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变化现象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 浅析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变化现象 ◆刘巨英 (内蒙古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摘要】在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中,看到了浊液的系列复杂的颜色变化现象。经过认真实验分析,这种颜色变化并不仅仅是缘 于反应过程中存在不同颜色物质[cu(OH):、CuOH、Cu 0等]间的转化,或由不同晶粒大小各异的cu 0引起的,更是浊液中的固体部分 本身的色泽与溶液的颜色共同复合作用的结果。 I关键词】葡萄糖氢氧化铜 浊液颜色变化碱性环境 在现行化学教材中,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常被用来引 CuO。用A、B两个试管各取少量上述黑色浊液,并将其中A试管中的Cu()  10%的葡萄糖 导学生判断葡萄糖分子中具有醛基的结构,是一种醛糖。其中,在教材设 预先用蒸馏水洗至浊液呈中性,然后向两试管中各加入1mI置的具体实验方案为:“在洁净的试管中加2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 溶液,振荡并加热。试管A中无明显变化,试管B中浊液变成浅绿色—— 4~5滴5%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ml、 黄绿色——黄色,最后成砖红色浊液,试管底部有少量砖红色物质。 可见。即使是cu(OH),分解得到的CuO,只要在碱性条件下也是能氧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我们在实验时发现,葡萄  ] ,无论是(:t· 糖与新制cu(OH):混合得到的深蓝色溶液。用酒精灯微热时生成绿色浊 化葡萄糖的。实际上。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cu(OH)液,继续加热时绿色浑浊会渐变为黄色,导致沸腾时又出现转红色,甚至暗 (OH):,还是CuO、碱式硫酸铜等,氧化葡萄糖的现象就能发生,而过量碱 红色。 的作用就是溶解氢氧化铜,以生成氧化性更强的[cu(OH) ] ,同肘也能 针对上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丰富的颜色变化,有人认为是反应中的物 中和氧化产物(如葡萄糖酸等)的酸性。所以,溶液的碱性是保证葡萄糖与 质转变“Cu(OII),--CuOH--Cu,0”引起的,也有作者认为:“加热出现的黄 氢氧化铜反应实验获得成功必须强调的条件,而并不需要苛求氢氧化铜是  色、橙红色直至暗红色,均为不同晶粒的Cu,0”导致。关于葡萄糖与新制 否是“新制的”。兰、加热不同酸碱性条件下的葡萄糖溶液的变色情况 氢氧化铜反应实验及其变化现象,笔者下面拟想再补充几点认识。 有研究表明。葡萄糖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易发生差向异构化,转变为链 混合不同用量比CuSO 和NaOH及相关实验 一、因两种试剂相对用量不同,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大致分 形结构烯醇化的烯二醇中间体,然后生成甘露糖、果糖等物质,部分还会继 为四种情况,混合后得到相应混合液分别与葡萄糖溶液反应时的现象也不 续脱水形成5一羟甲基糠醛,是一种暗黄色针状晶体。实验发现,葡萄糖溶 液变色程度与5一羟甲基糠醛的形成是平行的。对此,有学者认为5一羟甲 尽相同。 1.当硫酸铜溶液过量时,一般生成难溶于水的淡黄绿色的碱式硫酸铜 基糠醛会继续分解为乙酰丙酸和甲酸或发生聚合,而5一羟甲基糠醛的聚 从而导致葡萄糖溶液的变色。 沉淀。该沉淀本身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加入葡萄糖溶液后煮沸也不会明 合物为一种树脂状的有色物质。实验3:用小试管去4mL10%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加入2m[ 10%的氢氧 显的变化。 2.当氢氧化钠的用量适当过量时,主要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化钠溶液,室温下约5分钟后原无色溶液即出现明显的淡黄色,并逐渐加 并有部分溶解生成深蘸色的[cu(OHl ] 。