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23-12-02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遂宁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24 分)

注意事项:

l.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 粘贴是否正确。

2.准考证号、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 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而清洁,小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代(páo) 喑哑(yīn) 愧怍(zuò) 莽莽榛榛(zhēn) ..... B.哂笑(shài) 锃亮(zèng) 慰籍(jī) 怒不可遏(jié) .... C.荫庇(yīn) 匀称(chèn) 砭骨(biān) 锐不可挡(dǎng) .... D.绰号(chuō) 稽首(jī) 旁鹜(wù) 强聒不舍(guō) ....2.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竦峙 (对峙) 周道如砥(细的磨刀石) 屠乃奔倚其下(副词,竟然) ... B.家醅(泛指酒) 日薄西山(迫近、靠近) 可望而不可即(靠近,接触) ... C.触目伤怀(心) 涕泗横流(眼泪) 夕日欲颓(颓废) ...

D.啮齿(咬) 相得益彰(好处) 至若春和景明(景致,风景)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他们两人常常一见如故。 ....

B.写作需要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思想,否则,你的文章就会因缺乏具体内容而成为一纸 ..空文。 ..

C.冯伟的这篇作文,经过吴老师的修改,文采斐然,情真意切,大家无不赞叹吴老师妙.手回春的文学功底。 ...

D.钓鱼鸟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那烟雨迷蒙的涪江,恰如一副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14 页)

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遂宁市社会各界给贫困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继遂宁国际水上运动邀请赛后,在今年又迎来了四川省十二届运动会。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十几三叮嘱我们说:“做题前一定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

完整”。

D.自从创建省卫生城市后,我市攀折花木,毁坏草坪,乱排污水等现象己难见踪影,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我们也不能退缩。 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⑤③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 主要要素。初中三年,我们学过的小说有:《社戏》《芦花荡》《孤独之旅》等。

B.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都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C.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其代表有《饮酒》《归园田居》《过故人庄》等,这些作品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D.老城的山水,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理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城山水的温情可爱。) 8.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是城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语是关云长。

B.高尔基的《童年》讲述的是小主人公陈忠寥沙三岁到十一岁时期的童年生活。阿寥沙

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

C.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

传》三部传记。其中,贝多芬饱受耳聋折磨。

D.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同时,傅雷还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14 页)

第Ⅱ卷(126分)

(二)按要求作答(26分)

9.请按要求规范、工整地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10分) (1)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 ▲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4)受任于败军之际, ▲ 。。(诸葛亮《出师表》)

(5)乐府民歌《木兰诗》中反映军情紧急,将士快速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 , ▲ ”。 (6)“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历代诗人喻愁方法多种多样。李清照在《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己尽)》中,将抽象的、难以触摸的愁绪写得富有重量、具体可感的语句是“ ▲ ,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 ▲ , ▲ ”愁绵绵,刀砍砍不断,酒浇浇不完,这是绵绵的愁。 10.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6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 (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4分)

▲ 11.2014年7月10日,四川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将在遂 宁市正式开赛。为了更好体现四川高度,展示遂宁 特色,学校团委将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请你参加。(10分)

(1)该图是省十二运会的会徽标识,请说明设计意图。(60字以内)(3分)

▲ (2)为了更好地服务此次盛会,组委会招募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并提出了志愿者口号。假如你所在的学校要组织一支志愿者队伍,请参照救命,拟写一个口号。(2分)

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14 页)

示例:我奉献,我快乐!

▲ (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据悉,某市一所小学举办运动会,入场式开始不久,有的孩子就脸色苍白,到入场式结束时,居然有二十来个孩子快晕倒了。此事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有人批评运动会入场式时间过长,更多的人则对目前孩子的体质太差深表忧虑。

以下是网友的评论:

网友甲:如今的家长,大多数宁愿自己含辛茹苦,也“再苦不能苦孩子”,以至于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被百般呵护的环境中。而温室里长大的孩子连参加运动会入场式的体能都成问题,又有什么本钱去经历人生的风浪呢?

