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广东省肇庆市凤村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01-15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21年广东省肇庆市凤村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图3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当地球位于二至日中的甲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流域处于汛期 B.芜湖春江水暖鸭先知

C.华北平原一片种麦繁忙景象 D.芜湖沃尔玛正在做圣诞营销活动

8.地球从二至日中的甲运行到乙期间,芜湖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9.上述期间,关于地球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角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线速度持续增大 D.角速度持续减小

参考答案:

D B A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日益普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许多负面效应。因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城市提出了“公交先行”的交通策略。阅读下表,回答25~26题。 城市] 人口密度 平均每户拥有汽] 上班交通方式百分数(%) (人/百平方车数(辆/户) 单独开车 公用汽车 公共交通 米) 纽约 92 0.6 24 8.5 53.4 旧金山 60 1.1 38.5 11.5 33.5 芝加哥 47 1.O 46.3 14.8 29. 7 波士顿 46 0.9 40.1 10.5 31.5 休斯敦 12 1.5 71.7 15.5 6.5 凤凰城 9 1.6 73.7 15.1 3.3 25.下列关于城市实施“公交先行”策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B.降低能源消耗

C.缓解交通拥堵 D.降低道路通行速度

26.表中有若干城市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原因是 ( ) A.人均收入水平比其他城市高,私人交通发达 B.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费用和运作费用低,利润低

C.人口密度小,居住模式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大方便 D.人口少,无需发展公交系统 参考答案: 25.D 26.C

3. 关于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最近有新的说法:经卫星遥感技术拍摄的图像资料显示,在流经楼兰古城的古孔雀河道上,有两处堰塞湖(由滑坡产生的泥沙堵住河道,或因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口部分形成的湖泊)影像。从堰塞湖的规模及与其相关联的古河道分布情况,可以分析推测堰塞湖曾长时间堵住古孔雀河河水,最终致使其下游成为干河道,切断了楼兰古城水源,古城居民不得不迁往他乡。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遥感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感器是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的仪器

B.物体的各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但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相同 C.一幅陆地卫星图片可以把整个地球拍下来

D.遥感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提供了条件 4.遥感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有( )

①人口普查 ②森林普查 ③农作物病虫害监测 ④交通定位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DC

4.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歌本哈根参加世界气候大会,签署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新的约束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协议。回答4~5题。

4.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臭氧、④碳氢化合物、⑤氟利昂,其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5.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参考答案: 4.D 5.B

5.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 最适宜的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约10亿 人口数量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以内 12. 表中代表我国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 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 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参考答案:

12. A 13. C

12.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它是容纳的最大值,警戒值,故即为图表中的16亿。A正确。

13.小费水平越高,就相当于消耗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就越少,从表格中可知,③④数据值逐渐减小,而前面消费水平逐渐从小康到富裕,可知人口合理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C正确。

6. 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10月7日。图中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其绕地球转动方向。据此回答36~37题。

36.对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 B.M公转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公转周期为24小时

D.在a点观察到M为自西向东运动 37.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0月6日8时 B.10月7日16时 C.10月6日16时 D.10月8日8时 参考答案: 36.B 37.D

7. 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的是

A. 煤炭 B. 石油 C. 风能 D. 地热

参考答案:

D

【详解】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是由于地球物质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而煤炭、石油、风能均有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故D正确,A、B、C错误。

8. 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

A、赤道地区 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 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参考答案:

D

9.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

A.从农村到城市 B.从城市到农村 C.从西藏到沿海 D.从沿海到内地

参考答案:

A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移,从农村到城市。

10. 下图为模拟绘制的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5. 图中所示①~④图中,符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6. 若甲地常年受该气压带控制,其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

35. C 36. C 试题分析:

35. 空气水平运动方向是由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因此低气压带为空气辐合处,高气压带为空气辐散处。图1无法表达高、低气压带;图2表示高气压带,但风向偏转方向不同;图3表示南半球的高气压带;图4表示低气压带,如为赤道低压,两侧风向错误。故C正确。

36. 因上题中图3正确,图3表示的是南半球高气压带,即副高,故常年受其影响形成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C正确。

11.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的人口规模大小 B.城市的用地规模大小 C.大城市数量的多少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参考答案: D

12. 读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的相关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7. 表示搬运作用的是( )

A. ① B. ③ C. ④ D. ⑤ 38. 表示形成新月形沙丘地貌的外力作用的是( ) A. ① B. ③ C. ④ D. ⑤

参考答案:

37. B 38. C 试题分析:

37. 根据外力作用的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看,图中①②为风化和侵蚀,两者可以互换,因为风化的产物可以被侵蚀,侵蚀的产物可以被风化;③为搬运作用,侵蚀和风化的产物被流水、风力或冰川等外力搬运;④为沉积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在流水、风力减小、冰川融化的地方,被搬运的物质就有可能沉积下来;⑤为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的物质在长时间的作用下,会固结成岩,形成新的沉积岩,而沉积岩又会经受风化或侵蚀作用,形成新的外力作用的循环。所以正确选项为B。 38. 形成新月形沙丘地貌的外力作用是风力沉积作用,根据上题的分析,选C。

