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议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总第186期) 2007年6月 山西交通科技 SHANXI SCIENCE&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S 浅议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张勃蓬 ,王常青 ,马 讯 (1.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030006;2.陕西省公路局,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含义、性能、配制要求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桥梁工程;配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U444.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28(2007)03—0053—03 混凝土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结构材料。随 强度有较大的增长可以利用;有的结构需要抗冲切, 着技术的进步,混凝土结构工程向更高建筑、更大跨 度和更高承载力方向发展,同时,人们对结构的耐久 性等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使得高性能混凝土的 研制和应用成为必然。 抗磨损,抗疲劳强度等等。所以对混凝土的强度也需 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大跨度结构物允许减小断面的构件部位,应 尽量采用强度高的混凝土。资料显示,混凝土强度从 C40提高到C80时,造价约增加50%,而承载能力 1 高性能混凝土的含义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简称 HPC)一词是1990年在美国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 可提高1倍左右。由于具有减小断面、降低结构物自 重等优势,高强混凝土在国外发展很快。出于耐久性 的考虑,高强混凝土又逐渐发展成高强度的高性能 混凝土。 公开提出来的。高性能混凝土是在研究发展高强 昆 凝土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什么是高性能混凝土,至今国际上还没有一个 目前普遍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是高强混凝土 (C50以上),而高强混凝土未必是高性能混凝土。但 另一观点认为,高强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混凝土,而 高性能混凝土不一定非要强度高,如水工结构物,对 强度要求并不高(C30左右),但对耐久性要求却很 高。 公认的定义,1994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高性能 混凝土国际会议上,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高性能混凝 土应是具有高质量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但未定出 具体的质量指标和耐久性指标。根据国际上目前发 表的文章和研究成果,可以认为HPC是在大幅度提 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 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 划分高强混凝土的标准,是与各国的混凝土工 程技术水平相关的。表1列出了各个国家规定的高 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极限值。可以看出:除美国外,几 乎每个国家都规定了一个抗压强度的上限值。此外, 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了最小强度标准为50 MPa左右, 美国采用的最低强度标准为41 MPa. 表1 各规范规定的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极限值MPa 数量的活性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的一种新型高技术 混凝土。其高性能包括:易浇捣而不离析,力学性能 稳定,高强度、高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工艺性。 2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2.1 高强度 规范 强度 混凝土强度对结构来说是最基本的性能要求。 不同的结构,对混凝土强度要求也不一样,有的结构 要求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有的结构希望 在短期内有较高的强度;有的结构需要有较高的抗 拉强度;有的结构在28 d后才承受荷载,希望后期 收稿日期:2007一叭一04;修回日期:2007—04—28 美国混凝土协会 歌洲混凝土委员会 挪威 芬兰 日本 大于等于41 50 1OO 44—94 60 1OO 50 8O 德国 荷兰 65 115 65—1O5 瑞典 法国 60—8O 50—8O 作者简介:张勃蓬(1978一王常青(198O一马讯(1964一),男,陕西华县人,助理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长安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 ),男,陕西彬县人,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于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男,陕西彬县人,工程师,1997年毕业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路桥专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4・ 山西交通科技 2007年第3期 我国在普通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现场浇注混凝 土的强度等级大量低于C30,预制混凝土构件普遍 低于C40;而在桥梁工程中,现浇C50混凝土已是常 事。考虑到其他因素,我国将强度等级为C50及以 上的混凝土划分为高强混凝土,这样划分与欧洲 CEB、美国ACI、日本等国的标准大体相当。 2.2 高耐久性 长期以来,混凝土一直被看成坚固耐久的材料, 实践证明,普通混凝土并不总象当初应用时所认为 的那样耐久,许多国家早期修建的一些混凝土基础 设施工程已相继步入老化期。以美国为例,美国现有 桥梁约57.5万座,据1991年提交美国国会的一份 报告中的数据,这些桥梁中不少已经老化损坏,为修 复和更新,在以后20年内每年需耗资60~85亿美 元,每年需修复更新的桥梁达1.6万座,这不仅耗资 巨大,而且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普通混凝土因 耐久性不良造成的问题在我国也相当突出。现代高 性能混凝土技术为解决混凝土的耐久性提供了出 路,对于桥梁、道路、港口、海洋工程等许多设施来 说,混凝土的耐久性比其强度显得更为重要。 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可从两个方面分析,即 自然老化和人为劣化。自然老化是指混凝土在大气、 土壤和水中,随着时问的推移发生的性能变化,如气 温变化、日晒雨淋、冻融循环、干湿交替等作用,使混 凝土产生裂缝、剥落、疏松等现象,降低结构安全度; 二氧化碳的侵入,使混凝土发生碳化,降低混凝土对 钢筋的防锈保护作用;遭受有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的 侵蚀,降低混凝土强度,使混凝土开裂,钢筋被腐蚀 等。人为劣化是指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生 产、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使混凝土发生降低使 用功能的现象。如磨损、冲刷使混凝土降低了耐久 性;疲劳、撞击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或损伤,降低结构 强度;酸、碱、油的腐蚀破坏了混凝土的内在结构,失 去或降低混凝土强度;温度、渗透等作用直接损伤了 混凝土。 