向该浑浊液中加入葡萄糖溶 深为黄色、棕色;若用酒精灯微热,溶液颜色迅速加深为黄色、棕色、棕红 液并加热,有明显的蓝、绿、黄等颜色的转变过程,并最终出现砖红色沉淀。 色,充分加热时甚至是棕褐色。 3.当氢氧化钠的浓度很大(10mol/L以上)且大大过量时,把生成的氢 氧化铜沉淀几乎全部溶解转换为深蓝色的[Cu(OH)。]。溶液。[cu 【OH) ] 的氧化能力较氢氧化铜要强得多。加热该溶液并不会有因为分 实验4:用小试管取4mL10%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加入2mL蒸馏水,若 塞上橡胶塞后在室温下放置.葡萄糖溶液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直至一个 月后才略显极淡的黄色;若用酒精灯加热,也未见变色现象。 实验5:用小试管取4mL10%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加入2ml 稀硫酸,用 酒精灯加热,溶液未变色;塞上橡胶塞后,在室温下放置2个月也仍无明显 解而变黑的现象出现,但若混合葡萄糖溶液则会迅速转变为棕红色浑浊 液,一般看不到以上丰富的颜色变化。 变化。 4.当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用量的物质的量恰好为2:1时,生成天蓝色 由实验3一实验5的现象说明,葡萄糖的变色速率与溶液的酸碱性有 的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沉淀极易分解,室温下即可缓慢生成黑色的 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溶液的PH越大,变色就越快越显著,特别在碱性范围 CuO。至于氢氧化铜的中性浊液与葡萄糖混合的反应,笔者补充探究实验 内,葡萄糖溶液在很短时间内即会变色。 1。实验表明,中性氢氧化铜浊液与葡萄糖混合加热时,有明显的发生反应 教材中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反应变色现象的分析,我们不难得 的实验现象,但不能形成黄色或砖红色沉淀。 出这样的认识:(1)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混合液实际上是强碱性环境;I2)制 实验1:在小烧杯中加入等体积的0.1mol/LCuSO 溶液和0.2mol/ 备的氢氧化铜浊液不足以完全氧化葡萄糖,即反应体系中葡萄糖溶液过 LNaOH溶液,混合并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洗涤沉 量。基于上述实验的环境来解释反应体系中的颜色转变时,也有必要关注 淀,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用倾析法倒去上层清液,重复上述操作至清液呈 到加热时葡萄糖溶液自身发生的一些变化,而这一点是常被我们所忽 中性。取少量上述中性氢氧化铜浊液,加入葡萄糖后加热,浊液出现明显 略的。 的黄绿色,继续加热至沸腾,颜色不再改变。 综上所述,我们在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中看到的浊液的系列 二、碱性是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反应必须强调的实验条件 复杂的颜色变化,并不仅仅是缘于反应过程中存在不同颜色物质[cu 实验表明,在氢氧化钠不足时制备得到的浊液(含难溶的碱式硫酸 (OH) 、CuOH、Cu 0等]间的转化,抑或由不同晶粒大,J、各异的Cu 0引起 铜),加热时并不与葡萄糖反应;中性的氢氧化铜浊液虽能与葡萄糖反应, 的,更是浊液中的固体部分本身的色泽与溶液的颜色共同复合作用的 但氧化能力较弱,在日常教学中若单纯使用氢氧化铜进行醛基的检验,明 结果。 显是不合实际的;在碱性条件时,含[cu(OH) ] 的氢氧化铜浊液与葡萄 参考文献: 糖反应时很灵敏,而且同等条件下,碱性欲强,即[cu(OH) ] 含量越多 时,生成沉淀的速度越快,颜色相对越深。 实验2:在试管中加3roLl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约半滴管5%的 CuSO 溶液振荡。用酒精灯加热使天蓝色的絮状沉淀完全转化为黑色的 122 04/2015 [1]张金才.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的问题探究.实验教学与 仪器,2010,(04). [2]赵士寿.药剂学选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3]牛凤芹.5一羟甲基糠醛制备研究.天津大学,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