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原因

2024-03-2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4年11月 第43卷第6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2Ol4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Vo1.43 No.6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原因 董军明 ,张丽丽。 (1.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四Jl1成都610051) [摘要]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这一理论是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 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而关于这一理论最终被放弃的原因更是其中分歧较大、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笔者以 为。来自苏联的“压力”是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外部因素,建国后国内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 促使毛泽东最终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内部因素。 [关键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放弃;客观原因 [中图分类号]:A 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623(2014)06—0062—04 已故的于光远先生于1988年在刘少奇诞辰 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 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和新民 主主义革命论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两大组成 新表述,则标志着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最终放弃 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毛泽东为何最终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对 此,学术界现有的观点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 者认为,从1949年到1953年,新中国成立的3年时 间里,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认识发生了如此 部分的观点。此后,这一观点为大多数的专家和学 者所接受。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解决中国在取得民 主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它提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之 后,可以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样一个允许资本 主义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过渡到 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 理论创新。 大的变化,进而轻易放弃了直至今天看来都符合当 时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这其中必然包括 种种客观因素,迫使毛泽东改变此前的设想,放弃了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 主义论》两篇文章中最早提出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后,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新 民主主义社会论开始形成的标志。到1945年党的 、来自苏联的“压力’’是毛泽东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外部因素 上世纪4O年代,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直到“二 战”结束后才初步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 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立的两级国际格 局。苏联为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 抗衡,极力促使东欧、东南欧及亚洲的一些刚刚脱离 七大上毛泽东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更是将 这一理论推到了最高点。然而,出于种种原因,1952 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顺 利完成,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认识开始逐渐 发生变化。众多学者认为,1952年9月中央书记处 会议上“从现在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提法的提出, 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尽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加入 到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便是苏联争取的一个重要 标志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人开始放弃新民 主主义社会论。而1955年毛泽东提出“由资本主义 目标。同时,两极对立的政治格局和中国面临的来 自西方封锁包围的严峻形势,使中国倒向社会主义 [收稿日期]2014—07—29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之原因研究”(NJ1003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董军明(1973一).男,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丽丽(1991一)。女,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 院在读硕士生。 ・ 62 ・ 第6期 董军明,张丽丽/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原因 阵营成为当时的必然选择。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它的性质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这显 然与苏联方面提出的过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 不符,当然会引起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的若 干偏见。对此,毛泽东做过说明,在解放战争时期, 苏联方面不支持我们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 民族有毁灭的危险”;在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后,“又怀 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毛泽东直言苏联在“一九 四九、一九五O两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L1J4 。由此 可见,苏联方面为保证社会主义阵营的高度统一,已 经明显地向中国共产党人施压了。“怀疑我们是铁 托式的胜利”,这是字字千钧的一句结语。这说明, 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在不断地向中国共产党人敲响 警钟,在重大提法上不能与苏联经验保持一致,不按 照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模式加速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不效仿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 据此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计划,势必会影响到中苏 两国和两党之间的关系,其下场必然与南斯拉夫一 样。 在这重要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为打 消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人的疑虑,一方面想方设法 通过各个渠道就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主张和实际做法 向苏联方面进行耐心的解释,并抱着虔诚的态度尽 可能接受苏联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以便得到苏联的 理解和支持,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派刘少 奇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苏联。