计风险,其存在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形式是潜在的、不确定的。这种潜在性还表现为审计风险难以衡量,无法用计算得到,而只能依赖于经验的判断。此外,审计风险所带来的后果也是潜在的,只有当审计人员被追究失误的责任并承担严重的后果,才表现为一种实在性。

13

7、审计风险的危害

审计风险的产生与存在可能导致审计失败。审计失败带来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可能会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受到连累而蒙受损失。因为依赖和利用企业编制的 财务会计报表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作为决策依据的人们, 不仅包括现有的, 也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雇员、政府有关部门等所有关心企业的人。 1、对国家而言, 国家作为所有者及行政管理主体,通过审计失败的审计报告, 无法实现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掌握, 从而导致国家监管与决策的失误。这样,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不仅不能实现其价值,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为企业偷、漏国家税收创造了条件, 为银行信贷带来风险。 2、对被审计企业而言, 由于企业存在有意或无意的错弊, 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而审计如果失败, 审计机构就无法帮助企业发现会计工作中的错误, 使企业管理者有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产生错觉, 引起经营管理决策失误。 3、对投资者而言, 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审计结论不真实, 使投资者对该公司过于乐观, 导致其投资决策失误而遭受权益的损失。如.. 琼民源事件

就是其例。

4、对审计主体而言, 由于审计风险而带来审计失败, 引起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那些因审计风险而蒙受损失的受害人会通过起诉注册会计师, 尽可能使损失得以补偿。注册会计师行业不得不为此而付出大量的精力, 支付巨

14

8、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8、1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良好的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只有有了良好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才能在执业时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使审计质量得以保证。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规定,加大了遏制会计造假的力度,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条件。

8、2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

应该看到,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职业界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

8、3完善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有效避免审计风险

(1)制定严格、周密的审计方案在编制审计方案前, 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并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 将所有重大审计事项写人审计方案, 并明确审计实施的范围、内容、依据和责任。

(2)严把程序关、取证关按照法定的方法 方式 步骤 时间和顺序,严格立项程序、计划程度等, 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取得高质量的审计证据, 力求使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充分性的统一, 使审计证据具有充分证明力。

8、4严格履行法定审计程序,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首先要制定好审计方案,在制定方案前,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机构设置、隶属关系、人员编制、经济活动范围等基本情况,注意收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会计报表等资料。审计方案需经审计组全体成员认真讨论研究,确定审计内容、范围和重点及审计的时间。二是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结论,做出审计决定的最基础的材料,因此获取的证据必须充分、客观、全面。在收集审计证据时要求深入细致,善于分析判断。三是严格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层层把关。四是认真撰写审计报告,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内容祥实、定性准确。

审计理论应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应根据新的经济形势作出相应调整,以跟上时代步伐。审计人员可根据被审计单位系统会计处理的特点及审计的目的等选择适当的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对一些企业内控管理薄弱、资产

15

流动性较强或所有权难以确定、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经济业务繁杂等审计风险较高的事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适当扩大样本量,增加审计覆盖范围进行分析、复核。对纸性线索较少的计算机审计采用辅助审计技术,包括系统分析、系统测试、数据测试、特殊问题处理、管理自动化或办公自动化,提高审计效率。

8、5执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提高审计效率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审计过程中,我们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8、6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认真学习相关法规, 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

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 让审计人员做到知法、守法、甩法,排除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使审计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审计评价符合依据, 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教育, 用制度规范、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 防止滥用职权、衔私舞弊, 玩忽职守和以权谋私。 (2)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

当前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通过设计、修改应用程序或系统软件发生的舞弊将增加, 审计人员如何鉴别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为财务造假等现象, 已是当务之急。为控制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 运用科学的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 对电子账目进行全面审计, 以满足现代审计需求已提到日程上,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水平。

16

9、案例分析

案例:某苗圃场诉该县审计局审计处理处罚决定违法案 (1)案例背景:

2003年下半年,针对某县苗圃场职工上访反映企业虚盈实亏,承包人多拿奖金等问题,该县审计局根据县政府指示,派出县审计组,对该场近四年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组经过审计认为,该场各承包组实际上连年亏损,各承包人和场部管理人员已兑现的承包奖金5万余元应全部退回。审计局向县政府提交了审计报告,并向被审计单位下达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

