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效降低架空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1 1 4 a、绝缘子串的5O 冲击闪络电压, b、最大运行线电压, c:导线与避雷线间的耦合系数, d:杆塔的分流系数, e: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 f:杆塔的等值电感, g:导线的平均高度。 ‘ ・日人 2014年11月 (上半月).第21期 机电工程 将会增大雷电绕击率 这对避雷线正保护角线路,是一个最不利的影响因 素,可采取增高避雷线支持高度或防止档中避雷线移动。 3、提高合成绝缘子的绝缘水平 220kV塔高不超过4O米的合成绝缘子干弧距离不得小于2000mm; 塔高超过4O米,应按规程要求相应提高合成绝缘子的干弧距离。11OkV 不得小于1050mm;塔高超过4O米,应按规程要求相应提高合成绝缘子的 干弧距离。 改善复合绝缘子电场分布,110 kV及以上复合绝缘子在近导线端加 装一个均压环,220kV则两端都应安装均压环。 35kV线路通过加大结构高度可以显著的降低雷击跳闸率。我公司 35kV线路绝缘子中合成绝缘子占的比重超过95 ,原35kV线路雷击跳 闸率一直较高,后通过在35kV合成绝缘子端部增加一片结构高度为 146mm的防污瓷瓶后近三年的数据统计显示雷击跳闸率下降了8O 左右 (如图)。 4、重视OPGW复合地线光缆的选型 (1)外层线股采用铝包钢绞线,单丝直径不小于3.2 mm0 (2)加强OPGw复合地线光缆外层雷击断股的研究。 5、加强线路运行维护工作、提高检测水平。 依据国网公司十八项反措和相关规程规定:对于雷害事故多发的线 路,应通过雷电观测等手段掌握雷电活动规律,找出线路重雷区和易击点, 采取综合防雷措施,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降低杆 塔接地电阻、增加绝缘子片数、架设耦合地线等,对于易击点的杆塔则可以 采取安装线路避雷器的措施,对于同塔双回线可以采取不平衡绝缘措施。 我公司根据测量周期对杆塔进行接地电阻测量,对运行15年以上的线路 逐年进行接地体开挖,发现不合格的接地均在雷雨季节前全部整改好。,对 不是全线路段架设避雷线的35kV线路根据近年雷击发生情况确认是否 有必要增加避雷线,对运行20年以上的避雷线根据健康状况逐年更换。 嫩 ! 四、降低雷击跳闸率的有效措施 6、通过使用新手段、新技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降低防雷保护角 (1)我公司在近年使用的“江苏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后发现,该系统对 为降低绕击率,把好设计审查关,从设计阶段开始即因地制宜开展防 雷设计,适当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水平从源头上降低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 故障定位、故障分析、雷电参数数据积累起到较大作用。发生的输电线路 新建220千伏和l1O千伏架空地线对各相的最大保护角从原有的20。左右 雷击跳闸基本都能正确定位。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系统能及时提供 信息,定位线路雷击故障点,使运行部门能及时的发现故障点,处理线路故 降到5。。 障,同时为线路雷击故障的分析提供信息。 2、改进杆塔结构、导地线布置 (2)重视新技术应用研究如采用“绝缘子串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 (1)杆塔高度越高、地面倾角越大、线路保护角就越大,线路绕击跳闸 率也就越高,增加绝缘子片数可以降低绕击跳闸率。采用悬挂式避雷器, 来疏导雷电流,保护绝缘子不受电弧烧伤,提高雷击跳闸重合成功率;用 以降低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减小绝缘子串闪络次数。或者降低保护角, “线路防雷侧向避雷针”增加杆塔和避雷线的引雷能力,有效的防止线路雷 电绕击等。 以减小边相导线的绕击率。 (2)改进导线布置,减小中间导线绕击率。可将三相导线按倒三角形 结束语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的防雷措施及经验积累,争使我公司的雷击跳闸 排列以降低中间导线的高度,减小绕击率。 另外加大绝缘子串的单串改双串力度,重视瓷质绝缘子劣化情况的检测和 更换工作,防止雷击断串掉线事故发生。 (3)随着输电电压的升高,杆塔高度对绕击率的影响明显增加,因此, 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但防雷工作是安全的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要因地制 要求尽可能降低杆塔高度。同时,为了减少雷击造成反击,可限制杆塔冲 宜的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措施;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提 高运行管理水平,及时做好雷雨季节的防雷保护工作,同时在不断借鉴国 击接地电阻在1012以下。  (4)输电线路雷电绕击闪络是雷击跳闸主要起因。若进一步减小绝缘 内外先进的防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保障输电设备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 子串长度,降低绝缘冲击强度,同时使得避雷线与导线之间垂直距离缩短, 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技术分析 李聪慧 (内蒙古伟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7503o6) 摘要:软土地基是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常见地质,软土地基对于公路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沿海、西北地区的软土地基非常常见,软土 地基是公路建设的技术难关,对于公路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公路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软土 地基技术的选择与效果,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技术 比较强的柔软涂层,软土可以分为淤泥、软粘性土、淤泥质士等土质,未经 前言 软土地基是公路工程建设中常见地质,因为软土地基的水含量较高, 过处理的软土的含水量一般在30—75 ,固液比例不平衡,颗粒间距较 地质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软土地基,确保公路工程 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软土地基,会容易造成下线过度、地基不平  质量。常用的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包括换填法、袋装砂井、堆载预 衡等造成使用问题,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1.2软土地基处理面临问题 压等多种技术 为了确保公路工程质量,需要根据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 控制等多种因素选择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确保所选用的处理技术满 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地基对于压力的感应能力强,而且地基变形能 足工程建设的需求。本文所研究的公路工程为某公路工程的第三标段,该 力强,软土地基需要面临的问题如下:(1)对压力的感应能力较强,软土地 工程处于天海地带,线路地基位于深沉淤泥地段,为了满足公路工程的建 基较为松散,在来收到外界力量时,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较强,但是受到震动 设需求,设计采用全标段软基处理,并且根据现场条件以及施工环境,公路 或外界压迫时,软土地基的构造会达成较大的改变。因此在软土地基处理 工程的结构物处采用水泥搅拌桩,其余地区采用真空预压技术与堆载预压 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基对压力的感应能力,处理过程会影响软土地基的 构造,使软土地基处于一种软弱状态,造成一侧坠落、整体下陷等状况,容 处理技术,最终获得较好的效果。 1、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特点 易引发施工意外。(2)软土地基可塑性较强,颗粒间空隙较大,当软土地基 1.1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现状 承受能力不足以抵抗外界压力时,地基的曲线图会呈现迅速下降,呈现骤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公路的施工选址需要考虑到涂层硬度、海拔高度 减的状态。与重塑土相比,软土颗粒的空隙较大,相同外界条件下软土的 等多种因素,但是因为公路工程的建设范围广,而且施工时间较长,因此公 颗粒会形成粘合状态,而且当压力区过去之后,曲线会呈现一种缓慢变化 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是软土问题。软土地基是硬度比较低而可压缩性 的趋势,使软土地基的固化更为困难。(3)软土地基对水的渗透能力较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