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16.07.132
内蒙古中医药
医学琐谈浅述《道德经》与《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卢 强* 栾海蓉** 周风华***
摘 要: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德经》中所推崇的“清净无为”“、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等观点,对中医的养生保健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之一,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其中的养生、益寿、延年的观点也一直被后世所推崇,本文现就《道德经》与《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做简要的阐述。关键词:《道德经》; 《黄帝内经》; 养生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6)07-0148-02《道德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诉
我们“道”作为万物的本原,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制约着万物的消长盛衰,人应该效法天地之道,按自然之规律生存。《黄帝内经》中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养生,就是在人体未病的时候,对身体的危险因素加以干扰,使健康保持在最佳的状态,而在现代化亚健康状态日趋严重的今日,全民养生显得尤为重要。而《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其中折射出的养生思想和道家的观点是相通的。可见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养生一直处于备受重视的地位,本文故以《道德经》与《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立题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 《道德经》与《黄帝内经》简要概述1.1 《道德经》简介:道家的思想起源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几个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提倡的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一书共分81章,全书却涵盖了许多的妙义,讲述了诸多的法则。清代纪晓岚评价其“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这样说道:“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道家思想因其特有的自然观、人生观,展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道家思想渗透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医养生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1.2 《黄帝内经》简介:《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成书也非一时、非一人之作。书中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的形式阐述病理机理,为后世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确定治则治法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其在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同时还倡导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2 《道德经》与《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2.1 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告诉我们自然中有四大,而人占据首位,当然这是以人回归了本性,与自然融为一体来看的,倘若人未回归本性与自然对立,则人就会变得渺小。“道法自然”一直是后世推崇的养生法则。四时养生,就应该顺天守势,天人合一。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以
此告之后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生灭变化都有其自然的规
律,作为万物之一的人,也应该顺万物之理,以保万物滋生,繁衍昌盛,倘若违背自然的规律,势必会受到自然的严惩。2.2 节制有度:《道德经》第十二章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以此告知后人戒掉贪婪之心,选择正确养生之道的重要性。对世间可见之物的想要念头要适可而止,守持中道,否则终将得不偿失。而现代的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症状,从老子的观点可以看出食之有度、克制欲望的重要性,饮食的调摄、欲望的克制是养生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法于自然”又是其根本的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旨在告诉世人要懂得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来调节自身的“阴阳”,切不可饮食、劳逸没有节制,而当今社会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劳逸过度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故《道德经》与《黄帝内经》对我们的养生保健有其独特的指导意义。2.3 贵生意识:平安健康地度过一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与愿望,中国人除了要有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也要有贵生的意识,应学会珍惜生命。贵生重在贵人,《道德经》有言:“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而在《黄帝内经》中进一步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惫,莫贵于人”。告诉后世人是万物之中最宝贵的,任何的名誉地位、钱财利益都没有那么重要,更不能以生命为代价去换取。2.4 淡泊宁静:《道德经》第十六章讲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旨在说明养静的重要性,执守住清净的状态,万物在一起运作,而我在其中观察万物周而复始的运作规律,万物纷繁众多,各自回归自己的根源,回到根源就叫静,静就叫重复生命。而只有“知清静才能为天下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记载:“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说要以安定清静为根,使心情处于恬淡宁静的状态,不要妄事操劳,遇事做到秘而不宣,含而不露,令心神安静自如。,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到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认为长寿的关键是养神,养神的关键是清静,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3 《道德经》与《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指导意义3.1 顺四时而养五脏: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四时,在养生的过程中主动地效法自然、顺应自然的阴阳变化,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前提。四时之变对人体的情志变化、脏腑经功能以及气血运行均有着重要的影响,故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
3.2 顺四时而调情志:人的情志变化与四时的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随四时之变来调理人体的五脏六腑,使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积极乐观的状态,对于维持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四气调神、精神则安、健康乃守”。
*潍坊医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261000)4 小 结**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250014)
《道德经》与《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相互渗透,以“天人合一”
***通讯作者:潍坊市宝通西街7166号潍坊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61000)
为指导,以“道法自然”为原则,都旨在维护人体的健康长寿。《道2016年6月21日收稿
2016年第7期149
德经》和《黄帝内经》中蕴含的养生思想,为后世发展养生学奠定(7):402-403.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所提出的养生原则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日也[3]王红玉.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的几点相通之处[J].河南中医,是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的,我们应该汲取其中的精华,加以研究2011,31(8):835-836.推崇,使其服务于人类的养生事业。[4]姜守诚. 返朴归真—解读《道德经》的养生学[J].锦州医学院学参考文献报,2004,2(1):33-37.[1]尹亚东,刘书红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养生思想初探[J].河南[5]傅晓晴. 试论老子《道德经》对《黄内经》养生学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2,22(3):71.中医药学报,2001,16(2):8-12.[2]陈洪艳. 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法[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
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16.07.133
中医急诊的发展与思考△
洪建勋*,** 黄明芳*** 洪彩芳**** 占美平**** 朱 龙*,**
摘 要:自《黄帝内经》以降,中医每一次重大理论的创新都是以治疗急症为突破口,中医学是一门以治疗急症立身的科学。在目前形势下发展中医急诊,需要从中医理论、理法方药、中药剂型、中医器械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研究这是现阶段的努力方向。而中医急诊人员具有完善、独立的中医思维,这是发展中医急诊的必备条件。同时从业人员还应该掌握现代医学急诊知识,融汇中西,中西结合,这是发展中医急诊的趋势。关键词:中医急诊;中医思维;发展方向;中西结合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6)07-0149-02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of Chinese Medicine
Hong Jian-xun1,2,Huang Ming-fang3,Hong Cai-fang 4,Zhan Mei-ping4,zhu long1,2
1.Fuji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Fuzhou Fujian 350122;2.FuJian Key Laboratory of TCM Health State ,Fuzhou Fujian 350122;
3.Hainan General Hospital,Haikou Hainan 570311;4.Xi Tou Township Health Center, Wuyuan Jiangxi 333214)
[Abstract]Since the “Huangdi Nei Jing” , every major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s to emergency treatment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door with emergency treatment of science.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asp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TCM prescription medicine, dosage for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quipment and so on. The TCM emergency personnel have to be perfect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which is the suppo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emergency. And practitioners should also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modern medical emergency,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This is the safeguard of TCM emergency development.
