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河发,穆荣平,陈
芳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90)
摘要:从单项专利和机构专利两个方面研究了专利质量的内涵外延,提出了单项专利和机构专利质量测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认为专利质量是专利技术水平高,撰写较好,能够经得起审查、无效和诉讼程序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专利,本质是专利满足专利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程度。对单项技术来说,专利质量必须同时满足技术质量和法定质量,两者缺一不可。对机构来说,除测度技术质量和法定质量外,还要测度专利实际产生的价值,专利质量是指专利技术质量、法定质量和经济质量的总和。关键词: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D923.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10)04-0021-07
StudyonthePatentQualityandIt'sMeasurementIndexSystem
SONGHefa,MURongping,CHENFang
(TheInstituteofPolicyandManagement,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jing100080,China)
Abstract:
Thepaperstudiesthepatentqualityofapatentandanorganization,
andputsforwardthe
measurementmethodsandevaluationindexsystemsofpatentquality.
Itconsidersthepatentqualitytobe
cangoesthroughexamination,
thatapatentwithhightechnologyprogressandhighlegalwritinglevel,
invalidationandlitigation,it'sessenceisthedegreethepatentsatisfiesthenovelty,creativityandutility.Asforapatent,itisnecessarytomeasurethetechnologicalqualityandlegalqualityatthesametime.Asforanorganization,itisnecessarytomeasuretherealpateneconomicincometotallyinaddition.Keywords:patentquality;measurementmethod;measurementindexsystem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各国专利申请量的大幅度增长,一些专利局专利积压案件和授权专利的数量越来越多,产生了一些所谓的“垃圾专利”和“问题专利”,受到了人们的批评。专利质量已成为各国专利局必须面对的一个焦点和难点问题,并成为近期的政策重点。美国专利商标局等有关部门出台的《21世纪战略计划》[1]、《21世纪专利制度》[2]、《创
收稿日期:2009-11-1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2008中科院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
第一作者简介:宋河发,河南平顶山市人,博士,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创新政策与知识产权。
新美国》、《2007—2012年战略计划》等报告均提出要提高专利质量;欧洲专利局正试图从“更多的专利”向“更高质量的专利”过渡;日本的专利策略之一也由原来的注重专利数量转向数量质量并重;中国专利局也引入专利审查质量评价体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专利质量。
专利质量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些学者研究了专利质量的概念。帕尔·伯克(PaulF.Burke)和马
2010.04
21
科技政策与管理修斯·雷特兹格(MarkusReitzig)从专利局的角度将专利质量定义为专利评估质量,认为专利评估质量是专利局根据能产生可持续财产权利的与技术质量维度一致的专利分类[3];亨德森(Henderson)等用专利引用作为专利质量的指标[4];托马斯(Thomas)从由发明创造到专利产生的技术经济质量和作为可实施权利的专利可靠性产生的法定质量两个维度研究专利质量,他指出,有质量的专利是指法律上能可靠实施的专利,即能应对有效性挑战,并且可以作为技术转移的工具的有效专利[5];斯坎科曼(Schank-
ermanM.Pakes)利用专利维持率来研究专利质量,并对
英、法、德三国的专利质量分布进行了估计[6];欧洲专利局(EP0)认为,影响专利质量有四个关键因素,包括非常熟练的审查员,完整一致的程序,全面的文献检索,严格控制和不断完善[7]。一些学者与机构研究和建立了专利质量的测度指标体系。恩斯特(Ernst)于1998年提出将专利授权率、有效专利率、美国专利份额、专利被引证率作为专利质量指标[8];马克·赫斯基(MarkHirschey)和弗农·理查森(VernonJ.Richardson)用科学价值测度专利质量,指标包括引用指数、非专利文献、技术生命周期[9];莫格斯(R.
