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教育活动当中不仅应该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幼儿意志、情感、动机、态度等的形成和发展。在该过程当中不仅教育活动本身会产生作用,蕴含在其中的隐性课程也会发挥作用、产生影响。但是从当前来看,在教育活动当中隐性课程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那么针对具体问题及原因则应该从教师角度、从幼儿园角度去实施改善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幼儿 隐性课程
一、幼儿隐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幼儿年龄相对较小,生活经验也很欠缺,所以幼儿园教育活动当中往往以促进幼儿语言和丰富幼儿认知、情感、审美能力等作为主要功能的,其实施的现状不但会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幼儿保教质量产生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隐性课程主要存在于幼儿园空间、教师自身、语言环境三个方面,具体的每个方面隐性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教师自身隐性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教师的生活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的规范意识形成、态度及价值观形成产生影响,长期下去幼儿往往就会形成和教师相似的处事态度及价值观念。另外,教师在教育活动当中的言行举止也属于隐性课程的内容。对幼儿来说教师在其心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可以说其是幼儿阶段的偶像,很多幼儿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作为榜样进行学习。在幼儿教育活动当中不仅应该让幼儿掌握技能及知识,还应该让幼儿习得积极行为。
2.语言环境隐性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幼儿在教育活动当中所处的语言环境涉及到语言表达及倾听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过程当中的语言环境,后者指的是教师教育及幼儿间交流所处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会对幼儿思维方式、语言发展等产生影响。但是当前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当中往往采用的都是命令语言,这就使得幼儿自觉地形成了必须听话的观念。另外,教育活动当中还经常存在呵斥的声音。很多教师对幼儿的优点视而不见,对其不足却常常去放大化处理,经常出现呵斥幼儿的现象。幼儿处于这样的语言环境当中,就会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逐渐就会形成对别人指指点点的习惯。当前针对幼儿园教育的相关文件当中已经明确了教师应该注重对幼儿心理环境的培育,但是在教师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环境多是高控的,不仅使得幼儿在语言、认知及社会性方面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师幼互动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教师长期对幼儿进行高度控制,不但让幼儿在心理上有所恐惧和消极,和同伴之间也很少互动,那么必然会导致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变少,其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 二、导致幼儿园隐性课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实际上,造成当前幼儿园隐性课程众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幼儿园方面的。具体原因如下: 1.幼儿教师的原因。
教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教育观念及专业性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其存在错误的教育价值观、错误的儿童观,后者则主要表现在教师保教知识认识不到位、幼儿教育前沿知识匮乏。(1)幼儿教师的教育价值观错误;(2)幼儿教师存在错误的儿童观;(3)幼儿教师保教知识认识不到位;(4)幼儿教育前沿知识匮乏。
2.幼儿园方面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对于幼儿园来说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教研组织不当。当前很多的幼儿园教师虽然将一定的精力投入到了教研活动当中,但是由于其教学活动本身就较为繁重,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多是简单地对付,表现为教龄长的教师参与不积极、教龄短的教师则很少参与,使得隐性课程不管是在开发还是实施中都较为滞后。导致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园检验内容单一,另一方面是无效的教研组织过多。
三、加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隐性课程建设的措施 1.教师应尽快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实际上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当中教师很多不当的做法都与其错误的教育观念有关,所以作为教师自身来说应该通过对专业书籍的阅读对自己的幼儿保教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对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另外,还可以通过保教案例来进行实践及学习。在教育活动中蕴含的隐性教育元素是非常多的,而要想对这些隐性教育课程充分地挖掘,就需要教师尽快地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在教育活动当中以幼儿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注重细节,避免因为隐性教育因素运用不当而出现的消极影响。
2.教师应该通过多渠道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作为一线的教师,虽然平时会参加一些教研活动,但是多是幼儿园自己组织的,专业性不够强。那么作为教师来说应该不仅仅满足于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还应该积极地到其他城市参加交流活动、高校专业讲座,还可以通过文献阅读等方式来进行隐性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
3.幼儿园应注重教研活动组织的有效性。
集体教研虽然会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但是过多的话反而会增加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那么作为幼儿园来说就应该注重教研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尽量减少集体教研时间,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自由发挥。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幼儿教师在教研中的积极参与,同时还能够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实践时间,形成良性的教研氛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