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短视频成为电视新闻传播的最强助力

2022-12-1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让短视频成为电视新闻传播的最强助力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参谋》 2019年第10期

河南广播电视台新农村频道 黄 博

编者按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和4G网络的迅速发展,短视频App和社交软件走进千家万户,短视频在人们的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受此影响,电视新闻传播的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短视频+”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本文将以抖音为例,阐述短视频App对电视新闻的重大影响,并深度探讨电视新闻如何在短视频的洪流中寻找出路。

一、短视频与电视新闻之间的“融合”与“排斥”

*总书记曾经讲过,“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如今,“短视频+”正在掀起一场风暴。“短视频+社交”“短视频+电商”“短视频+知识问答”“短视频+招聘”……各种模式让人应接不暇。由此可见,从数量上来讲,读者和观众,很大一部分确实在“短视频”里。那“短视频+电视新闻”又等于什么呢?短视频和电视新闻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深度融合”还是“基因排斥”呢?

1.深度融合性

一是“视频化”。电视是以图像和声音配合从而呈现信息,电视的“视”和短视频的“视”,是同一个“视”,这就让二者之间的融合成为可能,和报纸以及网站相比,电视新闻有着天然的优势。

二是“直播化”。微博微信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短视频时代,“人人都有直播间”。如今,无论是社交平台还是短视频App,直播都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直播门槛被无限降低,以抖音为例,只要粉丝量超过两千,用户就可以开通直播。所以,直播不再是电视台和大型网站的专利,万物正在智慧相联。因此,借助短视频平台的春风,电视新闻的直播存在二次开花结果的可能。

2.基因排斥性

虽然在“视频化”和“直播化”方面,电视新闻和短视频之间存在很多共通之处,可是在传播渠道和内容创建方面,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天然的排斥和矛盾。

一是短视频的“移动化”和电视新闻的“固定化”。从传播角度来考虑,短视频是互联网土生土长的产品,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化”传播是核心途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点开视频,获取信息;电视新闻则是广播电视系列产品,以电视台为大本营的“固定化”传播是核心途径,观众只能“限时限地”来收看。

二是内容创建方式和推介方式的根本不同。短视频平台上,每个用户都在创建内容,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后台在进行算法推介;对电视新闻而言,记者编辑在创建内容,频道在进行自我推介;前者在随机推介,后者在定向推介。

三是重视“ 反馈” 与重视“ 交流”。电视新闻的宣传效果通常需要收视率和反馈两个指标来衡量,短视频的影响则是靠点击量和评论量来衡量,前者重视社会反响,后者重视评论交流。

二、电视新闻栏目与短视频App充分结合的成功案例

从2015年开始,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微博微信”几乎成了所有电视新闻栏目的标配,因为物力财力的局限性,只有部分新闻栏目开通运营了客户端。遗憾的是,受粉丝分流以及内容、时效和互动等方面的影响,“双微”的传播力和引导力逐渐在下降。

2016年9月,抖音短视频App上线,经过近两年来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用户规模最大的短视频平台App。根据《2018年抖音大数据报告》的内容,截至2018年12月,抖音在国内日活跃用户突破2.5亿,月活跃的用户突破5个亿。截至2018年12月,前后一共有1344个新闻媒体号入驻抖音,发布的短视频个数超过15.2万,累计点赞量超过26亿。

近年来,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电视新闻媒体纷纷进驻抖音,并在一些新闻报道中获得了巨大的点击量和点赞量。

比如政论类报道,“*主席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一席话”“好消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50%纳入报销,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总理的话,暖心,给力!”,这些报道在当时第一时间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传达给受众,言简意赅,时效性强。再比如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奔驰女坐引擎盖维权事件”“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等,短视频报道第一时间澄清谬误、击破谣言,让观众了解真相,媒体号的权威性得到了强化。

三、省市级电视新闻栏目在短视频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仍以抖音为例,尽管《央视新闻》等栏目抢占先机,在传播力和引导力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省市级电视新闻栏目在短视频传播方面,还是比较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粉丝严重分流,部分栏目意识不强,起步较晚

纵观几家短视频App的粉丝量,我们不难发现,受级别、地域以及栏目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在媒体号粉丝量的分布上,呈现“几家独大”的局面。如果说“关注度就是影响力”,那么在一定程度上,粉丝量决定着点击量和点赞量。另外,受传统思路影响,部分电视新闻栏目在短视频端发力较慢,起步较晚,从而丧失了先机。

