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论述类文本必备知识】见思维导图 【论述类文本常见题型】见思维导图 【论述文怎么读】 1.读论述类文本经典三问:观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据?如何论证? 2.注意文本的标题,弄清文本的话题; 3.用序号标好段落;
4.围绕“是为怎”思路展开文本阅读;
5.首先找到观点句,其次找到材料句+分析句; 6.大致标一下段意,整理一下思路。
材料一: ①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1A.科学技术因具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而让人们盲目崇拜,在较长时间内被许多人认为是能解决所有难题的有效途径。】 【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②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 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科学技术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③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④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 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1B.与科学技术相比,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能够为解决现代人类的“意义危机”提
供更大的帮助。】 ⑤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 【科学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三点理由。】 ⑥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 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 ⑦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 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
(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
【强调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尤其需要关注人文文化发展。】 材料二: ①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1C.科学技术渐渐从实验室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研究往往受到时代主题的影响和制约,这都说明科学越来越依赖人文。】 ②相对地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的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鴻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1D.人文学者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而科学家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说明科学的某些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 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③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 ④我们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我们的目的,只在提示同学们,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 (摘编自许倬( zhuō高大;显著)云《人文与科学之间》) 【强调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的樊篱必须拆除。】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科学技术因具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而让人们盲目崇拜,在较长时间内被许多 人认为是能解决所有难题的有效途径。
B.与科学技术相比,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能够为解决现代人类的“意义危机”提供更大的帮助。
C.科学技术渐渐从实验室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研究往往受到时代主题的影响和制约,这都说明科学越来越依赖人文。
D.人文学者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而科学家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说明科学的某些内容。 重点考查学生定位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进行正确推理判断的能力,识别选项推理谬误的能力。 C “说明科学越来越依赖人文”错误,是为了说明“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 读:读全文,理出论述的核心问题、基本观点态度; 找:回归文本,找出答案所在区域;
比:比对词语、句子、关系、结论和依据。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现代细密的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相对立,但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将来文化体系和社会体系之间的紧密互动,要求人们设法减少这种对立。
B.人类的“工具理性”发展迅速,“价值理性”发展则相对滞后,要求人们的关注点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
C.人们只要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就能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
D.我们要注意科学各部门之间的对话,努力找出跨越学科的观念。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术语。 重点考查学生定位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进行正确推理判断的能力,识别选项推理谬误的能力 A B项,“要求人们的关注点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曲解文意,是要求人们尤其需要关注人文文化的发展,“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 C项,“只要……就”错误,过于绝对。
D项,“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术语”错误,原文表达的是不同学科可能只是学术术语不同,但在观念上有共通之处,可以跨越学科, 并不是说“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术语”。 主要是比对关系 : ①依据与结论的关系;
②句子内部成分的关系:即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的关系; ③分句间关系:因果、条件、转折、并列、递进等 3. 关于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引用池田大作关于“科学之眼”的论述,是为了证明科学思维法不如人文的思想方法好。
B.叙述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
C.举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査和研究的例子,是为了证明 科学和人文完全可能实现良性互动。
D.杨振宁在著作中借用布莱克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人文和科学在人类心智上是同根
同源的关系。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观点的能力,分析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 C A项,“是为了证明科学思维法不如人文的思想方法好”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是为了证明“科学应用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B项,“是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错误,是为了说明科学家不应保持价值中立,应有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D项,“是为了证明人文和科学在人类心智上是同根同源的关系”错误,杨振宁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是为了“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找准论点;
分析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4.同是讨论两种文化的关系,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探究之分析材料异同点的能力。 【答题思路】 ①首先分析侧重点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哪一个或哪几个角度思考;
②然后比较不同点; ③再结合文本分析。 【参考答案】 ①材料一从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出发,分析人文文化的补充与矫正的作用,强调两者要协调发展,特别要关注人文文化的发展;
②材料二重点梳理科学与人文从疏远到融合的趋势,强调要拆除二者之间的樊篱。 【评阅细则】 每点2分
【失分剖析】 1.整体意识、概括能力欠缺。 2.要点不全。 【改进建议】 1.强化文本意识,提升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 2.强化规范作答意识,要点要全。 【知识链接】 考前宝典P38
5.“科学崇拜”主要体现为:相信科学的完美,视科学为万能,只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请结合材料,分析“科学崇拜”的危害。(6分)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在文本中筛选信息寻找论据。 【答题思路】 1.首先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 2.然后在文中筛选对应信息; 3.再结合文本分析。 【参考答案】 ①相信科学的完美:忽视科学“非人格化”“价值中立”的特点,将加剧其轻视生命的倾向,导致其畸形发展,造成对人类的危害。
②视科学为万能:看不到科技无法提供价值理性的局限性,将导致人类意义危机的加剧。
③只关注科技自身的发展:忽略科学研究受到社会的制约、人文与科学可以沟通的
客观事实,会阻碍科学的良性发展。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没有审准题干的意思,忽略句子的含义直接寻找危害。 2.要点不全。 1. 强化文本意识,提升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 2. 强化审题意识。
3.强化规范作答意识,要点要全。 考前宝典P37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小说必备知识】见思维导图 【小说常见题型】见思维导图 【小说阅读方法】 读小说文本经典三问: 写了什么(人物、情节、环境)?
