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市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的物理量中有一不是矢量,它是〔 〕 A.加速度 B.速度的变化量 C.时间 D.力
2.关于物体的运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当物体的速度很大时,其加速度一定很大 B.当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可以增大
C.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为负时,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以为正 D.物体的运动方向就是位移方向
3.如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直线散步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在这1h〔小时〕内,B熊的平均速度较小 B.在t=10.0min时刻,A熊的速度较大 C.在这1h〔小时〕内,B熊始终在加速
D.在这1h〔小时〕内,A熊始终沿着一个方向运动
4.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B.弹簧不受力时,它的劲度系数为零
C.由μ=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
D.要产生摩擦力,两物体一定要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积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
5.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
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6.如下列图,物体A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此关于物体A受到的力,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B.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下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 C.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D.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下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1 / 16
word
7.关于合力与分力,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两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在0°到180°之间变化时,夹角越大,如此合力越小 B.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 C.合力可以同时垂直于每一个分力
D.合力的方向不可能与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反
8.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t=1s是物体的加速度为﹣1.0m/s2 B.t=5s是物体的加速度为0.75m/s2
C.物体在0s至7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D.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3m
9.在弹簧弹性限度内,用轻弹簧将质量为2m的小物体吊起来,当物体静止时轻弹簧伸长量为L,在该弹簧两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各系上质量为的小物体,如下列图,这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
A.L B. C. D.0
10.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t,B为AC之间连线上的一点,物体通过AB段上的平均速度为v,在BC段上的平均速度为2v,如此〔 〕 A.物体通过AB和BC两段所用时间一定相等 B.A、C之间的距离一定为vt
C.物体从A点运动到C点的加速度一定为D.物体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一定为v
二、多项选择题
2
11.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取g=9.8m/s,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从开始下落起,下落1m,2m,3m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 B.从开始下落起,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
C.从开始下落起,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 D.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
1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大小分别是25N和30N,如此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
A.40N B.20N C.4N D.0N
2 / 16
word
13.如下列图,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两个长方形物体A、B,有一水平拉力F作用于物体B上,使两物体以一样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
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 14.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
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
,其中v0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
>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假设A不变,如此a也不变
B.假设A不变,如此物体的位移中点处的速度为C.假设a不变,如此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D.假设a>0且保持不变,如此A逐渐变小
三、填空题
15.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的直线运动,途中先后经过相隔125m的A、B两点,从A点到B点用10s时间.过B点的速度为15m/s.如此汽车的加速度为m/s2;汽车从出发位置到A点的位移为m,时间为s.
16.同学们利用如下列图方法估测反响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假设捏住位置刻度读数为x,如此乙同学的反响时间为〔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响时间的工具,假设测量范围为0~0.4s,如此所
2
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cm〔g取10m/s〕;假设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响时间的刻度线,如此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 / 16
word
17.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下列图,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此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A=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要求保存三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
18.如下列图,质量m=4.9kg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用大小为15N,方向与水平地面
2
成θ=37°斜向上的拉力F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水平地面匀速滑行取〔g=10m/ssin37°=0.6,cos37°=0.8,〕 求:〔1〕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多大? 〔2〕木块所受支持力N多大?
〔3〕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力因数μ多大?
19.某小物体以v0=4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求: 〔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
〔2〕从抛出开始计时t=5s内物体的位移;
〔3〕假设在运动过程中,小物体两次经过A点所用时间间隔为△t1=3s,两次经过B点所用时间间隔△t2=4s,求A、B两点间的高度差.
20.在某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4.0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这一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s.求: 〔1〕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有多高?
〔2〕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取g=10m/s2〕
21.2012年6月9日,受沿线燃烧秸秆产生烟雾影响,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发生多起车辆追尾事故.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当两车距离为s0=100m时,速度均为v0=30m/s,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列图.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如此: 〔1〕说出0﹣9s内,甲、乙两车分别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2〕请通过公式计算判断在0﹣9s内两车是否会相撞. ①假设两车会相撞,求出两车相撞的时间; ②假设两车不会相撞,求出两车的最小距离.
2
4 / 16
word
2015-2016学年市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的物理量中有一不是矢量,它是〔 〕 A.加速度 B.速度的变化量 C.时间 D.力 【考点】矢量和标量.
