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坑支护方案8837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1、施工总说明 2、支护平面布置图 3、施工结构及剖面图

4、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5、基坑周边环境示意图 6、周边管线现状示意图 7、售楼处基础图

第二部分 设计依据及计算说明

1、工程概况 2、场区条件 3、支护方案的设计

4、降水设计及降水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5、土方开挖 6、基坑监测 7、应急措施

附件:各段支护设计计算书

第三部分 施工组织设计

1

1、施工组织部署

⑴、项目管理组织保证体系 ⑵、劳动力安排计划及保证措施 ⑶、施工机械设备计划及保证措施

⑷、工程材料计划及保证措施 ⑸、现场平面布置及临水、电准备 ⑹、施工协调管理 2、主要施工方法 3、质量保证体系

4、施工进度计划、关键线路及工期保证措施 5、安全保证措施 6、文明施工管理

2

第一部分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施工总说明

一、总则

1、图中标高为青岛标高,单位为米,尺寸单位为毫米。±0.00相当于黄海高程5.80m(设计资料),现自然地面平均标高为青岛5.40m,纯地下室独立承台底板标高为青岛-2。80m,B住宅基底标高为青岛0.05m,基坑开挖深度为5。30m~8。20m,局部集水井部位挖深9。20m左右。

2、在进行基坑施工前,应预先在现场放出基础外轮廓线,使基坑内边线与基础外轮廓线保持在不小于500mm的净距。若图中尺寸与现场放样不一致,以现场放样为准。

二、设计依据:

1、国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S007—2002); 3、行标《土钉支护设计规程》(CECS96:97); 4、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结构设计图纸; 5、其他有关规范、规程. 三、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根据基坑开挖土层分布情况、周边建(构)筑物情况及开挖条件环境等不同,将本基坑支护划分为AB、BC等六个支护区段。各区段的划分详见支护平面图。

2、各区段支护方案如下: AB、BC、CD、FA段:

钻孔灌注桩排桩+锚杆围护结构;

DE、EF段:采用放坡+注浆土锚杆支护体系.

各区段围护结构的构造与设计详见施工结构图及设计计算说

3

明。

3、降水设计:采用管井降水设计方案,共布置管井6口,井间距为35m左右,深度为14m。具体详见降水平面布置图及管井结构图。

局部如集水井等较深部位视具体开挖情况采用坑内明排或轻型井点处理。

四、围护结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钻孔灌注桩施工

①、设计混凝土强度为C25。

②、施工控制指标:桩位允许偏差≤d/12;柱垂直度偏差≤0.5%;桩径允许偏差≤50mm;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混凝土强度≮C25,孔底沉渣≯100mm。

③、砼灌注采用导管式水下混凝土灌注,钢筋笼采用绑扎焊接,吊放时必须采用导正措施。

④、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养护及试验必须按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标准执行,确保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⑤、工艺流程:定位放线→埋设护筒→成孔→钢筋笼制作→安放钢筋笼→浇注砼→凿桩头、冠梁施工等步骤;

2、冠梁施工

①、设计混凝土强度为C25。

②、质量标准:应满足设计要求及《钢筋砼结构施工规范》。 ③、施工工艺流程为:凿桩头 → 放线定位 → 钢筋绑扎 → 支模板 → 浇砼 → 振捣 →养护 → 拆模。

3、锚杆施工

①、土层锚杆施工工艺流程为:土方开挖→钻孔→安放杆体→灌浆→养护→安放锚头→张拉锚固(施工预应力)→下层土方开

4

挖。

②、锚孔定位偏差不应大于20mm,偏斜度不大于5%,孔深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0.50m;

③、注浆浆液为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5左右,注浆量Φ110 孔为50kg/m左右,Φ150 孔为75kg/m左右.

④、注浆管应与锚杆同时放放孔内,并加对中支架,注浆管端头与孔底距离为100mm左右.