为何写(情感)?
怎样写的(技巧+语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幸 福 陈忠实
①从外面回来,门上贴着一张小纸条儿:“叔,我爷叫你星期日到我家来。一定要来。”署名是“幸福”。 ②幸福,是房东家的孩子,我前后两次在小杨村驻队,都住在他家。 ③周日,我去了小杨村。那幢熟识的砖腿门楼下,搭着席棚,喜庆的气氛洋溢在小院的空气里,是给幸福订媳妇吧? ④房东杨大叔跑出来,瘦长条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动着欢悦的浪花,说:“咱幸福考上大学①咧!\" ⑤“叔!\"幸福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悄声抱怨说:“你看我爷张罗……\"瞧着爷孙俩快活的神色,我却追寻起记忆中幸福的影子。
⑥四年前,我来到小杨村,队长宝全把我安顿在幸福家。前年,我又来到这里。那天,幸福奶走出来,拍打着衣襟,慈祥地笑着。
⑦“幸福呢?\"我问。
⑧“吆车送菜去了。\"大婶喜悦的眼光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受神色。 ⑨“他怎么会吆车?\"我不由一愣。 ⑩记得我头一次住进这个家,十五六岁的幸福正读中学,长得细条条个儿,见了我,羞怯地低着头,跑到他住的厦房里去。
⑪我住在厦房南间,和幸福是隔墙邻居,住过半个多月,幸福从来没有跷过我的门槛。 ⑫一天,他却破例走进我的房子。顺炕站着,问我:“你过去念过的中学课本还在不在?\" ⑬“唔,说不定。”我毫无准备,又怕他失望,“大约还在,不会全的……” ⑭“你礼拜天回去,给我捎来。”他说,“听说老课本深,我想试试。” ⑮我找了几本残存的数理书,带给幸福。之后的夜晚,总看见邻居窗上亮着灯光。 ⑯期间,我常常听见村里人说到幸福的聪明,我半信半疑,直到看见一个景象。 ⑰是个星期天,队里要分当月的粮食,会计把幸福叫走了。仓库门口,中年会计坐在桌子旁,一手提着笔,一手打算盘。幸福坐在会计旁边,袖着的双手搭在桌沿上。会计念过一户的人数(按五级定量,人数折合后有整有零),就急忙拨拉算盘珠儿。幸福薄薄的嘴唇嚅嗫一下,侧过脸报出一个数字。会计和他算盘珠儿的数字对照,没错,就给过磅的社员大声呼报......
⑱他怎么会赶大车呢?他那细条条个头儿,比姑娘还腼腆、还柔静的样子,说话像蚊子一样的细声,怎样呵斥、驾驶那些活蹦乱跳的骡马二骡子呢?
