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专题09 古诗词阅读 过关训练(解析版)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专题

专题09 古诗词阅读

过关训练

(一)【浙江省东阳市18-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古诗阅读。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①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与友人过山寺 戴叔伦

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 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 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 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

【注释】①帝里:京城长安。②茗:茶。③灵彻:诗僧,戴叔伦友人。④陶公:指陶渊明。 1.两首诗都写到了“茶”这个意象,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清明即事》中“空堂坐相忆”写出诗人独坐旷室,痴痴追忆的场景,“酌茗聊代醉”中诗人想要以茶代酒,一醉解愁,表达了诗人孤寂愁苦的伤感心理。而《与友人过山寺》中,诗人访友看景,“茶香别院风”描绘出茶香随风飘出院落的情境表现出诗人闲适安逸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第一首诗开篇写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堂堂坐相忆,酌茗代醉”,一动一静,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呆坐出神。这里的孤寂、愁思,这里的凄冷、沉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与友人过山寺》一诗描写与友人一起过山寺游玩赏景,“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一句,从“闲”字可以体会诗人的闲适情调。

(二)【浙江省杭州市锦绣中学18-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古诗阅读。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专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 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送别诗,“望”字将离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写景气势宏伟。 B. 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 尾联承上作结: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不会面临“歧路”而泣下沾巾。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案】2. B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解析】2.B项“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对诗歌鉴赏不正确。“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

3.欣赏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心朋友,情深意重,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是近在咫尺。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三)【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18-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古诗阅读。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岑参

养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白从巨灵开,流尽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注释】①炎:商未士君子。②巨灵:指河种,此处指黄河。③潘生:指西晋文人潘岳他曾西来长安,作《西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专题

征赋》④公:即曹操曾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

4.《徐霞客游记》节选的短文中提到的黄河,在本诗中有三个名称,除了“巨灵”外,另外两个是什么? 5.请结合整首诗,简要赏析作者所表达思想情感。

【答案】4.洪河、川5.此诗写作者登高远望,目睹万年奔流的黄河,寄怀于思古之幽情,感叹自己茫然无着的仕途。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脱口而出,有自然天成的浑圆美,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沉重的气氛和效果。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词语意思的理解。“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意思是“于是登上了潼关城头眺望,俯瞰着黄河滔滔奔流”,“洪河”,即黄河。“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意思是“黄河上经历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见一片凄凉笼罩着空空的河洲”,“川”,即黄河。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把握。“暮春别乡树”,“欲往无轻舟”两句,写诗人因落第而失意离开京城,又有不知前程何处的茫然;“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两句写诗人由潼关而想到建功立业的古人,仰慕古人功绩;“凄凉满空洲”,诗人回想古人功绩,联系自身遭遇,更让诗人产生了功业未成的抑郁之情,因此有了“凄凉”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四)【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18-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古诗阅读。

【甲】渭川①田家 唐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②墟落:村庄。③雉雊:野鸡鸣叫。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乙】式 微 《诗经·邶风 》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6.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王维诗中“归”字与《式微》中“归”字意蕴有何不同?

【答案】①《式微》中的“归”表达的是主人公不堪苦役,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愤懑、悲哀的情感。②《渭川田家》前四句以白描手法勾勒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人与物皆有所归,反衬出诗人独无所归,独自苦闷伤感,渴望归隐田园的情感。

【解析】《渭川田家》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专题

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诗人痴情的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前面写了那么多人和物归家的情景,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和物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式微》两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就交待了不归的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表达出了他们不是不回家,而是有家回不了,体现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五)【浙江省衢州地区18-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古诗阅读。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7. 全词采用侧面描写,突出夜雨____的特点。

8. 词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词人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A.恨 B.愁 C.空 【答案】7. 稠密、连绵不绝

8. 示例 1:“恨”最能体现词人的情感,“一声声,一更更”“空阶滴到明”写出绵延稠密的风雨使人感到凄凉,词人百感交集,长夜难熬的怅恨之情跃然纸上。

示例 2:“愁”最能体现词人的情感,“一声声,一更更”“空阶滴到明”写出绵延稠密的雨扰人清梦,让词人一夜无眠,好梦难圆,愁苦之情跃然纸上。

示例 3:“空”最能体现词人的情感,“一声声,一更更”“空阶滴到明”写出绵延稠密的雨独自滴落空空的台阶,词人独自一人听至天明,突出离人的寂寞孤苦之感。

【解析】7.“一声声”见雨之稠密,“一更更”见雨不断绝,连用两个叠字,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 8.如选“空”,这雨不管“愁人”喜听也罢,“不喜听”也罢,只是下个不停,“空阶滴到明”。阶无人曰“空”,强调空,也是突出离人寂寞孤苦之感,而那“愁人”肯定也是一夜未眠,否则怎会知道雨一直下到天明呢?“空”字,在此用来形容台阶,空阶即是台阶上没有人的意思,一个“空”字突出了诗人离人寂寞孤苦之感!

(六)【浙江省义乌市18-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古诗阅读。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专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9. 王安石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请你说说“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妙在何处?

10. 《北陂杏花》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都提到了“碾作尘”,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附: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案】9. “绕”字用得精巧,既写了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形象地写出水花之相依相亲。(意思对即可)

10. 不同。王诗中杏花宁可“吹作雪”,也不愿被“碾作尘”,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的变法立场,不与邪恶实力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陆诗中,梅花就算被碾作尘,香气依然如故,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人格。 【解析】9.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王安石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如他《江上》一诗中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又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无一不给人以清婉、柔媚、幽静之感。而本诗“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描绘出了陂水曲折蜿蜒之势,又写水花相依相亲之态。“绕”字的动作感很强,点出了杏花临水照影之原因,并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

10.比较阅读。要求比较两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如王诗的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陆诗托梅言志,是被公认的传世名作,千古绝唱。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与坚贞不屈的人格。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专题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七)【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18-19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古诗阅读。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1.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诗人感情有什么作用? 12.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1.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12.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11.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叶子红了,菊花开了,无不提醒我已到晚秋,我思念的千里之外的人儿还没有消息。“红叶黄花”指秋天,秋天给人一种悲凉,凄切的情感,用秋意来衬托诗人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1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