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海洋经营新模式——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海洋经营新模式 理六 海洋资源资产化管 A NEW MoDEL oF MARIN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API. TALIZATIoN MANAGEMENT FoR oCEAN RESoURCES 于英卓 戴桂林 高金田 (青岛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经济贸易系266071) 随着陆源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三大矛 盾的日益突出,海洋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但是由于受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无偿占有、无偿使用”传统观念的影响,人类长期进行 掠夺式的开发,严重影响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 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通过海洋资 源产权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对海洋资源的产权 管理,借助产权的排它性,构筑滥用稀缺资源的屏障, 从而有效防止这种稀缺资源利用的搭便车现象,以解 决我国海洋资源长期以来产权混乱的局面。 1,3 实施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 对海洋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实现 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讲有4项内容 :(1)经济效益评价真实化。把 源的资产化管理,改变目前海洋资源无价和价格不合 理的现象,促使海洋资源由事业型运行机制向资产 化、产权管理机制的转变就成为当前海洋资源综合管 理的关键。 海洋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资源耗费成为商 品成本的一部分,使资源的价值或价格在经济评价中 得到实现和补偿。(2)国有资产所有权实心化。即保证 “海洋资源归国家所有”不再是一句空洞的法律条文, 落实海洋资源国有产权代表,实现国有产权主体的经 济利益。(3)资源产权权能流动化。通过资源商品化。 赋予海洋资源经营者以法人地位。促使资源部分产权 内容进入市场流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 1 实施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内涵、 核心与目标 1.1 实施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就是把海洋资源这 种特殊资产,从其开发利用到生产、再生产,按照自然 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其内容包括对天 然海洋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和核算制度,将收益用 于资源补偿和再生产,将其生产和再生产由事业型转 变为经营型,最后形成以资源养资源的良性循环。提 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Io 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使海洋资源的使用权流向综 合效益更高的部门和地区。(4)资源再生产循环良性 化。针对可再生资源,通过资产化管理,消除资源利用 的短期行为,将海洋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强度控制在资 1.2 实施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核心 哈佛大学的卡特教授认为:现代社会依靠产权机 制能够使稀缺资源得到最优利用,能够为人类提供某 种有效地减少浪费的刺激 。由大多数海洋资源的稀 缺属性结合我国海洋资源管理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实行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要解决资 ★青岛海洋大学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812509号。 第一作者:于英卓,出生于1978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资源经济与贸易。F ̄nail:yuyingzhuo@sina com 收稿日期:20024)4-01;修回日期:20024)6-20 海洋科学/2002年/第26卷/第1O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源再生能力的阈值之内,并将资源经营所得的部分收 益用于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增殖,形成以资源养资源 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从而 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针对不可再生资 源,主要通过价值转移,积累资金,用于发现和开发替 代性资源新品种。 无价观念的影响,资源消耗成本并未记入总成本,同 时由海洋资源数量、品位的差别所形成的差别成本也 被忽略了。从而从微观角度看,由于海洋开发企业或 个人经济效益与海洋资源消耗量的脱钩,造成产品价 格扭曲,导致“资源无价、原料低价、产品高价”的不合 理现象普遍存在;从宏观角度看,这同时也助长了海 洋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消耗型、外延扩张型经济的发 展,从而导致经济效益评价严重失真,不能有效衡量 海洋经济的增长质量。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1年中 国国土资源公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的海 洋产业总产值达到4 133.5亿元,但海洋三次产业结 构的比例却为50:17:33,这表明我国仍以大量消耗 海洋生物资源的第一产业为主,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急 需提高。 2 我国实施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必 要性 2.1 基于资源价值论的理论分析 海洋资源是指在海洋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并分 布在海洋地理区域内,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供人 类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 福利的物质、能量和空间 】。同时经济法上认定无论 是自然的还是经过人类劳动投入的,只要可供人类利 用,能带来收益的自然资源都是资源性资产。由以上 海洋资源的定义和经济法上对资源性资产的法律界 定,我们可以看出海洋资源应该属于资源性资产。而 海洋资源这种资源性资产的两个重要属性就决定必 须对其进行有效的资产化管理 。