⑲“这娃野了!谁也管不下!”大婶烦怨地说。
⑳这天晚上开完会,我和宝全队长搭伴走。半圆的月亮贴在南塬上空灰蓝的天上, 朦朦月光洒在街巷里,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在清冷的空气中。宝全蹙蹙鼻子,哈哈笑着转过头,说:“这几个崽娃子,又煮狗肉哩!你闻,多香!走!” ㉑我未必想吃狗肉,却被一种好奇心驱使着,跟着宝全走进一个独庄孤园门。瞧见靠墙的一张方桌上,摆着一只大瓷盆,几个青年围着桌子,撕嚼着狗肉,大声笑着,看见宝全,并不畏怯,嘻嘻笑着:“队长,算你运气好,还有一条腿……”我却一眼瞅见靠墙坐着的幸福,心里一震。
㉒幸福侧身对着我,低着头。我叫了一声,他“嗯”了一下,并不看我。短暂的难堪之后,幸福又伸手撕下一块狗肉,轻狂地笑着。他的眼里,腼腆、羞怯、甚至有点像女孩子般妩媚的神色早已褪净,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头发蓬乱,衣裤逸遢。这哪是我记忆中的幸福! ㉓我和幸福一路回来。一进门,他懒散地靠在被卷上,很疲惫,很烦厌,似乎希望我快点走开。我偏做出一副下榻的姿势,用时间和忍耐,终于打开了幸福的嘴巴…… ㉔幸福,出生在筹办农业社的热火年月里,受了半辈子苦的爷爷,给新生的孙子起了个带着时代色彩的名字——幸福。
㉕幸福在农业社的菜园里长大。及至坐到高中班的教室时,他对数理课发生了难以遏止的兴趣。毕业回到村里,他干活踏实,宝全队长常常指定他负责某一项少数人做的单线活路;更不用说,会计拉他去清理工分账和现金账,电工点名叫他去拉下手,幸福简直成了个小能人。不久,幸福进了科研站,他的心全被蔬菜栽培上严格的技术措施和有趣的生态现象迷住了! ㉖眨眼到了春天,试验站采取新式育苗法取得成功,县里在小杨村召开现场会,却批评说科研站只搞业务,是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 出确凿的消息:不是幸福。 ㉘幸福在科研站小小的土围墙里呆不住了,赶大车去了。三挂马车,六个青年,进城送菜拉稀粪,夜晚杀狗聚餐,打拳练武……
㉙杨大叔和大婶只怕孙孙变瞎了,自己劝,把亲戚友人请来劝,全没有效果。
㉗一年一度的大学招生开始,经过繁杂的形式,定下了幸福。但是第二天又传......
㉚一阵胡弦响,我回头,和幸福赶大车、嚼狗肉的几个青年走进院子,提着板胡,拿着鞭鼓、梆子。他们看见我,嘻嘻哈哈说:“啊呀,你鼻子真灵!从城里也闻见这儿的香味咧?\"
㉛“我闻见狗肉咧!\"
㉜“你闻不见了,'狗肉铺子'关门啰!\" ㉝一庭院的男女老少哄笑起来。
㉞鞭鼓急雨般敲打起来,梆子砸出清脆的响声,二胡手在调弦…… ㉟好!听小杨村自乐班的乱弹吧!
1979年4月 (有删
改)
【注】①1977年冬,中断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以主人公的名字作为小说题目,又插叙了名字的由来,既有助于刻画主人公 的形象,也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标题和插叙的作用)
B.借助“我”的观察视角,展现分粮食时会计和幸福一个着急一个潇洒的计算姿态, 对比鲜明,突出幸福的聪明。(视角、人物形象的作用)
C.“半圆的月亮贴在南塬上空灰蓝的天上”是对南塬自然环境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小杨村人艰难的生存状况。(环境描写的作用)
D.小说结尾聚焦于和幸福一起赶大车、嚼狗肉的几个青年的群像,预示着更多的青 年将如幸福一样迎来新的希望。(结尾人物群像的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主题思想、技巧、语言的分析鉴赏能力。 C “反映了当时小杨村人艰难的生存状况”属于过度解读。 读懂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技巧、语言。 7.对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态的描写,下列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瘦长条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动着欢悦的浪花”,运用通感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杨大叔发自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神态描写技巧的作用)
B.“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是“我”眼前和记忆中的幸福的神态,而“悄声抱怨”则隐晦地表现了他的一丝不安。(神态描写的作用)
C.“喜悦的眼光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受神色”,看似矛盾的神态描写细腻地反映了杨大婶复杂的内心活动,引出下文。(神态描写的作用)
D.“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与“头发蓬乱,衣裤逾遢”的外貌描写相呼应,展现幸福不为人知的恶劣一面。(神态描写的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人物神态描写的分析鉴赏能力。 C A项,把脸上的笑容比作“欢悦的浪花”是比喻,不是通感。 B项,此处是“幸福”的“抱怨”,体现的是幸福考上大学之后的喜悦,没有“不安” 。在记忆中没有对幸福“脸上泛着红晕”的描写。
D项,幸福遭遇人生的种种打击,当时有些自暴自弃,不能算是“不为人知的恶劣一
面”。
读懂小说的描写人物的技巧及作用。 8.回忆是本文最大的叙述特色,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考查学生回忆叙述特色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技巧本身+人物+情节+主题+读者 ①(技巧本身)回忆与现实交织,回忆中穿插回忆,打破常规的叙述方式;
②(对情节)有利于形成小说的波澜,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 以有限的篇幅展现更丰富的内容; ③(对人物)表现幸福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少年时期的腼腆而自信、青年时期的消沉而轻狂、考上大学后变得谦和且阳光,使幸福的人物形象更为立体。
④(对主题)赞美了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使更多的青年将如幸福一样迎来新的希望。 答对一点1分,四点4分。 1. 理不清答题思路,分不清从哪几个维度解答; 2.要点不全; 3.回答肤浅化。 考前宝典P49 9.陈忠实曾就自己的创作谈到:“这个或欢乐或痛苦的一次又一次过程,铸成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灵轨迹,自然就会呈现出各个人物的个性来。”请结合幸福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关键能力】考查学生结合文本中幸福的人生经历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答题思路】情节+人物 【参考答案】 陈忠实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人生经历过程,铸成人物的心灵轨迹,自然就会呈现出各个人物的个性。本文幸福的人生经历,铸就了幸福的心灵轨迹,呈现出他的个性。
①过程:少年时代,农业社的热火年月给了幸福学习的机会。 心灵轨迹:他勤奋上进,初展才华。 个性:腼腆而自信。