要解决上述耐久性问题,就必须使混凝土密实 度高且不产生原生裂缝;硬化后体积稳定而不产生 收缩裂缝;同时减少混凝土内部产生侵蚀的组分。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耐久性优异的混凝土,耐久性 可达百年之久,是普通混凝土的3~10倍。混凝土的 耐久性即抵抗劣化的能力,主要包括:抗渗性、抗侵 蚀性、抗冻性、耐磨性、抗碳化性、抗碱一骨料反应 等。 2.3高体积稳定性 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性 能,严重者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可分成三类,一类是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发生的体 积变形,总称为收缩变形;另一类是混凝土在承受荷 载后发生的体积变形,如弹性变形,徐变变形等;还 有一类是混凝土在温度作用下的体积变形,称为温 度变形。 收缩变形是混凝土的一种固有特性,不均匀收 缩会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产生裂缝,降低混凝土强 度和耐久性。减少收缩主要应从减少用水量、减少水 泥浆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解决。 徐变是混凝土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混凝土在一 个定值荷载作用下,产生随时间增长变形增加的现 象称为徐变。徐变变形会改变结构中的内力,有时产 生对结构不利的变形,影响结构的安全。减少徐变的 主要办法有: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其使用应力, 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含量,不要过早使混凝土承 受使用荷载等。 弹性变形是所有结构材料共有的特性,混凝土 在受力后产生的弹性变形比较大。要使弹性变形小, 就要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提高弹性模量的办法 有: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采用弹性模量高的集料,改 善混凝土的级配,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分两类,一类是热胀冷缩变 形,如受到约束时,使结构发生裂缝,甚至破坏;另一 类是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温度应力而引起裂缝。 对体积稳定性要求,国际上也还没有一个统一 的标准。一般来说,要求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徐变变 形小,弹性模量高,温度膨胀系数尽量与钢筋一致。 2.4 高工艺性 混凝土的工艺性能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保证。 没有好的工艺性能,混凝土就很难达到高强度、高耐 久性和高体积稳定性。 混凝土的工艺性包括对拌和、运输、浇灌和振实 等各道操作工序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产生离析, 质量稳定,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密实、匀质、平整、表 面光洁。 2.5应用经济性 虽然高性能混凝土在成本上比普通混凝土要高 一些,但由于减小了截面尺寸,减轻了结构自重,降 低了钢筋用量,这对自重占荷载主要部分的混凝土 结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 等级从C30提高到C60,对受压构件可节省混凝土 30%~40%,受弯构件可节省混凝土10%~20%, 以年产15亿立方米混凝土中有20%采用高性能混 凝土,以商品混凝土350元/m 计算,可节约资金 210亿元,具有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截面 尺寸减小,不但改变了结构上肥梁胖柱的不美观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3期 张勃蓬,等:浅议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55・ 题,而且可增加使用面积和有效空间,因而可获得较 都较敏感,故配合比计算的精确度要求较高,为此, 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讨 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在建设阶段通过节约混凝土用 量,可以节约土地、煤、水、矿石、砂等能源和资源的 消耗量,从而减少有害气体和废渣的排放,使用阶段可 算机化,例如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德怀进行的“高 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的计算机化”课 减少养护维修费用,实现节能,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3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要求 3.1 水泥 题研究;法国路桥实验中心提出的优化高性能混凝 土配合比设计的RENE—LCPCTM软件等。 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胶比,选 用优质原材料,并除水泥、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 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用于桥梁尤其是太 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矿物组成合理、细度合格 的高标号水泥,还应注意尽可能选择标准稠度需水 跨度桥梁的高性能混凝土应满足:a)水胶比小于等 量较小和水化热较低的水泥,这样容易选择超塑化 剂并在较小的单位水量下获得良好的流动性。一般 常用42.5级以上的硅酸盐水泥。 3.2 骨料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骨料与普通混凝土的要求 不同,骨料本身的强度要高,一般选用花岗岩、硬质 砂岩及石灰岩等。还需控制骨料的粒径、表面特征、 用量、吸水率等指标。 3.3 水灰比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措施是减小水灰比, 使混凝土密实性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可显著增长。 一般水灰比在0.3左右,用水量不大于160 kg/m . 3.4高效减水剂 高效减水剂是表面活性剂,可以大大提高水泥 浆的流动性,使得低水灰比配制的混凝土具有高坍 落度。同时,还能促进水泥的水化作用,提高早期强 度。高效减水剂赋予混凝土高密实度即高强度、高耐 久性,同时具有优异的施工性能。 3.5矿物掺合料 矿物质掺合料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又一必不可少 组成材料。这类掺合料可以是优质粉煤灰、超细矿渣 与天然沸石粉,或硅粉。可单独添加或同时并用,目 的在于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变性能,提高混凝土 强度和耐久性。 , 3.6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目标首先是高耐久 性,并兼顾工作性与强度。为此,世界各国学者均提 出了各自的有关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如 P。K.Mehta和Aitcin推荐的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配 合比确定方法;法国路桥实验中心建议的有关高性 能混凝土设计方法;日本阿部道彦采用的高性能混 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及Domone、Carbonari等基于最 大密实度理论而提出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 法。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质量及配合比参数变化 于0.4.b)强度大于等于41.4 MPa;C)低徐变率。 