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名校专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子曰:“ ______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山气日夕佳, ______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______ ?曹刘。 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分) (4)杜甫《望岳》中启迪我们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高峰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A. 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 B. 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的美丽。 C. 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
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D. 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不释手。
3. 对下列病句修改 不的一项是( ) 正 确...
五 六 七 八 总分 A. 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应把“首
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未免有失偏颇.(应在“成功”B. 单纯以“学以致用”的多寡来定义教育的成功,后加“与否”)
C. 当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庸俗化的格局,看起来热闹,但是什么也没留下.(应把
“格局”改为“形态”)
(应把“打车难”之后加“的D. 北京市鼓励乘客合乘出租车以解决出行时打车难.
问题”)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4.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使之构成排比。
精彩的名著世界,充满着无穷的魅力:《西游记》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们如醉如痴;
(1)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童年》艰辛屈辱的成长记忆,百味杂陈,让我们心潮起伏……
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5.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jī ______ ,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1)这也真够 huá
______ 的剑呀! (2)你这宇宙中最xī lì
n jiáo zì ______ ,而要前后贯(3)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yǎo wé
第1页,共16页
通,了解大意。
hù xiǎo ______ 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4)他是美国jiā yù
导弹制造工作。
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6.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祥子的心一动,这个语声听着耳熟。胡同里很黑,车灯虽亮,可是光都在下边,他看不清车上的是谁。车上的人戴着大风帽,连嘴带鼻子都围在大围脖之内,只露着两只眼。祥子正在猜想,车上的人又说了话: “你不是祥子吗?”
祥子明白了,车上的是刘四爷!他轰的一下,全身热辣辣的,不知怎样才好。 “我的女儿呢?” “死了!”祥子呆呆的在那里立着,不晓得是自己,还是另一个人说了这两个字。 “什么?死了?” “死了!”
“落在他妈的你手里,还有个不死?!”
祥子忽然找到了自己:“你下来!下来!你太老了,禁不住我揍;下来!” 刘四爷的手颤着走下来。“埋在了哪儿?我问你!” “管不着!”祥子拉起车来就走。
他走出老远,回头看了看,老头子--一个大黑影似的--还在那儿站着呢。 (1)祥子对刘四爷如此无礼的原因是: ______ (2)以文段为例,分析作品的一个语言特色。 (3)联系文段及原著,分析祥子的性格特点。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9.0分) 7.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杂然而前陈者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______ ______ 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第2页,共16页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不的一项是 ______ 正 确...
A.全文围绕“乐”字下笔,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B.人们起坐喧哗,而作者却“颓然乎其间”,醉态可掬,这主要是作者心情苦闷的体现。
C.描写滁人的游乐,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
D.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有叙事,更融入抒情和议论,托出全文的主旨。 8. 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加点词解释 有的一项是 ______ 误..
A. 室无贿赂,案无留 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 公之余 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 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 或阻之(或:有的人) .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上 有 谴 我 任 之 (3)结合原文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0分) 9.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象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
第3页,共16页
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1)下列对“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 不的一项是 ______ 正 确...A. 智能手机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B. 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 C. 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 D. 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 不的一项是 ______ 正 确...A. 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 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 D. 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3)你身边有位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至少说出两个) 10. 雨中的男孩
