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素质达标
一 基础训练营(31分) 1.看拼音,写词语。(7分)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这座小乡村有了zhǎn xīn( )的面貌。一些小朋友来到这里体验bá cǎo( )、ɡē mài( )等农活,duàn liàn( )自己的动手能力。劳动间隙,他们在田埂上xián ɡuànɡ( ),一会儿捕hú dié( ),一会儿捉mà zhɑ( ),玩得不亦乐乎。 2.查字典,按要求完成练习。(5分)
(1)“截”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
(2)下图是“截”在字典中的解释,请结合语境选择相应的解释。(填序号) A.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 .
( )
( )
B.我在后面追,你在前面截,可别让它跑了。 .C.这截木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 )
3.选择题。(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绷带(bēnɡ) .C.燕山(yàn) .
威吓(xià) .玷污(diàn) .
B.旖旎(ní) .
澄澈(chénɡ) .
绰起(chāo) .
D.丞相(chénɡ)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有所思 一声不吭 青筋爆起 B.抓耳挠腮 能书擅画 颇负盛明 C.烟波浩缈 乐此不疲 无边无垠 D.碧波万顷 恍然大悟 相映成趣 (3)“一兄弟,要自立。”“存心不善,有口难言。”这两个字谜的谜底是( ) A.竞 恶
B.蒜 哑
C.竞 亚
D.兄 语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四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听完老师的讲解,同学们A.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我这才B.恍然大悟:原来C.诡计多端的诸葛亮敢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心中已有草船借箭的计策,我不禁对他D.肃然起敬。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B.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D.“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描写的是周瑜。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热——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照
样子,用具体的情景写一写深夜的静)
(2)往常遇到困难,轩轩都能泰然处之,咬紧牙关挺过去,可这次他却没了斗志,还打起了退堂鼓。(模仿例句的写法,写一写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
(3)一位老人在车站焦急地等待亲人。(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把这句话写具体) 二 综合展示厅(7分) 5.综合实践。(7分)
A. B. C.
(1)上面作品属于剪纸的是 。(2分)
(2)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以上图片反映的是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福文化。想要进一步了解“福文化”,我们可以搜集与之有关的资料,如 、 等。(2分)
(3)下列搜集“福文化”资料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等地方查阅书籍,查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书的类别找。 B.在网上查找资料,查找的时候,我们要输入恰当的关键词。 C.我们可以自己编写一些有关“福”的故事。 三 课本直通车(8分)
6.古诗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王维用“ ,夜静春山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深山月夜图;杨万里用“稚子金盆脱晓冰, ”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陆游的“ ,五千仞岳上摩天”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王昌龄笔下将士们“ ”的豪情壮志令我们难以忘怀。(4分)
7.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令人难忘。《景阳冈》中,武松打虎的壮举表现了他 的特点;《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智慧打击了 的周瑜;《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毛主席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展现了他 的伟人胸怀;《军神》中,刘伯承手术时拒绝使用麻醉剂,还能数出医生的刀数,表现出了他 的意志。(4分)
四 阅读检阅台(24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 材料一:
新型龙舟说明书
材质 碳纤混合的复合材料和高密度填充船体 尖头船体,船头船尾做抬高处理,流线型选择 材料。整体减重,减少阻力
线型 船底,使行驶更平稳
座位 采用交错的座位排布,减少船宽,排水 力学自动排水器,比赛时达到一定速度,排布 为运动员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 材料二:
系统 队员划桨带入船内的水可自动排出
8.龙舟赛是我国传统节日( )的习俗。(2分) A.中秋节
B.端午节 C.春节
D.元宵节
9.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3分) (1)中国龙舟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开展龙舟运动。( ) (2)在新型龙舟上,我们会看到选手们两两并排落座,运动的空间变得更大了。( ) (3)新型龙舟在比赛时阻力小,行驶速度快且平稳,还会自动排水。( ) 10.结合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龙舟赛事具有生命力。
B.龙舟赛事越来越复杂化。
C.龙舟文化越来越国际化。 D.龙舟制造越来越科技化。 (二)阅读材料,完成练习。(17分)
材料一: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军神》
材料二:一日,来了一位自称华佗的医生,他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关公右臂痛得厉害,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要根治,得把手臂牢牢缚在柱上,我用刀把皮肉割开,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关公听了笑着说自己不怕痛,不用把手臂缚在柱上,并让人送上食物请华佗先用酒菜。
见华佗用餐完毕,关公伸出右臂请华佗立即医治。华佗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手臂下放上木盆接血,看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看到发青的骨头后,气定神闲地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刮走,缝合好伤口就好了。”说着,手中的刀熟练地在骨头上来回刮,流出的血溢出了木盆。周围的将士见到这情景,都掩面失色,唯独关公仍下棋喝酒。不久,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好。
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一点儿也不痛。先生真是神医!”华佗说
道:“我一生行医,从未见到过你这样的人。君侯真天神也!”