P.Merges)指出,专利的质量主要是技术的质量或技术的
经济价值,给出了一个包括对现有专利参考文献引用数量、对非专利文献引用数量、申请指定国家数量、申请人数量、发明人数量、引用前五年重要专利数量、引用5~10年重要专利数量、加速申请要求、是否为PCT申请的质量评价指标[1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企业技术评论》采用综合技术实力、专利数量、当前影响指数、科学联系、技术生命周期等测度专利质量指标[11];美国OCEANTOMO公司建立了包括有效专利数量、生效专利平均存活期、专利放弃比例、专利单向引证率及积累引证率、专利衰退率、公司有效专利季度净收入变化、替代旧专利所需新专利数量、公司技术分布情况、专利维持率等50个因子组成的指标体系,用专利单向引证率和积累引证率评估专利质量[12];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以“相对引用指数得分”衡量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质量。我国学者黄微指出,专利质量是指专利的一组关于专利独占属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从法律、技术、产业、市场等方面分析了专利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对专利质量的组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评价模型[13];陈玉山(Yu-ShanChen)和张柯春(Ke-ChiunChang)提出了测度专利质量的四个指
22
2010.04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标:专利相对位置、披露的技术优势、专利的Herfindahl-
Hirschman指数、专利引用数[14];黄庆、曹津燕等提出了一
套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质量类指标包括授权率和授权量[15];魏雪君、葛仁良主要从产出方面来归纳质量类指标,以周期类、授权类指标作为专利质量的评价指标[16];刘玉琴、汪雪峰、雷孝平通过新颖度度量函数量化专利的技术新颖程度,进而评价某一行业内的专利质量[17];李春燕、石荣的专利质量指标共有当前影响指数、专利被引用量等29个指标[18];高山行和郭华涛提出了一种利用专利维持的数据资料和维持费用表建立数学模型估计专利权质量分布信息的方法[19]。
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国外研究中主要是集中于专利价值与技术创造性两个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通过专利授权类与周期类指标来构建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或者借鉴专利引用思想构建测度指标体系。现有研究虽从不同维度和侧面深入研究了专利质量的概念和评价指标体系,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多数研究用间接指标测度专利质量,直接指标较少,构不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专利质量最重要的事实是反映在专利产生的价值上,OCEANTOMO公司就把专利质量等同于专利价值,但由于专利价值评价的不确定性,单项专利质量很难直接用专利价值测度。第二,一些指标使用实际上不准确,如专利引用多当然可以反映出专利撰写付出的努力多,但并不能反映专利技术的创造性一定高,专利引用多也有可能是在先专利多,有可能导致专利创造性不够,从而导致专利质量不高,交叉专利许可就存在这个问题。引用情况、授权情况等实际上也是专利质量的间接指标,专利审查员和代理人很少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件具体专利的质量,尤其是新申请的专利很难有被引用的情况。引用他人专利的情况也与代理人和审查员的水平高低及细心程度有关。第三,多数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专利引用指标,但专利引用只能反映专利技术的发展路线,仅是笼统地反映专利本身的质量高低,而且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没有专利引用这一著录项目。
2专利质量的内涵与外延
2.1专利质量的内涵
当前,许多国家《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首先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规定为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而提交的说明书应当对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用花费创造性劳动能够实现为准。显然,只有符合“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和充分公开要求的发明创造才能被授予专利权,判断专利质量优劣高低应主要从发明创造满足“三性”和充分公开要求的程度来考虑。因此,本文认为,专利质量是一件专利技术水平高,撰写较好,能够经得起审查、无效和诉讼程序的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情况,其本质是一件专利满足专利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及说明书充分公开要求的程度。
