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名称:NO一、管理体系公司是否按计划的时间间隔来执行内审与管理评审,是否有总结报告输出?报告是否有呈最高管理1者审批?内审不符合项是否采取了纠正、预防措施?是否制订书面化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是2否被各级员工理解?质量目标是否有定期统计、分析,是否有采取相应措施?3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公司组织架构图及品质保证体系架构图?有否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细分评审项目得分评审记录二、文件、记录管理文件原稿是否有统一存档管理?是否有明确文件变1更程序?文件变更后是否有将所有的旧版本文件进行回收并作废处理?234外来文件管理及流程是否有文件明确要求并得以实施 ?现场的技术文件是否受控(规范、图纸、标准、文件)?质量记录是否清楚易于追溯,是否得到相关授权人的审批,是否按设定程序和规定周期保存?三、培训管理是否有培训休系及专职培训人员保证员工接受持续培训或教育?员工入职是否经过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上岗?2关键岗位是否进行相应技能培训并得到认可进行目前的工作?13是否制订了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是否有落实执行?所有的培训是否有适当之考核予以记录?四、环境现场是否有明确区域划分并严格执行?标识是否清1晰明确?现场是否整洁有序?关键工序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管控要求是2否被明确执行?特殊物料或产品的存放环境是否满足要求?五、设计开发12有无明确开发设计流程,相关设计文件资料是否得到有效归档、受控?是否有程序或系统保证设计/工程变更能及时通知内部相关部门且得到客户认可?3试产产品是否有明确处理流程?4新产品批量生产前,有否进行设计验证和评审,并保存有评审记录?六、进料检验与供应商控制1是否制订了供应商管理程序?Page 1/3SJL/CPC-Ver.0
供应商工厂评审表
供应商名称:NO2345细分评审项目采购的材料和协作件是否来源于认可的,列在合格供方名单中的厂商,这些厂商是否定期评审?来料有否作检验?是否明确原材料的检验标准指导文件并执行?是否实施检验/试验体系?是否有检验和试验指导书?是否按规定执行?检验记录是否能反映出指定的特性达到了规定要求?得分评审记录七、制程控制作业指导书(工艺卡、工艺规程、操作指导书等)1是否被作业员完全理解?是否完全加以执行?过程参数是否有监控记录?是否有文件指导首件检验,首件只有经过品管部确2认OK后,才可批量生产?是否有根据产品及客户要求设置质控点?各质控点3是否有明确的控制验证措施及标准?4关键工序能力、重要参数及工艺操作要求是否得到确认并维持其有效性?5所有产品有否标识,是否具有可追溯性?6制程异常问题是否得到及时反馈及有效分析改进?改进效果是否有得到跟进?是否有制订检验规范/指导书?成品质量控制标准是否按行业标准及客户要求制订?检验规范/指导书是否包含有检验项目、检验工具、检验方法等?是否有按要求执行?对最终验收/测试的不合格品,是否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推进改善措施实施及验证?检验前后之产品是否有明确区分、标识?是否有程序或系统确保只有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入库?八、最终验收12345出货抽样方案、允收水准及判定标准是否能满足客户公司进料检验标准要求?是否有成品的特采管控程序?是否有要求需提前知6会客户并取得同意后方可执行特采?九、产品储存12是否制定了产品防护控制程序,程序是否规定了储存环境要求(温、湿度)并实施监控?帐、物、卡是否一致,公司是否有先进先出管理要求 ,公司是如何确保遵照执行的?公司是否有程序或系统以确保避免类似物料被混用3的 ?不合格品是否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否有对应4长期在库品的处理方法?十、监视和测量装置Page 2/3SJL/CPC-Ver.0
供应商工厂评审表
供应商名称:NO1细分评审项目是否有程序规定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保养、维护?检测设备是否在使用前或按规定的周期进行了校准或检定?检测设备是否有校准状态标识?是否有一个作业程序规定当量测设备已偏差至校准之外时所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足够的必需的设备以保证品质及生产交货能力?得分评审记录2345生产设备是否有专项保养、维修计划并执行?十一、客户服务公司对顾客的抱怨与投诉是否及时有效的进行处1理?是否有文件要求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如有,是否2有按要求进行,并跟进调查结果?有无对客户的投诉进行总结、分析,并拟制品质改善计划?十二、不合格品控制是否有制订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当出现不合格品时1是否有及时对产品进行恰当的处置?是否有专门人员/小组对不良原因进行分析?并将2结果知会到责任部门?并要求责任部门提出预防措施?3发现供应商交付的不良品,是否有及时发CAR要求供应商改善?改善效果是否有得到追踪?不合格品经返工后,是否有重新提交检验,并具有4可追溯性?3Page 3/3SJL/CPC-Ver.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