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 二、编制依据 ..................................................... 三、选用的材料和模板支撑体系选型 ................................. 四、支撑及模板系统安装 ........................................... 五、支撑、模板系统拆除 ........................................... 六、质量技术措施 ................................................. 七、安全技术措施 ................................................. 八、现场检查及监控针对性交底 ..................................... 九、高支模验算 ...................................................
录
高支模及模板施工方案
一、概况
江门市量子高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A车间工程;首层层高为7.0m,二层其中车间层高为10.5m,三层层高为5.0m,四层层高为5.5m,建筑物高度为20.5m。
其中二层其中车间楼层高度为10.5m,最大梁截面300×800,跨度为8m,楼板厚度为100,其余梁截面在250×800以内,按高支模的相关要求,搭设高支模支撑体系进行施工。
在高支撑系统搭设前,首层地面要求硬地化,应满足高支模立杆的承载力要求,并有排水措施;才可以进行高支模混凝土浇筑。
二、编制依据
2.1本工程设计施工图。
2.2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有关现行施工规范和标准。 2.3 JGJ80—91《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4 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2.5 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2.6《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7《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三、选用的材料和模板支撑体系选型
3.1本工程首、二层梁主要采用φ48×3.0钢管扣件式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钢管作水平拉杆,配备相应规格的水平拉杆、剪刀撑、可调底座和顶托。扫地杆离地200纵横向设置。支撑体系采用的钢管杆件、扣件等施工用材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3.2、水平拉杆和剪刀撑 水平拉杆须与立杆可靠连接,且每条立柱必须有纵、横向的水平拉杆;纵、横向的水平拉杆必须与混凝土柱拉结牢固。 剪刀撑与地面的倾角控制在450,且由底面到顶部整体设置。剪刀撑应纵横设置;且不少于两道;其间距≤6.0m。主梁位置的立柱必须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必须与每根立柱连接牢固。水平剪刀撑由梁底开始,按竖向高度@3.6m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其水平间距不大于6.0m。
3.3模板系统选用
本工程采用80mm×80mm×2000mm木枋作为龙骨,梁侧面和楼板模板采用20mm厚防水胶夹板,梁模底板选用松木板,梁侧肋枋均采用40×60木枋,小横杆采用80×80木枋,大横杆采用Ф48×3.0钢管,小横杆支承在大横杆上面。
四、施工工艺
1、模板安装
(1)主梁安装:最大梁,其截面为300×800mm底板根据标高按@300铺80×80木枋,此后并按轴线将梁底板固定在木枋上,然后安装梁侧模板,侧板与底板两边加钉并设置夹木固定,侧板脚固定后,用吊锤或水平尺校正侧板两端的垂直度,拉通光线,钉托板,托板钉好再钉@间距少于500不大于45°的斜顶(捺水)。钢骨梁模板采用。
(2)次梁安装: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主梁侧板预留次梁缺口的地方)钉上衬口挡,并根据标高铺设梁底板,梁底板同样采用钢管支撑,按图纸要求,将梁底板枋木固定在钢管支撑上(梁底枋木间距30cm) ,以后按照1.1主梁程序(除不需钉托板外)作好侧板的装钉工作。
(3)当梁的跨度在4m≤L<10m时,起拱高度一般控制在1‰;当梁的跨度10m≤L时,起拱高度控制在3‰。
(4)楼面模板安装
a以托板顶面为依据,设在托板上的80×80木枋边通线边安装钢管支撑边铺设,钢管支撑横向架设根据需要设置一排或多排,每排纵向隔距不大于50cm,铺设在钢管支顶面,木枋的间距不大于50cm,平整度偏差小于5mm。板按结构总说明要求在跨中起拱。
b楼板铺设要密贴、平整,不得松动,楼面模板安装后,必须将楼面清理干净。
2、碗扣式钢管支顶的安装
(1)、使用满堂碗扣式钢管为主支承中庭梁板模板。经对传递到钢管支顶立杆和横杆上荷载的计算,按碗扣式钢管支顶立杆的容许承载力,确定钢管支顶立杆阵距为:框架、非框架梁及板采用1.2×1.2m阵距的碗扣式脚手架。为确保支顶纵横两个方向的稳定,有如下措施:
