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小学阶段里,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个人作文创作水平的高低和作文质量的优劣。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下面本人就这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林海》一文,主要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林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林海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林海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温柔”“绿得难以形容”“ 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等词语和“亲切与舒服”、“ 多少条岭啊……既…… 又……”“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
花鞋。”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林海的美丽风景,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美丽的风光所陶醉。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高尚的行为》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可怜巴巴”、“脸色苍白”、“极力忍受”、“祈求的目光”等这些词语中体会科罗西此时内心虽然愤怒,但又不敢发怒的心态。说明科罗西孤单与无助。“戳”“扔”“变本加厉”“厚颜无耻”等词语来说明肇事者的嚣张。在科罗西失去理智,抄起墨水瓶想戏弄他的同学砸去,却意外的打在老师身上,在老师的一再追问下,卡罗纳站起来勇敢地替科罗西承担这一责任,老师听从卡罗纳的建议,宽恕了那四个肇事者。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卡罗纳高尚的行为。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③图文对照,看文中的哪些内容能在图中找出来?④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讨论,学生很快就清楚,课文讲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为春光增添了生趣。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
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第一段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的一大“奇观”时,我让学生反复的读,在读中感受“奇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在领略独秀峰、阳朔山水的“奇观”时,再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再通过读传说、诗歌、民谣进一步体会“奇观”。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四、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2、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内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点,我就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五、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
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如在教学《荷塘旧事》一课时,我问学生:从课题上看,你觉得课文写了几方面内容?在一番交流后得出结论:一方面写的是荷塘,另一方面写的是在荷塘里发生的往事。紧接着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看分析的对不对。学生很快就投入到阅读课文中了。而且找到了哪些段落描写的是荷塘的美丽景色,哪些段落是对往事的回忆。这样学生基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在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凭纸上谈兵还是不行的,要付之于实践行动,还要讲究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仅节约时间与金钱,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一生发展大有裨益。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使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