4、喷锚面层的施工

①、土钉喷锚支护施工基本流程为:分层挖土→人工修坡→设置土钉→注浆→铺设面层钢筋网→喷射砼面层等步骤。 土钉和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按设计要求必须采用分层分段,自上而下逐层施工.每层挖土深度不得深于该层土钉标高50cm.每一施工层次必须分段,每段的长度不超过30m,填土较厚区不得超过15m.每一施工层次的土钉施工完成后必须及时铺设钢筋网片,迅速完成焊接(绑扎),立即喷射混凝土。

②、土钉(锚)的施工

⑴、施工前,应充分核对设计条件、土层条件和环境情况,预计土钉施工可能带来的影响,对所需的原材料的型号、品种、规格及杆体加工质量等进行核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⑵、成孔时,就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条件,定出孔位,作出标记,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DE、EF段设计Φ60孔应用钻机引孔施工。其他段Φ40钢管钉采用击入法施工.

⑶、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5左右,注浆压力控制在0.30~0.50MPa,成孔为Φ60注浆量为25kg/m。水泥为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③、喷射混凝土面层

5

⑴、喷射混凝土作业应分段进行,喷射前,应清除坡面虚土,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上而下,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喷射砼时,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距离应为0。60~1。00m左右.

⑵喷射砼配合比为水泥:黄砂:细石:水=1:2:2:0。5,水泥为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细石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砂为中粗砂。面层厚度为80~100mm。

④、面网由1目钢丝网+Φ6。5@300*300钢筋网,DE、EF段并在遇土钉处加设Φ12加强筋。钢筋网片应牢固,并相互焊接,焊接顺序由里向外依次是:钢丝网、钢筋网、纵横向加强筋.

5、降水施工 降水管井设计:

井孔径600mm,井深14.0m,下置360mm井管,下部二节为滤管,上部二节为普管,(均为水泥管),采用60目滤网,井壁与井管填1~4mm粒径的混合砾料,上部2.0m用粘土封填。共布设降水管井6口。

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放线定位→钻机就位→开孔钻进→换浆成孔→终孔验收→填砾下管→洗 井→电泵安装及排水。

五、土方开挖

①、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总原则是“分层分块,分期开挖\",以控制基坑变形。开挖单位应进行专门的土方开挖设计方案。

②、土方开挖按土钉和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设计要求必须采用分层分段、自上而下逐层施工。每层挖土深度不得深于该层土钉标高50cm。每一施工层次必须分段,每段的长度厚填土不超过15m,其他地段不超过30m左右.

③、基坑边严禁堆土或堆载。

④、土方开挖期间应加强监测工作,每天由专人负责观测,用监测数据动态指导施工.

6

六、基坑检测

本工程的监测工作建议业主委托有相关资质和实际监测经验的单位来完成.

①、观测对象

对基坑边坡土体及围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坑外地表的沉降、坑周地下管线及邻近建筑物的变形等进行观测。

②、监测项目

⑴、基坑周围地面、道路的沉降与边坡顶的沉降与水平位移. ⑵、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的沉降。 ⑶、基坑周围建筑物的沉降。

⑷、支护桩的侧向变形与边坡土体的坡顶和深层水平位移。 ⑸、坑内外地下水位 ⑹、支撑的应力的轴力。 其它项目按规范要求.

③、基坑位移观测点及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应布设在基坑工程影响的范围以外且不少于3个。 在基坑的坡顶每隔15~20 米布设一个观测点。同时在护坡桩冠梁上(方案二)对应布设变形观测点。对邻近建筑物及管线布设变形观测点。观测点布置详见基坑位移观测点布置图.

④、监测方法:位移采用经纬仪进行,沉降采用水准仪,水位采用测钟观测.