各立杆之间布置多道双向水平横杆(连杆),垂直间距1.2m。且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满堂脚手架的四边与框架梁立杆位置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剪刀撑采用Φ48×3.5mm脚手钢管,通过旋转扣件与碗扣管立杆连接。
c.在满堂脚手架两端和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3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楼面的周边及混凝土柱边必须通过用短管、扣件锁死连接杆件。主梁下的纵向水平杆两端必须全部顶至柱侧面。
d.在满堂脚手架内部主梁底的水平杆标高和三层楼面标高分别设密竹平台,用于上料和水平挡护。
(2)、楼板模板采用20mm厚夹板,模板垫楞用80×80mm木枋,底楞用Φ48×3.5mm脚手钢管。底楞的间距相同,直接支承在可调托撑上。垫楞的间距为400mm,搁置在底楞上。
(3)、梁模板采用20mm夹板或松木模板,底板搁置在垫横檩上。垫横檩为80×80mm木枋或钢管,间距按验算确定,搁置在脚手钢管支顶最上面一道水平横杆上,每条横杆上放置5条垫横檩。
(4)、在安装钢管支顶时,应在该层楼面上弹出墨线定向,要注意钢管支顶立杆的垂直度,并调节好立杆的标高和立杆的平面布置,使梁位置在两条立杆之间,梁两边立
杆间距控制在L=1.2m之内.支顶平面布置时原则上尽可能形成满堂一体,对于轴跨尺寸无法与立杆间距形成整模数或平面几何形状不规整、非正交时需要采用多个单体搭设时,各单体间必须采用扣件钢管水平杆相互连接,连接杆按两个单体的碗扣水平杆标高竖向间距@1200布置。
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模板安全技术措施
(1)禁止酒后操作,开锯木料不准吸烟,不准戴手套,短于40厘米木板不准在电锯开锯。
(2)装钉楼面模板,在下班时已铺好而来不及钉固的定型模板或散板应拿起另放,以防别人误以为已钉牢而踩踏行走,导致板翻人坠。
(3)安装梁模板,应先搭设排栅和挂安全网。垂直运输按联络讯号规定,做好一停、二上、三落的工作,安全门在吊盘下落时要关闭好。
(4)在砼浇筑时,若发现模板及支撑有异常情况,须立即停止浇筑作业,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固。
(5) 水平撑顶等不得随意拆除,施工要求拆卸时应待施工完毕后马上补齐。 (6)支模安装完毕,经施工员和质安员验收合格办理签证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7)支模、拆除及砼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下方,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8)拆除模板时,不允许让模板枋料自由落下,更不得大面积同时撬落,不得残留模板,操作时要注意下方人员的走动。
2、搭设高支撑脚手架注意安全事项
(1)凡支撑主梁的立杆,必须设置剪力撑,每道剪力撑必须跨越3~5根立杆,其间距不得超过6跨。
(2)接头是立杆同横杆、斜杆的连接装置,应确保接头锁紧。组装时,先将上碗扣搁置在限位锁上,将横杆、斜杆等接头手入下碗扣,使接头弧面与立杆密贴,待全部接头插入后,将上碗扣套下,并用榔头顺时针沿切线敲击上碗扣凸头,直至上碗扣被子限位锁卡紧不再转动为止。
(3)脚手架组装以3~4人一组为宜,其中1~2人递料,另外两人共同配合组装,每人负责一端。
(4)所有构件都应按设计及脚手架有关规定设置。
(5)在搭设过程中注意横杆的水平度和立杆的垂直度,一般不允许超过15mm。 (6)可调顶托承插长度不能少于300mm。
(7)工人搭设时应使用工作梯,不得在脚手架上爬上爬下。
(8)碗扣式脚手架整体搭设完毕,经过自检后,再由工地项目经理组织验收,然后经公司技安部门共同验收签证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9)在搭设、拆除脚手架时,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并派专人看护。 3、模板拆除技术措施
(1)楼面梁板拆模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且达到规范规定强度的100%,并报工程技术负责人审批方可进行模板拆除。拆模顺序和方法,应遵循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模板,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顶,并保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2)模板工种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由同一作业班组执行。 4、现场检查及监控针对性交底
1、碗扣采用榔头顺时针沿切线敲击上碗扣凸头,碗扣被子限位锁卡紧不能转动为
合格。班组和区段组织的自检数量按100%检查;项目部组织的随机抽查数量不少于50%,且每个楼层范围均要抽检;监理公司和质监站的抽检数量按相关规范或由检查单位自定。
2、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采用扭力扳手检查,抽查方法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 检查报验程序:
