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22-04-2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鲁春阳 文枫 王锦峰 司锦 解丽丹 秦岩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5期

[摘要]分析了河南城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基于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提出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助力学校转型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本科院校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推进大众化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类院校虽然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并非实施职业教育体系办学,尽管也开展了应用型课程的教改,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因此,为满足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开启了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大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则主要依托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本文基于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一背景,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分析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为培养土地资源管理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体系是各个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对理论教学环节的验证、强化和提升,具有实操性、直观性和可控性等特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必要环节。目前,河南城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教学共有22个环节,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贯穿于大学四年,总共47周,总学时855,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70%,占土地资源管理3267总学时的26.17%。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46.5个学分,占专业180总学分的25.83%(见表1)。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专业基础课实习主要包括测量学实习、地质学实习、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数字测图实习、空间定位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5个环节。测量学实习2周,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测绘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野外测量、内业处理和图件绘制的能力,具备从事测绘工作的基本技能。地质学实习1周,其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对矿物、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原理、过程、产物以及地球发展历史的初步认识;学会地质学的基本思维方法。高级语言课程设计2周,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备基于C语言的模块化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字测图实习2周,要求学生掌握大比例数字地形图测绘的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程序和方法,能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具备进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形图的检查、验收、拼接与整饰的能力。空间定位技术实习共1周,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利用静态GPS接收机建立一个GPS平面控制网,并进行数据处理;能够利用RTK接收机在已知点上进行点校正、未知点位测量和简单的放样测量。空间数据库课程设计2周,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独立地运用程序语言和数据库方面的知识,编制一个功能简单的小型信息模拟系统。

专业主干课实习主要包括:不动产估价实习、地籍测量实习、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土地与测绘法规实习,共5环节。其中不动产估价实习2周,通过实习使学生具有社会实际调查能力、收集资料能力、选择评估方法的能力等。地籍测量实习2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籍调查与测量的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数字化地籍测图软件。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2周,要求学生掌握LIS的主要输入和输出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土地数据的输入、编辑、存储、空间分析和输出方法。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2周,通过设计使学生具备开展县级或乡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能力;进行土地专项规划的能力;对土地问题进行科学评价和预测的能力。土地与测绘法规实习1周,其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土地案件的审判程序和操作规程,了解各种法律文书的格式和写作要求、技巧,并具备解决和处理土地案件的基本能力;熟悉现行土地违法案件的主要类型、特点及有效规避手段。

专业选修课实习包括水土保持学实习、土地整治课程设计、区域规划实习、SPSS统计课程设计4个环节。水土保持学实习2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土地侵蚀野外调查、绘制土地侵蚀图、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遥感制图、评价土壤侵蚀现状等技能。土地整治课程设计2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区域的发展需求,具备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能力和土地整治工程预算能力。区域规划实习1周,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区域规划编制的程序,能够编制规划方案、布局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SPSS统计分析课程设计2周,要求学生熟悉了稍作SPSS软件,能够利用该软件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具备对土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生产实习3周,在第八学期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结合教师科研项目或者工程实践,让学生到生产一线,锻炼开展实习工作的能力,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模块:一是资源利用实习模块:开展有关土地资源规划、评价、整治与保护的应用;二是资产管理实习模块:开展有关土地经济、制度、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实践工作。毕业实习3周,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是在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巩固、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土地管理的工作方法,提高技术水平。

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界定为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测量学、经济学、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地理学等学科相关理论与知识,了解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前沿,具备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规划设计、土地行政管理、测绘、计算机制图等能力,能在国土资源、测绘、房地产、农业等行业,从事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整治、土地保护、土地信息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培养目标落脚地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但这一应用型人才具体应该掌握行业哪些核心技能、应对行业或部门的哪些需求以及如何满足互联网+的土地行业发展需求,显然这些目标在现有的人才培养配方案中没有得到彰显,对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不足,在这种目标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存在缺乏专业方面的工程实践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等问题。 2.2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完善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实验课程的比重偏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参观多而参与少,实验以验证性、假设性为主,自主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在加上学生规模较大,实验设备数量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要求,实践教学要求与实践教学条件的差距较大。

就实践教学体系而言,现行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之间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比如,土地复垦学、土地整治工程学和土地利用规划学三门课程的实习应该安排在一起,组成综合性的大实习,才能将三门课程中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用于编制土地复垦设计、土地综合整治设计或者土地利用规划等。由于课程实习安排的学期不连贯,或者在知识的逻辑安排上不系统,造成现有实习环节的效果并不理想。 2.3 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环境还不具备,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为:一是对实践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实验实训环节的安排模式落后,开放式、探究式的实践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学生难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实践教学课时量偏低,内容更新较慢,滞后于国土行业发展现实。在实习内容安排上,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偏多,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偏少;三是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一套动态的、弹性的、全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考核标注,导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2.4 校政企合作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主客观原因,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数量较少,真正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的就更少。校政企合作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三者结合使教育与产业、政府需求紧密结合,使产业、政府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和资源支持,进而推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但目前,我校尚未开展校政企三方融合发展机制,在课程设置、学生自习,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都是学校方面主导,与产业企业对接较少,服务政府部门决策能力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低。校政企合作的缺乏成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瓶颈,亟待打破现有格局,建立三方战略合作机制。

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结合学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为适应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需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3.1 完善实践教学计划

设立穿插式立体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起穿插于大学四年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实践教学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老师、增设实践类型课程等途径提升学生的职能能力。同时,要不断创新和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可以采用案例式、情景模拟式、互动式等多样化形式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3.2 建立校政企合作发展机制

要立足地方并充分利用好地方优势,加快建立校政企融合与发展的机制,学校在人才培训、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方面为合作单位提供支持,合作单位在学生实习与就业、教师挂职锻炼与行业专业聘任等方面对学院予以支持,使三方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为学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学校转型发展提供支持。 3.3 创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关注过程性的动态式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新能力评价。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4个方面。评价主体一般都教务处或教务督导部门承担。评价对象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内容则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差异化设置。如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应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实训类课程、设计类课程、实习类课程等也应分别设立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方世明,李江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50-154.

[2] 徐丽华,杨伟,王科,等.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1050-21052.

[3] 鲁春阳,文枫,张宏敏.管理学科工科化视阈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7):164-16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 文枫.基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2):171-1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