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教学的参与过程,更多的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 2.通过此次交际活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深对语言文明礼仪的认识。通过发现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来标准学生的行为。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并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
学会劝阻不文明现象,交流中要做到语言、行为都礼貌得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张飞问路,越问越远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张飞和刘备一起赶路,在路上迷了路,张飞就对刘备说,我到前面去问问路吧。张飞是大大咧咧的人,做事鲁莽,他走到前面,看到一个老农在田里干活,一把抓住,张飞长的又凶,力气又大,谁经得住他这么一抓。然后,凶巴巴地发问:“喂,告诉老子,到哪里哪里去,怎么走!〞那个老农吓得话都说不出来,哪还敢告诉他路怎么走?实在没方法,用手随便指了指,张飞一看。“是不是往那边走?〞“是!是!〞其实这个农民无心一指。张飞当了真!高快乐兴地回来告诉刘备,往那边走可以到达目的地。结果呢?同学们能不能猜到结果:张飞问路,越问越远!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文明礼貌对人的重要性。文明礼貌是人的一张通行证,是人的第一张名片。 二、议一议
师出示身边的“小事〞图片。
生交流每一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 第一幅:上公交车时有人插队。
第二幅:有个小朋友在别人公共场合乱涂乱画。
第三幅:有个小朋友进门之后,看见后面有人,主动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来。 第四幅:小朋友关心公园里的小狗。 三、指生评价图片中人物的行为,说说你的看法 四、说一说
师: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
1.小组内交流身边类似的小事,记录员负责记录分类。 2.分类讨论这些小事的影响。
3.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注意说清是哪一件事,是文明的还是不文明的。组内成员的看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总结交流
学生应该具有的最根本的礼仪
1.尊重他人。对待长辈容易做到尊重,对待同辈却不容易做到。一个人与别人交往,不管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做事情要懂得适度。
〔1〕做任何事都要适度,待人接物要做到适可而止。
〔2〕与别人打个招呼,时间不能太长;人家还有别的事,你硬要拉住别人,不适宜。 〔3〕别人在做事,你硬要拉住他,跟他说话,不适宜。 〔4〕在教室说话声音太大,全班就只听见你的声音,不适宜。
〔5〕问别人问题,要适可而止,不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人不礼貌。
3.学会自律。自律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有些人对自己放松一些,对别人却严格要求,别人做了一点不好的事,他就把这当作天大的事,我们学样同学之间也是这样,经常有同学不说,打起来,到了教师那儿,教师问,怎么会打起来,“他先打我,〞“他先打我!〞“他先骂我〞“他先骂我。〞这样的话。其实,这些同学都不自律,把别人的错当作很大的错误,把自己的错当作很小的错,别人有错不饶他,自己有错尽是原谅自己。
4.学会宽容和体谅。凡事要多为别人考虑一些,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得失。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六、运用拓展
如果你身边出现了不文明的现象,你会怎样去劝阻他们呢?
比方:有人在公交车的抽烟,有人在大街上随地吐痰,有人在超市购物结账不排队…… 〔师注意引导学生注音语言文明。〕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文明 礼貌 尊重他人
教学反思: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对“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养成还需要着重培养。因此希望通过本次交际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文明礼仪。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教材上的图片所反响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去说去评价,再引申到对生活中的观察,对类似事情的评价,
最后让他们去劝一劝那些做得不够文明的人,遵从学生认知开展规律,让学生有话可说。但教师评价不够大胆,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最后的劝说,如果能以表演的形式,会更加生动,
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突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响,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三课时
一、回忆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白雪〔 〕明月〔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土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土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适宜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设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谢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设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 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设——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丧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