2.内容平庸问题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好的内容,永远是核心竞争力。在粉丝量上,部分省市级电视新闻栏目,本来就处于劣势。可惜的是,部分栏目没有重视优质内容的生产,导致恶性循环,从而在短视频App上被快速边缘化。

3.记者敏感性不强,难以充当“多面手”的角色

在电视新闻栏目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新闻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部分栏目的记者编辑并没有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反而是因循守旧、思维僵化。一方面,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难以掌握;另一方面,处

在体制内,守着虚无缥缈的优越感。短视频时代,新闻记者要有超强的敏感性、超快的反应能力、超一流的综合技能,从而提升新闻传播力。

4.泛娱乐化问题

短视频的飞速发展,迎合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心理需求,在传播过程中,为了点击量和流量,不少视频制作者无所不用其极,采用“抖机灵”的方式,博取点击量。夸张化、泛娱乐化的倾向,让不少短视频平台成了受众消遣娱乐的场所。一方面,内容的严肃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新闻的传播力也大打折扣。

5.深度性的表达难题

短视频, “ 短” 是一个重要特征。这也让一些深刻内容的表达,成为难题。试想一下,如果让记者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来报道焦裕禄、报道红旗渠,那效果又会怎么样呢?所以,短视频有一个天生的短板,那就是缺乏深刻性、哲理性、思辨性等内容的表达。

四、破解思路探讨

1.从重视“覆盖”到重视“圈粉”过去,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一直在尝试增强覆盖率,从而解决“新闻可以到达观众”的问题。没有了覆盖,就没有了传播,更谈不上社会效果;但是,短视频背景下,电视新闻除了要重视覆盖之外,还要注重和短视频平台的合作,以及媒体号粉丝团的建设。关注度就是影响力,以抖音为例,“几家独大”的格局仍没有改变,想做出影响力,圈粉工作不可或缺。

2.爆款内容仍然是核心竞争力

“爆款”“圈粉”“传播”,三者之间,不仅存在因果关系,而且相互影响。但需要明确的是,圈粉靠的不是欺诈性的套路,而是不断生产打造的“爆款”内容。爆款内容是媒体号的根本,是核心竞争力,因为爆款内容可以自带流量,可以增强传播力和引导力。

3.发挥政党资源优势,发挥权威性优势

电视新闻和网络信息相比有着天然的政党资源优势,在政治新闻报道中,往往可以获得到达现场的通行证,这是很多网络记者,也是广大短视频用户不具备的。因此,电视新闻的记者要扬长避短,发挥天然的权威性优势。

4.短视频背景下电视新闻栏目要当好“意见领袖”

如今,短视频呈现海量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新闻会经常遇到。如何解决好立场问题,是电视新闻栏目扩大影响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要当好“意见领袖”,新闻人首先要遵从党性原则,然后从“天理、国法、人情”三个方面冷静分析事情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了解其利害关系,找到处理事情的最佳途径。

5.短视频背景下电视新闻人要成为四种人才

短视频背景下,大小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电视新闻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电视新闻人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记者必须成为四种人才。

复合型人才。短视频背景下,记者、摄像、编辑的分工,已经不再那么明确。为了适应短视频的发布,记者必须练成多面手,必须培养现场演说、即兴表达的能力。所以,电视新闻人首先要成为复合型人才。

全媒型人才。除了电视新闻表达,电视新闻人还要适应全媒体传播。电视新闻如何采编?微信、微博链接如何做?短视频如何截取剪辑?电视新闻人也必须成为全媒型人才。

专家型人才。电视新闻记者也好,主持人也好,需要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能力。比较典型的,以《南方谈交通》为例,主持人成了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栏目的影响力自然要提升。

工匠型人才。短视频背景下,受众除了对信息的需求之外,还有对精致美感的需求。如果要生产高质量的精美短视频,电视新闻人也必须精通各种电视编辑软件、手机编辑软件,打破技术壁垒,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结语:

短视频的飞速发展,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电视新闻传播的格局,大屏小屏共同发展的要求已经势不可当。电视新闻人应该主动适应新形势,拥抱新技术,尝试新思路;运用互联网思,、探讨研究短视频的传播规律,从而让短视频成为电视新闻传播的利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