同样,一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机构或地区、技术领域或国家的专利质量(简称为机构专利质量)也是指专利总体上满足专利三性规定和说明书充分公开要求的程度。但由于机构专利数量较大,如果一个机构专利技术水平总体高、专利文件撰写总体较好,总体上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则可以认为该机构的专利质量高。相反,如果一个机构的专利技术水平较低,撰写较差或者实际经济价值小,则该机构专利质量不高。因此,本文认为,机构专利质量是指一个机构的专利总体上满足专利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与说明书充分公开要求程度及其产生的经济价值。
2.2专利的技术质量
从专利产生过程来看,专利必须经过研究开发到申请再到审查和授权的整个过程,部分专利还可能要经过复审、无效或诉讼才能最终确定,大多数专利都要经过代理机构代理。所以,专利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质量:一是申请技术的质量,主要是指专利技术是否有新颖性,是否有创造性,是否有实用性,在专利三性中,创造性最为重要,直接决定着专利的技术质量。二是申请文件的质量,主要是申请人或代理人在专利申请中是否正确地撰写高质量的专利文件。三是审查的质量,主要是审查员审查的专利文件是否有较高的质量。
专利的质量应当是这三方面质量的集中反映。三方面都会影响一件专利的质量。实际上,专利的实用性一般都比较容易判断,代理人和审查员相对容易拒绝没有新颖性的专利申请,而对创造性的判断较为复杂,是影响专利质量的重点。而且代理质量和审查质量是相互对立和相互影响的,只有两者都高,法律确定的专利质量或专利的法定质量才高,但如果任何一方面的质量较差,即使另
科技政策与管理外一方面的质量高,最终的专利质量也可能较差。
专利的质量主要是技术质量和法定质量,最终反映在专利文件的质量上,专利文件不仅是技术文件也是法律文件,专利的技术质量和法定质量缺一不可。专利的技术质量也可以称为专利的客观质量,这是由发明创造本身所决定的,也可以说是由专利技术进步性的大小或者创造性的大小决定的。专利质量首先应当有新颖性,我国《专利法》规定,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或者不属于“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在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创造性大小就成为专利质量高低的基本前提,缺乏创造性或创造性较小,专利文件就无法写的很好或者即使写的好,专利也很难得到授权,难以具有较大的价值。一些“垃圾专利”、“问题专利”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专利申请创造性不足的问题。我国《专利法》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美欧《专利法》等将创造性称为非显而易见性(Nonobviousness)。实际上,一件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区别技术特征数量越多,创造点越多,发明高度就越高,则专利创造性就越大。判断专利是否具有创造性要以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意想不到为标准,也可从发明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最终未能获得成功的难题、发明克服了技术偏见、发明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发明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等方面考虑。
2.3专利的法定质量
专利的法定质量也可以称为专利的主观质量,是由代理人和审查员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进行对抗确定的符合法律要求的质量,反映在撰写的最终专利文件质量上。专利文件撰写好坏对于专利能否获得充分保护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撰写质量包括几个方面:(1)专利说明书的撰写质量。各国《专利法》均要求说明书要充分公开,这就要求进行充分的检索,进行有效的对比,找准现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用的技术手段和达到的技术效果。通常最能反映说明书充分公开的是实施例的多少和实施例的详细程度。(2)独立权利要求书的撰写质量。影响权
2010.04
23
科技政策与管理利要求书质量的因素一是专利独立权利要求的数量。数量越多越能从不同角度如产品和方法上进行充分保护。二是从属权利要求数量。数量越多则越能对抗他人申请同样或类似的专利,与独立权利要求共同构成完整的权利保护体系。三是独立权利要求中区别技术特征的数量。在专利技术创造性确定的情况下,撰写的独立权利要求中区别技术特征数量越多一般会导致专利保护范围越小。在符合清楚的要求下,专利独立权利要求撰写得比较上位或者比较概括则专利的保护范围就越宽,如果写得过于具体或加进了非必要技术特征,则专利权利范围变小,但也不能说越上位越好,独立权利要求技术特征过于上位会导致不清楚,会无法有效地对抗他人的无效宣告请求,专利质量同样会受到影响,只有权利要求技术特征概括的比较恰到好处的专利质量才算比较高。(3)说明书对专利权利要求书的支持程度。如果说明书公开的必要技术特征没有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或者权利要求书记载了说明书中没有公开的内容,则专利的法律稳定性不足,有可能被宣告无效,被要求修改权利要求的权利范围,而有时很难通过修改弥补说明书不支持权利要求书带来的损失。
2.4机构的专利质量