——改写自《三国演义》
材料三: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三国演义》
11.按照材料二故事发展的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华佗自荐→ → →
12.材料三理解起来有难度,同学们正在讨论方法,请你按照同学们的方法补充填空。(4分) 梦梦:阅读时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如加点字“某”和我们现在的用法
不太一样,但是联系上下文后,我明白了“某”指的就是 。
典典: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如我并不知道加点词语“君侯”的准确意思,但
知道“君侯”指的是 就可以了。
13.读一读材料一、材料二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6分)
(1)画线句子刻画了两位医生的言行与神态,从中你体会到两位医生的内心有什么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沃克医生在手术中先是为病人担心,而后对病人产生钦佩之情。 B.华佗则是对自己的医术充满了自信,镇定自若。 C.沃克医生做手术时很紧张,华佗做手术时很悠闲。
(2)如果说材料一描写沃克医生是为了衬托刘伯承的坚毅,那么材料二描写华佗也只是为了衬托关羽吗?说说你的看法。(4分)
14.从古至今,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请你为他们颁发“英雄勋章”,并试着补充下面的颁奖词。前后连贯,突出英雄特点即可。(4分)
英雄是艰难困境中的挺身而出;英雄是 ;英雄是 ……一个国家要想强大,离不开英雄,离不开你们! 五 习作百花园(30分)
15.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撼,它源于生活中的爱,是对理想执着地追寻,是对责任虔诚地坚守……你一定看到、听到过一些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情,请选择一件写下来。题目自拟。(30分)
答案
一、1.崭新 拔草 割麦 锻炼 闲逛 蝴蝶 蚂蚱 2.(1)隹 六
(2)A.② B.③ C.② 3.(1)D (2)D (3)C (4)C (5)D
4.示例:(1)静——深夜,村庄里十分宁静,静得能听到蟋蟀的叫声,静得能听到黄狗的呼噜声,静得能听到露珠从叶子上掉落下来的声音。
(2)以前的琳琳,做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但经过那件事后,她变得当机立断,充满自信。
(3)老人努力站直身子,伸长脖子,向车站出口焦急地张望着,突然,他举起手臂用力晃动着,大声喊着:“在这儿呢!在这儿呢!” 二、5.(1)A
(2)示例:“福”字的来源 与“福”有关的故事 (3)C
三、6.人闲桂花落 彩丝穿取当银钲 三万里河东入海 不破楼兰终不还 7.勇武过人 妒才忌能 以国家为重 钢铁般 四、(一)8.B
9.(1)× (2)× (3)√ 10.B
(二)11.确定方案 刮骨疗毒
互相敬佩 12.华佗 关羽 13.(1)C
(2)材料二描写华佗,一方面衬托了关羽的坚毅、勇敢,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华佗的医术高明和镇定自若。
14.示例:艰苦环境中的忍辱负重 太平盛世中的无私奉献
五、15.思路点拨:(1)回想一下有什么令你感动的事,并选择一件;(2)把这件事的来
龙去脉想清楚;(3)思考你为什么感动,什么东西感动了你;(4)把这件事写出来,并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表达你的感情,争取使人产生共鸣。 例文略。
期中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积累与运用(44分)
一、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7分)
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在学校,我们zūn zhòng( )老师,积极duàn liàn( );田野里,我们观qīng tíng( ),追hú dié( ),逮mà zhɑ( );赛场上,我们挥洒汗水,欢呼nà hǎn( );回到家,cí xiáng( )的妈妈做好香喷喷的饭菜,让我们一扫饥饿。 二、选择题。(18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澄澈(chénɡ) 腰胯(kuà) ..B. 蚌壳(bàng) .C. 擂鼓(léi) .D. 冀北(jì) .