13. 季风水田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地形 B.科技、土壤

C.市场、交通 D.劳动力、水源 参考答案: A

14. 图甲表示我国 2015 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 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 人口数

量增长缓慢

6. 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 图乙中的( ) A. Ⅰ阶段

B. Ⅱ阶段

C. Ⅲ阶段

D. Ⅳ阶段

参考答案:

5. D 6. B

根据甲图的信息可知,出生率低,死亡率低,那么自然增长率也低。所以人口数量增长较缓,选择D项。在乙图中符合的是Ⅱ阶段。选择B项。

15.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灾害因素 参考答案: B

16. 根据“大气环流的变式图”(图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 B.一般地说,C地降水量比B地少

C.D处为副极地高气压带 ,E处为副热带低气压带 D.一般地说,A处在多雨带,E处在少雨带 参考答案:

D

17. 下图是“某地生态农业种养循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此农业园最可能位于( ) A. 山东

B. 福建

C. 辽宁

D. 陕西

29. 该地发展生态农业实质是( ) A.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B. 提高产出,增加经济收入 C.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 减少污染

参考答案:

28. B 29. A

28.据图可知,百香果、红心蜜柚是我国南方的主要作物,因此该农业园应该分布在南方地区。故选B。

29.据图可知,该地主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了该区域的资源,实行了产品深加工,增加了就业机会,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A正确;提高产出,增加经济收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污染只说明了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说明其实质,BCD均错误。故选A。

18.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7.“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28.“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B.昼短夜长,昼长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参考答案:

27.C 28.D 试题分析:

27.数九从冬至12月22日开始,到九尽桃花开始距冬至有81天,即3月14日,此时太阳直射点还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所以C正确。

28. 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我国北方昼短夜长,昼长变长,A、B错;正确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C错;日出时间不断提前,所以D正确。 19.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0°~10°盛行上升气流,干燥 B. 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 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D. 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27. 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右图位置时

A. 北京正值一年中的多雨季节 B. 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C. 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D. 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发

参考答案:

26. C 27. C

26. 结合图示,0°~10°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A错误;图示10°~30°位于南半球低纬,故判断为南半球的低纬东南信风带,BD错误;30°~40°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干燥,C正确。

27. 图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判断气压带、风带南移,故判断为北半球冬季,冬季,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内部寒冷干燥,C正确;北京正值冬季,寒冷干燥,A正确;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B错误;东南沿海台风频发主要是在夏秋季节,D错误。故答案选C项。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20. 关于时区或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共划分12个时区,东边的区时总比西边的区时早 B.西五区比西四区早1小时

C.“北京时间”就是指北京市的地方时 D.我国把“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的标准时间 参考答案: D

21. 读面大气受热过程图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其中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参考答案: B

22. 从煤炭产地来看,大量输出煤炭资源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 ②地面沉降 ③产业层次偏低 ④废渣处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C

23. 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态( ) ①风浪 ②潮汐 ③洋流 ④波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解析:海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态,其中风浪、波浪、海啸、风暴潮等形式都属于海浪。

24. 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该山地可能位于

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 南半球温带地区 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16. 该山地N坡与S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最有可能是因为 A. N坡为迎风坡,S坡为背风坡 B. S坡为迎风坡,N坡为背风坡 C. N坡为阳坡,S坡为阴坡

D. S坡为阳坡,N坡为阴坡

参考答案:

15. C 16. C 【分析】

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5题详解】

山的基带与山所在的维度所属气候带,森林带相同.图中山地的北坡的基带较宽,水热条件好,所以北坡是阳坡,判断山脉是南半球的.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所以此山脉是温带地区,C正确。 【16题详解】

读图,该山地N坡与S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最可能是因为N为向阳坡,S为背阳坡.C正确。

25. 图3为某日某地近地面气压图,读图回答9~10题。

9. 若该地为北半球,则ABCD是处风向正确的是: A. B. C. D. 10.N地附近的天气系统是:

参考答案: C B

26. 360 大数据中心基于 9 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 年春节“空城指数”,全面展示了春运期间的国民迁徙路。广东的东莞、佛山、广州和深圳等四个城市“空城指数”位列前五。而江西、湖南、河南等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拼”省份。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广东省城市“空城指数”高的主要原因( )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工资水平高③环境优美④就业机会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 最“拼”省份江西省,因为“拼”而对江西省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

A. 人地矛盾加剧 B.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就业压力加重 D. 城市化水平降低

参考答案:

1. D 2. B

1. 本题以人口流动大数据映射的社会现象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东莞为珠三角的主要城市,春节期间“空城指数” 高,说明春节期间流出人口多,为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东莞吸引人口迁入是因为经济较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因此②④正确,所以选D。

