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同步练习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阅读题
2.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A.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__ 。
B.重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 。
C.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
_ 。
D. 重复“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3.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