从评价出发,一个机构的专利数量多,专利质量比较适合用综合指标进行测度而不适合于用单项专利质量的测度方法。专利具有独占性、时间性和地域性三个基本特征,机构专利质量应当从技术创新水平、保护地域和保护时间三个维度进行综合测度。这种测度方法与单项专利质量测度方法看似不同,但实质是一致的,技术创新水平与创造性一致,主要反映机构总体上专利独立权利区别技术特征的数量和确定的保护范围,是专利的总体客观质量,保护地域范围和专利保护时间反映的是法律保护的年限和地域范围,是专利总体的法定质量。
专利的技术质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测度:一是技术创新水平或发明创造的高度。主要测度机构创新能力的强弱,尤其是发明专利产出能力的强弱。单位发明专利占的比例越高,总体创新水平就越高,发明专利授权率越高,发明专利的质量就越高。二是专利引用情况。一项专利从公开到被引用大概5年以上。一般情况下,70%的专利要么从未被引用,要么被引用一两次。只有很少的专利被频繁引用,被引用6次或以上的被认为引用占前10%
24
2010.04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的专利。总体上看,对在先专利引用越多不仅表明专利文件写的较好,而且也表明该机构专利的创造性不足。被在后专利引用反映的是该机构专利对他人专利的贡献大小,被引用多则贡献大,少则贡献较小。
专利的法定质量首先是专利保护的地域范围,一般而言,专利申请保护的国家越多,所花费的成本越高,未来的市场价值就可能越大,专利质量越高,在国外获得授权的比例就越高。只有在国外可以获得授权并且有市场价值时,专利申请人也才会到国外申请专利。二是专利的保护期限,专利平均存活时间长,则专利质量较高,专利有效的比例越高,则专利的总体质量就较高。
专利价值是专利技术质量和法定质量的综合反映,是最能综合表征专利质量的间接指标,价值大的专利质量一般较高,价值小的专利质量一般不高。为激励机构专利转化实施,专利质量测度也有必要增加专利的实际价值指标。专利实际价值可用许可费收入、自我实施所获得的利润或入股实施获得的分红等表征。一个机构专利质量总体高则其专利实际价值一定会大,专利实际价值小则其专利质量一定不高。
3专利质量测度的原则
3.1系统性
专利质量测度涉及多个方面,由于一个或几个指标很难完全反映专利质量,因此应当有一个指标体系综合测度,系统的指标体系则可从多视角、多层次来综合测度单项或一个机构的专利质量。系统性要求该测度指标体系能够反映专利质量的主要方面,并体现差异。
3.2实用性
实用性体现在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当能够实证和实用。专利质量指标不仅能在理论上解释清楚,而且要能够进行实际测度,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实用性要求该指标体系能区分高质量专利和“垃圾专利”,能进行相关机构之间专利质量的比较。
3.3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指标体系的数据可以收集到而且能够进行实际计算验证。可操作性要求该指标体系在完善的情况下不能拘泥于指标的可获得性,必要时可用代理指标。
3.4相对性
专利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专利质量测度指标尤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是机构专利质量指标应主要是相对指标,即强度、效率或平均指标,而不应主要是绝对或规模指标。相对性要求不能将专利申请或授权数量、专利引用量、专利总价值等总量指标作为测度指标,而应当将发明专利占比、平均专利存活时间、平均被引用率等作为测度指标。
3.5一致性
不同的测度对象具有不同的特征。层次性要求该指标体系要根据不同对象的特征进行设计,指标体系不能完全相同,但也不能差距过大。单项专利质量和机构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应当有所不同,但应遵循同一个思想。
4专利质量测度方法
4.1单项专利质量测度方法
设单项专利质量为QP,技术质量指标为Qt和法定质量指标为Ql,则单项专利质量测度公式如下:
QP=姨QtQl
(1)
4.2机构专利质量测度方法
(1)抽样测度方法。机构专利质量测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机构专利质量测度可以采取抽样的方法,首先对机构专利总体进行随机抽样,抽样数量不能少于样本规定的最低数量,然后得到该机构专利的技术和法定质量指数,之后求得技术和法定质量的平均值,最后按照单项专利质量测度方法进行测度。假设某机构有n个专利样本,样本平均技术质量为QT,法定质量为QL,机构专利质量QP的抽样测度公式如下:
QP=姨QTQL
nn=
姨(1nΣn)Q1t(ΣnQ=1
l)tQ
l
(2)
i=1
ni=1
n姨iΣQ=1
Σi=1
(2)综合测度方法。按照统计学理论,抽样一般不能低于一定数量,对抽样出来的专利进行一一测度并综合测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由于一个机构可能有很多专利申请和授权专利,用专利综合指标反映专利质量特征则较为适宜。设专利机构专利质量为QP,则综合测度公式如下:
1
QP=姨3QTQLQV
(3)
5
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
科技政策与管理5.1单项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
单项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包括两个一级指标。(1)技术质量指标。技术质量指标包括是否有新颖性、发明目的的数量、创造性和专利独立权利要求区别技术特征数量四个指标。如果专利申请或专利属于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则没有新颖性,符合新颖性规定的出版物公开、公众所知、他人提出过申请中的任何一项都会造成新颖性丧失。发明目的的数量反映的是专利应用领域的多少,越多则应用领域越宽。对于创造性的判断可采用我国专利审查指南或美欧的方法,如果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进步、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解决长期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或商业上取得成功,则具有创造性。专利独立权利要求区别技术特征反映的是发明创造的高度,区别技术特征越多,对现有技术的贡献越大。