⑤监测频率:

⑴、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必须读初始值至少2次,并保护好基准点。

⑵、各监测项目的监测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 ⑶、基坑挖土期间,每天一次;其它时间,观察次数视变形大小

7

与速率而定;

⑷、当观测指标达到警戒值,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及时报警并加密观测次数;

⑸、当出现危险征兆时,应进行连续监测; ⑹、施工监测应持续到整个基坑回填方可结束。 ⑥、监测的控制允许值及控制报警值 监测内容 支护桩的水平位移 周边道路及地面沉降 管线及管道的沉降 管线及管道的位移 土钉墙 七、应急措施

⑴、基坑开挖前应备足草包、塑料布、水泥、水玻璃、钢管等应急物资;

⑵、挖土单位应与支护方密切配合,严禁超挖、乱挖、以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

⑶、雨季施工应防地表水体的回灌,施工中应快速封闭来水通道,并加强巡逻,地表出现裂缝时应及时用水泥浆液灌填;

⑷、基坑内出现管涌时,应即使采用回填土或水泥包反压,并插入轻型井点降进行水;

⑸、基坑坡顶位移较大时,应及时采取土方回填,并在坡顶外开

8

允许值 速率 3mm/d,3d 1。5mm/d,3d 累计值 40mm 30mm 40mm 20mm 0。5%H 报警值 速率 2。5mm/d,3d 1.2mm/d。3d 1。5mm/d,3d 累计值 30mm 25mm 25mm 15mm 0.3%H 沟卸荷,加长加密土钉,必要时在坑内采用钢管进行支撑等措施.

⑹、由于场地条件较复杂,基坑开挖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工作量,对部分较深的集水坑,可根据开挖时的土层条件进行必要的加固.

⑺、如遇下水道应尽量避开,施工中如不小心击破管子可用堵漏王快速堵漏封闭或用导流管将水引至基坑底部的排水沟中.

9

第二部分 设计依据及计算说明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本次支护范围主要为B楼及纯地下车库基坑。

场地现状地面平均标高为青岛5。40m,地下室独立承台底标高为青岛-2。80m,B楼基坑基底标高为青岛0。05m,局部集水井基底标高为—3.80m,基坑开挖深度为5。30m~8.20m左右,局部集水井部位挖深9.20m。 二、场区条件

场地位于某地块,泰兴弄东侧及西狮子巷西侧,场地原有建筑已全部拆迁完毕,场地较平整,地面平均标高约5.40m。

场区土层分布及土性见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上层滞水含于①层杂填土,由大气降水、地表水急升活用水等补给,以蒸发、渗流等方式排泄,水位随季节变化,勘察时测得上层滞水稳定水位一般为地面下1.3~1.6m,相当于黄海标高4。4m左右(雨季测量,相当于高水位),水位变化幅度约±1.0m.浅层承压水主要埋藏于③、④、⑤层粉土、粉砂中,近几年最高水位约为黄海标高2。0m,最低水位约黄海标高—1。

10

0m,年平均水位约为黄海标高1.5m。综合渗透系数K=2。3m/d。

本工程挖至浅层承压含水层,该含水层近几年最高水位约为黄海标高2。0m。根据某水文站资料,本工程抗浮设防水位取黄海3.70m。具体水文地质条件详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基坑开挖底边线北距已建1层售楼处为3.00m,东边距现状围墙(西狮子巷)约1.80m~2。50m,围墙外有多幢单层民宅及1幢4层综合楼,距综合楼最近处约6.35m,最大距离为7.70m;西边距现状围墙约3.50m~3.70m。同时场地周边均有各类地下管线(管道)穿过。地下管线(管道)埋深最深约1.50m左右。具体详见“管线现状示意图”。

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情况一览表 表1 基坑周边 建(构)筑物 东侧围墙 东侧民宅 东侧综合楼 西、北侧围墙 北侧售楼处 层数 (层) —— 1 4 —- 1 结构 型式 砖砌 砖砌 砖砌 砖砌 砖混 基础 型式 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 埋深(m) 小于2.0 小于2。0 小于2.0 小于2。0 小于2。0 距地下车库外墙轴线距离 1。80~2。20m 4。80~7。70m 6。35~7。70m 3.20~9。00m 3。00m 三、支护方案的设计 ①、设计依据:

