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检测卷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偏僻(bì pì) 耽误(chēn dān) 栈道(jiàn zhàn) ... 歧路(qí qú) 枉费(wǎng wáng) 缅腆(tiǎn diǎn) ...二、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教训:①教育训诫;②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1.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 ) ..
2.他会对所有战土和指挥员说:“这是老洪送给我们的好礼物呀!让我们更好地教训鬼子吧!”( ) ..
3.哥哥犯了错,老师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 ) ..
三、在括号里恰当的词语下画“_____”。 (4分)
1.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张望 扫视 眺望)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2.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陆续 持续 连续)广播。
3.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 安静 宁静)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
4.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深沉 沉重 )得抬不起来。 四、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12分)
失魂( )( ) 震耳( )( ) 恋恋( )( ) 千変( )( ) 得意( )( ) 迫不( )( )
1.以上词语中,形容非常得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形容心神不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2分)
2.再写一个像“恋恋( )( )”这种结构的词语:_____________(1分) 3.选一个词语写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在括号里打“×”。(4分) 1.“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 ( )
2.巴迪认为自己幸运只是因为妈妈对自己的鼓励和赞赏。( ) 3.《慈母情深》中“我”想买的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 )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题目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精彩极了”在文中代表母亲的赞扬和鼓励,“糟糕透了”在文中代表父亲的警告和批评。( )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变换语序,句意不
精选单元测试卷
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搂住了我,赞扬个不停。(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雨下得也太大了。(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内容回顾。(8分)
1.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父母之爱。《慈母情深)中的母亲那么_________,还舍得拿钱给“我”买书,真难得!《父爱之舟》中的父子之间充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令人感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父母评价“我”的作品的态度 虽然不同,但是这都源于对“我”的_______。
2.我要把朱用纯的名言“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给同学听,教育同学们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
3.“非淡泊无以_________,非宁静无以_________”这是诸葛亮的名言。 八、阅读与积累运用。(22分)
(一)阅读《父爱之舟》(节选),完成后面练习。(8分)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牌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钱很紧”中的“紧”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钱很紧,但是家里仍然凑钱给“我”缴学费,这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由“十分心酸”“心酸的哭”可以看出“我”是个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2分)
3.“新滋味”指的是( )。(2分)
A.对生活的艰辛的深刻感悟。 B.对家乡的思念。 C.对母亲的思念。 4.用简短的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4分)
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
徐元鹏
小时候,我很怕父亲。
精选单元测试卷
记得我刚开始跟父亲学木工的时候,他总是很严厉。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自作聪明装配了一个大衣柜。刚刚装好,父亲便回来了。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蓦地,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你瞎了?”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木科,一下子打在我头上。
从那一天起,每当父亲举起巴掌时,我都心有余悸,生怕会落到我头上。 然而,另外一件事,却改变了我对父亲的看法。有一天,我在家里偷偷把新买回来的座钟拆开了,正在研究的兴头上,突然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匆忙之间,我慌乱地把座钟拼凑在一起。
父亲进屋后,一直没有出去。将近中午,他忽然盯着座钟发呆:“嗯?怎么停了?”他边说边搬起座钟,当啷一声,钟摆在里面发出碰撞边框的声音。
我害怕地低下了头,他几步走过来。我把眼睛一闭,等着那满是老的手落下,可是那手掌只是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倒像是抚摸。 那个年代,一台座钟可比一个木柜要值钱啊,为什么他不生气反而高兴呢? 一直到我成家立业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你跟我学木工是学手艺。做木工活好比做人,一榫一眼都要套牢弄实,才能保证家具结实。做人,也要实在、不投机取巧。可你拆座钟,那是钻研,我不想让孩子没有前途……”
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细节描写。这一细节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的父亲。(4分)
2.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父亲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________________,父亲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两件事,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短文结尾的主要特点是( )。(2分)
A.点明主旨。 B.总结全文。 C.抒发情感。 4.你同意文中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30分)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像体贴的长辈、循循善诱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有时,即使是一次失败、一点儿挫折、一句批评,也能给予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心存感激。请你结合自己生活的经历,以“感谢__________ ”为题,用书信的形式写一篇习作,用上细节描写或场面描写,表达对被感谢人的感激之情,400字左右。
精选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二、1.② 2.① 3.① 三、1.扫视 2.连续 3.偏僻 4.沉重
四、落魄 欲聋 不舍 万化 扬扬 及待 1. 得意扬扬 失魂落魄 2.孜孜不倦 彬彬有礼等 3.迫不及待 我考到100分,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拿给妈妈看。 五、1.√ 2.× 3.√ 4.√
六、1.我整个下午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2. 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3.这雨下得瓢泼一样。
4.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必须承认父亲是对的。
七.1.辛苦 浓浓的温情 爱 2.当思来处不易 恒念物力维艰
3. 俭以养德 4.明志 致远
八、(一)1.不宽裕 父母对“我”读书的重视 2.体谅父母 3.A
4.家里凑钱供“我”读书,“我”很感激父母。
(二)1.动作 语言 神态 严厉 2.装错了木料 让“我”实在做人
拆了座钟 保护孩子钻研的兴趣 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A
4.示例:同意。 不同的事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严格要求孩子,同时又给孩于自己动手的空间,文中的父亲是一位好父亲。
精选单元测试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