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路勘察设计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摘 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过程出现的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公路工程各阶段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在公路勘察设计阶段就开始从源头注重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
【关键词】公路勘察设计; 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问题一直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森林草原面积锐减、生物灭绝速度加剧、各类环境污染问题触目惊心。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起步晚、基础差、治理速度远赶不上破坏速度。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交通运输的载体之一,公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交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公路总里程达423.75万公里,日渐增长的公路里程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功不可没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发生了一系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消减公路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成为人们日趋高度关注的问题。
1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工程建设专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施工和运营周期都较长,影响范围跨度大,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公路工程可分为勘察设计期、建设期和运营期。公路建设工程在不同时期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施工期主要产生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而运营期则主要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1.1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1.1.1 土地占用和水土流失
路基的永久占地改变了土地的利用类型,使土地原有功能丧失;高填深挖路段坡面形成地面裸露,降低了土层的抗蚀性能,引起水土流失加剧。作业场地和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破坏了地表植被,改变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工程施工中取弃土场及填挖方引起原有地形地貌的改变。土地占用还会破坏原有动植物特别是保护动植物的生存、栖息、觅食场所。
1.1.2 施工期环境污染
施工期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车辆和机械,以及爆破作业,具有临时性特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车辆排放的尾气和运输、作业、爆破过程中的扬尘和沥青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施工现场冲洗车辆产生的废水、施工用排水和营地的生活污水等。
1.2 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车辆在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可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往往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管理、服务区排放的污水和路面径流可能对水体和农田产生危害。交通事故引发的有毒有害物质泄露、爆炸和火灾等也会导致水体、大气等污染,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由于施工期的边坡防护及生态恢复工程尚未稳定,水土流失情况在运营期初期依然存在。此外运营期还存在线性工程对生境的切割、阻隔和对景观的破坏等方面的影响。
2 从勘察设计阶段出发减轻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为消除或减轻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危害,必须以预防为主,在勘察设计阶段就应将环境保护的理念纳入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交通运输部对此问题也早有规定,其在2011年10月08日发布的文件(交公路发[2011]50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贯彻“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理念,从而实现促进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公路工程过程中的勘察设计工作对于环境保护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勘察设计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指导思想最终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生态环保主要体现在选址选线的生态环保。
生态环保选线,即在满足公路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勘察结果和环境现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进行路线选择的过程。选线时应使公路路线尽可能拟合地形,避免出现长大纵坡和高填深挖,减少开挖面积。避开水土侵蚀严重的区域,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路线在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保护区域时,应尽可能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对可能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区域应采取线路摆动、设高架桥等避让和保护措施。对沿线经过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应有针对性地预留保护措施,如设置桥梁涵洞等动物通道保证动物寻找食物水源及迁徙等活动。
除了生态环保,资源节约也同样重要。公路工程的资源节约主要是指土地资源的节约,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我国,可供耕作的土地尤为紧缺。公路建设规模往往比较大,土地占用相对较多,在勘察设计阶段应注意合理选用公路建设标准和技术指标,通过设计和技术手段,节约资源,实现环保。在满足使用安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降低路基高度,减少两侧边坡占地及填挖方取土占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可通过设置挡土墙、护坡或高架桥等方式减少土地占用。可在施工时对车辆和人员的活动范围加以严格控制,同时尽可能地缩小施工作业带的宽度。另外应对临时用地的表土做好保存,并在施工后及时恢复。对于施工地区中分布有矿产资源的,应尽量采取减少对矿区的占用和分隔,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方案。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可利用水利建设或城市景观建设的土方填筑路基,合理安排调度,减少取弃土量。对于取土困难的地区,还可在设计中因地制
宜,利用粉煤灰以及煤矸石作为填土材料。
除此之外,资源节约还包括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在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可结合沿线的资源状况,在设计中推广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在公路的维护和改扩建工程中,可选用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等,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对公路工程的环境问题,还可以通过一些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其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勘察设计阶段对工程的全面掌控。如应考虑尽量避开雨水汇集点和河道附近设置取弃土场,以减少水流对取弃土场的侵蚀。对于弃土场的挡土坝,应遵循“先拦后弃” 的原则进行布设,并在弃土场的周围设置相应的截排水措施。场地设置应尽量在征地范围内进行,且施工材料的堆放、拌合以及预制等场地,尽量设置在居民居住的下风向。对于环境敏感点的噪声超标问题,可分别采用隔声窗、声屏障、绿化、环保搬迁等措施来降低噪声污染。此外,应充分重视对路面径流和事故废水的处理工作,设置收集处理装置,以防止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3 小结
勘察设计阶段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为建设项目的选址、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从勘察设计时期就开始着手环境保护,及早介入,从源头上采取切实有效的环保措施,目前已经成为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公路项目具有点线结合、以线为主的特点。施工周期长,可能是几个月至几年不等;影响范围大,有的公路甚至跨越多个省市村镇,沿途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工程建设的前期,也就是勘察设计期就从环保选线,节约资源等方面出发,做好全面和长远的规划,是减少公路工程环境影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何金泉.公路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J].四川建材,2007(6).
[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0.
[3]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11]504号.
[4]李广英,张同作.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青海环境,200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