葛昕旭
①春鳅夏鳝冬至狗。老天爷也知道这几天该吃狗肉了,天气骤然地就冷了下来。晚上,坐在值班室里,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细雨,同事们想吃狗肉的念头一下就活蹦乱跳地冒了出来。有了念头,第二天,我就和一位同事去山下寻狗。谁知,我们走了几户农家,却一直没有结果。我知道,喂大一条狗不容易,农民和狗早已有了感情,不是有特别紧要的事情,谁也舍不得卖。但我们不死心,继续在村里寻找。 ②又走了几户农家,终于,在最偏远的一户里,我们看见了一条壮实的本地土狗。那土狗的样子,特别惹人喜欢。我们找到狗的主人。主人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四十岁左右,但一脸的皱纹,跟树杈子没两样。当我们上前说明来意,农民的头立马就摇得像拨浪鼓。我回头看了一眼同事,摊摊手,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此时,同事的两眼,正死死地盯着那条土狗。我回过头,看了一眼农民,说了一个平时我连想也不敢想的价钱。
③农民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屋里,顺着农民的目光,我们看见屋里的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憔悴的妇女。那妇女干生生的脸上,竟没有一点儿肌肤应有的光泽。我知道农民心动了。看来还是钱能通神。我的脸上,溢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④这时,农民再次看了一眼床上躺着的妇女,猛吸了一口草烟,大步走到拴狗的
第4页,共16页
柱子前。我接过拴狗的绳子时,农民的儿子放学走进了院子。农民的儿子十岁左右,虽说穿得有点破,却是一个长得很阳光的小男孩。
⑤男孩听说我要买狗,一下呆住了。片刻,男孩反应过来,蹲下身子,一把抱住狗,嘴里大喊着不卖不卖!农民看男孩的样子,身子僵了僵,也慢慢地蹲下去。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男孩双手抱着狗,瞬间,一串串泪珠,就在男孩的脸上,落雨一样地婆娑了起来。
⑥我和同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那天,我和同事牵着狗上山时,谁也没说话。回到站里,看见狗,站里的同事全欢呼雀跃起来,整个小站一下就焕发了生机。我把狗拴在厨房门口的树上,一个人悄悄地回了宿舍。
⑦谁知,吃过晚饭,同事跑来说,狗不见了!我一听,翻身起床,到拴狗的地方一看,狗是扯断绳子跑的。我知道,狗肯定又跑回去了,狗是通灵性的,认识路。 ⑧此时,雨,忽然大了起来。 ⑨回到值班室,听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声,想到丢失的狗,同事们开始互相埋怨。坐在那里,我没说话,脑中闪现的,是小男孩抱着狗流泪的样子。忽然,门外传来了汪汪的两声狗叫。我心里一惊,跑出门看,上午的男孩,牵着狗,站在门口,浑身被雨水淋得湿透了。男孩看见我,脸上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说,叔叔,你们买的狗跑回了我家,我爸叫我给你们送来。说完,男孩把手中的绳子递到了我的面前。 ⑩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地透不过气来。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我忙叫男孩进屋坐坐。男孩把绳子塞到我手中后,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转过身,跑入雨中。 ⑪屋里的同事愣在了那里,谁也不说话。
⑫第二天,杀狗的师傅上山时,狗,早已不知了去向。
(1)从发现“狗”的那刻起,一直到最后“狗”不见踪影,“我”的心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请将下面“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四个字。 “我”的心理变化:无奈→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品味下边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地透不过气来。 ...
②文中第⑧段画线句写雨“忽然大了起来”,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第⑤段中写“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农民在男孩的耳边说了什么?请发挥想象,运用第一人称写一段合理的话。
(4)结尾对“狗”是怎么走的、去向如何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请结合小说,赏析结尾这一情节安排的效果。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1.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题目: 也是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薄薄的手套也是温暖的”,“我也是行的”,“失败也是一种动力”等;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及所在的相关地名。
第5页,共1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三军可夺帅也;飞鸟相与还;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解析】
答案:(1)三军可夺帅也; (2)飞鸟相与还;
(3)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点字:凌)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重点字:撼)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该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添字的情况. 2.【答案】C
【解析】
C.本句用词前后矛盾,“雪白的梨花”和“五彩缤纷”矛盾,“五彩缤纷”指各种颜色都有。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用筛选法去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答案】C
【解析】
A.正确. B.正确.
C.属于搭配不当,“发展”与“格局”不能搭配,“格局”应改为“趋势”. D.正确. 因此选:C项.
第6页,共16页
常见病句类型:
(1)用词不当:①感情色彩不当.②关联词不当.
(2)搭配不当:①主谓搭配不当.②动宾搭配不当.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①缺主语.②缺宾语.
(4)语序不当:①逻辑语序不当.②关联词语序不当. (5)前后矛盾
(6)重复啰嗦.(7)表意不明(歧义). 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检查病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意.
4.【答案】《格列佛游记》辛辣巧妙的讽刺影射;诙谐幽默;让我们捧腹大笑;《繁星
春水》清新隽永的情思哲理;优美深刻;让我们掩卷沉思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读全句,全句围绕的中心话题是“精彩的名著世界,充满着无穷的魅力”,然后再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答案示例:(1)《格列佛游记》辛辣巧妙的讽刺影射,诙谐幽默,让我们捧腹大笑;(2)《繁星春水》清新隽永的情思哲理,优美深刻,让我们掩卷沉思;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句子仿写能力.