网友乙:学校忽视体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应试教育让学校把所谓“主科”当重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为防止学生在校受伤被家长追究责任,有的学校取消了一些被认为“危险性很高”的体育项目,甚至还有学校推出“校园限速”令。

①请根据两位网友的评论,概括学生体质差的原因。(3分)

▲ ②为搞好“阳光体育”活动,学校就体育活动的形式与措施征集同学们的意见。请你给学校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2分)

▲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装修心灵之所》,完成12-15题。(13分)

装修心灵之所 杨 海 亮

①时下,许多人都在为成千上万元才买得一平方米的房子劳碌奔波,以至于成了所谓的“房奴”。尽管房子不代表家,不意味归宿,但终究是人物质上的必需,有总比没有好。只是,繁忙之余,似乎也该将自己的心灵之所好好装修一番。

②装修心灵之所需要善良。哲学家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

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14 页)

界上是最需要的。”是的,如果没有了善良,人也就成了一具躯壳,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意义。试想,一个满脑子阴谋诡计的人,满肚子恶毒心肠的人,是多么可怕、可鄙;而我们与之相处,又是多么可怜、可悲。相反,善良的人,不自欺,不欺人,送真诚,给关爱,让人际和谐,让社会温暖,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是多么美妙。一个人善良,才无愧于人的称号,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拥有善良,心灵之所才显得质朴,才有纯净的营养为心灵供给。

③装修心灵之所需要宽容。宽容,就是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心灵之所实际上是一个容器,而且是一个没有固定容量的容器。换言之,心灵之所可大可小,大到可以容纳整个宇宙,小到容不下一粒细沙。容量有多大,取决于心有多大。如果能容人之长,容人之功,容人之得,容人之仇,容难容之人、之事、之物,那必是心比天大。怀宽容,心灵之所才显得敞亮,才有足够的空间任心灵翱翔。

④装修心灵之所需要知足。人常常有嫉妒,有愤怒,有怨恨,主要缘由就是没能突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种种。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而是说不要被这些东西乱了心智。一旦被迷住,就会驰骋追逐于其中,不能止步,不能自拔,最后往往一无所获,还害人害己。古往今来,这方面的教训实在惨痛而深刻。所以,还是那句老话— — 知足常乐。有了知足的心态,有了超然的心态,自然能在眼花缭乱、光怪陆离的世态百相中凝神静气、心宽体胖。这时,看山山青,看水水秀,看树树朴,看星星明……懂知足,心灵之所才显得宁静,才有舒适的氛围供心灵享受。

⑤装修心灵之所需要期待。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是,动物只是自然地生长,而人能够设想明天的到来。虽然很难说清存在与活着的目的、意义,但我们能够期待,有所期待,便是我们继续人生的动力。期待父母健康,期待家庭和睦,期待子女成长,期待人类和平……总之,生活永远值得我们期待。能期待,心灵之所才显得灵动,才有清新的空气保心灵鲜活。

⑥当然,装修心灵之所还需要正直、热情、勇气、风趣……只要你认真思考,巧妙点缀,你的心灵之所就一定能成为心灵最好的去处。

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14 页)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2.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 13.第③段和第⑤段的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 14.本文说理透彻,生动形象,但是缺少典型的事实论据。请你为第②段的分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 15.结合全文,请在第⑥段省略处填写一个合适的词语,并说出你的理由。(60字以内)(4分)所填词: ▲

▲ (二)阅读《母亲的宝物》完成16-20题。(15分) 母亲的宝物

①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

②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③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客厅的。

④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他摇着头,叹了口气。

⑤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 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

⑥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

⑦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

语文试卷第 6 页(共 14 页)

锅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 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⑧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⑨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嘛。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 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⑩妻子在旁边,忙说:“妈,你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你回来好吗?” ⑪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上着锁,母亲把他紧紧的抱着。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母亲很坚决地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

⑫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它,从未忘记。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道:“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

⑬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种东西。”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着遭了小偷,就太不值了。

⑭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 ⑮妻子见了,忙在耳边叽咕了几句。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⑯铁盒中藏着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 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

(选自《读者》,有删改) 16.文章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3分)

▲ 语文试卷第 7 页(共 14 页)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 ....▲ 18.从结构上看,如果没有第⑤段,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是否可将第⑤段删去?为什么?(4分)

▲ 19.本文以“母亲的宝物”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 20.阅读本文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3分) ▲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12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②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③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原:原国。②金:钟、锣。③卫人:卫国人。

语文试卷第 8 页(共 14 页)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小惠未徧 ▲ (2)既克,公问其故 ▲ ..(3)裹十日粮 ▲ (4)可无从乎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 23.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语段(甲)中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2分)

▲ 24.你认为语段(乙)中晋文公“攻原得卫者,信也”有没有道理?请简述你的看法。(2分)