另一方面,毛 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公开向世界宣告 了新中国即将实行的对内对外的大政方针政策,并 斩钉截铁地宣布:“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 论 。]1盯 。可以说,来自苏联的压力,使毛泽东逐步 改变了经历一个时间较长相对稳定的新民主主义建 设阶段的最初的设想,而是在时间的估算上与东欧 各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大体相吻合。同时, 毛泽东也把“右倾民主主义偏向”的主要特征看作是 “向富农投降”,这与东欧国家的认识有着惊人的相 似。他批评邓子恢站在“资产阶级、富农、或者具有 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的立场上替较少的人 打主意,,[。]4 ,所犯错误“属于右倾”。 在苏共反复批判南斯拉夫的“民族主义”和东欧 各国纷纷照搬苏联模式的大背景下,斯大林对中国 共产党的怀疑最终促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人 放弃经过一段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后再进入 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初设想,而是选择了“直接过渡”, 认为过渡时期就是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减少社会主义 因素逐步增加的时期。1953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正式放弃新民主主义 社会论,转而完全倒向了苏联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实 践,在一定程度上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二、国内的新情况是促使毛泽东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内部因素 建国后前3年,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实践是 成功的,其中在政治、经济方面尤为显著。但在新民 主主义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 问题。例如随着土地改革完成,农村两极分化苗头 的出现;在保护私营工商业合法经营和适当发展过 程中,不法资本家“五毒”行为的出现等。这些因素 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最终促使毛泽东改变了原有的 过渡思路转而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步伐。 (一)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后“两极分化”现象的出 现,促使毛泽东下定决心尽早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 道路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扩展 到全国范围。作为中国民主革命主要内容的土地改 革具有双重性质。通过实行土地改革,不仅要联合 农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 人民民主政权,而且要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恢复和发 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做好准备。但在全国 完成土地改革、农民得到土地、生活得到改善、农村 生产力明显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 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土改后农村出现的贫富分化 现象。这一“两极分化”的苗头引起中央领导人尤其 是毛泽东的担忧。 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中国一直处于自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土地改革后,小农经济的状 态仍未被打破,农民获得土地后仍是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推翻地主阶级后,农村供应城市的粮食数 量缩减,农村供应与城市需求的矛盾骤然尖锐。同 时,虽然每户农民都获得土地且数量相差无几,但是 由于其劳动能力、技术水平及经营水平的差异,造成 收入出现差距,农村出现少量的贫富分化现象。由 此,一些地区出现农民自发组织的互助合作组,想借 此缩小收入差距,缓解农村与城市粮食供需矛盾。 这些现象最先在东北和华北老解放区表现出来。 1949年12月,东北局书记高岗在座谈会上提出,可 以借助并进一步提高农民自发组织的互助合作组, ・ 63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43卷 向社会主义过渡。1951年5月,山西省委建议,可 以通过把老区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办法,以动摇和 削弱农村的私有制。对此,刘少奇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认为这些想法和建议是“一种危险的、空想的社会 主义思想”[3 ,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仍是允许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我们不能将其与社会主 义阶段混为一谈,现阶段我们还处在为“巩固新民主 主义制度而斗争-[43 的阶段,因此不应限制富农的 发展。在这一关系到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 重大原则问题上,毛泽东反对刘少奇的观点。他认 为“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 主义就必然会占领……如果不搞社会主义,那资本 主义势必要泛滥起来。J' ̄[51357因此他鼓励在农村推行 互助合作社,试图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提高农村生产 力,最终动摇农村的个体经济,动摇私有经济的基 础。 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坚决反对农村工作中的绝 对平均主义做法。但建国后,随着土地改革工作的 全面展开,千百万农民因为分到土地而积极投身到 农业生产中,农村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毛泽东却开 始担忧在农村中逐步出现的“两极分化”苗头会危及 工农联盟,危及新生的国家政权。正是因为土改后 个别领导对农村出现的少量两极分化苗头的过分担 忧,造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领导人决定提前在农 村进行所有制改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毛泽东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过早放弃。 (二)资本家不法行为的出现,使中国共产党尤 其是毛泽东逐渐改变了对资本主义的原有看法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与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相比,民族资本主义是进步的生 产关系。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中间阶级被中国共 产党吸人到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作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动力之一。 但是在民主革命过程中,中共中央领导人对资 本主义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逐步发生变化。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主张广大地发展资本主义,他 指出:“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 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 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E6]to6o这一 “资本主义太少”的状况直到1949年都没有发生任 何改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强调利 用资本主义的同时,提出了对资本主义的限制和改 造的问题。即使如此,建国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生的国家政权是人民民主政 ・ 64 ・ 权,即由各阶级共同组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 权,其中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同时《共 同纲领》还提出要保护“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 ]2。正是在党和国家按 照《共同纲领》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合法经营和适当发 展的过程中,一些不法资本家为牟取暴利在经济上 唯利是图、破坏国营经济,在政治上对党员干部拉拢 收买,这些行为对当时的党员干部产生很大的腐蚀 和影响,污染了大批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导致政府机 关中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严重滋长。