(2)法定质量。法定质量包括说明书实施例数量、说
明书实施例页数、独立权利要求数量、从属权利要求数量、独立权利要求附加技术特征情况、说明书对权利要求书支持情况等七个指标。实施例越多,则说明书对权利要求书的支持越充分,实施例的内容越多,则说明书公开得越充分。独立权利要求数量越多,则越能从不同角度保护发明创造成果,从属权利要求数量越多,则越能对抗他人申请同样或相似的专利,越能对发明创造进行充分保护,独立权利要求如果写进附加技术特征不仅会造成保护范围小,而且有可能会被宣告无效,说明书对权利要求书支持不充分则会造成可能被宣告无效。说明书不支持权利要求书的情况主要有三种:一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概括超出说明书公开范围,二是上位概括超出说明书公开
范围,三是功能性限定超出说明书公开范围。单项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和公式(1),测得某专利技术质量的得分为
89分,法定质量的得分为77分,则该专利质量的综合得
分为82.78分。
5.2机构专利总体质量测度指标体系5.2.1抽样测度指标体系
采用表1的体系对抽样出来的某企业、高校、科研机
构或地区、技术领域或国家的专利技术和法定质量单独进行测度,然后求平均值,最后按照公式(2)计算,可得到最后机构专利质量的得分。
2010.04
25
科技政策与管理表1单项专利质量测度指标体系5.2.2综合测度指标体系
机构专利质量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机构专利质量综合测度指标体系
(1)技术质量。技术质量指标又包括创新水平和技26
2010.04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术贡献两个二级指标,创新水平主要用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三种专利申请量的比例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两个三级指标测度。在三类专利中只有发明专利是经过实质审查、创新程度较高的专利,而且由于发明专利申请是基本上完成研发活动的创新成果,因此,选取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三种专利申请量的比例为衡量机构专利质量的指标之一。从申请专利到专利授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有时可能还要进行专利复审。显然,在专利申请量一定的情况下,专利授权量越多说明专利质量越好。第二个是技术贡献指标。包括引用在先专利文献的情况和被其他专利引用的情况。如果一项专利被频繁引用,说明该专利技术有很高的价值和质量。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专利引用指标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中国专利数据库缺少专利引用这一著录项目,所以可以用在美国专利申请的数据或者不参与测度。
(2)法定质量。机构法定质量主要包括专利保护地域和保护时间两个指标。专利保护地域又包括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比例和国际专利申请授权率两个三级指标,一个机构专利保护的国家越多,或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越多,国际专利授权率高,则说明其专利质量总体较高。专利保护时间又包括发明专利权利平均存
活时间和有效专利量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比例两个三级指标。专利平均存活时间长,则反映专利质量高,专利质量高或者价值大,则专利权人有动力维持权利,有效专利量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比例越高,反映机构专利总体价值大质量高,权利人愿意花费成本维持专利。
(3)实际经济质量。专利质量高一般较容易实施,能够产生实际价值,质量低,很难实施,也很难得到实际价值。一个机构专利质量总体较高则其专利实际经济价值一定大,专利经济价值较小则其专利质量一定不高。机构专利实际经济质量包括实施专利数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比例和单位实施专利产生实际价值两个三级指标。
根据表2和公式(3),测得某研究所创新水平得分36分,技术贡献得分22分,专利保护地域得分14分,专利保护时间得分10分,实际经济价值得分45分,则专利质量综合得分39.72分。
6结论和建议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本文从单项专利和机构专利两个方面研究了专利质量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单项专利和机构专利质量测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本文认为,专利质量是专利技术水平高,撰写较好,能够经得起审查、无效和诉讼程序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专利,本质是专利满足专利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程度。机构专利质量是指专利总体满足专利三性和说明书充分公开的程度,是指专利总体上的技术质量、法定质量和实际经济质量的总和。专利质量必须同时满足技术质量和法定质量,两者缺一不可,机构专利质量除测度技术质量和法定质量外,还要测度专利实际产生的价值。