仿写完成后,要给仿写的句子“体检”.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
第7页,共16页
5.【答案】滑稽;犀利;咬文嚼字;家喻户晓
【解析】
“滑稽”不要写作“滑基”,“犀利”不要写作“犀例”,“咬文嚼字“不要写作“咬文剿字”,“家喻户晓“不要写作“家喻户肖”. 答案:滑稽 犀利 咬文嚼字 家喻户晓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此题考查学生的拼音拼读能力和重点字词的书写,需要学生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细心观察,积累的好习惯.
6.【答案】刘四爷自私、可耻、无情;把所有积蓄带走享福,不顾虎妞死活.
【解析】
(1)刘四爷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带走享福,一点也没有留给虎妞,导致虎妞难产而死,他自私冷漠,可耻无情,所以祥子一见到刘四爷就心生怨恨,没有好感.
(2)“不晓得是自己“这句话中的“不晓得“是口语化的语言,亲切自然,通俗易懂.文段中的语言描写简短形象,符合说话人的身份与性格.这是老舍作品中常有的语言特色.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定要根据人物在文段中的表现来分析,比如人物的语言,人物的动作等.根据“祥子轰的一下,全身热辣辣的,不知怎样才好“可知,祥子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而且很念旧情.根据两个“死了“和“你下来“等可知祥子对刘四爷的憎恶,可知祥子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答案:
(1)刘四爷自私、可耻、无情(1分)(2)把所有积蓄带走享福,不顾虎妞死活(1分)
(2)示例一: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如:“不晓得是自己,还是另一个人说了这两个字”中的“不晓得”,亲切自然,通俗易懂.(2分)示例二:老舍的语言充满感情,细致准确,生动形象.如:“死了!”“什么?死了?”“死了!”“落在他妈的你手里,还有个不死?”,这些语言描写,十分切合人物的情感和性格.(2分)
第8页,共16页
(3)示例:①“祥子轰的一下,全身热辣辣的,不知怎样才好”,可以看出祥子还是有点念旧情,有点内向.②从两个“死了”及“你下来”等语言中表现出祥子对刘四爷的憎恶,可以看出祥子是一位爱憎分明的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与掌握.
名著的考查是综合性学习中常见的种题型.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可以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时时阅读,会对答题有帮助. 7.【答案】情趣;摆开;以…为乐;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还要能区分常见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
①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情趣; ②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摆开;
③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得”指欣赏;“寓”指领会;故翻译为: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或: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苍颜:脸色苍老;颓然:醉醺醺的样子.故翻译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
第9页,共16页
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 A:理解正确;
B:“颓然乎其间”,醉态可掬,这主要是作者与民同乐的体现,不是心情苦闷.理解不正确; C:理解正确; D:理解正确. 故选:B. 答案:
(1)①情趣;②摆开;③以…为乐.
(2)①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或: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3)B.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
第10页,共16页
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文言实词“名”的用法: 1.名字.如:卷卷有爷名. 2.命名.如:名之者谁.
3.叫,叫做.如:故又名“鬼市“云. 4.名义,名分.如:死即举大名耳. 5.名望,名声.如:赢得生前身后名. 6.说出.如:不能名其一处也. 7.闻名.如:有仙则名. 8.著名的.如:故虽有名马. 文言词语“临”的用法: 1.靠近.如:临溪而鱼. 2.面对.如:把酒临风.
第11页,共16页
3.将要.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 8.【答案】A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句意: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牍:官府的公文
B句意:郑公空闲的时间就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辄:就 C句意: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值:遇到 D句意:有人阻止他.或:有的人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3)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答案:(1)A(牍,公事)
(2)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平易近人、清正廉明、体恤百姓、勤政爱民的好官. 参考译文: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
第12页,共16页
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文章;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9.【答案】D;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D项应是“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
(2)本题主要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C项应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也考查了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整理信息的能力,意思准确即可,酌情扣分. 答案:
(1). D(3分) (2). C (3分 )
(3).(4分)可以邀请他参与户外运动,重拾自然之美;参加社区公益或爱心活动,将生活重心从手机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组织朋友聚会,多跟他“面对面”交谈,把酒言欢纵论人生.(至少说出两点,每点2分.)