4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达到了使结构强度高、刚度大、耐 久性好的要求,同时能满足工业化预拌生产和机械化 泵送施工,在世界范围内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 桥梁工程中,大跨度桥梁的自重往往占总荷载 中的大部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减小自重,降 低截面高度,增强结构耐久性;其早期强度高,可加 快施工进度。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公路桥 梁界较大范围内应用预应力混凝土,只不过应用的 混凝土标号以C40为主。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交 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公路桥梁用混凝土也在 不断发生变化和快速发展,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逐步 提高。在许多的跨江、跨河和跨海的大型桥梁工程 中,应用了C50~C65级的泵送混凝土。如:浙江杭 州钱塘江二桥(80 m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广东番禺洛溪大桥(180 m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 构桥)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路桥梁上已 开始应用C55~C60级的泵送混凝土。如:杨浦大桥 主塔(C50泵送混凝土),四川万县长江公路大桥 (420 m跨劲性骨架箱形拱桥),广东虎门大桥(888 m 跨悬索桥,中孔270 m跨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 桥),南京长江二桥(如采用英国专家的设计方案,可 将主跨提高到1 100多m,但需提供C80~C100的 泵送混凝土),杭州湾大桥(70 m箱梁采用C50高性 能海工混凝土)、东海大桥等。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国外的发展与应用以北欧 和北美为先导,很快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目前已在大 量工程中应用,尤其是大跨度桥梁。如:丹麦的大贝 尔特海峡大桥、丹麦与瑞典之间的欧上海峡大桥、加 拿大联盟大桥、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等,这些跨海大 桥的设计使用寿命均在100年以上。(下转第67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3期 黄冬梅:有关超载车辆危害公路桥梁的浅析与思考 ・67・ 国的道路状况及国力相适应。 进行健康检查,维护桥梁安全。 d)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超载车辆运输管理 (b)桥梁病害要及时维修,要改变以往“养路不 的力度,在重要的干线公路上应普遍设立超载车辆 养桥”的情况。养护检查考评时严把桥梁技术状况的 固定检测站点,实行以超载卸货为主的管理、扼止超 要求,使桥梁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载车辆的通行。 f)有计划地对危桥进行改造。危桥改造中,对 e)公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路桥梁的检查养 旧桥的处理要慎重,既要坚持技术标准,又要充分利 护和管理,确保桥梁安全使用,特别要防止发生恶性 用原有结构,对许多有利用价值的原有桥梁结构,应 事故。 通过加固,恢复其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不能简 (a)桥梁检查制度要落实到实处,应定期对桥梁 单一拆了之,以节约宝贵的建设资金。 The Study on Overload Vehicles Harming Highway Bridge HUANG Dong-mei (Datong Branch of Shanxi Provincial Highway Bureau,Datong,Shanxi 037006,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d the harm types and cause of overload vehicles on all kinds of bridges,and proposed some advic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overload vehicle;highway bridge;harm influence;analysis (上接第55页) [4] 曾玉珍.国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水平展望[J],国 5 结语 外公路,1999(1):47—51. [5] 陈肇元.高强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续1)[J].建筑 高性能混凝土以其优异的性能使得普通混凝土 技术,1997,28(10):723—725. 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成为必然趋势。高性能混凝土 [6]冯乃谦,路新瀛,郝挺宇,等.耐久100年以上的高性能 是混凝土技术进步的标志。我国在发展高性能混凝 混凝土[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8(4):5—9. 土方面才刚刚起步,需要科研、教学、设计、施工部门 [7]俞瑞堂.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展望[J].水利水电工 携手协作,共同促进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程设计,1997(2):53—58. 参考文献 [8] 张天宝.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概况及配制特点[J].黄 河水利教育,1998(4):44—45. [1]夏靖华.发展高性能混凝土【J]’建筑科学,1998,14(1): [9] 吴中伟,韩素芳.预拌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 3—6. 现状与发展[J].建筑技术,1997,28(7):463—465. [2] 周志祥.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M].北京:人民交通出 [10]潘樾,吴敏.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上的应用[J]’东 版社,2002. 北公路,1997,20(3):65—67. [3] 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 [11] 王德怀.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的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算机化[D].北京:清华大学,1996:1—36. The Study o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Bridge Engineering ZHANG Bo—peng ,WANG Chang-qing2,MA Xun2 (1.Shanxi Provinc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Taiyuan,Shanxi 030006,China; 2.Shaanxi Provincial Highway Bureau,Xi’an,Shaanxi 710068,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tents,performance,requirements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bridge engineering. Key words: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bridge engineering;manufacturing;applic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