忌讳(wěi) .镌刻(juān) .秉性(bǐnɡ) .
2.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胸膛 军令壮 C. 由哀 圆滚滚
B. 斩新 明晃晃 D. 颤抖 下意识
3. 【新情境】典典把“旅”字写错了。老师告诉她:“‘旅’的本义是
‘军旅’,表示两个人(代表许多士兵)集合在旗杆下面,军旗正在迎风飘扬。”老师会指着下面哪个字说?( )
A. B. C. D.
4.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
称“千岁大王”。(抱拳举到头上,弯下身子。表示毫无抵抗,全部顺从)
B. 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没有地方) ..C. 武松不愿在驿站逗留,第二日一早便带了毡笠、梢棒急急..
赶路去了。(休息、住宿的地方)
D. 她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连忙叫丫
鬟请了郎中来。(中医医生)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B. “下雨啰!下雨啰!”我大声喊:“外公,你快来看呀!” C. 外祖父每每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
句子,总会落泪。
D. 朋友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 6. 根据右图,能猜出这个人是( )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A. 周瑜
B. 宋江 C. 司马懿 D. 诸葛亮
7. 小明要参加“读《三国演义》,讲人物故事”活动,下列故事不
符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
A. 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B. 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C.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D.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8.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供、简、休都是形声字。
B. 金文是铸刻在龟甲上的文字,字的线条粗壮,主要在商周
时期使用。
C. 甲骨文是清朝的王懿荣整理和发明的,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D. 为撰写研究报告,我们通常可以用查找图书、网络搜索等
方法来搜集相关资料。
9. 【新情境】下面的同学在阅读剧本时遇到了难理解的词句,他
们的做法不合适的是( )
A. 典典:我在阅读《火烧赤壁》时,会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
的意思,帮助我理解。
B. 华华:我会把《景阳冈打虎》中所有难懂的词语摘录出来,
细细琢磨。
C. 蓝蓝:在阅读《黛玉葬花》时,我借助资料对林黛玉有了
更多的了解。
D. 天天:为了理解《西游记》中难懂的词句,我还去看了电
影、电视剧。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9分)
1.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
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读例句,体会其特点并仿写句子)(2分)
这小辣椒可真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给出的情景, 写一个人物的表现, 体现其心理活动。(2分)
考试马上结束,我还未做完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1处错别字,1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3
处语病)(5分)
得知学校图书馆新买了许多书藉,我高兴极了。从那以后,我经常去看书。读了这些书,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为此,妈妈奖励我一本“西游记”,还说它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
1. 读古诗,赏美景。古诗中有如画的美景。“月出惊山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林夜晚的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勾勒出北方河山的壮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则展现了西北边地的壮阔景象。
2. 读古诗,品童趣。童年有无数的乐趣。“童孙未解供耕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儿童学种瓜的天真可爱;“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体会到了幼童取冰玩耍的自得其乐;“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则让我们体味到了牧童坐在牛背上的悠闲自在。 3. 读课文,识人物。从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有《祖
父的园子》中______________的祖父,有《梅花魂》中________________的外祖父,有《景阳冈》中______________的武松,还有《军神》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刘伯承。
阅读与欣赏(22分)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
【材料一】
【材料二】在中国独特的月文化感召下,望月思乡,似乎变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习惯。每到中秋月圆之夜,总会有游子伫立月下,
凝望明月。游子的背影是安静的,但游子心中的情感激流却在汹涌,澎湃着来自故乡的声音。就如李白所说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纵使是豪情万千地吟出“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他,在圆月下也逃不过那泛起的一抹乡情;就像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身在何方,故乡的形象都在月下愈发清晰;就像王建说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月,便是秋思落地之时…… 1. 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2分)
A.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月”字是一个会意字。
B. 望月思乡,似乎是身处异地的中国人的一种习惯。 2. 材料一中甲骨文的“月”字的含义是( )。(2分)
A. 夜晚的来临 B. 半月之形,突出月亮缺时多圆时少
3. 材料二中引用三位诗人关于望月思乡的诗句,请选其中一位的
诗句写写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拓展阅读。(15分)
父爱陷阱
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
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②他沿着坑壁走了一圈,没发现任何能攀缘的地方。坑下昏暗潮湿,他感到了阵阵寒意和饥饿。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待。
