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分析--民生问题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最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分析

民生问题

摘 要:通过对我国最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运用查找高频词的方法,找出最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并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研究我国政府的工作动向和政策实施侧重点。研究发现,我国最近五年的工作方向仍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问题为主,这也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同时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理念。通过词频分析也能看出我国政府的工作目标任然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高频词 民生问题

回顾我国近五年的政府工作,即使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无论是经济的发展问题还是困扰群众的各种民生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也体现了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 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对政府一年来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工作任务的规划,同时借助工作报告会议的召开也基层组织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让更多的群众问题直接得到反映。最近几年,民生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热点,此次也不例外。温家宝总理代表本届政府再次庄严承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分析的方法是

总结最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对其中出现的频率的词进行总结归纳,然后依次找出各年工作报告中出现的这些词的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这就是词频法分析。

二、 对高频词的分析

㈠ 高频词统计

最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11个高频词共涉及到54个词,它们是分别是(按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列出):发展,改革,稳定,文化,就业,城镇,创新,科技,民生,医疗,社会保障。

2008—201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

高频 词 发展 改革 稳定 创新 文化 就业 就业 城镇 民生 科医社会 保障 11 11 11 11 12 技 疗 时间 2008 160 108 24 2009 145 71 2010 147 65 2011 185 70 2012 165 74 32 24 26 35 29 21 23 32 24 42 24 33 31 31 31 33 36 27 26 31 33 36 27 26 13 14 21 36 25 14 13 21 16 14 15 19 18 22 19 26 17 16 15 10

㈡ 对高频词的分析

“发展”。发展[develop ]一词是在2018年至2012年持续五年的两会工作报告中连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显然,一个国家的活力正是在于它的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稳脚跟。

“改革”。改革[reform] 一词是最近五年的两会中出现次数次多的一词。改革,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

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 ,是指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是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稳定”。稳定[stable ]一词是最近五年的两会工作报告中出现的第三多的一词。 稳定就是事物良性更新的状态。 稳定和收益之间是一个十分难以取舍的博弈。没有最大的苹果,只有最合适的苹果。博弈的状态值得考虑。

“文化”。文化[civilization]一词是今年的两会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中国文化 。

“就业”。就业[obtain employment] 得到工作机会,参加工作。只有让一个国家的人民有工作,才能调动他们骨子里的积极和集体荣誉感。

“城镇”。城镇[cities and towns] 城市和集镇,也单指集镇。集镇一般比较小,主要为周围的农村地区服务 。任何国家,不论它有多富有,也总会有一定的贫富差距,城镇带动农村,是一项有意义的进步。

“创新”。创新[bring forth new ideas] 创造新的;革新 ,活力是干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所必须的。只有创新才能实现进步,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也只有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滚滚车轮。

“科技”。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技术 。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是个科技时代。但凡能运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国家,就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实现它的伟大复兴,实现它的稳定再进步。

“民生”。民生[the people’s livelihood] 民众的生计,国计民生。只有关注民众,把民众的需求放在考虑的前沿,民众才能有一种归属感,一种国家荣誉感。为自己的祖国自豪。

“医疗”。医疗[medical treatment] 疾病的治疗 。“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医疗合作让看病难不再是困扰底薪家庭的难题。民众有好身体,才能谈得上进一步的享受物质生活、享受精神生活。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 ],当一个国家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民众的疾苦切实放在一个关注的位臵上,它的社会保障才不会只是一句空话。社会安定的实现才有可能。 三、 对今年政府工作侧重点的分析与总结

从以上这些高频词汇中就可清楚的看出,政府最近几年的工作重心依然是稳步发展,关注民生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管是总结过去工作还是部署今年工作,报告都大大加重了民生的分量,直接回应了社会和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

民生——民权中的民权。民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大的民权。当民生问题得到政府高度重视时,当民生问题成为政府决策的主要依据时,改善民生就成为最为紧迫、最为核心的任务。温家宝在明确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一共有五个数字指标,其中,三个指标直接体现民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民生,至关重要!在具体工作上,温家宝首先突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突出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 “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 “更加注重勤俭节约”。在2012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中,惠民生再次成为主旋律。温家宝指出,“惠民生,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温总理在报告的核心位臵上突出民生问题,可见民生在政府决策中的民权位臵。

民生民意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身为中国当代青年的我们,也许现在我们不能给国家的重大决策提出实质性有意义的建议,但是,一个国家,有没有把她的子民放在至关重要的位臵上,身为一个有那么一点眼力的人,都会看得清楚。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新闻里各种各样的农民工领不着工资露宿街头,大学生没钱上学经历的各种心酸,老百姓生病没钱医治的痛楚等等。

但是现在呢,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比如,为农民工出台一系列的更为切实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于咱们大学生而言呢,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助学金、绿色通道等,保障每一个学子有保障完成自己的大学梦;老百姓生病看病问题呢,农村合作医疗,让看病难解决了。而且,各种各样的岗位政策的合理化以及增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待业人员的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在任何一个国家,即使再怎么富裕,也不能保证没有贫困阶层,我们要做的就是竭尽可能减少贫困阶层的范围,把它缩减再缩减。当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质变才会不再是一句空话。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所以,在你的周围,你会看见过去的一些 土坯房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你会看见越来越多的人生活越来越红火:或者做生意或者外出务工;你会看见更多的现代化元素走进了你的生活圈子。事实在说话:我们的生活在国家一系列真正为老百姓制定的政策下,在你的眼皮下越变越好。

民以食为天,当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时,受苦的是她的子民。还记得三聚氰胺,一个让人胆颤的字眼,我想说:政策再好,也会有钻空子的不法之徒,这个我们决定不了。但是事情发生了,及时解决才是实际的事情,对于给民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的所有人,以“罪人”来形容也一点都不为过。在不可侵犯的法律下,在良心的拷问下,处决不法之徒的事情从来都是一件让人拍手称快的事情。国家都在努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处臵、调查、问责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集中打击、整治非法添加和违法生产加工行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生活在这样一个问题出来之前竭力防范、问题出来之后尽力解决的国家里,作为她的子民,我们有理由在心里告诉自己说:我们很有安全感,我们的幸福感是不可理喻的、狂乱的、无秩序的。

今天党和政府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进一步激发亿万人民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团结奋进奔小康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们为之自豪,也更加激发了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明天奉献力量的信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