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思修考试
2019最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 ABCD ),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A 停止侵害 B 恢复名誉 C 消除影响 D 赔礼道歉
2.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A、提高道德认识 B、开展道德宣传 C、陶冶道德情感 D、锻炼道德意志 E、加强道德行动训练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 )B A.对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进化论基础上的学科预见 B.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科学预见 C.对人类社会发展认识中的抽象人性发展基础上的学科预见 D.对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主观臆想基础上的预见
4.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产生个人心理问题的( )A
A.外因 B.内因 C.根本因素 D.决定因素
5.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 )B
A.我的地方我作主的观念 B.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D.法律上人人平等的观念
6.讲法律,要求( )ABC
A.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B.某种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C.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但在国家修改或废除之前,仍然必须遵守或执行 D.人们感觉到法律明显不合理,可以抛弃或搁置法律.
7.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
服和整治掉。这是完善个人道德品质中( B )。 A陶冶情操的修养方法 B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 C学思明理的修养方法 D慎独自律的修养方法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有( ) A.生产力比旧社会有很大发展 B.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 C.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低 D.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E.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低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人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10.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直接证据的是 ( D )。 A 结婚证 B 房产证 C 借据 D 赡养的事实
11.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是( ) A.社会性监督B.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C.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D.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B
12.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亲昵。这表明( D ) A.在恋爱过程中应有轻率和放荡的行为
B.恋爱双方的交往随行而行,有不健康的交往方式也没关系
C.真正的爱是近于淫荡的东西的
D.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13.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 )
A、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B、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C、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D、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14.甲、乙分别出资10000元合伙经营一家商店,因经营不善而负债30000元,甲、乙应( D )。
A 各自承担10000元的债务 B 各自承担15000元的债务 C 连带承担20000元的债务 D 连带承担30000元的债务
二、单选题
15.马克思主义反对把人的自我价值看成人的主要价值。() 16.位与力人人相异,德人人可同。()
17.“即使是最荒谬的迷信, 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这句话是谁说的?() A、恩格斯 B、泰戈尔 C、雨果 D、张学良
18.法治与人治都没有价值追求。()
19.社会公德中的( )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养。 A. 文明礼貌 B. 爱护公物 C. 保护环境 D. 遵纪守法
20.家庭和谐的根本在于( )。 A. 夫妻和睦恩爱 B. 男女平等 C. 尊老爱幼 D. 邻里团结
三、多选题
2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有______。(正确答案:ABCD))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勤俭自强 D:敬业奉献
22.《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 ABC )
A.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B.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C.申请辞职 D.来去自由
23.恋爱中的道德包括( ) 。
A、尊重人格平等性爱 B、自觉承担责任 C、文明相亲相爱 D、共同创造财富 24.道德的社会作用( )。
A、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E、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问答题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动摇。动摇了,不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从谈起,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失去,甚至国家可能陷入内乱的深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从中国国情出发,郑重表明我们( )ABCD A.不搞多党轮流执政 B.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C.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C.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
五、判断题
26.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27.十四周岁以下的人实施任何刑法禁止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
28.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的内涵是相同的。 (错误)
29.劳动法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正确)
30.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错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