(1)海洋资源能够 给人类带来经济价值。由于利用海洋资源所带来的价 值是可以具体以货币形式衡量的,所以这就为建立海 洋资源资产性帐户,进行资产化管理提供了可能。(2) 海洋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的根本原 因就是资源的稀缺性,而大多数海洋资源在一定的时 空条件下其数量是有限的,这一有限性不仅表现在资 源的天然存量方面,而且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稀缺 性表现为资源生成速率是有限的;对不可再生资源来 说则表现为发现新储量的速率与寻找可替代资源的 速率也是有限的,稀缺性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就 2.2.2 海洋资源产权关系混乱,国有资产大量 流失 长期以来,由于国有所有权缺乏人格化的 代表,实际上是“谁发现,谁开发,谁所有,谁受益”,海 洋资源开发的巨大收益被转化为部门、集体或个人的 利益,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从而严重制约了海洋 资源开发资金的可持续投入水平。例如建国以来我国 单是在海洋地质勘探方面的投入就有4 000多亿元, 但是这些大量资金投入所带来的本该归国家的那部 分利益却转移为部门、单位或个人的财富,从而严重 制约了国家资金的周转速度和再投入水平,形成高投 入一低收益、低投入一更低收益的恶性循环。同时由于 三权混淆(所有权、行政权、经营权)、所有权的条块分 割,导致海洋资源产权流动受阻,企业与国家责权不 清,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掣 肘、权益纠纷不断,使得海洋开发陷入盲目混乱状态, 严重削弱了海洋宏观管理力度,致使海洋资源开发短 期行为严重,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破坏了海洋资源 构成了实施资产化管理的直接动力。 2.2 基于我国海洋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 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政府主 张,我国领海面积达38.8万km ,近海初级生产力达 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例如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从60年 代后期开始严重衰退,带鱼年产量从100多万t降到 50万t,大黄鱼产量不足30 000 t,小黄鱼几乎绝产。 4亿t,从总量上看我国属海洋资源大国,但从相对量 上来看,海洋资源人均占有量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25%,而长期以来我国却并未对海洋资源进行有效的 资产化管理,致使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出现了尖锐的矛盾。 2.2.1 海洋资源无偿使用,经济效益评价失 真[3 由于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长期受资源 通过对我国海洋资源利用现状的理论和现实分 析,可以看出,在我国建立有效的海洋资源资产化管 理体系已刻不容缓。 3 我国实施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具 体措施和实施步骤 对海洋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就意味着将这一国 Marine Sciences八,01.26.No.10/2o0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 ORUM 有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参与国民经 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从而不断降低资源消耗, 济的核算,这就要求资源的管理体制、核算制度、价格 以资源循环和收益来实现资源的持续再生产。 体系和利用方式等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市场 3.1.3 规范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产权流动 随 经济发展的需要。 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产权变动将会 3.1 建立产权管理体制,对海洋资源性国有 大量出现,如合资合作经营、股份经营、联合经营、租 资产进行产权管理 赁经营等经济活动中,都会出现资源产权的流转。为 产权管理是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为 了确保这些资源性资产国家所有权的实现,国有资产 了保证海洋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实现,改变以往产权关 管理部门应依法对这些产权变动行为进行管理。当资 系混乱的局面,应规范开发使用权的管理,建立权资 源资产产权关系发生变动时,应先向行业主管部门提 分明的产权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国有资产专职管理机 交资源产权变动申请书及相关资料,审核后报同级国 构与各类海洋资源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政企分 有海洋资源管理部门审定,并进行价值评估和办理产 开,产权明晰的产权结构。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应重 权变更登记手续,以防止产权变动过程中国有海洋资 点考虑以下几方面口 】。 源资产的流失。 3.1.1 确保国家所有权利益的实现 要使海 3.2 完善价值核算体系,促进海洋资源性国 洋资源国有产权权益能够得到充分实现,首先要明晰 有资产价值的合理补偿 海洋资源的产权关系,建立相应的国有产权管理组织 既然海洋资源是作为能带来收益的经营性资产 体系,完善国有产权的代理制度,确保国家所有权主 进入生产过程的,就应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纳入国 体人格化,为此可以将海洋资源内在产权结构分为两 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资源进行估价入账,实行有偿使 大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家所有权。这一层次的权力是 用,以促进资源的合理补偿和可持续利用,其具体作 排他的,为了解决国有产权主体缺位的问题,可以由 法和具体步骤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 国家海洋局、国资局等相关单位分离出相应的部门重 3.2.1 对海洋资源进行资产产权登记,建立资 新组建国有海洋资源管理部门来执行国家所有权。第 产实物账户 (1)清查海洋资源性资产的底数,分清 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权益,在这 资产种类,掌握占用、使用单位的基本情况。使用、占 一层次上,独立的国有海洋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具 用海洋资源性资产的单位应按要求填报《海洋资源性 体的审批、调配等行政手段和转让、招标等经济手段 资产清查基础表>,由同级海洋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审 来实现第一层次的支配权,从而确保国有利益的实 核,并作为产权登记的重要依据。