这使毛泽 东等中共领导人对资本主义的看法产生了重大变 化,决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三反”运动的 同时,针对私营工商业者开展以反行贿、反偷税漏 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 情报为主要内容的“五反”运动。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消极影响的过高估 计,使他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发生改变,提出 “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el。。 的论 断。自此,党中央领导人将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 阶级由限制发展对象转变为革命对象,轰轰烈烈地 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运动。1953年1O 月15日,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以增产, 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 义,这是定了的,,[叼 。这进一步反映出毛泽东对资 本主义复辟危险的高度警惕,也更加坚定了他加快 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的决心。这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论被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国家工业化战略的选择,促使毛泽东下定 决心走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快国家工业化发展的战略 选择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早结束的直接动因。中国 近代史表明,落后就要挨打,要实现民族独立,就必 须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主要标 志,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历史任务, 更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在毛泽东设想新民主主义社会之初,他就强调“新民 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L1。] 。中国 作为小农经济长期发展的农业国,要实现工业化,必 须完成从农业基础向工业基础的转变。毛泽东强 调,这“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七届二中全会上,党 中央正式提出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 业国的战略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形势以及毛泽东个人的 深切感触,更加坚定了毛泽东实现国家工业化战略 第6期 董军明,张丽丽/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原因 的选择。斯大林指明:“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的无产 阶级专政的国家,如果自己国内不能出产生产工具 着胜利果实的获得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让 毛泽东更加坚定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国家 和生产资料,如果停留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即不得 不使国民经济受制于那些出产并输出生产工具和生 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阶段,就不可能保持 经济的独立。’,[n]4 因此,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 业的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49年l2月,毛 工业化。因此,在1952年9月,毛泽东听取周恩来 报告访苏情况后,在中央讨论“一五”计划的会上提 出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伐,提前向社会主义过 渡,并于1953年6月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因 此,国家工业化的战略选择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被 放弃的直接动因。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选: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 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苏联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给 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毛泽东强烈意识 到,与苏联相比,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但是从苏 联的发展历史看,中国具备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苏 联工业化水平的可能性;要在最短时间实现工业化,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M].人民出版社, 1992. 中国应该借鉴苏联模式。经过艰苦谈判,中苏最终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的签订,不仅 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还直接影响了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看 [4]刘少奇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1985.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M].中央编译出版 社.1990. 法,开始直接参照苏联模式,这为他在社会主义改造 时期借鉴苏联过渡时期理论奠定基础。1951年2 月,党中央开始起草“一五”计划和远景设想,并于同 年8月由周恩来、陈云带队到苏联征求意见。到 1952年,一方面,国民经济快速恢复,社会主义因素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人民出版社, 1992. [8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9. [9]执政新理念:从阶层和谐走向社会和谐[M].人民出 版社,2010. 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奠 定基础。另一方面,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形势严峻, 虽然我国在抗美援朝中取得空前的胜利,但是伴随 [1O]毛泽东文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6. [11]斯大林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79. On the Obj ective Reasons Why Mao Zedong Abandoned the Theory of New Democracy DONG Junming ,ZHANG Lili。 (1.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s,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China 010022; 2.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Chengdu ti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Sichuan,China 610051) Abstract:The Theory 0f a New Democratic Society,the major contribution,was made by Mao Zedong to the Scientific Socialism.This theory is a hot spot but also a difficulty in the research of Mao Zedong Thought recently,and the reasons why Mao Zedong abandoned the theory of New Democracy,without doubt。have different and controversia1 opinions.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pressure from the Soviet U— nion was the obj ective factors that leading to the abandonment,and the new circumstances and new prob— lems that had emerged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were the SUbj ective factors which worked together to cause the eventua1 giving up of the theory. Key words:Mao Zedong;The Theory of a New Democratic Society;abandonment;objective reasons 【责任编辑阿茹汉】 ・ 6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