班组及区段自检合格向项目部报验→项目部会同公司检查合格向监理公司报验→监理公司会同质监站或其他主管部门验收并签证
六、支撑系统的构造要求
为了确保支撑系统的整体刚度达到稳定的要求,在构造上还要设剪刀撑。 1、凡支撑主梁的主杆每1200高度设纵横水平杆一道,另设扫地杆一道。周边及框架梁底必须设剪刀撑,不得少于二道,其间距不得超过6m。水平杆及斜杆必须与柱撑紧。 2、此剪刀撑沿全高连续搭设一组。每剪刀撑跨越5-6根立根。 3、脚手架的搭设根据结构平面梁底、板底的不同标高相应调整搭设高度。 4、钢管顶端一段插上一个顶托,被支承模板的荷载通过顶托直接作用于 立杆上,这种连接和支承方式传力直接,偏心很小,受力性能好,可以一定范围内(15cm-35cm)调整立杆的高度。
5、工程地面已完成钢筋砼,故主杆的基础为整体稳定结构,有足够的支承能力,可不考虑立杆的基础下沉。
6、要确保架体的垂直度要求,以防倾斜、整体受力不均匀。
七、高支模系统的构造要求
⑴立柱在4.5米以下部分宜设置不少于三道的纵横水平拉杆,其中下道拉杆其距楼
地面20cm作为扫地杆设置,然后沿竖向每隔不大于1.2米设一道。
⑵在立柱4.5米以上部份每增高1.2米,应相应增加设一道水平拉杆,水平拉杆与立柱要有可靠的连接。
⑶剪刀撑与地楼面一般成45°角,由地楼面一直接驳到顶部,与立柱连接牢固。 ⑷支撑主梁的立柱必须用施工方案中确定的加密间距(密搭法)搭设,并在立柱的两侧边设置剪刀撑,当结构跨度大于或等于10米时,剪刀撑设置间距不得超过5米。
八、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1、高支模施工安全监督过程中,还要注意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必须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有关规定执行,•禁止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时间拆除底模和支架,防止倒塌事故发生。
2、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气温室内25℃的条件下,侧模板最早拆除的时间不早于混凝土浇灌后12小时。
3、梁底板的拆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能进行。 九、高支模的安全措施
1、高支模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爬顶架上落。
2、安装、拆除柱模、梁模应搭设工作平台及必要安全护栏,作业人员须系安全带。 3、砼浇筑时,应有专职安全员观察模板及支撑系统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排除险情并经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4、高支模施工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设警示标志,现场监护。
5、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砼浇筑时,应避免材料、机具与工具过于集中堆放。在
任何情况下模板顶架承载力均不得超过荷载设计值。
九、高支模验算
A、计算思路:
选取承受荷载范围最广的KL16(3)梁(300×800)作为计算,分别验算梁底模板、横楞、底楞承载力。横楞与底模之间有支承与被支承关系,原则上应先验算底模承载力,并将支座反力转化为线荷载对横楞进行验算并依次逐步验算纵楞及支架其它杆件。 B、计算过程:
传力途径:新浇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模板→横楞→纵楞→立杆→地面层混凝土板
1、新浇砼自重+钢筋自重+模板自重+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振捣荷载分别对梁板底模及梁侧模进行抗弯及挠度验算;
现选本工程最大梁截面300×800mm梁;其余高支撑模板参该处楼面施工。脚手架的支撑体系采用1.2×0.9×1.8m,300×800mm梁底按900间距加一立杆,其他750高梁按上面支撑体系施工;梁模底板选用厚度为20㎜木板,木枋间距为300,fc=12N/mm2(顺纹抗压强度),fm=13N/mm2(抗弯强度),fv=1.5N/mm2(顺纹抗剪强度),E=10000N/mm2(弹性模量),重力密度=5KN/m3。
9.1、荷载计算
底模自重5×(0.02×0.3+0.02×0.7×2)×1.2=0.204KN/m 混凝土厚重=24×0.3×0.8×1.2=6.91KN/m 钢筋荷重=1.5×0.3×0.8×1.2=0.432KN/m
振捣荷载=3×0.3×1.4=1.26KN/m 合计:q1=8.81KN/m 9.2底板抗弯计算 1.抗弯承载力力验算
按四跨连续梁计算,按最不利荷载布置,查表得Km =-0.121,Kv=-0.620,Kn=0.967。
Mmax =Kmql2=0.121×8.81×0.32=0.096KN·m 底板所需截面抵抗矩:
M0.096106bh213W7380mmWn20020213333mm3fm1366符合要求。 2.剪应力验算
