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六单元 古诗词诵读 总(19 )课时 第(15)课时 《泊船瓜洲》 1. 理解诗歌大意,走进诗歌意境,品味诗中意象,体会作者情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 2.通过自主阅读,知人论世,触摸王安石的家国情怀。 3.背诵古诗 1.品味诗歌意境,品味诗中意象,体会作者情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 2.通过组合阅读,知人论世,触摸王安石的家国情怀。 教学准备、字卡 资源 教学过程 一、初步走进诗作,理解诗作大意。 (一)自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借助平仄,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三)理解诗句意思。 教师在黑板上画地理简图,帮助学生了解王安石作诗时所处的地理环境,尤其引导学生关注“瓜洲”所在的位置——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二、初次自主阅读,聚焦诗作意象。 (一)调动学生积累,形成组合阅读。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王安石站在船头,眼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会有哪些古人的诗句涌上王安石的心头? 2. 引导学生在《泊船瓜洲》与学生积累的诗句之间构建联系,理解诗句中的“景象”无不与蕴含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它们已不是简单的景象,而是一种诗歌 (二)聚焦“春天”意象,初悟家国情怀。 1. 自主阅读王安石的《忆昨诗》,体会作家笔下的“春天”意象所包含的少年壮志与家国情怀。 师:泊船瓜洲时的王安石还会想到什么呢?或许会想起自己十六岁那年的春天,独自登上钟山,遥望江南春色时写下的诗句。我们都来读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着江南的春色,王安石还会想到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什么?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再次关注“瓜洲渡”的特殊地理位置——离开瓜洲渡:王安石就将离开自己的家乡故土,进入京杭大运河,此后一路北上前往京师。此时的王安石,向前看——是“国”,向后看——是“家”,前面是天下兴亡,身后是个人荣辱。 三、再次自主阅读,触摸王安石心路历程。 (一)教师简单介绍王安石变法所面对的阻力,组合阅读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中的文字片段,了解王安石的变法决心与忧国之情。 (二)自主阅读王安石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三首诗作,理解王安石蕴含在诗歌意象中的家国情怀。 师:面对朝廷中强大的反对势力,王安石或许会想起自己年轻时的诗作—— 师:此时,你对《登飞来峰》又有了怎样的理解?(生表达) 当变法事业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王安石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师:在《元日》中你又读出了怎样的意涵?(生表达) 由于皇帝的动摇、守旧势力的绞杀、各级官员的贪墨,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明月何时照我还”——十年后,王安石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孤独地回到了故乡,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晚年。他把自己的心志写入了这首诗中—— 师:你读懂这首诗了吗?(生表达) (三)聚焦“明月”意象,触摸作者诗心 十年之后,回到家乡的王安石,再次回想起那个泊船瓜洲的夜晚,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师:王安石笔下那依然不变的明月指的是什么呢?(生表达) 四、再读诗作、记忆积累。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记住这首诗、记住王安石、记住一千年前这个宁静的夜晚。 五、布置作业: A(尖子生)搜集有关王安石的古诗积累。 B(中等生)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 C(潜能生)背诵古诗 一分钟安全教育:下课与同学保持距离。 泊船瓜洲:一水间、只隔、照我还—思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不许改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