②过程:青年时期,幸福搞科研被批评,推荐上大学被替换。 心灵轨迹:他自暴自弃, 个性:消沉而轻狂。
③过程:恢复高考后,幸福终于考上了大学。 心灵轨迹:他重拾自我。
个性:变得谦和且阳光。 【评阅细则】每点2分,必须包含心灵轨迹和个性特点。 【失分剖析】 2. 理不清答题思路,分不清从哪几个维度解答; 2.要点不全; 3.回答肤浅化。
⑤(对读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前宝典P57——60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文言文必备知识】见思维导图
【文言文常见题型】见思维导图 【文言文阅读方法】 1.抓要点——抓住记叙文六要素:5W+1H,何时+何地+何人+何官职+干了何事+何结果
2.阅读方法:借助12题题肢倒读文本。 3.本文可以参考《种树郭橐驼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以......为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详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官阶勋位,没有实.职的荣誉官称。唐制勋官有十二级),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谋求衣食)/余/三十年。舍(居住)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居屋和饮食的价值。当,相当的价值)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提高或降低)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参考译文】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把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 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 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他放弃官勋回到家乡,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粉刷墙壁的工具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请他做工)的屋主家里,拿所得工钱抵付与之相当的房租和伙食费用,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来给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曰:“粟,稼(种植)/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蚕:养蚕。绩:缉......麻)/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劳动)/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相互生养)/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确实)/有/功,取/其/直(同“值”,文中指工钱),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勉力)/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参考译文】他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一样(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通过努力做好,又确实易见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是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的,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我只是选择那种 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罢了.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取食)/焉(于某事)/怠(荒废)/其/事/而/得/天/殃/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参考译文】“唉!我拿着镜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 了;有的我曾去过两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 的说:'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自己才能相称的事却要贸然去做力不能及的事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还要勉强去做的结果吗?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 及的事情去干。喜欢富贵并为贫贱而悲伤,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参考译文】他还说:''贡献(事业)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 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自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他这个人大概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 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 毛去有做有利于天下的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为其他人操劳心智 吗?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欲望,贪婪奸邪无 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太多了 !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 【注】①圬wū:粉刷墙壁。②镘màn:粉刷墙壁的工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舍于市A之主人 B而归其屋C食之当焉D视时屋食之贵贱E而上下 F其圬之佣以偿之 【关键能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文言知识进行文言断句的能力 【答案】 BDE 【解析】原文: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译文:他寄居在街上(请他做工)的屋主家里,拿所得工钱抵付与之相当的房租和伙食费用,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来付给主人。 (选对一处给 1 分,选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没有看清要求,没有涂黑; 2.没有适应主观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京兆,可指京兆尹,即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也可指京兆尹所管辖的地区, 本文为后者。