【分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解答】解:时间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力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
此题选不是矢量的,应当选:C
2.关于物体的运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当物体的速度很大时,其加速度一定很大 B.当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可以增大
C.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为负时,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以为正 D.物体的运动方向就是位移方向 【考点】加速度.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
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
【解答】解:A、当物体做速度很大的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故A错误; B、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那么速度增加,故B正确; C、速度变化量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样,加速度为负值,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负,故C错误;
D、位移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方向,不是运动方向,故D错误; 应当选:B
3.如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直线散步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在这1h〔小时〕内,B熊的平均速度较小 B.在t=10.0min时刻,A熊的速度较大 C.在这1h〔小时〕内,B熊始终在加速
D.在这1h〔小时〕内,A熊始终沿着一个方向运动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5 / 16
word
【分析】x﹣t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根据位移的大小和时间比拟平均速度的大小.根据图象的斜率分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解:A、根据x﹣t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知在1h内,B熊的位移大于A熊的位移,如此B熊的平均速度大于A熊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
B、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在10min时刻,A的图线斜率较大,如此A的速度较大.故B正确.
C、根据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这1h〔小时〕内,B熊以不同的速度分段匀速,故C错误. D、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如此知A熊在40min时刻和50min时刻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D错误. 应当选:B
4.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B.弹簧不受力时,它的劲度系数为零
C.由μ=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
D.要产生摩擦力,两物体一定要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积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
【考点】滑动摩擦力;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挤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A、只有规如此的,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故A错误;
B、它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弹力有无无关;故B错误; C、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用与压力均无关;故C错误;
D、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粗糙,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故D正确; 应当选:D.
5.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
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
【分析】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木块受的重力,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压力与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答】解: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木块受的重力,但不能说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因为两者产生的原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都不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故A错误.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对桌面产生的弹力.故B错误. C、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得知,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故C正确.
6 / 16
word
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木块受的重力二力平衡.故D错误. 应当选C
6.如下列图,物体A放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此关于物体A受到的力,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B.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下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 C.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D.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下的弹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对物体进展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可判断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
【解答】解:物体受重力、支持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静止,受力平衡,如此物体一定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故物体受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三个力,故C正确ABD错误. 应当选:C
7.关于合力与分力,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两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在0°到180°之间变化时,夹角越大,如此合力越小 B.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 C.合力可以同时垂直于每一个分力
D.合力的方向不可能与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反 【考点】力的合成.
【分析】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合力不一定大于其中任意的一个力,也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力.两个力的夹角在0~180°之间,夹角越大,其合力也越小. 【解答】解:A、设两个分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它们之间的夹角为α,如此由数学知识得到,合力F=
,当α增大时,cosα减小,如此F减小,即两个力
的夹角在0~180°之间,夹角越大,其合力越小.故A正确;
B、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关系,合力在两个分力之差与两个分力之和之间,合力不一定大于其中任意的一个力,也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力,故B错误.
C、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如此可知,对角线不可能同时垂直两个边,如此合力也不可以同时垂直于每一个分力,故C错误;
D、两个分力相反时,其合力可以与某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反.故D错误. 应当选:A.
8.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t=1s是物体的加速度为﹣1.0m/s2
7 / 16
word
B.t=5s是物体的加速度为0.75m/s2
C.物体在0s至7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D.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3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由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A、t=1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B、t=5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C、物体在0s至7s内的位移是:x=平均速度是: ==
m/s.故C错误.
=
=
=1.5m/s,故A错误.
2
=﹣0.75m/s2,故B错误. =12m,
D、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x=vt=3×1m=3m.故D正确. 应当选:D
9.在弹簧弹性限度内,用轻弹簧将质量为2m的小物体吊起来,当物体静止时轻弹簧伸长量为L,在该弹簧两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各系上质量为的小物体,如下列图,这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
A.L B. C. D.0
【考点】胡克定律.
【分析】胡克定律是力学根本定律之一.是适用于一切固体材料的弹性定律,它指出: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跟引起形变的外力成正比.这个定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所以叫做胡克定律.
此题先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弹簧的拉力,由于物体保持静止,故重力等于拉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弹簧的拉力与弹簧对物体的拉力相等;再由胡克定律可知,弹力F=k△l,最终可以求出弹簧的伸长量.