1、国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S007—2002); 3、行标《土钉支护设计规程》(CECS96:97); 4、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结构设计图纸; 5、其他有关规范、规程。 ②、方案设计及结构计算

11

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根据业主提供的技术要求按一级设计。 1、根据基坑开挖土层分布情况、周边建(构)筑物情况及开挖条件环境等不同,将本基坑支护划分AB、BC、CD、DE、EF、FA等六个支护区段。各区段的划分详见支护平面图.

2、支护型式

AB、BC、CD、FA段:

方案一:采用上部放坡+注浆土锚支护体系,其中AB段售楼处采用承台下人工挖孔墩基础托换方案。

方案二:钻孔灌注桩排桩+锚杆围护结构; DE、EF段:采用放坡+注浆土锚杆支护体系. 3、支护方案

设计方案一:土钉支护方案 AB段:(北侧西段,售楼处) ⑴、基本参数

开挖深度8.20m(-2。80m),坡比1:0。 3,坡面上设5排注浆土钉,售楼处基础每承台底用1根Φ1000L=5000人工挖孔墩托换,并孔底均匀击入10Φ48L=3000钢管并注浆处理以增加其嵌入深度。

地面超载取均布荷载20 KN/m2,局部均布荷载12KN/m,作用深度为1.50m,宽度为6.0m;地下水位-0。50m.r0取1.1.①、②层水土分算,计算时对土层的剪切指标进行了折减。

⑵、地层参数选用14号孔,见表2。 14号孔土层参数 表2 土层号 厚度①杂填土 ②粘土

重度18。5 19。9 粘聚力25 50 内摩擦10 15 锚固体与土25 55 水土计 分算 分算 12

备注 3。4 2。80 CΦ已折减 ③粉土夹粉粘 ④粉土夹粉砂 1.20 3.70 18。7 18.5 22 20 23 26 50 60 合算 合算 ⑶、计算结果见下表3。

AB段土钉设计计算表 表3

土钉层1 2 3 4 5 内力设计值(KN) 6.8 27。5 26.5 42。2 69。6 稳定安全系数 1。65 1.43 1。58 1。44 1。41 成孔直径 (mm) Φ150 Φ150 Φ110 Φ150 Φ150 土钉间距(mm) 水平 垂直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土钉长度(m) 计实际 土钉配筋 计算 实际 1Φ18 1Φ18 1Φ18 1Φ22 1Φ25 算 1500 7。3 9。0 1Φ14 1300 7.0 7。0 1Φ16 1500 6。9 7。0 1Φ18 1500 1500 6.8 4.9 8。0 1Φ20 6。0 1Φ25 BC段:(北侧东段,塔吊及泵车、材料堆场) ⑴、基本参数

开挖深度8。20m(—2。80m),坡比1:0。 3,坡面上设5排注浆土钉。

地面超载取均布荷载30 KN/m2;地下水位—0。50m.r0取1。1。①、②层水土分算,计算时对土层的剪切指标进行了折减。

⑵、地层参数选用14号孔,见表2。 ⑶、计算结果见下表4.

BC段土钉设计计算表 表4

土钉层

内力设计值(KN) 稳定安全系数 成孔直径 (mm) 土钉间距(mm) 水平 垂直 土钉长度(m) 计实际 算 土钉配筋 计算 实际 13

1 2 3 4 5 35。1 29.6 0.7 43。9 76.6 1。87 1.43 1.54 1.44 1.47 Φ150 Φ150 Φ150 Φ150 Φ15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300 8.2 8.0 9。0 9。0 1Φ16 1Φ22 1Φ20 1Φ28 1Φ25 1Φ20 1Φ22 1Φ25 1Φ28 1Φ25 1500 8。2 9。0 1500 1500 8.5 5.4 9。0 7。0 CD段:东侧北段4层综合楼及多幢单层民居 ⑴、基本参数