B.人,唐人避太宗之讳而将“民”写作“人”,与下文“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中用法相同。
C.稼,种植,常与表示“收割”含义的“穡”字组合使用,如《诗经•伐檀》中的“不稼不穑”。
D.劳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与《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的“劳力”一词同义。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 B “是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中的“人”指“他人”,不是避讳的用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是人物传记,但对传主的经历叙述简约,重在引述其观点,发表议论,实际上是一篇借故事说理的杂文。
B.王承福之所以选择圬这个职业,有迫于形势的不得已的原因,也基于对自身能力的考量和对这一职业的认知。
C.王承福有自己的生存理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事,依靠他人、才不配位、尸位素 餐者都将受到上天的惩罚。
D.作者给王承福作传,既表达了对他本人行事方式的鲜明态度,也借此警醒自己并委婉表达对某些世人的批评。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从文本中获取和加工的能力,综合运用文中信息和文言文基础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C
“依靠他人”错误,从原文\"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中可以看出,王承福认为人与人是需要相互依靠、协作来求得生存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方法:字字落实“留扩换选”;文从句顺“删补调套”。 三个意识:语境意识、语法意识、采点意识; 翻译五步曲:切、译、审、连、誊; 检查标准:信、达、雅 (1) 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确实)/有/功,取/其/直(同“值”,文中指工钱)。(4分) (1)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通过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
夫馒易能, 判断句式,1分。功,成效,1分。直,价值、报酬,1分。句
意1分。
(2) 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4分)
(2)贡献(事业)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子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
所以,用来……的东西,1分。自奉,供养(供给)自己,1分。养于我,由自己供养,1分。句意1分 14.韩愈对王承福的评价具有辩证性,请简要分析。(3分)
考查学生根据辩证性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
先找到评价王承福的信息区,然后运用辩证的观点也就是一分为二的观点整合信息。
①批评他为自己打算多,为他人打算少,缺少担当。(1分) ②赞扬他独善其身,自食其力,远胜奸邪无道者。(1分)
③肯定他对生存之道有清醒的认识,不患得患失。(1分)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答题不规范,没有分条答题的习惯。 2.答题区间不准确,要点不全。 3.个别学生照抄原文,没有分析。
1.训练学生分条作答的习惯。
2.加强审题训练,强调对题干中核心词的重视和解释。 3.强调文言文不要照抄原文,要有分析,有概括。
4.强调要尊重文本,从文本中找答案,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当成答案,节外生枝。 5.加强文言文翻译训练,强调对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的准确理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古代诗歌鉴赏必备知识】见思维导图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型】见思维导图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方法】 四看清:标题、作者、注释、题干; 四读懂:内容、情感、技巧、语言。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①(其一)
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形容鸟鸣声宛转,形容旅途艰辛,语言艰涩)。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②。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③。
【注】①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王守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 三年期满离开。②桂枝句:秋殿,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③订顽:订正愚顽。
高低不平的小路穿行于乱山之间,诸位贤人相送这么远旅途艰辛真令我不安。
小溪上空乌云压头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风吹动着衣服雪花沾满了鬓发。
什么时候还能在燃着花烛的草堂上共叙情谊,我呀等着听你们登科及第的喜讯。 只要互相思念也用不着太多的书信问侯,分别之后我希望你们更深入的研究学问。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写“蹊路高低”“乱山”“间关”等,形象表现门人送行道路的崎岖和漫长,自然照应标题。(赏析首联的关键词语的作用)
B.颔联写溪云压帽,大风吹衣,雪落双鬓,营造苍凉氛围,渲染诗人谪居边地、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赏析颔联内容、情感)
C.颈联写诗人希望能再与门人畅谈于“花烛夜堂”,这份情谊在尾联“相思不作勤书礼”中也有体现。(赏析颈联内容)
D.由描写分别时的情景到想象离别后的情况,全诗虚实结合,层次分明,意境开阔, 又情意绵长。(赏析是个内容、技巧、意境、情感)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诗句含义、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理解赏析能力。