【解答】解:弹簧伸长x,根据胡克定律有: F=kx
物体保持静止,故物体对弹簧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有: F=2mg=kl
当F′=mg=kl′时,联立解得: l′=,故C确 应当选:C
8 / 16
word
10.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t,B为AC之间连线上的一点,物体通过AB段上的平均速度为v,在BC段上的平均速度为2v,如此〔 〕 A.物体通过AB和BC两段所用时间一定相等 B.A、C之间的距离一定为vt
C.物体从A点运动到C点的加速度一定为D.物体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一定为v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结合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求出A、C的速度之差,从而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物体的运动加速度. 【解答】解:C、AB段的平均速度为v,如此
,BC段的平均速度为2v,如此
,联立两式解得vC﹣vA=2v,如此加速度a=.故C正确;
A、B、D、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无论是AB段、BC段还是AC段,是每一段运动的过程中是5个相关的物理量: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时间以与位移中,只有AC的时间已经该过程中的加速度是的,所以不能通过2个的物理量求出其他的三个物理量.故ABD均错误. 应当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1.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取g=9.8m/s2,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从开始下落起,下落1m,2m,3m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 B.从开始下落起,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
C.从开始下落起,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 D.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本公式即可解题.
【解答】解:A、根据位移公式h=
知,下落1m,2m,3m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
:
,
A正确;
B、根据速度公式v=gt得知,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2:3,故B错误, C、根据位移公式得知,物体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故第1 s内,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
可知: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比是1:3:
5,故C正确;
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公式△x=aT2,相邻两个1 s 内的位移之差为△x=gT2=9.8×12=9.8m,故D正确; 应当选:ACD
9 / 16
word
1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大小分别是25N和30N,如此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
A.40N B.20N C.4N D.0N 【考点】力的合成.
【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
两共点力合成时,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合力随着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合力范围为:F1+F2≥F≥|F1﹣F2|.
【解答】解:由于合力范围为F1+F2≥F≥|F1﹣F2|,故有55N≥F≥5N;故AB正确,CD错误; 应当选:AB.
13.如下列图,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两个长方形物体A、B,有一水平拉力F作用于物体B上,使两物体以一样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
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对整体分析,通过共点力平衡判断地面对B是否有摩擦力,再隔离对A分析,判断A、B之间是否有摩擦力,从而确定A、B间,B、C间动摩擦因数是否为零
【解答】解:对整体分析,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平衡,可知B和地面间的摩擦力不等于0,如此B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一定不等于0.
对A分析,因为A做匀速直线运动,知B对A的摩擦力为零,如此A、B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故BD正确,AC错误. 应当选:BD
14.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
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
,其中v0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
>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假设A不变,如此a也不变
B.假设A不变,如此物体的位移中点处的速度为C.假设a不变,如此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D.假设a>0且保持不变,如此A逐渐变小 【考点】加速度.
10 / 16
word
【分析】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题目所提供信息的物理意义,将A=和
a=类比学习,即可正确解答该题.
【解答】解:A、假设A不变,有两种情况一是:A>0,在这种情况下,相等位移内速度增加量相等,所以平均速度来越大,所以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少,由a=
,知a
越来越大;
第二种情况A<0,相等位移内速度减少量相等,平均速度越来越小,所以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多,由a=
,知a越来越小,故A错误.
B、因为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所以中间位置处位移为,速度变化量为,所
以此位置的速度为=.故B正确.
C、假设a不变,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故C正确.
D、假设a>0且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相等时间内速度增加量相等,所以平均速度来越大,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由A=
可知,A越来越小,故D正确.
应当选BCD.
三、填空题
15.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的直线运动,途中先后经过相隔125m的A、B两点,从A点到
2
B点用10s时间.过B点的速度为15m/s.如此汽车的加速度为 0.5 m/s;汽车从出发位置到A点的位移为 100 m,时间为 20 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求出A点的速度,结合速度公式求出加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汽车从出发点到A点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汽车从出发点到A点的时间. 【解答】解:根据
得解得A点的速度为:
.
如此汽车的加速度为:
. 11 / 16
word
汽车从出发位置到A点位移为:
.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汽车从出发位置到A点过程有:,
解得:.
故答案为:0.5,100,20.
16.同学们利用如下列图方法估测反响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假设捏住位置刻度读数为x,如此乙同学的反响时间为
〔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响时间的工具,假设测量范围为0~0.4s,如此所
2
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 80 cm〔g取10m/s〕;假设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响时间的刻度线,如此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 不相等 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直尺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计算下降的时间,直尺下降的时间就是人的反响时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变化规律. 【解答】解:直尺下降的时间即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根据x=gt可得, t=
,
.
2
即乙同学的反响时间为
测量范围为0~4s,如此所用直尺的长度即为自由落体下降4s的位移的大小, 即h=gt2=
=0.8m=80cm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相等时间间隔通过的位移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不相等的.
12 / 16
word
故答案为:;80;不相等.