开挖深度8.20m(—2.80m),坡比1:0。 25,坡面上设5排注浆土钉。

地面超载取均布荷载20 KN/m2,局部均布荷载30KN/m,作用深度为1.50m,宽度为10。0m;地下水位-0.50m。r0取1。1。①、②层水土分算,计算时对土层的剪切指标进行了折减。

⑵、地层参数选用12号孔,见表5. 12号孔土层参数 表5 土层号 厚度①杂填土 ②粘土 ③粉土夹粉粘 ④粉土夹粉砂 2.80 3。60 1.40 4.50 重度18。5 19.9 18.7 18。5 粘聚力25 50 22 20 内摩擦10 15 23 26 锚固体与土25 55 50 60 水土计 分算 分算 合算 合算 备注 CΦ已折 ⑶、计算结果见下表6。

CD段土钉设计计算表 表6

土钉层1 2

内力设计值(KN) 9。2 24.8 稳定安成孔直径 全系数 (mm) 1。57 1.79 Φ110 Φ110 土钉间距(mm) 水平 垂直 1500 1500 1500 1500 土钉长度土钉配筋 实际 计(m) 实际 计算 算 7.2 6.9 8.0 1Φ16 1Φ20 8。0 1Φ20 1Φ20 14

3 4 5 27。5 40。4 71。0 1.57 1。43 1.46 Φ110 Φ150 Φ15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300 5.8 6.8 5.3 6.0 8.0 6.0 1Φ16 1Φ16 1Φ22 1Φ25 1Φ25 1Φ25 DE段:东侧南段 ⑴、基本参数

开挖深度5。35m(0.05m),坡比1:0. 3,坡面上设3排注浆土钉,。

地面超载取均布荷载20 KN/m2;地下水位-0。50m。r0取1。1。①、②层水土分算,计算时对土层的剪切指标进行了折减。

⑵、地层参数选用12号孔,见表5. ⑶、计算结果见下表7。

DE段土钉设计计算表 表7

土钉层1 2 3 内力设计值(KN) 9.0 21.5 27.7 稳定安全系数 1.88 1.78 1。88 土钉长度土钉配筋 (m) (mm) 径(mm) 水平 垂直 计算 实际 计算 实际 成孔直Φ110 Φ60 Φ60 1500 1500 1500 1500 5。9 6。0 1Φ16 1500 1700 5.2 5.2 1Φ16 土钉间距6。0 1Φ14 Φ40钢6.0 1Φ16 Φ40钢EF段:南侧及西侧南段,泰兴弄 ⑴、基本参数

开挖深度5。35m(0。05m),坡比1:0. 4,坡面上设3排注浆土钉,。

地面超载取均布荷载20 KN/m2;地下水位-0。50m。r0取1。1。①、②层水土分算,计算时对土层的剪切指标进行了折减。

⑵、地层参数选用13号孔,见表8。 13号孔土层参数 表8

15

土层号 厚度①杂填土 ②粘土 ③粉土夹粉粘 2.00 4。00 1.30 重度18。5 19。9 18.7 18.5 粘聚力C(KPa) 25 50 22 20 内摩擦10 15 23 26 锚固体与土25 55 50 60 水土计 分算 分算 合算 合算 备注 CΦ已折 ④粉土夹粉砂 3。80 ⑶、计算结果见下表9。

EF段土钉设计计算表 表9

土钉层1 2 3 内力设计值(KN) 9.0 22.7 34。2 稳定安全系数 2.15 1。93 2.02 成孔直径(mm) Φ110 Φ60 Φ60 土钉间距土钉长度土钉配筋 实际 1Φ16 Φ40钢Φ40钢(mm) (m) 水平 垂直 计算 实际 计算 1500 1500 1500 1500 4。1 1500 1700 4.3 4.7 6.0 6.0 6.0 1Φ14 1Φ12 1Φ14 FA段:南侧,泰兴弄 ⑴、基本参数