2.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江西因最“拼”而带来的影响,即因人口迁出带来的影响,人口迁出对本地资源开发、环境破坏减少,人地矛盾减缓,A错误。迁出人口主要青壮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B正确。人口迁出本地就业压力减轻,C错误。城市化水平等于

城市人口除以总人口,因人口迁出主要是农村人口,区域总人口数减少,城市化水平虚高,D错误。故答案选B项。

二、 填空题(共10分)

27. 下图为以北半球为例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图。(11分)

(1)将①-⑦的气候类型填入对应的位置。

(2)简述⑤气候类型的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1)①热带季风 ②亚热带季风 ③温带季风 ④温带海洋性 ⑤地中海 ⑥热带沙漠⑦热带草原 (2)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知识拓展】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湿季干季交替 热 控制 北纬10°~北纬25°大雨季集中 带 热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陆东岸 旱雨季分明 南北纬20°~30°大陆内热带沙漠气候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部、大陆西岸 南北纬25°~35°大陆东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 亚热岸 带 南北纬30°~40°大陆西地中海气候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 岸 冬寒冷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高温多雨 温 南北纬40°~60°大陆西 温带海洋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 岸 带 南北纬40°~60°大陆内冬寒夏热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气团控制 部 干旱少雨 亚寒极地大陆(海洋)气团冬寒长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 带 控制 夏短暖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寒带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 气温随高度而降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高原 低 28.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④所表示的辐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

(2)由图知,地面增温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近地面大气增温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数码)

(3)大气除了对①有吸收作用外,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两种削弱方式。

(4)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 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这

种自然现象在冬半年多发生 (填写阴天或晴朗)的夜间,这一原因与图中①、②、③中的 (填代号)过程有关。)

(5)综上所述,大气中的大部分热量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射向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_____________作用。

参考答案:

(1)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辐射 ③大气逆辐射 ④地面辐射

(2)①④ (3)反射 散射 (4)晴朗 ③ (5)大气逆辐射 保温

解析:(1)根据图示的相互作用关系判断,地面增温后,地面发出④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能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吸收了少量的太阳辐射和大部分的地面辐射,则发出②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把能量部分的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故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①是使地面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由图可知,地面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的,因此主要来自①;根据图示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而对地面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故判断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④。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主要有三种,吸收作用,散射作用、反射作用。

(4)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说明晴朗夜晚气温低。晴朗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凝华形成霜,由此分析爽的出现主要与③有关。 (5)当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大气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一部分射向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一部分射向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了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9. (8分)如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两地比较,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是________地;③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条件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加强________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稳产的保证。 (3)④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与②地相比,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 水源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水旱灾害频繁 水利 (3)商业谷物农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30.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7或1)月季风图。

(2)盛行E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 (3)E季风的风向及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季风的风向及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 (2)高温多雨

(3)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南风,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的影响

解析:(1)此图示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盛行的是夏季风,是7月季风图。 (2) E季风是东南季风,是夏季,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高温多雨。

(3)E东南季风,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夏季陆地增温快,形成低气压,海洋相对冷形成高气压,形成由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季风。

F季风是南亚的西南季风;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的影响形成的。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亚洲季风气候成因及特点。亚洲地处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形居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陆地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南来的夏季风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所以夏季都表现为高温多雨的特征。

三、 综合题(共38分)

31. 读下图“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中OA、OB、OC分别代表住宅区、商业区和

工业区的其中一项,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OA 为_______区,对应地租水平线____ _ (字母),原因是

____ __ _,对该种功能活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2) OB为______区,对应地租水平线______(字母),原因是______。

(3)示意图表明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重要因素是______;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差别___ ___。 (4)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 )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达度 D.企业的支付能力

参考答案:

32.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4分)

(1)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2分)

A.水资源紧张 B.资源浪费严重

C.木材短缺 D.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2)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的 污染的程度。(2分)

(3)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道线路走向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 ) (2分)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气候条件 D.河流状况

(4)西气东输中“西气\"主要来源于 盆地。“东输”的终点是 (省级行政区)。(4分)

(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1) C (2) 大气 (3) B (4) 塔里木 上海

(5)①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 ;②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 。(答对2点得4分) 略

33.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极地投影图,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800

(1)图甲中A点的节气是__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A、B、C、D四点,最接近地球公转轨道近日点的是________,我国正值一年中的__________季。

(3)由D点到A点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球由A点向B点公转的过程中,我国各地昼夜长短变化特征是_____________。

(5)图乙所示的日照图日期是________________,

(6)图乙所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乙是地球公转到图甲中________点的极地投影图,下列有关此日某些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悉尼、雅典、新加坡均为多雨季节

B.至日本的油轮在斯里兰卡南部顺风顺水 C.我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处于极夜时期 D.登北京香山可以观赏到美丽的红叶

(8)图乙中E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时,F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 (9)H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_小时,此时G点的太阳高度是 。 参考答案:

(1)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2)D 冬

(3)先变快后变慢 (4)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5)6月22日前后 (6)23.5°N ,1350W (7)B B

(8)6时 66.5°

(9)12时 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