这篇文章首先由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引出说明内容,接着介绍了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和成因,然后介绍了手机依赖症的克服方法,强调了人自身的毅力和决心的重要性.
第13页,共16页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10.【答案】窃喜或高兴、得意;不知所措;愧疚或内疚、自责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能力。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答题方法:(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或语句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结构上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
(3)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字通顺即可。 (4)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需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后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案:(1)“我”的心理变化:无奈→( 窃喜或高兴、得意 )→( 不知所措 )→( 愧疚或内疚、自责 )
(2)①“虚虚的”、“软软地”、“胀胀地”,运用叠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男孩诚实无私的行为面前(1分)愧疚自责的心情(1分)。
②烘托了“我”因狗丢失的郁闷心理(1分);为下文男孩冒雨送狗回来做铺垫(1分),衬托了男孩一家的诚实守信和淳朴善良
(3)示例:儿子,爸爸知道你喜欢狗,和狗有感情。可是妈妈现在有病,急需用钱,我们卖掉狗,就有钱送妈妈到医院去看病了。你是孝顺的儿子,你一定会同意爸爸这样做的。(用第一人称表述1分;对儿子的安慰1分;向儿子阐述卖狗的理由,即照应男孩母亲生病这一伏笔2分)
第14页,共16页
(4)示例:这样安排情节,使买狗吃狗肉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让人有意料之外的感觉。同时,综合原文信息,农民、男孩因不舍之情有反悔的可能;“我”和同事已陷入久久不语、内疚自责之中,也有放狗的可能,这些又都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可以说,小说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符合小说情节设计即可,酌情给分)
小说记叙了“我”和同事们在一个下雨的冬天想要吃到我们渴望的狗肉,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条土狗,我们利用土狗主人一家的贫穷,用高价买下了他们舍不得卖的那条土狗,然而土狗咬断绳子逃走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狗的主人又将狗送了回来,他们的诚信感动了我们,想到狗主人一家对狗的不舍,我们将狗放走了。本文赞美了诚信的可贵。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准确掌握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结合题目完成即可。第(1)题是难题,要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来梳理概括。
11.【答案】【例文】 失败也是一种动力
有志者事竟成,失败也是一种动力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挫折也是一种动力,它像一条鞭子,让人们不得不加快脚步,向前奔跑.
当那些船从江面上渐渐,渐渐地沉下去,直到消失时,战士们幡然醒悟: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赢,就是胜利.大船带着战士们心中的杂念沉入了水底. 那是一件如此简陋的小屋,甚至连一张像样的床都没有,只有一堆柴草,上方还挂着一只苦胆.没有人会相信这是一位帝王的居室,更没人会知道住屋的人心中无限的惭愧、愤恨和他的决心.那堆柴草上承载着一段辛酸的故事.
于是,战士们放下侥幸的念头,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胜利了,才有生还的希望.他们要赢,他们只能赢. 于是,越国愈发地强大了,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为魏王效力,因为他们知道,如此贤明,愿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君主来之不易,他们珍惜这种幸福的生活,他们想让它继续下去.他们明白,他们要赢,他们只能赢.
于是,他们成功了,他们打赢了这场实力悬殊的战役.他们是英雄,他们做到了,连他们自己都不敢想象.
于是,他们胜利了,他们的日子越发幸福.越王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如果不是那些沉没的大船,他们不可能赢.
如果不是那堆柴草和那只苦胆,他们不可能做得到.
是挫折让他们能够成功,挫折使他们前进路上的障碍,但同时也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解析】
第15页,共16页
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一些夸张或者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
【审题立意】题目里有一个“也是”,也就是一个事物可能原来不被我们所认同,经过调整角度,我们认识到它的价值很这地位,所以是也是,写作文时,要突出这个词语.
【形式创新】从本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立意,一个是写别人从生活中获得启示,另一个是写自己从生活中获得启示.
【细节描写】这篇作文是让也是xx,所以细节描写一定要多写,而且要写得精彩一点,心理、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描写都可以使用.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从一个相对较小的素材中表现较为深刻的道理. 【文体选择】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作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就可以. 【例文点评】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的标题为失败也是一种动力.这也是本文的标题,在文章收尾时照应开头,再次点题,不仅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还能给评卷老师以紧扣文题,一目了然之感.
第16页,共1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