(2)在资产清查的基 现。 2001年l0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 础上,由海洋资源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产权界定和使 使用管理法>确立了三项基本制度,即海域权属管理 用权确认,并签发《海洋资源性资产产权登记表>,作 制度、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从而 为该单位使用、占用海洋性资产的法律依据。(3)通过 为国家所有权利益的实现奠定了法律基础。 汇总弄清资产底数,分清类别,掌握资产开发利用情 3.1.2 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在明晰 况、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分级建立海洋资源性 产权结构并实现国有产权主体人格化以后,就要确保 资产实物账户。 海洋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国家只行使所有权 3.2.2 对海洋资源进行基准价评估,建立资产 而并不直接参与资源开发与经营,它主要通过委托或 价值账户 (1)对海洋资源进行定级。海洋资源在客 代理形式由企业来具体承担资源的开发利用,让海洋 观上存在着级别和差异,而这种级别和差异又是基准 资源按照市场规律由企业以资产形式来经营,在国有 价评估的基础。资源级别应反映出区域内部资源的区 产权主体代表——海洋资源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下 位条件、资源丰度和利用效益的差异,这就需要确定 按照保值增值的原则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 出影响资源性资产优劣的各种因素,在对各种经济、 调发展。这样不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还 社会和自然因素综合分析后,按差异划分各类海洋资 有利于政府集中精力做好宏观调控,同时还可使企业 源的级别。这种级别既要反映资源在经济效益上的差 独立参与市场竞争,让资源经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 异,又要反映出资源在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综合效 海洋科学/2002年/第26卷/第10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益上的差异。在定级过程中,还应依据定级因素与社 广泛的联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方面任何资源 会、经济活动的相关程度确定各定级因素的相对重要 从数量、质量、时间、空间来看都是稀缺的,而另一方 性,并相应赋予各因素一定的权重,以反映各影响因 面人类维持生存、进行生产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然资 素对各类海洋资源的影响程度。(2)确定海洋资源性 本”存量(包括保持一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维持生态系 资产基准价。一般可以采用级差收益测算法评估海洋 统的动态平衡,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自然资源储备 资源性资产的基准价,但是由于海洋资源性资产是由 等)。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建立有效的资源评价 不同类型的海洋资源构成,各类资源的客观情况不 体系和合理有序的产权结构,对其进行资产化管理, 同,所以不能完全用一种方法对所有海洋资源进行估 就成为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可持续 价,而应针对海洋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利用各种有效 发展的重要前提。 ~ 方法对其进行测定。例如:海洋盐田资源和滩涂资源 参考文献 可采用级差收益测算法;港口资源可采用成本法;油 1 邓效慧、戴桂林、权锡鉴。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与海洋资 气资源可采用净价法和成本法等。 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科学,2()(】1,25(2):54~56 3.2.3 建立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 在前两项 2 姜文来。关于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几个问题,资源科 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资产方为 学,2000,22(1):5~8 国家,负债方为使用者,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 3 徐质斌。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与产业化经营,国土与 系,将资源消耗水平列入成本利润分析中,并对其进 自然资源研究.1999,1:1~5 行价值补偿,从而逐步形成以海洋资源资产产权为中 4高谊。海洋国土产权论,中国土地科学,1995,9(4): 心的管理和经营新机制,使国有海洋资源性资产得以 11~16 保值、增值,扩大社会积累,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和资源 5 蒋铁民、王志远主编。环渤海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动力和基础。 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107~111 4结束语 Pa ul A .S:’ ’: ‘ 现代人类的社会生产过程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 (本文编辑:刘珊珊) 2003年《海洋渔业》杂志征订启事 《海洋渔业>是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办的中级水产 科技期刊。主要刊登海洋渔业管理、远洋渔业、海水养殖与增殖、资源开发与捕捞技术、海 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水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等各类文章。 《海洋渔业>杂志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1—1341/S,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2490,季刊,大16开48页,逢季中月25日出版。每期定价5.50元,全年22.00 元。邮发代号:4630,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汇款到编辑部订阅。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军工路300号,邮编:200090 联系电话:(021)65680116,(021)65684690-8048 Marine Sciences八,0l 26..No.10/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