B “渲染诗人谪居边地、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错误,是渲染离别伤感之情。 16.这首诗展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外在形象:身份、职业、习惯、相貌、年龄等;
内在形象①(对家人)品质: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②(在工作上)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③(在生活上)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④(对朋友、上级、下属等)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⑤(对国家)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①(对学生)重情重义:山路不平,溪云重重,风雪凛冽,学生们却相送很远。诗人对学生们饱含感激、难舍之情,展现诗人重情重义的一面。
②(对工作)重学善教:诗人叮嘱学生们以后要戒除愚顽,勤勉钻研学问,期盼听到
他们蟾宫折桂的好消息,展现了他重学善教的师者形象。 每点3分,答其他内容,酌情给分,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学会读懂诗
能够借助所给注释、选择项等理解支架,大体读懂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2.注意审清题
避免因审题不清或题型答题方法不明,缺少答题要点,偏离了答题方向。 3.培养规范答题意识
按照题目所问有步骤答题,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写,答题思路要清晰。 考前宝典P98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默写古代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 ①审语境(篇目+内容 + 主题 + 技巧 + 语言) ②写答案 ③检查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项脊轩志》中(篇目),作者修缮项脊轩(内容),他动手“ , ”,使得项脊轩内一改之前的昏暗,亮度大增。(内容)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篇目),郭橐驼认为,为了保持树的天性,(内容)种树人应该“ , ” ,比喻恰当,对比鲜明。(技巧)
(3)在《石钟山记》中(篇目),苏轼夜游石钟山,(内容)通过听觉写栖鹘“ ”和鹳鹤 “ ”不同的叫声,(技巧)以渲染阴森气氛。(内容) 【参考答案】 (1)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2)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3)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评阅细则】 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该空都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议论性语段】 ①在原始社会,物质生活极度贫乏,人们往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常常要和野兽争夺食物和生存的空间。与野兽的抗争问题可以依靠武器和集体的力量慢慢解决,但是面对一望无际、神秘莫测的大海,①人们束手无策 ,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人类始终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看待海洋,海洋的浩瀚无垠使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海洋的奇幻神秘又激发了人类征服它的欲望。
②船的发明开启了人类探索大海的新局面。人们从河姆渡古人类遗址厚达2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发现的一把小型木桨证实了船的历史距今至少有7000年之久。而且在夏商周时期也曾出现过“东狩于海,获大鱼\"的文字记载。在 ②船的助力下 ,人们的视线逐渐延伸到了海的那一边,他们发现了新的大陆,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再然后,人们将目光由海洋表面投向大海深处。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关键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综合能力。 【答题思路】1.根据文体特点,把握语段中心; 2.分层次,定类型(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照应句);
3.筛选整合信息(注意标点、关联词语、提示性词语等),遣词造句; 4.再读原文,查漏补缺。
【参考答案】 示例:①人们束手无策
②船的助力下 【解析】 从上下文来看,第①空处于一个转折复句中,前面是“可以......慢慢解决”,因此推出“束手无策”,后面的内容可以印证这一推断,同时从首句可以推出主语“人们\"。
第②空要填的内容与\"在\"构成一个状语,从前文可知,是“船\"“开启了人类探索大海的新局面\",据此可以推知答案。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前宝典P113 19.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写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关键能力】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变换句式之长句改短句的能力。 【答题思路】 找主干+把枝叶变成句子+根据逻辑排序。 【参考答案】 原句:(人们从河姆渡古人类遗址厚达2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发现的一把小型)木桨证实了船的历史距今至少有7000年之久。
示例:人们从海生贝壳层中发现了一把小型木桨,这海生贝壳层厚达2米,属于河
姆渡古人类遗址,这把木浆证实了船的历史距今至少有7000年之久。 【评阅细则】写成两个短句,给2分;写成三个短句,给3分;写成四个及以上的,给4分;表达流畅,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原意可酌情给分。改变原句意思,该句不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描写性语段】 ①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tóng”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②小溪流下去,绕山岨(qū、jū)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
‧‧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摘自《边城》开头两段)
20.解释下面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1)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 孔道:
..