▲ 三、写作(60分) 25.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能触动心灵的事物:斗转星移,草长莺飞,兰幽松翠;长辈的关爱,老师的教诲,同学的深情;一本书,一首歌,一句话……都可能在刹那间触动我们的心灵,引领着我们的成长。

请以“触动心灵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除诗歌、戏剧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抄袭。

遂宁市2014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语文试卷第 9 页(共 14 页)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易读错字读音和错别字的辨析能力。 B项中“哂笑”的“哂”应读“shěn”;“慰籍”的“籍”改为“藉”应读“jiè”;“怒不可遏”的“遏”应读“è”。C项中“荫庇”的“荫”应读“yìn”;“锐不可挡”的“挡”改为“当”,应读“dāng”。D项中“绰号”的“绰”应读“chuò”;“稽首”的“稽”应读“qǐ”;“旁鹜”的“鹜”改为“骛”。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A项中“竦峙”的“峙”是“直立、耸立”的意思,“屠乃奔倚其下”的“乃”是“于是、就”的意思;C项中“涕泗”的“泗”是“鼻涕”的意思,“夕日欲颓”的“颓”是“坠落、落下”之意;D项中“相得益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至若春和景明”的“景”是“日光”的意思。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理解能力。A项中“一见如故”意为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与“常常”矛盾;C项中“妙手回春”用来指医术高明;D项中“无可厚非”是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以谅解,而这里中国的行为是正确的,而非错误的。

4.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是一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修改的原则是使前后形式一致;C项“衣物”不属于“学习用品”,应删去;D项缺主语,且第二个句子缺少宾语,应改为“遂宁继国际水上运动邀请赛后,在今年又迎来了四川省十二届运动会的举办”。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A项中应将问号改为逗号;B项中“等”与“省略号”不能连用;D项中“攀折花木,毁坏草坪,乱排污水”之间应用顿号。

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间逻辑顺序的排序能力。此题宜用排除法,观察每个选项,首句在①③④间选择,凭语感容易判别①④句开头太突兀,③句开头很自然,排除A、D两项;B、C两项的差别在于①句的位置,②句与①句明显有因果关系,故①句应在②句之后,故排除C项。

7.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判断能力。C项中《过故人庄》的作者应为孟浩然。

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表述正误的判断能力。《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而不是“十一岁”。

9.(1)归雁洛阳边 (2)烽火连三月 (3)行到水穷处 (4)奉命于危难之间 (5)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6)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文言诗句的能力。考查范围以课内古诗文背诵为主,前四个小题的考查形式都是上下句对接,纯粹考查知识识记情况。此类题平时要注重积累,

语文试卷第 10 页(共 14 页)

做题时不要出现错别字。后两句为理解运用性默写,不仅需要背下来,而且还要理解其意思,考查难度有所加大。要注意“雁”“烽”“戎”“舴”“艋”等字的写法。

10.(1)诗人一改秋词凄凉的情调,赞美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豁达向上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在明确这是诗人被贬之后所做诗歌后,再去理解全诗。

(2)“排”是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也是诗人虽遭贬谪,却乐观、豁达的生动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能力。答题时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该字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然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1.(1)会徽标识以“遂宁”字母“SN'’为主视觉元素设计,有机结合“圣火”、数字“12”、“运动员”等造型,既体现了标识的地域特征,又象征了四川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结合图片和文字,通过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将会徽中的元素与12届、运动会、体育事业等有机联系走来,说出自己对会徽的理解即可。

(2)我付出,我幸福!(我服务,我光荣!我运动,我健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仿写能力。仿写时要参照示例,注意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与示例语意相连,文脉相通。

(3)①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不能保障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学校担心学生在校受伤被家长追究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认真阅读材料,会发现网友甲是针对家教问题发表看法;网友乙则是针对学校教育发表观点,将其概括整合即可。

②保证体育课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坚持做好“两课两操”;成立田径、球类、登山等课外体育兴趣小组;定期组织运动会等比赛活动。(任选两条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否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建议内容要围绕“阳光体育”,从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开设更多的体育活动项目方面提建议。

12.先由住所房子谈起,引出论述的话题:装修心灵之所;然后侧重从装修心灵之所需要的四个方面论述如何装修心灵之所;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希望:将心灵之所装修成为心灵的最好去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时要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各段大意及与中心论点的关系,然后再具体分析。