17.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下列图,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此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A= 0.337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0.393 m/s2.〔结果要求保存三位有效数字〕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分析】纸带实验中,假设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解答】解:由于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两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A=
=
=0.337m/s
由于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不相等,
2
根据运动学公式推论△x=at采用逐差法得出: a=
=
=
m/s2=0.393m/s2
故答案为:0.337; 0.393.
四、计算题
18.如下列图,质量m=4.9kg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用大小为15N,方向与水平地面成θ=37°斜向上的拉力F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水平地面匀速滑行取〔g=10m/s2 sin37°=0.6,cos37°=0.8,〕 求:〔1〕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多大? 〔2〕木块所受支持力N多大?
〔3〕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力因数μ多大?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首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利用平衡态列方程即可求解,注意利用正交分解法.
【解答】解: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拉力,由于物体匀速,所以合外力为零.
受力如图,根据正交分解得, f=Fcos37°=15×0.8N=12N
13 / 16
word
N=mg﹣Fsin37°=49N﹣15×0.6N=40N 所以
=0.3
答:〔1〕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为12N. 〔2〕木块所受支持力N为40N.
〔3〕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力因数μ为0.3.
2
19.某小物体以v0=4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求: 〔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
〔2〕从抛出开始计时t=5s内物体的位移;
〔3〕假设在运动过程中,小物体两次经过A点所用时间间隔为△t1=3s,两次经过B点所用时间间隔△t2=4s,求A、B两点间的高度差.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求解上升时间; 〔2〕根据位移公式求解5s内的位移即可;
〔3〕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和下降过程具有对称性,根据对称性求解下降的时间,然后结合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求解A、B两点间的高度差. 【解答】解:〔1〕根据速度公式,有:
=
;
〔2〕根据位移公式,有:
〔3〕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和下降过程具有对称性,故从最高点到A、B点的时间分别为1.5s、2s,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A、B两点间的高度差:
=8.75m
答:〔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4s;
〔2〕从抛出开始计时,t=5s内物体的位移为75m; 〔3〕A、B两点间的高度差为8.75m.
20.在某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4.0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这一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s.求: 〔1〕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有多高?
〔2〕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取g=10m/s2〕
14 / 16
word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分析座椅的运动情况,先做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画出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求出最大速度v,再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即可求得自由下落的高度h;
〔2〕先求座椅和游客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再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即可解题.
【解答】解:〔1〕画出v﹣t图,由图象知,“面积〞s=vt, 得:v=
=
m/s=12 m/s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 h=
=
m=7.2 m.
〔2〕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s′=〔36﹣7.2〕m=28.8 m,
2
由公式v=2as′可知在匀减速运动阶段,游客的加速度大小: a=
=
m/s=2.5 m/s.
2
2
答:〔1〕座椅被释放后做自由下落的高度h为7.2 m;
2
〔2〕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人的加速度大小是2.5 m/s.
21.2012年6月9日,受沿线燃烧秸秆产生烟雾影响,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发生多起车辆追尾事故.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当两车距离为s0=100m时,速度均为v0=30m/s,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列图.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如此: 〔1〕说出0﹣9s内,甲、乙两车分别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2〕请通过公式计算判断在0﹣9s内两车是否会相撞. ①假设两车会相撞,求出两车相撞的时间; ②假设两车不会相撞,求出两车的最小距离.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5 / 16
word
【分析】〔1〕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时加速,加速度与速度反方向时是减速;a﹣t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2〕因为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当乙车速度减到和甲车相等的时候两车没有相撞如此以后就不会相撞,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通过位移关系判断是否相撞. 【解答】解:〔1〕甲车:0﹣3s内做匀减速速直线运动,3s﹣9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0﹣3s内做匀速速直线运动,3s﹣9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由图象知,甲车在0﹣3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108km/h=30m/s, 如此3s末,甲车的速度为:v=v0﹣at=30﹣10×3m/s=0m/s; 此时甲车的位移为:
;
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2=v0t=30×3m=90m;
如此两车相距的距离为:△x=x1+x0﹣x2=55m,甲车还在乙车的前方. 3s后,甲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两车在3s时相距55m.此后前面的甲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面的乙车以30m/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有:a甲t′=v0+a乙t′; 代入数据解得:t′=3s; 此时前面甲的位移为:后面乙的位移为:
;
;
因为 x甲+△x=77.5>x乙,故知两车不会相撞; 最小距离为:x甲+△x﹣x乙=10m; 答:〔1〕0﹣9s内,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坐匀减速直线运动;
〔2〕在0﹣9s内两车不会相撞,两车的最小距离为10m.
16 /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