(2)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 俨然: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表层意+深层意
示例:(1)交通要道;必经之路。
(2)好像;特别像。 【评阅细则】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两个得3分。 21.文中画横线句可以改写成:“这人家有爷孙二人和一只黄狗。”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关键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改句的表达效果能力。 【答题思路】①通读语段,把握中心; 根据不同文体特征。 ②读透原句,找出其美; 语言(词语+句子+语言风格)
技巧(修辞+表达方式+结构+表现手法)
内容
③比较句子,找出不同; 语言(词语+句子+语言风格)
技巧(修辞+表达方式+结构+表现手法)
内容
④根据规律,答出妙处。 内容+情感+读者
【参考答案】 示例: ①从修辞上看:原句“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形成排比和反复,强调了\"一个”,还能与前文中的“一户\"等用词形成呼应,突出了人少,体现了女孩的孤单。 ②从内容和情感上看:这一交代为后文女孩的情感变化作了铺垫,也为小说奠定了一个较为悲凉的情感基调。 【评阅细则】答对一点给2分。 【知识链接】 考前宝典P128 22.结合两处画波浪线内容,简析“过渡人”与“管渡船的”的心理。(4分) 【关键能力】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答题思路】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技巧,分析人物形象,然后根据人物形象推测人物心理。
【参考答案】 过渡人:有意酬谢管渡船的,知道交给他不会收,所以就掷到船板上,是真心想感谢他。
管渡船的:不收钱不是客气,是真心不想要也没必要接受,因为自己确实有钱有粮,够用了。 【评阅细则】答对一点给2分。 四、写作(60分) 【写作必备知识】见考前宝典
【写作常见题型】见考前宝典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判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语】阅读《跑步圣经》,可以获得锻炼的科学方法,从而强身健体;阅读《平凡的世界》,可以感受奋斗的力量,从而突破困境;阅读《论语》,可以学习人生智慧,从而提 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一本好书,可以为我们的成长赋能。 【提示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语】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信息获取与加工 阅读《跑审【材料语】,可以获得材步圣经》锻炼的科学方法,料 从而强身健体;阅读《平凡的世界》,可以感受奋斗的力量,从而突破困境;阅读《论语》,可以学习人生智慧,从而提 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一本好书,可以为我们的成长赋能。 逻辑推理与判断 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举例,指出阅读书籍对阅读者的作用,其作用解读有三,从强身健体到突破困境再到提升人生境界,后有省略号,表示举例未尽,尚有其他,写作者可以联想展开。 第二部分为材料关键句, 为上文举例得出的结论“一本好书,可以为我们的成长赋能”,这应该是审题立意的核心。 定【提示语】以上任材料引发了你怎样务 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上述材料:表明不可脱离材料的含义行文; 你:我们新时代青年 联想:不拘泥于材料; 思考:则要求必须写出自己的独特思考。 选准角度:一本好书 赋能; 确定立意:好书赋能 文体:议论文;围绕\"好书助人成长“展开论述。 标题:自拟,点击观点, 字数:850字左右。 语言建构与运用 里面有三个关键词“一本好书”“我们的成长”“赋能”。因此,写作时用到的材料要能体现“好书”的特质,要结合青年一代的成长,写“好书”于“成长”的作用。“赋能”在此可理解为“赋予能量”“有助于”。 明【要求语】要求:要选准角度,确定立求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分类 立意 (为何写) 提纲 作 文 常 见 考 点 思 路 注意正能量 一本好书 赋能 标题 开头 观点:点击观点;技巧:对偶 引+评+点 主体 拓展 结尾 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论证类型 论据 (写什么) 论证 (怎么写 论证结构 论证方法 论证语言 新时代青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责任使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未来的展望,号召 典型性 鲜明性 新颖度 与论点保持一致 立论文 驳论文 立驳结合 层进式 并列式 对比式 总分式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假设论证 因果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类比论证 词 句 短句、整句、反问句等 修辞 【评阅细则】 一等(20~16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二等(15~11分)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三等(10~6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表达 20分 特征 20分 发展等级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题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题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 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文体要 求”主要着眼于内容方面,如写作者要有身份意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启发作用。
(三)扣分项评定,缺标题的,扣2分;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 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四)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作文,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作文,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作文,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作文,给1分或2分,不给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给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1.直接抄题干内容,没有深度加工与思考。 2.以事例代替论证,没有对事例论证分析。 3.关系欠缺思辨性,没有思想深度与格局。
4.素材选用不恰当,没有恰当论据与引证。 1.要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 (1)作文提升的关键点是思维。
(2)要以模仿为途径,但是不能抄袭、套作。要从优秀文中看到思维路径,提升思辨能力。
2.要以提升学生思想认识为根本。
(1)要避免简单模板的作文,要多元化思辨。 (2)要选多角度分析的材料,提升思维深度。 (3)要对生活进行深度思考,有独到的见解。 3.要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1)要储备新事例,修改论证逻辑,增强信心。 (2)要个性化辅导,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3)要允许个性化,要肯定学生思想的闪光点。 考前宝典P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