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坑开挖
由于电力管廊基坑开挖的土方量较小,每延米开挖出土量平均约40m3,每个作业段用二台挖掘机开挖与人工配合清底的方式,挖土要遵循“纵向分段、竖向分层先支后挖”的原则进行。在三新路西侧红线位置新做临时道路,宽度为4m,用塘渣30cm+ 20cm厚C25砼作为道路结构。
无支护的基坑(适用范围0+250.9~0+293.77、0+40.0~0+50.86、0+45.5~0+080),基坑挖土分二次进行,第一次从原地面挖到3.0m标高(平台位置),第二次挖到基坑底。0+40.0~0+50.86电力管廊上方有未通水的φ1800雨水管/φ2000污水管时,先行拆除再开挖基坑。
挖土过程中严禁挖土机碰撞、碾压围护钢板桩和支撑梁。每层土方开挖厚度不大于3;在每层土开挖过程中应以大于1:1.0坡度开挖。每层分段开挖长度不得超过50m。 2、支护一、支护二、支护三基坑开挖 2.1、支护一
适用范围0+329.8~0+318,基坑深度8.2~10.2m,采用18米长Ⅵ型拉森钢板桩加二道内支撑进行基坑支护,直径φ325×8的钢管进行内支撑。基坑挖土分四次进行,第一次挖至标高4.0m,插打Ⅵ型拉森钢板围护桩;第二次挖至标高3.0m,设第一道支撑;第三次挖至标高-0.3、1.0m,设第二道支撑;第四次挖到基底标高。具体开挖断面见图4.3.1。
2.2、支护二
适用范围0+318~0+310,基坑深度6.15~8.2m,采用15米长Ⅵ型拉森钢板桩加一道内支撑进行基坑支护,直径φ325×8的钢管进行内支撑。基坑挖土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挖至标高4.0m,插打Ⅵ型拉森钢板围护桩;第二次挖至标高3.0m,设第一道支撑;第三次挖到基底标高。 2.3、支护三
适用范围0+293.77~0+310、0+50.86~0+250.9,基坑深度6.2m,采用12米长Ⅵ型拉森钢板桩加一道内支撑进行基坑支护,直径φ325×8的钢管进行内支撑。基坑挖土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挖至标高4.0m,插打Ⅵ型拉森钢板围护桩;第二次挖至标高3.0m,设第一道支撑;第三次挖到基底标高。
(1)支护一、支护二、支护三基坑开挖配备二台挖掘机,采取分层分段对称进行,在开挖过程中掌握好“分层、分步、对称、平衡、限时”五个要点,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段、先支后挖”的施工原则。
(2)自卸汽车运输,基底以上30cm采用人工突击开挖,严格控制最后一次开挖,严禁超挖。
(3)分段开挖两端设截流沟和排水沟,渗水及雨水及时泵抽排走。雨季备足排水设备,做好预警工作,确保基坑安全。
(4)开挖过程中,按既定的监测方案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以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5)基坑开挖及出土示意图
基坑开挖及出土示意图
3、土方回填
电力管廊达到设计强度、防水涂料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土方回填,以确保现场有一个好的施工环境。回填土应分层夯实,顶板以上和距离边墙结构外皮1.5m范围内回填土碾压密实度≥93%,其余基坑回填土碾压密实度≥90%。回填土时管廊两侧应同时回填,以免结构受到不对称荷载的损害。 3.1、施工准备
材料要求:用砂性土,填土中不得含有草、垃圾等有机质;现场挖出的淤泥、粉砂、杂填土、及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腐植土不能作为回填土,其余的土可用作回填用土。 3.2、作业条件
(1)回填前,对防水工程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会同甲方、监理
方共同办理回填方量确认等相关签证。
(2)清除基坑内的杂物及有机杂质土。 (3)必须提前将坑内积水抽干,避免雨天回填。 3.3、操作工艺
施工前,先检验土质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施工现场可初验,即: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得开花为适宜。当含水量偏高,可先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土或换土等措施,若土方过干,则应预先洒水润湿,如遇雨天必须停止土方回填。
(1)回填时每层≤350mm水平分层找平夯实,采用电动轻夯机压实,每层压实遍数3-4遍。机械施工不到的部位,采用人工夯实,人工夯实要严格做到夯高过膝,一夯压半夯,夯三次。每层压实后都要做密实度试验,用环刀取样,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一步施工。
(2)分段分层填土,交接处填成阶梯形,每层互相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少于每层填土厚度的两倍,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少于100mm。
(3)夯实时,如出现弹性变形的土(俗称橡皮上),则将该部分土方挖除,另用砂土或含砂石较大的土回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