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归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总第 课时 班组 姓名 (《归去来兮辞》(3--1) 备写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精神影响。 学习笔记 2、有关“辞”的知识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2、了解“辞”的有关知识。 3、扫除字音障碍,诵读全文。 4、疏通小序大意,积累文言实虚词。 使用说明: 学习过程 第一次评阅人: 时间: 一、自主预习 1、有关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 ,字 ,世号 ,自称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诗歌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归去来兮辞》就是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时。 3、查字典,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荒芜( ) 惆怅( )盈樽( )轻飏( ) 熹微( ) 眄庭柯( ) 壶觞( )矫首( )盘桓( ) 崎岖( ) 出岫( ) 西畴( )窈窕( ) 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一)诵读课文 (教师范读—自由朗读—提名朗读—集体朗读—自由朗读) 1、一读------正字音。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2、二读------断句读。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横山县第四中学 语文组 主备人:

总第 课时 班组 姓名 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 3、三读------明白音乐美 读出语调——升调、降调;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 读出语气——疑问、反问、感叹和陈述语气;读出语速——快、中、慢;朗朗上口的音乐美,主要源自于骈偶的运用。 A、找出各个自然段中的韵脚 B、找出对偶对比句(可以涉及整句、骈体文),引导学生初步背诵这些零散句子。 C、找出本文双声词、叠韵词、叠字,双声词如“ 惆怅”、“崎岖” ,叠韵词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飘飘”、“欣欣”、“涓涓”。 (二)研习小序 1、解释小序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幼稚盈室: 生生所资: 脱然有怀: 求之靡途: 遂见用于小邑 : 彭泽去家百里 : 眷然有归与之情: 犹望一稔: 非矫厉所得: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因事顺心: 2、概括小序内容: 三、拓展训练 耕植不足以自给 ( ) 家叔以余贫苦 ( ) 既自以心为形役 ( ) 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余船以次俱进 ( )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 )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 第二次评阅人: 时间: 教、学之思

横山县第四中学 语文组 主备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