为提高专利质量测度的有效性,我国专利文献著录项目应增加专利引用情况,将审查员审查参考的文献尤其是对比文献列入专利文献背景技术中。我国应建立专利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库,分别测度技术质量、法定质量和机构、区域、产业和国家的总体专利质量。各有关研究机构也要开展专利质量测度,以发现问题,提出提高专利质量的对策。
参考文献
[1]USPTO.The21stcenturystrategicplan[R/OL].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com/strat21/
[2]朱瑾,李昭译.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21世纪专利制度》.http://www.tt91.com/article/08-05-27/16363095_2.shtml[3]Burke,P.F.,Reitzig,M.Measuringpatentassessmentqua-lity-Analyzingthedegreeandkindof(in)consistencyinpa-tentoffices'decisionmaking[J].ResearchPolicy,2007,36(9):1404-1430
[4]Jaffe,A.B.,Henderson,R.,Trajtenberg,M.Universitiesasasourceofcommercialtechnology:Adetailedanalysisofun-iversitypatenting,1965-1988[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98,80(3):119-127
[5]Thomas,J.R.Theresponsibilityoftherulemaker:Compa-rativeapproachestopatentadministrationreform[J].Berke-leyTechnologyLawJournal,2002,17:728-761
[6]Schankerman,M.,Pakes,A.EstimatesofthevalueofpatentrightsinEuropeancountriesduringthepost-1950period[J].EconomicJournal,1986,97:1-25转引自李清海,刘洋等.
科技政策与管理专利价值评价指标概述及层次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2):
281-286
[7]PedroOsona.欧洲专利局(EPO)及欧洲专利体系介绍.重庆:
SIPOOHIM-EPO欧洲专利及外观设计国际研讨会,2008.9.16-17
[8]Ernst,H.Patentinformationforstrategictechnologymana-gement[J].WorldPatentInformation,2003,25(3):233-242[9]Hirschey,M.,Richardson,V.J.Arescientificindicatorsofpatentqualityusefultoinvestors芽[J].JournalofEmpiricalFinance,2004,11(1):91-107
[10]Merges,R.P.Commercialsuccessandpatentstandards:Ec-
onomicperspectivesoninnovation[J].CaliforniaLawRev-iew,1988,76(803):805-876
[11]Hicks,D.,Breitzman,T.,Olivastro,D.,etal.Thechanging
compositionofinnovativeactivityintheUS--Aportraitbasedonpatentanalysis[J].ResearchPolicy,2001,30(4):681-703
[12]董涛.OceanTomo300~TM专利指数评析[J].电子知识产权,
2008(5):40-43
[13]黄微.基于专利质量测度的企业专利产出效率研究[D].吉林
大学博士论文,2008.10
[14]Chen,Y.S.,Chang,K.C.Therelationshipbetweenafirm's
patentqualityanditsmarketvalue--ThecaseofUSph-armaceuticalindustry[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o-cialChange,2010,77(1):20-33
[15]黄庆,曹津燕,瞿卫军,刘洋,石昱,肖云鹏.专利评价指标体
系(一)———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构建[J].知识产权,
2004(9):26
[16]魏雪君.用科学发展观构建新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J].科技
管理研究,2006(7):172
[17]刘玉琴,汪雪峰,雷孝平.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专利质量评价
与实证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12):12-14
[18]李春燕,石荣.专利质量指标评价探索[J].现代情报,2008(2):
146-149
[19]高山行,郭华涛.中国专利权质量估计及分析[J].管理工程
学报,2002(3):66-68
(责任编辑
殷得民)
2010.04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