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馨,时春风
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年第1期
王 馨1,时春风2
(1. 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2.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 无锡 214064)
摘 要:通过创意产业与科学技术融合的“集成创新”效应趋势,分析现阶段江苏数字创意产业规制,构建其理论框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视角来探讨江苏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江苏;数字媒体;文化产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6.01.012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2014SJD34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15ZX24);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4KJD520008)
收稿日期:2015-07-23;修回日期:2015-11-23
作者简介:王 馨(1981-),女,江苏高邮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研究,E-mail:wxings2004@tom.com。
201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将创意新型产业与数字媒体间的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在信息化互联网+背景下,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创意精神为核心基础、以网络平台为主导传播方式的文化艺术与经济集聚的新兴产业,具有附加值高、产业关联性强、创意人才素质高的特点。
1 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现状
目前,此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已成热潮。美国哈佛大学文化经济理论家凯夫斯在《创意产业经济学》中归纳为7点:一是创意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二是创意产业的原创性;三是创意产品的生产需要多元化的创意性人才投入;四是创意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五是创意产品受创意者的技能水平影响;六是创意产品的传播销售;七是创意产权的保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术界就对文化创意产业理论展开探讨和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胡惠林《文化产业学》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这些作品大多以文艺学、美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政策,系统阐述了文化产业政策的研究体系,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另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一些学术论文,如李薇《中国创意产业规制的均衡分析》,史鑫《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都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机制;丁洪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研究》、王雪莉《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初探》等这些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等也论证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数字时代,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其标志就是文化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数字时代科技创意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数字创意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以及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等内容,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还比较薄
弱,缺乏深入的研究。而具体到江苏省而言,还没有论著把“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全面的概括和系统分析,因此选择江苏省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 江苏数字创意产业的类型与特征
2.1 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实意义
数字媒体——文化创意产业的驱动力!数字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新兴的知识型经济产业,不仅具有高增长、高产出、高增值的特点,还可对全省人民素质的提高、环保减排等社会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数字时代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需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其优势利弊。笔者对现阶段江苏省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探讨数字时代科技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制约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2 打响城市整体品牌精神
*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文化品牌城市的发展目标,积极探讨塑造和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策略和方法,掀起了一股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热潮[1]。
文化品牌,指一个城市蕴藏历史底蕴和外显个性品位的综合表征,是集中呈现城市地质风貌和文化特质的特殊载体,更是彰显城市文化核心软实力的综合体。江苏可结合水文化展示多元性、交融性、互补性的文化优势,兼具富有特色的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徐淮文化、苏东海洋文化勾勒文化品牌。新媒体时代可进一步融合苏南文化元素,继续保持锐意进取开放创新精神,在虚拟交互、数字图书出版、原创动漫及衍生产品、体感游戏等方面,持续不断推出更新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品牌,提升苏南现代化的文化自觉与创新。如苏州结合城市文化与相关课题,刊发《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苏州》 《从“双面苏绣”到3D苏州》等有关体现苏州城市形象的研究文章,并结合数字创意产业打造品牌精神,体现精致的姑苏文化。
2.3 数字科技打造新型文化创意市场
当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之后,不仅可以催生江苏数字出版业、网络视频业等新业态的发展,还可以延长产业链,盘活并推出一系列联动新兴产业。
1)数字文化展演产业:从事美术馆、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经营管理或戏剧、歌剧、舞剧、音乐等数字化表演的机构及集体,建议利用数字化技术展示江苏特色历史文化背景和精美传统艺术,使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达到遗产保护和特色宣传双赢的目的。
2)数字娱乐产业基地: 随着卫视和央视之间的竞争日趋剧烈以及互联网视频、IPTV、手机视频的迅速发展,数字影视内容的需求也快速增加,竞争程度愈发激烈,因此从事数字影视与动漫的制作、发行、放映,周边生产制作服务、数字电视经营、节目制作供应等成为创意产业的新方向之一。如苏南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华莱坞于2013年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文化科技产业园;另外常州等也努力打造环球动漫嬉戏谷、游戏基地等一批国内领先的数字影视和动漫游戏产业中心。
3)数字出版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面临着数字化冲击,可通过海外上市,在资本支持下实现优化转型升级。从事新闻、杂志、书籍、唱片、录音带等具有著作权的传统文化产业,可结合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新业务模式,实现成功转型。2014年7月第四届江苏书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结合文化创意阅读的数码体验、文化创意、数字印刷、数字阅读、版权成果均有所体现。
4)数字广告与设计产业:从事各种媒体宣传物的设计、产品设计、机构设计、原型与模型制作、流行设计、商标设计、视觉设计、包装设计、网页多媒体制作等引领省内数字行业技术同国际一流技术接轨,对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推动江苏省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创建有影响力的数字创意产业基地
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发展,而数字创意产业园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阿凡达》全球大获成功后,国内各商家、数字制作公司展开“3D”技术战,竞相将数字虚拟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推出3D液晶电视、3D裸眼手机、虚拟体感类新产品,拉动数字文化消费升级,刺激消费潜力释放,为数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由苏州蜗牛公司倾力打造的全球领先的3D数字文化产业项目——中国石坞3D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总投资42亿元,聚集2万多名数字文化创意人才。苏州蜗牛公司创始人、CEO石海坦言“美国有好莱坞,印度有宝莱坞,我们希望中国有石坞,而且这个石坞是落户在我们苏州的。”随着3D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批批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品牌企业正在兴起,它们正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人类获取信息、掌握知识、欣赏文化的方式,不仅为文化创造力、传播力的增强提供了土壤,更为催生数字文化新业态以及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良好健康发展营造了广阔空间。
3 发展江苏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意见提出: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加快培育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以新的产业增长模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涵养新一代创意消费群,以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2]。
2)当代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创意产品成了买方市场[3]。在与传统文化品牌结合的基础上,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创意产品和特色产品,并用数字新媒体加强对江苏文化创意产业的宣传和推广。北京大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中国应探索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延长产业链。预计中国未来几年数字文化产业将占全部文化产业的比例为50%~70%。”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数字化趋势的影响,而这恰恰是笔者重点探讨的问题。
3)数字创意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江苏各高校应大力培养创新型数字媒体人才,将创意文化企业的需求与数字人才的培养应用相结合。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包括科技、艺术设计、文化娱乐等创意行业的劳动力比例已经从1980年的12%上升到今天的30%~40%。我国数字创意适用人才相对匮乏,导致创意产业、创意模式总是在引进、模仿的背景下低水平运行,这一形势势必严重影响我国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 “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战略实施[4]。实行“眼高手高”战略,在顶层设计上要彻底颠覆现有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市场、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真正落实“眼高手高”战略意图,做到“眼高手更高”。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一大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创意行业管理人才,直接投入到创意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中,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4 结束语
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是代表国家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我国发展强国之路的重大机遇。当前江苏创意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新技术和数字人才的支撑,创意内容和现代科技的融合,使创意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明确“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科技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利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软件产业基地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搭建渲染系统、数据中心等必要基础条件。2016年是承上启下、实现目标的关键一年,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这一绿色产业、黄金产业、朝阳产业,是江苏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举措,也是江苏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投资和生活环境、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 李娇.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2] 荣跃明.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5):20-26.
[3] 曾琎,陈汉青.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4):153.
[4] 王缉慈.创意产业集群的价值思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石俊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