VKvql0.6208.810.301.64KN3v31.64103剪应力max0.61MPa2bh220020fv1.4MPa0.61MPa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按强度验算荷载组合,进行挠度验算时,不考虑振动荷载,所以q1=8.81-1.26=7.55KN
ql4AKt100EI[]0.9677.81630040.461100104200203123000.75400满足要求。 9.3侧模板计算
A侧压力计算
⑴已知T=35°,V=2m/h,β1=1.2,β2=1.15,则: t0=200/(T+15)=4
F1=0.22γt0β1β2ν1/2=41.21KN/m2 F2=25H=25×0.7=17.5KN/m2
取较小值F2=17.5KN/m2乘以分项系数 F2=17.5×1.2=21KN/m2
⑵振捣荷载4 KN/m2,乘以分项系数4×1.4=5.6KN/m2,两项荷载合计21+5.6=26.6KN/m2。
1.强度验算
立档间距400mm,设侧模板按四跨连续梁计算,板厚取20mm,侧压力线布荷载q=26.6×0.4=10.64KN/m,弯矩系数与底模相同。
选用侧模板的截面尺寸为20×400mm,其弯矩为
MmaxKmql需要M0.206106W15846mm3fm13bh21Wn40020226667mm3W15846mm36620.12110.640.420.206KN/m满足要求。 2.剪力验算
VKvql0.62010.640.402.639KN3v32.639103剪应力max0.49MPa2bh240020fv1.4MPa0.49MPa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不考虑振动荷载,混凝土的荷载21KN/m2,立档间距400mm,侧压力线布荷载q=21×0.4=8.4KN/m,
满足要求。 9.4小楞验算
1.抗弯强度计算
小楞(80×80木枋)间距取300mm,脚手架最大间距1200mm,按简支梁计算。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小楞规格:8080木枋,bh380803I341333312125ql452.20312004l12001.74mm4.8mm1384EI2502503841048080312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V=0.5ql=Ra =0.5×2.203×1.2=1321N 剪应力t3V313210.31N/mm2fv1.5N/mm2 2bh28080满足要求 9.5底楞验算 1.抗弯强度计算
大楞采用Φ48×3.0钢管,采用小楞计算出来的反力Rb来计算大楞传来荷载为1.321KN,取中间跨计算(按最大受力),立柱间距为900, 按简支梁
计算:
可得:
查《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Φ48×3.0钢管 截面抵抗距W=4.49cm3 惯性距I=10.78cm4 2.正应力验算:
1.497pl31.4972.44210009003l9001.2mm3.6mm100EI2502501002.0610510.78104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满足要求。 4、立杆稳定性验算
(1)立杆的承受力,既承受大楞传来的荷载,又承受自己的自重,立杆高度取15米;故有:
大楞传来的荷载P=4.884KN
支架的自重:N11.2(0.0384×15+0.0384×1.8×8×4)=3.34KN ∴立杆承受的总荷载P=4.884+3.34=8.224KN
经查《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中对支顶立杆荷载的规定得知,P允许
=25KN/根,考虑到属已使用的管,乘以折减系数0.9
因P=8.224KN< 25×0.9=22.5KN/根 故此时的支顶立杆满足要求。 (2)、稳定性验算
N/ψAn≤f
ψ——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λ=L/I=3800/15.8=240 (其中L=l0+2a=1800+2×1000=3800) 查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三得ψ=0.127
N/ψAn=8.224×103/0.127×452=143 N/mm2 5.1.施工荷载作用于一条立管的轴心力标准值总和ΣQik, 施工荷载(可变荷载)包括: 1)模板自重,NQ1K,梁楼板模板自重,取其荷载为0.5KN/m2,则其自重为: 0.5KN/m2×1.2m×0.85m=0.51KN 2)砼自重,NQ2K : NQ2K =1.2m×0.85m×0.09×24=2.20KN 3)钢筋自重,NQ3K: NQ3K =1.2m×0.85m×0.09×0.11=0.01KN 4)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NQ4K ,均布荷载取3.0KN/m2: NQ4K =1.2m×0.85×3.0=3.06KN 5)振动砼产生荷载NQ5K ,对水平面模板取2.0 KN/m2,对于水平面模板: NQ5K =1.2m×0.85×2.0=2.04KN 所以ΣQik=1.2×(0.51+2.2+0.01)+1.4×(2.04+3.06)=10.404KN 由上面计算可知,一条立杆承载力设计值为: 22.5KN>ΣQik=10.404KN满足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