开挖深度8.20m(-2.80m),坡比1:0。 4,坡面上设5排注浆土钉,。

地面超载取均布荷载20 KN/m2;地下水位-0.50m。r0取1。1。①、②层水土分算,计算时对土层的剪切指标进行了折减。

⑵、地层参数选用13号孔,见表8。 ⑶、计算结果见下表10。

FA段土钉设计计算表 表10

土钉层1

内力设计值(KN) 6。3 稳定安全系数 2.27 成孔直径 (mm) Φ110 土钉间距土钉长度土钉配筋 实际 (mm) (m) 水平 垂直 计算 实际 计算 1500 1500 4。4 6.0 1Φ16 1Φ16 16

2 3 4 5 14。6 23.3 35。7 58。8 2.05 1。66 1.45 1.49 Φ110 Φ110 Φ110 Φ15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4。3 6。0 1Φ14 1Φ16 1500 1500 4.3 5.1 6.0 1Φ14 1Φ16 6。0 1Φ18 1Φ18 1300 4。2 6。0 1Φ22 1Φ25 设计方案二:排桩支护方案 AB段:(北侧西段,售楼处) ⑴、基本参数

开挖深度8.20m(—2.80m),一级放坡,坡高2。0m,坡比1:1。

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2.0m(自然地面),桩径Φ700,桩间距@900,桩长13。0m,砼强度为C25,主筋11Φ20,加强筋Φ14@2000,箍筋Φ8@150.设冠梁,宽0.90m,高0.60m。

锚杆:桩顶(-2.3m,自然地面)设置一道锚杆Φ1501E32@1800L=20000,入射角度为20°。

地面超载取均布荷载25 KN/m2;地下水位-0.50m。r0取1。1。①、②层水土分算,计算时对土层的剪切指标进行了折减。

⑵、地层参数

选用14号孔,见表2。 ⑶、计算成果 ①、灌注桩排桩: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Ks=2.503; 抗倾覆安全系数:Ks=1。337; 抗隆起安全系数:Ks=2。345;

17

最大水平位移:9.00mm,最大沉降:14mm(三角形法). ②、锚杆:

计算:总长18.5m,自由段6.5m,配1E28; 实际:总长20。0m,自由段6。5m,配1E32。 BC段:(北侧东段,塔吊及泵车、材料堆场) ⑴、基本参数

开挖深度8.20m(-2.80m),一级放坡,坡高2.0m,坡比1:0.5。

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2。0m(自然地面),桩径Φ700,桩间距@900,桩长13.0m,砼强度为C25,主筋11Φ20,加强筋Φ14@2000,箍筋Φ8@150.设冠梁,宽0。90m,高0。60m。

锚杆:桩顶(-2.3m,自然地面)设置一道锚杆Φ1501E36@1800L=20000,入射角度为20°.

地面超载取均布荷载30 KN/m2;地下水位—0.50m。r0取1.1。①、②层水土分算,计算时对土层的剪切指标进行了折减。

⑵、地层参数

选用14号孔,见表2。 ⑶、计算成果 ①、灌注桩排桩: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Ks=2。461; 抗倾覆安全系数:Ks=1.324; 抗隆起安全系数:Ks=2。316;

最大水平位移:10.24mm,最大沉降:16mm(三角形法)。

18

②、锚杆:

计算:总长19.5m,自由段6.5m,配1E32; 实际:总长20。0m,自由段6.5m,配1E36。

CD段:(东侧北段,4层综合楼及多幢单层民居) ⑴、基本参数

开挖深度8。20m(—2。80m),一级放坡,坡高1。8m,坡比1:0.6。

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1。8m(自然地面),桩径Φ700,桩间距@900,桩长13.0m,砼强度为C25,主筋13Φ20,加强筋Φ14@2000,箍筋Φ8@150。设冠梁,宽0.90m,高0.60m.

