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分外之欲,勤位内之政
---浅谈关于争做公务员道德模范
新时期,公务员的道德建设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德国哲学家康德说:“道德是行为的动机”。道德的约束力,带有预防性和针对性。本应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的素质,为何到如今变得如此的脆弱。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广大人民的服务者,其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的主体性道德规范,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居于首要地位。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古语精辟地阐释了中国古代优秀的职业道德,立身之本,以德为先。我国自古十分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这些几千年的政治哲学带给广大公务员和党员干部的是警醒,是深思。对于我们新时期的公务员来说,做人做事要时时、事事、处处比照职业道德规范,达到自省、自警、自律、自勉。
然而在今天,我们不得不正视公务员职业道德丧失之痛、干部官德缺失之悲。毋庸讳言,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在当今思想多元化的社会大潮下,坚持立德修身难能可贵,需要静心、恒心、耐心。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我们要牢记爱国忠民,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服务群众,勤奋工作;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精通业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兢兢业业为民服务。孔子之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正好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道理。加强公务员的道德观念已变得刻不容缓。
以人为本,亲民爱民,做百姓的好公仆。为官之道,在于恤民,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群众体恤民情,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做官的不能把自己当成官,不能等着老百姓找你办这事那事,更不能遇到事了像我县某单位那样部
- 1 -
门之间推扯。俗话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虽然简单通俗,但恰恰如实说明当官要以民为本的实质,为民做事的重要性。
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公务员面临着多元化社会的考验,道德滑破现象日益严重,贪污腐败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收受贿赂的金额越来越大,这些官德尽丧的领导干部逐渐由“公仆”变成了“主人”,逐渐脱离群众,不为群众办实事,不讲效率,不负责任等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群众冷漠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加强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防微杜渐,提高境界胸怀,增强品质修养,像白求恩一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像张云泉那样“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永远要甘守清贫,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尽职尽责,勤于实践,做一个为民耕地的老黄牛。脚踏实地是一种品格,纵观历史,古往今来的杰出人物无不志存高远,但都需要勤勤恳恳和脚踏实地的品格才能通向理想的阶梯。把外在强制力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皆成于实”。省委书记罗志军曾经说过:“今年不提更多新口号,关键在于抓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排除万难抓好为民办实事工程,坚持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真真正正为民办实事,实实在在为民谋利益。
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静心正身,务实为民好比功绩如山德载千秋。一切谨记党的教诲,时刻将党章装于心中,牢记为民服务的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谆谆告诫全党: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我国几千年的政治哲学到总书记的讲话,无不要求我们做人以德为本、做事
- 2 -
以德为据、做官以德为重,做自身岗位的工作能手,做职业道德的社会典范。
文明素质贵在养成,道德风尚重在培育。公务员要在思想境界、道德修养、人格气质上比普通群众具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时刻反思自己,不断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当文明道德素质的表率,引领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公务员要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时刻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做一名深受人民喜爱,接受人民监督的优秀公务员。以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形象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