该场场长胡某(审计时已离任)和承包人之一的沈某认为审计决定“不真实、不准确、不公正、不切实际”,向县政府中请行政复议。县政府受理后作出复议决定,维持县审计局的审计决定。县审计局在复议期间向胡某、沈某等5人发出责令执行审计决定通知,并在复议决定作出之后向县法院中请强制执行。沈、胡二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分别向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004年初,县法院审理了此案,双方主要就该场承包期间生产发展基金、福利费、工会费的计提和收入、成本的确认等影响损益结果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同时,原告方代表律师还提出:审计局作出要求个人退还奖金的审计决定,属于超越行政职权的行政行为;审计决定的利害关系人(承包人)没有收到审计报告,无从表示意见,违反法定程序。县法院经过审理,作出行政判决,撤销县审计局对该场的审计决定,其理由是:一、审计认定原告经营亏损缺乏充足的事实依据;二、对原告的处理决定属适用法律错误;三、审计决定的利害关系人因没有收到审计报告而被视为无意义,据此作出的审计决定不适合法定程序。

(2)案例启示

1)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不够

国家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职责时首先应该熟悉审计法并严格遵照执行。我国《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自接到审计报告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而本案中审计人员显然没有遵照审计程序办案。其次审计人员应具有较为全面的法律知识,除了掌握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外,还要掌握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相关部门的法规,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审计监督行为。 2)审计人员的调查取证不足

审计结论是要有充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的,审计人员在没有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不明确承包合同要求计提的各项基金所包含的内容,使收入、成本计算存在漏项,因审计证据不充分而不能据以证明苗圃场连年亏损,从而导致了审计结论失实。

3)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活动没有履行法定的审计程序

审计监督活动从立项、通知、调查取证、征求意见,到处理处罚、听证、复议等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审计人员在执行时要严格履行,不得忽略和违反程序。对审计事实清楚、引用法律法规适当,但因违反法定程序而在复议、诉讼中被撤销的具体审计行为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审计机关要引起重视。此外,由于审计处

17

理和审计处罚性质有所不同,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最好实行处理、处罚分离,所有的审计处罚均出具《审计处罚决定书》,以规范审计处罚行为。 4)执行审计报告制度不规范

审计机关应规范执行审计报告制度,把已查实的情况和未查实的疑点如实向领导汇报,对审计机关能够处理的,提出处理建议;无权处理的,建议移交有关部门,避免越权处理处罚。

针对上述案例,审计机关应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好审计前调查、取证工作,预测审计风险;进行符合性测试,了解和掌握风险点;加强复核审理,把住风险关严格执行法定的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报告制度,做好这些工作有助于防范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

18

10、结论

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欺骗性,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关系各方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审计机关更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19

11、谢辞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张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四年多来,张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会计专业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20

12、参考文献

[1]刘桂良.试析会计事务所的风险结构 [ J ].审计月刊 ,2004, (11) 35 - 42 . [2]姚卫东.会计报表审计应抓住风险易发环节[ J ].审计月刊2004 (11) 27.33 . [3]孙冀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4]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5]曹菁.新旧国际审计报告准则比较及启示[D]江西财经大学,2006. [6]孔慧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7]史冬梅.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8]史冬梅.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哈工大学硕士论2006 . [9]李志斌.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及其执行机构 [J].会计研究,2009,(2) . [10]吴沁红.审计信息化及其构架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 2007, (12) . [11]邢黎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与化解.中国商界2009, (2) [12]蒋玉娟: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9) [13]石爱中,胡继荣 审计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1 [14]胡春元 1 审计风险研究[M]1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1 [15]胡春元. 审计风险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16]曹金洪. 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管理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17]赵晓波.论中国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中国市场 ,2006.48. [18]黄素芬.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金融经济 ,2006.4. [19]赵卫朋.浅析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交通财会, 2005. [20]王定文. 审计风险问题的探讨. 广东审计,2001.

[21]杨玉玲,吕莹.审计风险的产生和对策.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4. [22]明爱芬. 审计风险与风险防范. 湖湘论坛,2000.

[23]俞卫国.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江西财税与会计, 2001.

[24]肖丹,双念华.防范审计风险的探究[J].企业经济.2004年4期

[25] Qi of the internal audit section of the causes of risks and solutions MODERNIZATION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