锚杆:桩顶(—2。1m,自然地面)设置一道锚杆Φ1501E36@1800L=21000,入射角度为20°。

地面超载取均布荷载10 KN/m2,局部均布荷载40KN/m,作用深度1。0m,宽度10。0m;地下水位-0。50m.r0取1.1。①、②层水土分算,计算时对土层的剪切指标进行了折减。

⑵、地层参数

选用12号孔,见表5. ⑶、计算成果 ①、灌注桩排桩: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Ks=2.309; 抗倾覆安全系数:Ks=1.289; 抗隆起安全系数:Ks=2。034;

19

最大水平位移:9.90mm,最大沉降:15mm(三角形法)。 ②、锚杆:

计算:总长20.5m,自由段6。5m,配1E36; 实际:总长21.0m,自由段6.5m,配1E36。

FA段:(南侧,泰兴弄) ⑴、基本参数

开挖深度8.20m(—2.80m),一级放坡,坡高3.0m,坡比1:0。8.

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3.0m(自然地面),桩径Φ700,桩间距@900,桩长10。0m,砼强度为C25,主筋11Φ22,加强筋Φ14@2000,箍筋Φ8@150。设冠梁,宽0.90m,高0。60m。

锚杆:桩顶(-3.3m,自然地面)设置一道锚杆Φ1501E32@1800L=16000,入射角度为20°.

地面超载取均布荷载20 KN/m2;地下水位-0.50m.r0取1.1。①、②层水土分算,计算时对土层的剪切指标进行了折减。

⑵、地层参数

选用13号孔,见表8。 ⑶、计算成果 ①、灌注桩排桩:

整体稳定安全系数:Ks=2。170; 抗倾覆安全系数:Ks=1。516; 抗隆起安全系数:Ks=2。372;

20

最大水平位移:8.17mm,最大沉降:13mm(三角形法)。 ②、锚杆:

计算:总长15.5m,自由段6。0m,配1E28; 实际:总长16。0m,自由段6.0m,配1E32。

四、降水设计及降水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①、降水设计: 1)、基坑涌水量估算

依据场区水文地质条件,选用地下水动力学承压——-潜水完整井计算公式。其计算公式如下:

Q=1。366K(2H-M)M-h2/(lg(R+r0)/ r0) 上列各式中有关参数说明如下: Q-—基坑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本工程取2。3 m/d; M—-含水层厚度(m),取8.2m; H——含水层水头高度(m),取10。5m; h-—取4。50m

R—-降水影响半径(m),按R=10s√K计算,式中s取6.0m, 得R=91。0m;

r0-—基坑等效半径(m),r0 =0.29(a+b)取26。0m; 得Q=431.0m3/d (2)、单井出水量

计算公式为:q=120πrL(K)1/3 q--单井出水量(m3/d)

L——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本工程取2.0m;

21

r—-过滤器半径(m),本工程取90mm; 得q≈110m3/d

根据实际潜水泵的出水能力为6m3/h,降水效率系数η按0.75计算,则单井出水量为6*24*0。75=108m3/d,二者计算结果相近,故不作调整。

(3)、管井数量及井间距

n=ηQ/q = 1.1*431/110.0 = 4.3≈5(口) α(井间距)=L(基坑周长)/(n—1)= 36.0m (4)、基坑水位降深验算

按公式s=0.366Q[lgR—1/n(lgx1x2……xn)]/KM 式中:x1x2……xn--从某点(Z)到各井点中心的距离(m) s-在井点抽水范围内某点(Z)的水位降深值(m) 取中心点,经计算s=6。8m,满足设计降深的要求。 (5)、降水井点深度的确定