[Key words]Emergency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Chinese and Western combination中医急诊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危急重症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但中医急诊却日益萎缩。中医能不能治急症,中医急诊该如何发展,从哪些方面来发展,发展中医急诊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今后的趋势如何,这都是我们目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1 历史源流
中医之所以能够流传三千年而不衰,关键就在于中医不仅能治慢病而且能够解决很多危重症,这也是中医生命力所在。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薄厥”、“疫病”、“脏厥”等急危重症的论述,也有运用针灸等医疗手段治疗这些急诊的记载。东汉时期,仲景则在《伤寒杂病论》中对“阳明三急下症”、“少阴三急下症”等急重症的治法方药进行了详细论述,可以说《伤寒杂病论》是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先导,为中医急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述了各种急危重症的单方验方,许多常见的危重症、急症的用药、处理方法等都收集于内。其中一些方药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如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其启发就来源于《肘后备急方》。又如书中记载的口对口吹气法,实为现代的人工呼吸法。而隋朝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一书所列疾病中,急症就占四分之一以上;在所有证候中,急症就占六分之一
[1]
书中记载了有关伤寒、温病、食物中毒、头破脑出、卒死等以上;
急危重症的治疗。唐代药王孙思邈首创葱管导尿术,堪称世界医学之最。其所著《千金要方》中犀角地黄汤、苇茎汤,《千金翼方》中仓公散、还魂散等都为急救而设,另外其针刺间使、百会,灸人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福建省科技厅2016年高校产学合作项目(2016Y4008)*福建中医药大学证研究基地 福建 福州(350122)**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 福建 福州 (350122)***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口 海南(570311)****溪头乡卫生院 江西 婺源(333214)2016年6月20日收稿
中等急救方法又为历代医家所沿袭。宋代《和剂局方》中的“凉开三宝”,紫雪丹、至宝丹、苏合香丸是治疗热闭的常用药。金元四大家对中医急诊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刘完素创辛凉解表、泻火养阴之法;朱震亨重视痰、气在急症发病中的作用;李东垣创 “甘温除大热”法并用以治疗内伤急症;张子和倡用汗、吐、下三法治疗急症。明清时期以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兴起,对温病、疫疠之气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总结出辛凉宣泄、清热解毒、芳香化浊、清气透营、扶正救脱等治法,大大向前推进了急性热病的治疗水平,这不仅对当时甚至对现在的烈性传染病的预防及治疗产生重大影响。由上可知中医历次理论重大突破都是以急诊的治疗为突破口,中医对急症的治疗是中医学的立身之本[2]。而现代以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对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等的防治。由于中医药的积极参与,使得临床疗效、生存率、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而病死率、致残率则明显下降。只是近百年来,尤其是五四运动到解放前,整个中医的发展并不是很快,甚至是倒滞不前。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从事中医急诊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中医药的学者也逐渐将研究的重点转向慢性病的防治上了,以至现在各中医医院的急诊科能真正把中医急诊知识技能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去的寥寥无几[3]。2 发展方向
发展中医急诊需要以临床为中心,围绕重点病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展开深入研究,在积极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同时,吸收现代医学的优秀成果,取长补短。目前中医急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和突破。第1,理论研究,应该针对具体某一个病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其病因病机,属于什么证,有什么样的致病特点,用什么法,如何快速的解除危及生命的因素。如针对脓毒症,王今达教授提出了“三证三法”和“菌毒并治”的新理念;孔立教授对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认为,脓毒症的病机是“气机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