③周边非常安静,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陷阱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靠近了。他提高警惕,掏出那把猎刀。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④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想到这里,他沿着坑壁寻找出路。他发现,坑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坑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⑤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陷阱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心里却很庆幸。
⑥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冷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
⑦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⑧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⑨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显得很愧疚。父亲说:“【A】对不起。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整个晚上,我守在陷阱口,一步不敢离开。为了提醒你保持警惕,我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
⑩他的双眼湿润了,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B】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⑪那年,他才13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1. 【新题型】默读⑤~⑩自然段,想一想:“他”历经艰难终于成
功爬出了陷阱,此时父与子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完成下面的图表。(4分)
2. 第⑦自然段画“______”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推测父亲当时的内心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 文中两处“对不起”所包含的情感不同,第⑨自然段A处父亲说
对不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⑩自然段B处儿子说对不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 父亲说“为了提醒你保持警惕,我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下面
哪一选项与这句话没有关系?( )(2分)
A. 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 B. 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 C. 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D. 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冷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
丛凌乱不堪。
5. 文中的儿子掉进陷阱后,父亲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你赞同父亲
的这种教育方式吗?请结合短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34分)
七、综合实践。(4分)
1. 图片展示的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广场前的字坊,根据你对甲骨文
的了解及字坊结构,推测字坊表示的汉字及含义是( )(2分) A. 安,屋里有女孩。 B. 字,屋里有孩子。
C. 家,屋里有孩子。 D. 国,国家有人。
2.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涉及甲骨
文、金文、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等多个方面。请为它拟一句宣传标语,吸引更多人参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展示。(30分)
学期过半,相信跟随“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进行的阅读一定让你收获满满吧!《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水浒传》中的各路英雄豪杰或者《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你和他(她)相遇,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请你展开想象,以“我遇见了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
期中综合素质评价
一、尊重 锻炼 蜻蜓 蝴蝶 蚂蚱 呐喊 慈祥 二、1. B 2. D 3. A
4. B 5. A 6. D 7. B 8. D 9. B
三、1. 示例:辣得我嘴里喷火,辣得我眼泪直流,辣得我满头大汗,
不停地喝水。
2. 示例: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脸上火辣辣的,头上汗珠滚
滚,手中的笔怎么也不听使唤,写出来的字歪七扭八。
3. 得知学校图书馆新买了许多书,我高兴极了。从那以后,
我经常去看书。读了这些书,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
,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为此,妈妈奖励我一本
西游记,还说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四、1. 时鸣春涧中 三万里河东入海
黄河远上白云间
2. 也傍桑阴学种瓜 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
3. 示例:慈爱、包容 热爱祖国 勇武机敏 意志顽强 五、1. B 2. B
3. 示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绘了一轮皎月从海上冉冉
升起的壮丽景象,这景象勾起了诗人的无尽思念。
六、1. ①兴奋 ②气急败坏
③愧疚 ④开心
2. 神态 动作 示例:幸好幸好,我儿子凭着自己的能力爬出
来了,真是太好了!
3. 明知道儿子掉到了陷阱中,又饿又冷,却不主动出手相救 儿
子错怪父亲见死不救,误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4. B
5. 示例:赞同。文中的孩子习惯了等待救助,但就像文中的父
亲所说的:“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孩子独立解决困难的意识和能力。
七、1. B
2. 示例:观文字博物馆,学中华文明史。
八、思路点拨:首先,想想你最熟悉古典名著里的哪个人物,或觉得
哪个人物的故事最有趣,可以把他(她)作为写作的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其次,想象你遇见他(她)后可能发生的事情,注意想象要符合人物形象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例文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