按公式Hw=Hw1+Hw2+Hw3+Hw4+Hw5+Hw6 式中:Hw-—降水井深度(m);

Hw1-—基坑深度(m),取最大深度8.20m;

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取1。00m; Hw3-—降水井分布范围内的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m),取1.00m;

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m),取1。50m; Hw5—-降水井过滤器的工作长度(m),取2。00m;

Hw6--沉砂的长度(m),取2。00m;计算得Hw=13.70m,取孔深14。0m能满足要求。

(6)、设计计算结果及工程量布置

依据周边岩土工程勘察剖面资料及计算结果,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共布设降水管井6眼,井管间距为35m左右,管井设计深度为14m(成

22

孔深度为15.0m左右),

降水管井设计布置见“降水设计平面布置图”。 (7)、管井结构设计

降水管井结构设计为:井孔径600mm,下置360mm混凝土井管,下部二节为滤管,上部二节为普管,(均为水泥管),采用60目滤网,井壁与井管填1~4mm粒径的混合砾料,上部2.0m用粘土封填.

具体详见降水平面布置图及管井结构图。 ②、降水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根据公式s=⊿P*H/Es进行计算。式中: s————沉降量(m);

⊿P----水压力变化值(MPa),⊿P=1/2γwH; H—--—计算土层的厚度(m);

Es-—--计算土层的压缩模量的加权平均值(MPa); 计算得:东侧4层综合楼距抽水井为6.0m、8.0m、10。0m处的沉降量分别为0。0194m、0。0160m、0.0149m,故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对本基坑周边邻近的建筑物影响不大,不会造成直接的危害。 五、土方开挖

①、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总原则是“分层分块,分期开挖”,以控制基坑变形。②、土方开挖按土钉和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设计要求必须采用分层分段、自上而下逐层施工。每层挖土深度不得深于该层土钉标高50cm。每一施工层次必须分段,每段的长度厚填土区不超过20m.

③、基坑边严禁堆土或堆载。

23

④、土方开挖期间应加强监测工作,每天由专人负责观测,用监测数据动态指导施工。

六、基坑检测

⑴、监测对象:主要为支护结构的变形、邻近建筑物及道路地面沉降、地表裂缝、边坡裂缝、掺水、坑底管涌及地下水位的观察.

⑵、监测点的布设:沿基坑周边每20-25m左右设一个位移和沉降观测点.周边建筑物角点及拐点处布置,具体详见测点布置图。

⑶、监测方法:位移采用经纬仪进行,沉降采用水准仪,水位采用测钟观测.

⑷、监测频率:基坑挖土期间,每天一次,其他时间。观测次数视变形大小与速率而定当出现危险征兆时,应进行加密和连续监测。

⑸、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允许最大位移量为50mm,当位移变化速率≥5mm/天、地面沉降≥5mm/天时应及时报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位移的进一步发展。

⑹、为体现其可靠与公正性,建议甲方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定期对基坑及基坑周边建(构)筑物进行详细的监测.

七、应急措施

⑴基坑开挖前应备足草包、塑料布、水泥、水玻璃、钢管等应急物资;

⑵挖土单位应与支护方密切配合,严禁超挖、乱挖、以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

⑶雨季施工应防地表水体的回灌,施工中应快速封闭来水通道,并加强巡逻,地表出现裂缝时应及时用水泥浆液灌填;

24

⑷基坑内出现管涌时,应即使采用回填土或水泥包反压,并插入轻型井点降水;

⑸基坑坡顶位移较大时,应及时采取土方回填,并在坡顶外开沟卸荷,加长加密土钉,必要时在坑内采用钢管进行支撑等措施.

⑹由于场地条件较复杂,基坑开挖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工作量,对部分较深的集水坑,可根据开挖时的土层条件进行必要的加固。

⑺如遇下水道应尽量避开,施工中如不小心击破管子可用堵漏王快速堵漏封闭或用导流管将水引至基坑底部的排水沟中.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