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第二单元、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教材简析]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以甜甜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教材安排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对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
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
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认识1毫米。 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
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 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毫米呢?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认识1分米。 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 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呢?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认识1千米。 猜测。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举例说明。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 举例体会。
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小结。
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感知---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自主练习第1题。
同桌交流。
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自主练习第2题。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自主练习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趣味性和操作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手势游戏的比划中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在猜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引入,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课堂,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通过放手让学生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练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
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填空练习:
计量比较短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千米=米7厘米=毫米 米=分米1分米=厘米 手势比划练习
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快速用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的直观认识,准确建立表象。] 填写长度单位
谈话:刚才,同学们能用手来表示其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看谁能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7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 一把小刀长6课桌高7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物体,加强学生估测能力,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综合练习
做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测量。 班内交流。 做自主练习第6题 引入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来个长度单位换算的小游戏,好吗?厘米,可以变长一分米的粉笔,去掉3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学生抢答,并说清算理。 做自主练习第7题 学生独立填写。 班内交流。 自主练习第8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 能力。] 三、实践测量。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下面我们就用我们
手中学具来量实物,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量一量手中铅笔的长度。 量一量手指的长度。 量一量文具盒的厚度。
先让学生独立测量,班内交流时说一说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练习,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和动手测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比一比,量一量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直观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测量和搜集数据的实践活动,通过课上交流以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本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现场测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测量工具
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纸、
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
课前将附件1作业汇报表,分4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测量,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形式:每5人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长度单位了,想一想都有那一些?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本课是安排在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的后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厘米和米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是对以前学过的所有的长度单元一个综合的回顾与应用。板书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便于学生感知他们之间的关系。
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 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全班一起比划出1毫米 你是怎样记住的? 分米呢?1米怎么比划? 你能不能比划出1千米多长? 学生比划不出
质疑:为什么你比划不出来? 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1个长度单位大约有多长,只靠眼睛看、耳朵听是无法记牢的,学生必须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在脑中形成长度的表象,这为学生进行准确的目测和估测奠定基础。 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这些长度单位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你还记得吗? 生回顾 师板书 010101000
[设计意图]这三部分内容是我们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本节课将其回顾、整理,强化基础知识,为下面的活动提供知识储备。
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 小组内讨论
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 测量或调查项目
谈话: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小组内交流:
①交流内容: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 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
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
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出示: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
提问: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
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设计意图]在交流之间,学生已经选用了工具及单位,但这时是无意识的去选用:选用长度单位,学生平时比较习惯用“c”一遇到测量首先想到用“c”做单位,通过本环节的设计,然学生意识到各种长度单位在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灵活选择;选择测量工具,一开始选用时,没有系统的概念,只是能测量出结果,通过本环节,学生的思考上了一个台阶,选择工具时,学生已经有意识去思考选择它的原因。
拓展知识:
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基于课本
知识,去了解更多更丰富的课外知识,开放了学习内容,也开放了学习途径、方法。 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
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 揭示课题:动手量一量
出示: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 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
[设计意图]抓阄一方面为了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体现出公平性.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小组讨论: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活动虽然和课前的活动同是测量,然而本环节让学生有意识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选用不同单位表示他的长度。而课前的测量都是无意识的选用。这一环节是承接上一环节,是对上一环节意识到要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的实践应用。同时每一组两个活动任务的安排是有意识的,每一组的活动一般需要选择不同测量工具和单位,通过更换工具及单位,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的更方便、更准确。 四、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平时的课堂教学有关长度单位的教学是围绕着单位的进率及单位间的互化,这些抽象书面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即使记住了,但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有建立起清晰的长度观念,不能很好在生活中去应用,然而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需要他们有更多的实践操作的能力。如果将这些内容放到课外去完成,学生测量方法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指导,因此,本课安排的现场测量活动,教师能够及时的评价、监控,可以给与学生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在实际测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