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概论》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老庄之“道” 2、“诚”、“诚之”与“思诚” 3、“道”与“器” 4、《易传》的“生生之谓易” 5、“至大无外”与“至小无内” 6、“形具而神生” 7、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 8、佛教的“众生有性”与“无情有性” 9、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 10、“性”与“习” 11、孟子的“四端”说 12、荀子的“性伪之分”与“知虑材性” 13、“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14、“仁者爱人” 15、“忠恕” 16、墨家的“兼爱” 17、道家的“无为”与“逍遥” 18、佛教的“四圣谛” 19、“天理”与“人欲” 20、“涅槃” 21、“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22、老子的“小国寡民” 23、佛教的“渐修”与“顿悟” 24、孔子的“正名” 25、王守仁的“四句教”、“四无说”
二、问答题
1、“天”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哪几种意义?
2、老子和《易传》的宇宙生成论思想有什么不同?
3、王弼论“无”与“有”之母子、本末、体用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4、佛教的“性空”、“唯心”思想与中国原有思想有什么不同?
5、张载所谓“一物两体”的普遍意义是什么?
6、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是针对什么思想提出来的?
7、如何理解“天人合一”与“明于天人之分”的关系?
8、孟子是如何论证人性善的?
9、荀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恶的?
10、道家的自然人性论有什么特点?
11、孔子的思想中“仁”与“礼”的关系是怎样的?
12、“忠恕”之道对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什么具有普遍意义?
13、墨家的“兼爱”说有哪些不同于儒家思想的特点?
14、民本思想在儒家的历史观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15、《易传》的“言不尽意”和“立象以尽意”是什么意思?
注意:从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中各选一题作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