13.(1)比喻论证,将人的心灵比作容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装修心灵之所需要宽容”的观点,论证有力。

(2)对比论证,将人与动物进行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装修心灵之所需要期待”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能力。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以下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通过分析,第③段是比喻论证,第⑤段是对比论证,再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即可。

14.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屡次挑衅,以国家为重,宽容了廉颇,使自己的心灵之所变得敞亮,留下了“将相和”的美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充事实论据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把论据和论点联系起

语文试卷第 11 页(共 14 页)

来,根据本段论点选取平时积累的典型事实论据,然后运用简洁概括的语言进行描述。注意要和文章的中心论点保持一致。

15.智慧 因为要想使心灵之所成为最好的去处,需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用自己的智慧装饰自己的心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话题的理解能力。从话题“装修心灵需要哪些要素”来看,除了文章列举之外,还可能是正直、热情、勇气、风趣等,只要选择其一,自圆其说即可。

16.(1)母亲经常坐在客厅抱着铁盒喃喃自语。(2)深夜,母亲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走到客厅。(3)饭做好后,母亲却又打开煤气,使饭做煳。(4)母亲走错家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先要仔细阅读原文,找到答题的区间,通常回答清“谁,干了件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等三个要素即可。必要时,还需要加入背景。

17.“我”和妻子怕惊醒了熟睡中的母亲,怕损坏了铁盒中的“宝物”,因而“悄悄”拿出盒子,“轻轻”打开。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结合上下文思考词语所蕴含的特殊意义。上文提到妻子猜想那盒子里是“上一辈人”留下的“宝物”,而母亲又不肯给“我”看,所以只能趁母亲熟睡时偷偷地看,围绕“我”与妻子拿盒子时的心理作答即可。

18.不能删,因为这段文字是插叙,补充交代了小时候母亲带“他”生活的不易和供“他”上大学的艰难,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他”最终被母亲感动做了铺垫。

【解析】本段考查学生对插叙作用的辨析能力。回答时要从插入的内容及作用两方面来答。

19.“母亲的宝物”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又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内涵的理解能力。分析标题的好处或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把握文章标题象征意义入手、从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入手、从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切入、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角度入手、从寻找文章线索方面入手、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20.可以从理解母爱、珍惜母爱、报答母爱等角度作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拓展延伸的能力。要联系选文内容并结合实际组织答案,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

21.(1)通“遍”,普遍,遍及 (2)已经 (3)携带 (4)顺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一要靠课内积累,二要学会根据大体句意猜词意。

2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2)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直译即可。注意“狱”“虽”“情”“期”“去”“亡”“信”等关键词要翻译准确。

23.政治上,他深知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军事上,他善于捕捉有利的进攻时机和追击时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探究和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认真审题,了解文

语文试卷第 12 页(共 14 页)

章意思,从两方面答题,不可偏废。

24.有道理。一个人只有有了诚信,才能有威信,才能服从,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答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乙)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向文公投降。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25.略

【解析】这是一道后填式的半命题作文。其特点是:它既有一定的限制,又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

(1)审好题意,补全题目。半命题作文突破口在审题和补全题目上。补充题目时要注意所填的内容必须和前面的“触动心灵的”相联系。可以是让人心灵受到触动的人、事、物;要尽量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话可说,最容易出彩的内容,这样易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抓住题眼,发掘感动点。什么触动了心灵?感动点就是触发你心灵颤动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一抹夕阳等。不管是什么,你一定要被它感动过,并通过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将你的感情融和进去。如《背影》中令朱自清触动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作者通过细节,再现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感情勾勒出令人感动的背影。

(3)追果溯因,连贯作文。为什么触动心灵?怎样触动心灵的?要仔细思索:我的心灵被触动的原因是什么?它是怎样被触动的?要采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构思方式,即选择典型的人或事来反映“触动我心灵”的思想感情,将触动心灵的情感融注于具体形象的

语文试卷第 13 页(共 14 页)

人、事、物之中。结合细节描写,可按照事物发展和情感的变化来布局,把那件能触动你心灵的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一一连贯地表现出来。也可创新形式,注意过渡要自然连贯,各部分要衔接紧密,前后照应,扣题点题。

(4)发掘主题,深化意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这是升华主题的步骤,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事件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心灵被触动的结果是什么?是使我奋发、感动,还是有所感悟?一定要把情感升华这部分写出来,叙议结合,深化主题。

语文试卷第 14 页(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